CN212971306U -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71306U
CN212971306U CN202021376590.5U CN202021376590U CN212971306U CN 212971306 U CN212971306 U CN 212971306U CN 202021376590 U CN202021376590 U CN 202021376590U CN 212971306 U CN212971306 U CN 212971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worm
heat insulating
warming
intensification
insulat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65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宝瑞
青学刚
李文学
张友洪
刘刚
肖文福
黄盖群
张剑飞
尹红
陈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e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13765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71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71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71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育室内壁四周下部设置有至少十个升温管群,升温管群朝向共育室中部一侧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与升温管群之间有间隙,升温管道沿着共育室内壁棱角连接各个升温管群,所述隔热板下方设置有垫板,隔热板与地面之间间隙至少2cm,垫板上设置有卡槽,该卡槽与隔热板匹配。目前,蚕虫分为小蚕、中蚕和大蚕,根据蚕种的大小、生长时间将蚕进行分类,蚕虫在小蚕时,特别脆弱,对温度、湿度、空气情况和桑叶以及环境清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一项指标不达标,就很容易造成蚕虫大面积死亡,因此小蚕的培育目前都是精细化培养,在共育室内单独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背景技术
小蚕体小且嫩,容易丢失,因此给桑不宜过厚,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扩座、匀蚕、除沙时一定要仔细,防止损伤蚕体和丢失健蚕,围绕小蚕保温保湿的饲养要求,主要饲育形式为覆盖育,以达到保持桑叶新鲜,促使蚕饱食发育齐一的要求。小蚕能适应较高的温湿度饲养,但随着龄期的发育要适当降低温湿度,小蚕生长发育快,对叶质要求严格,桑叶质量要求严格,必须选用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适熟偏嫩的桑叶,以满足蚕体迅速生长的需要,因为小蚕因为身体比较薄弱,需要精细化饲养,当前的小蚕共育室升温设备多针对于小型的共育室,共育规模小,多涉及蚕种量为50-100张,大型的共育室的保温难度较大,不能保证共育室内每个小蚕共育盒温度达到合适,很容易造成小蚕发育不整齐,并且很多靠近保温装置的小蚕共育盒因为热风很容易造成桑叶快速枯萎,小蚕因为桑叶枯萎营养不足,发育缓慢,更严重的情况甚至直接烤炙小蚕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升温管群裸漏在外,易使靠近升温管群的小蚕共育盒局部温度过高,出现蚕体发育不整齐,甚至烤死蚕子等现象出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育室内壁四周下部设置有至少十个升温管群,升温管群朝向共育室中部一侧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与升温管群之间有间隙,升温管道沿着共育室内壁棱角连接各个升温管群,所述隔热板下方设置有垫板,隔热板与地面之间间隙至少2cm,垫板上设置有卡槽,该卡槽与隔热板匹配。
目前,蚕虫分为小蚕和大蚕,根据蚕种的大小、生长时间将蚕进行分类,蚕虫在小蚕时,特别脆弱,对温度、湿度、空气情况和桑叶以及环境清洁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一项指标不达标,就很容易造成蚕虫大面积死亡,因此小蚕的培育目前都是精细化培养,在共育室内单独进行调整,通常都选用面积比较小的共育室或者将大面积的共育室进行分隔供暖,这样需要每个分隔室有单独的控温控湿的装置,不然小蚕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也无法保证。基于目前的情况,市场上急需要一种大型的共育室供热装置,能够保证共育室内温度较为均匀,并且让靠近升温管群的小蚕共育盒不会被升温管群散热的热量将桑叶烤干,蚕虫烤死。
进一步地,所述升温管群包括n个横向升温管和n-1个U型连接管道,所述横向升温管由上至下分别横置,相邻两个横向升温管通过U型连接管道连接,其中最上部和最下部的横向升温管远离U型连接管道一端连接有升温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高度在5cm~10cm之间,通过垫板将隔热板抬升至离地5cm~10cm之间的高度上。
进一步地,所述共育室面积大于100平米后,在共育室中部设置有升温管群,该升温管群四周设置隔热板和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共育室内的窗口采用双层玻璃窗口设置,通过两层玻璃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共育室内,保持共育室温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解决传统的小蚕共育室共育规模小、升温慢、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解决传统的小蚕共育室房间利用率低的问题(为避免靠近升温管群的蚕受高温冲击或死亡,人为的远离升温管群);
3、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解决传统的小蚕共育室高耗能的缺点,减少蚕农共育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温管群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垫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升温管群,11-横向升温管,12-U型连接管道,2-隔热板,3-升温管道,4-垫板,4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育室内壁四周下部设置有至少十个升温管群1,升温管群1朝向共育室中部一侧设置有隔热板2,隔热板2与升温管群1之间有间隙,升温管道3沿着共育室内壁棱角连接各个升温管群1,所述隔热板2下方中部设置有垫板4,隔热板2与地面之间间隙至少2cm,垫板4上设置有卡槽41,该卡槽41与隔热板2匹配。
本申请文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需要在共育室内壁四周各设置至少一个升温管群,升温管群距离最近的小蚕共育盒距离为30cm,若距离过近,很容易造成对小蚕共育盒上的桑叶和蚕虫的死亡,而距离过远,温度不能够有效传导至小蚕共育盒上,也容易造成蚕虫的生长缓慢,成虫效率慢。现有的技术对距离把控很难,因为是升温管群直接将热量通过空气导至小蚕共育盒上,因为共育室的空气循环较少,空气很难散发,会造成热量在一点堆积。本装置在升温管群一侧设置隔热板,隔热板下方设置有垫板,通过垫板将隔热板高度升高,隔热板与地面有间隙,因为升温管群将周围空气加温成热空气,此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通过隔热板与地面的间隙,进行流通,形成空气流动,热空气会就循环流动,可以让共育室内的空气产生流动后,将热能更加均匀的进行散布。为了避免垫板和隔热板不匹配,通过在垫板上设置卡槽,卡槽为一个U型槽,能够让隔热板的底部贴合固定。
所述升温管群1包括n个横向升温管11和n-1个U型连接管道12,所述横向升温管11由上至下分别横置,相邻两个横向升温管通过U型连接管道12连接,其中最上部和最下部的横向升温管11远离U型连接管道12一端连接有升温管道3。为了加强升温管群的升温效果,通过多个横向升温管进行散热,横向升温管如果直线串联,其所需面积大,并且加热效果也不好,因此通过横向升温管与U型连接管道配合,形成集束的散热装置,一般由上至下设置有5个横置升温管,通过该升温管将局部温度快速升高,为了连接这5个横置升温管,通过U型连接管道进行连接,即可以保证升温管群的面积,又可以快速传输热能。
所述垫板4高度在5cm~10cm之间,通过垫板4将隔热板2抬升至离地5cm~10cm之间的高度上。垫板的高度在5到10厘米可以有效将隔热板高度太高,并在升温管群加温时,留有足够的空隙将冷空气能够进入形成循环。
所述共育室面积大于100平米后,在共育室中部设置有升温管群1,该升温管群1四周设置隔热板2和垫板4。共育室的面积应该大于100平米,如果共育室面积过小,则不必使用该套升温装置,可以通过更简便的人工方式,或者单独中部设置升温装置的方式来进行温度控制。
所述共育室内的窗口采用双层玻璃窗口设置,通过两层玻璃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共育室内,保持共育室温度。为了保持共育室温度,通过双层玻璃的设置,来避免户外的风流直接涌入共育室内,造成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影响共育室内的蚕虫。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育室内壁四周下部设置有至少十个升温管群(1),升温管群(1)朝向共育室中部一侧设置有隔热板(2),隔热板(2)与升温管群(1)之间有间隙,升温管道(3)沿着共育室内壁棱角连接各个升温管群(1),所述隔热板(2)下方中部设置有垫板(4),隔热板(2)与地面之间间隙至少2cm,垫板(4)上设置有卡槽(41),该卡槽(41)与隔热板(2)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管群(1)包括n个横向升温管(11)和n-1个U型连接管道(12),所述横向升温管(11)由上至下分别横置,相邻两个横向升温管通过U型连接管道(12)连接,其中最上部和最下部的横向升温管(11)远离U型连接管道(12)一端连接有升温管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4)高度在5cm~10cm之间,通过垫板(4)将隔热板(2)抬升至离地5cm~10cm之间的高度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育室面积大于100平米后,在共育室中部设置有升温管群(1),该升温管群(1)四周设置隔热板(2)和垫板(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育室内的窗口采用双层玻璃窗口设置,通过两层玻璃避免冷空气直接进入共育室内,同时避免室内温度不易快速交换至室外,保持共育室温度。
CN202021376590.5U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Active CN212971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590.5U CN212971306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6590.5U CN212971306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71306U true CN212971306U (zh) 2021-04-16

Family

ID=75427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6590.5U Active CN212971306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71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15495U (zh) 小型多功能可控食用菌培养装置
CN102986590B (zh) 一种中华鳖胚胎孵化方法
CN205040427U (zh) 一种适于蛋鸡雏鸡的多功能脱温鸡舍
CN204047564U (zh) 适合农村蛋鸡养殖专业户的网床式圈舍
CN204259616U (zh) 乌骨鸡孵化温室
CN102322161A (zh) 一种禽类养殖与蔬菜种植的复合系统
CN105453842A (zh) 快速散热的牧草储藏室
CN212971306U (zh) 一种大型小蚕共育室升温装置
CN101743864A (zh) 育苗温室
CN106900591B (zh) 一种适用于蛋鸡父母代后备公鸡育雏育成期培育的笼具及其养殖工艺
CN203775880U (zh) 养殖箱
CN204598922U (zh) 一种发酵床猪舍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CN204560524U (zh) 一种畜舍
CN201243547Y (zh) 仿母鸡孵化机
CN206699040U (zh) 猪群体感气候舒适化系统
CN105145404B (zh) 一种室内养鸡用地暖通风方法及系统
CN201700204U (zh) 育苗温室
CN206350408U (zh) 土鸡蛋孵化装置
CN204132142U (zh) 一种保温猪舍
CN203233917U (zh) 省力化小蚕共育棚
CN206851725U (zh) 一种林下土鸡养殖用育雏室
CN206547394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钢结构食用菌菇房
CN206094821U (zh) 一种新型席草烘干机
CN203692228U (zh) 水循环式黑水虻养殖系统
CN204560604U (zh) 鸽子孵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