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60008U - 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60008U CN212960008U CN202021124843.XU CN202021124843U CN212960008U CN 212960008 U CN212960008 U CN 212960008U CN 202021124843 U CN202021124843 U CN 202021124843U CN 212960008 U CN212960008 U CN 2129600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heck valve
- valve plate
- gravity
- drain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属于建筑给水排水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重力排水系统应用在地下室排水,无法防止发生倒灌的问题。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阀片(2)设有配重凸起;配重凸起设于阀片(2)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阀片(2)的重心位于阀片(2)的中下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应用于地下室重力排水系统,且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排水倒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给水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中规定,建筑物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时,应设置污水集水池、污水泵或成品污水提升装置。
对于设置污水集水池、污水泵的排水系统,集水池应具有一定体积,满足排水泵至少5min的出水量,还应满足水泵设置、水位控制器、格栅等安装、检查要求,并需在池底设置冲洗管以及配置超警戒水位报警装置。从以上设计要求中可以知道,采用集水池、污水泵的方式作为地下室排水必然占用巨大的空间,污水在池内处于静止状态,且停留时间较长,容易造成污物沉积,堵塞管路。在排水可靠性方面,现有重力排水系统如应用在地下室排水,其可靠性差,原因是即使地下室与室外检查井井底的高差可以满足排水重力自流至室外检查井,但如遇暴雨、室外管网下游堵塞等情况,室外检查井内雨污水的水位较高,存在顺地下室排水管线倒灌至室内的风险。因此,在现行的技术体系中,直接采用重力排水系统排除地下室污废水的方法并不被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用以解决现有重力排水系统应用在地下室排水,无法防止发生倒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提供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包括阀体和阀片,阀片与阀体转动连接;阀片设有配重凸起,配重凸起设于阀片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
进一步地,阀体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垫片的凹槽。
进一步地,阀片的重心位于阀片的中下部。
进一步地,配重凸起为三角形配重凸起。
进一步地,三角形配重凸起的纵向截面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成的角度为钝角,且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的长度。
进一步地,自然状态下,第一侧边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0°-2°,第二侧边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
进一步地,配重凸起为弧形配重凸起,阀片为上轻下重的水滴形结构。
进一步地,自然状态下,阀片在重力下下垂为关闭状态,阀片的对称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为10°-25°的倾角。
进一步地,阀体与阀片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与阀片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阀体上设置电磁线圈,阀体内芯材质为软铁,电磁线圈用于通电后对阀片产生磁吸力。
进一步地,阀体及阀片的相贴位置设置多个点状永磁吸铁石。
进一步地,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阀片连接,通过电机驱动阀片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阀片的上端固设有手动连杆。
进一步地,阀体与阀片之间通过密封垫片密封,密封垫片设置于阀体的凹槽内。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排水止回系统,包括止回阀外管和上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
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设于止回阀外管内,将止回阀外管分隔成上游空腔和下游空腔,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能够在上游水流的冲击或外力控制下打开,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连通,且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控制下闭合,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密闭分隔开。
进一步地,止回阀外管上安装有可拆卸外管盖。
进一步地,外管盖上设置有阀体安装口,阀体通过转动组件安装于阀体安装口,阀片与阀体组装后设置在止回阀外管内。
进一步地,外管盖设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配重凸起将阀片的重心置于中下部,此结构的阀片可较大配重,阀片与止回阀外管内壁紧密接触,流量较小时不开启,仅当流量较大时可冲开,由于阀片的下部重量大,密封性能好,防止污水回流的效果更好,还能够防止浊气、虫害通过阀片与止回阀外管内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室内,大大提高了止回阀的密闭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地下室重力排水系统,有效防止排水倒灌,工作安全可靠。
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止回系统,采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解决了因建筑基础条件限制而无法在地下室设置压力排水系统的问题,能够防止排水倒灌。相比传统的土建集水坑,不需要进行局部加筋、泵坑避让房屋结构基础等设计、施工上的处理,土建成本可降低80%。不需要专业的物业持证人员定期打开泵坑上的检修盖进行检修,可随项目使用的周期增长,大幅度降低长期的运行维护人员、设备费用支出。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止回系统的设备检修代价较小,不需要长时间停止系统的上游排水。
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止回阀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三角形配重凸起的止回阀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止回阀阀片与阀体之间的密封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三角形配重凸起的止回阀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三角形配重凸起的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三角形配重凸起的止回阀闭合和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具有水滴形阀片的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水滴形阀片的止回阀闭合和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凹形阀片的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凹形阀片的止回阀闭合和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两级分段式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两级分段式止回阀闭合和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两级分段式止回阀在电机控制下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四级分段式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四级分段式止回阀闭合和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四级分段式止回阀在电机控制下的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的侧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闭合和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在电机控制下的开启状态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止回阀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止回阀外管盖的俯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止回阀外管盖以及配套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止回阀井与止回阀外管的位置关系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止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止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止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止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标记:
101、止回阀;1、阀体;2、阀片;2-1、第一侧边;2-2、第二侧边;2-3、中间转轴;2-4、主驱动阀片;3、密封垫片;4、手动连杆;5、止回阀外管;6、外管盖; 6-1、潜污泵安装口;6-2、压力排水口;6-3、观察窗;6-4、第一传感器安装口;6-5、第二传感器安装口;6-6、阀体安装口;7、井壁;8、盖板;9、潜污泵;10、控制系统;11、排污管;12、第一传感器;13、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阀体1与阀片2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1与阀片2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阀片2设置配重凸起,设置配重凸起使得阀片2的重心设置于阀片 2整体的中下部。其中,配重凸起包括但不限定于三角形配重凸起、弧形配重凸起,配重凸起与阀片2一体成型或可拆卸固定连接,配重凸起设于阀片2的两侧面或仅设置于单侧面。
本实施例,设置三角形配重凸起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如图4至图6所示,三角形配重凸起设于阀片2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形成同材质的配重,保证阀片2的重心位于阀片2整体的1/2-整体的下部2/3处,三角形配重凸起对称设置于阀片2的两侧或者仅设于阀片2的一侧,止回阀101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自然下垂为常闭状态,阀片2平时常闭,贴合于止回阀101阀体1。
进一步地,三角形配重凸起的纵向截面具有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所成的角度为钝角,且第一侧边2-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2-2 的长度,优选地,第一侧边2-1的长度等于第二长边2-2长度的1.3-1.6倍。
由于重力排水的排水管一般具有一定坡度,为保证在一定坡度的管段内使用该系统时的密闭效果,保证阀片2因重力自然下垂时密闭,阀片2的对称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为10°-25°倾角,优选15°倾角。进一步的,自然状态下,阀片2截面的第一侧边 2-1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0°-2°,第二侧边2-2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当有上游排水时,止回阀101受水流推动开启,水流重力自流至下游排出。当水流不足或终止时,阀片2利用自身重力复位关闭。
本实施例,设置弧形配重凸起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如图7至图8所示,弧形配重凸起设于阀片2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阀片2为上轻下重的水滴形结构,保证阀片2的重心位于阀片2整体的1/2-整体的下部2/3处,弧形配重凸起对称设置于阀片 2的两侧或者仅设于阀片2的一侧,止回阀101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自然下垂为常闭状态,阀片2平时常闭,贴合于止回阀101阀体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配重凸起将阀片的重心置于中下部,此结构的阀片可较大配重,阀片与止回阀外管内壁紧密接触,流量较小时不开启,仅当流量较大时可冲开,由于阀片的下部重量大,密封性能好,防止污水回流的效果更好,还能够防止浊气通过阀片与止回阀外管内壁之间的空隙进入室内,大大提高了止回阀的密闭性。本实施例的重力排水止回阀,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地下室重力排水系统,有效防止排水倒灌,工作安全可靠。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凹形排水止回阀,如图9至图10所示,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阀体1与阀片2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1与阀片2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阀片2的重心设置于阀片2整体的中下部。
其中,阀片2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为凹形曲面,能够降低冲击阀片时水流的无效损失,内凹曲面能够增大阀片2的受力面积。
当水流冲击阀片2的迎水面时,凹形曲面能够增强冲开阀片的效果,便于开启;当发生污水倒流时,倒流水冲击阀片2的背水面,凹形曲面能够增强关闭阀片的效果,便于关闭。凹形曲面的结构设置能够显著提高止回阀的止回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阀片2及阀体1均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为了提高阀体1的密封性,阀体1上设置电磁线圈,阀体1内芯材质为软铁,线圈外部通电后对阀片2产生磁吸力。当第二传感器13的信号检测到下游雍水且水体有较大波动时,为避免止回阀101阀体1因波动和上游排水导致密封不严开启,将此时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阀体1通电,阀体1吸住阀片2,从而保证密封性能。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阀体1及阀片2的相贴位置设置多个点状永磁吸铁石,提高密闭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永磁吸铁石的数量及布置位置要保证吸力小于上游排水瞬时半管流对阀片2的冲力,否则难以保证平时水流顺利排出。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凹形排水止回阀为电动止回阀,阀片2的开启和闭合通过电机控制,具体的,凹形排水止回阀还包括电机,电机固设于阀外管盖6 上,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件与阀片2连接,通过电机驱动阀片2开启或关闭,控制器根据监测组件传输的液位信号,保持阀体1的常闭或常开状态。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阀片2的上端固设有手动连杆4,用于手动旋启时使用,转动手动连杆4,手动连杆4能够带动阀片2转动。
为了防止气体、虫害等通过阀外管体进入上游排水管,阀体1与阀片2之间通过密封垫片3密封,阀体1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垫片3的凹槽,密封垫片3设置于阀体1 的凹槽内。优选地,密封垫片3为橡胶密封圈。
为了提高止回阀的使用寿命,阀体1、阀片2、手动连杆4采用经过防腐处理的铜、铸铁等金属,止回阀外管5、井壁盖板8、排水管等管道由PVC、HDPE等各类塑料等材质加工制作。
本实施例中,外管盖6下设置密封垫圈,以保证阀片2上方手动连杆4自由活动时止回阀外管盖位置不因满水外溢。潜污泵9同理,拦污口和外管盖6之间安装密封垫圈后,将潜污泵9主体与拦污口连接。监测组件通过密封垫圈与监测组件安装口密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凹形排水止回阀,通过将阀片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为凹形曲面,能够降低冲击阀片时水流的无效损失,内凹曲面能够增大阀片的受力面积,凹形曲面的结构设置能够显著提高止回阀的止回工作稳定性。当水流冲击阀片的迎水面时,凹形曲面能够增强冲开阀片的效果,便于开启;当发生污水倒流时,倒流水冲击阀片的背水面,凹形曲面能够增强关闭阀片的效果,便于关闭。本实施例的凹形排水止回阀,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地下室重力排水系统,有效防止排水倒灌,工作安全可靠。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级分段式排水止回阀,如图11至图16 所示,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阀体1与阀片2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1与阀片2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阀片2由多个阀片分段转动连接而成,至少包括两段阀片分段。
本实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级分段式排水止回阀的阀片2为横向半开型阀片,如图11至图13所示,阀片2包括两个阀片分段,两个阀片分段通过转轴连接,转轴设于阀片2的1/2处或下部1/4处,阀片分段斜向上游一侧下切接缝,两阀片分段的接口面与阀片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5°,其中,阀片的中心线位于阀片体内,且与自然闭合状态下阀片的表面平行。
进一步地,两个阀片分段的面积相等,或者,下部的阀片分段的面积小于上部阀片分段的面积,优选地,下部阀片分段的面积等于上部阀片分段的面积的1/2~4/5。
本实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多级分段式排水止回阀的阀片2为横向多折型阀片,如图14至图16所示,阀片2包括4个阀片分段,阀片分段斜向上游一侧下切接缝,相邻两阀片分段的接口面与阀片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45°,相邻两阀片分段通过转轴连接,转轴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阀片分段连接转轴的端面为倾斜面,转轴设于阀片背水面一侧,阀片分段能够在水流冲击作用下绕其上端转轴向下游方向转动打开,并能够在阀片分段自身重力作用下复位。随着水流逐渐增大,止回阀阀片分段从最下逐段开启。当水流变小水位降低时,各阀片分段由下向上依次复位,由上向下相邻两阀片分段的接口面依次贴合,直至最下方相邻两阀片分段的接口面贴合,所有阀片分段全部复位,复位呈关闭状态。图15中的三幅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止回阀关闭状态示意图、流量较小时最下端阀片分段开启状态图、流量较大时多个阀片分段开启状态图。
考虑到当污水流量较大时,横向多折型结构的止回阀依次打开阀片分段无法满足快速排污,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止回阀的打开和闭合状态,此结构的止回阀还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件与阀片2的最上端的阀片分段连接,最上端的阀片分段为主驱动阀片2-4,通过电机驱动主驱动阀片2-4沿排污水流向摆动,通过主驱动阀片2-4带动下侧的阀片分段开启。当达到最高摆动位置时,阀片2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当排水量小时,阀片分段在水流自然冲击下的就能实现依次打开状态,就能满足排水需求;当排水量增大,多个阀片分段依次打开程度无法满足快速排污,启动电机,电机驱动主驱动阀片2-4沿排污水流方向摆动,从而带动下方的阀片分段向流水方向打开,图16示出了电机驱动主驱动阀片2-4沿排污水流向摆动完全开启状态示意图;当水流变小时,电机驱动阀片回摆,使阀片2打开角度变小,满足排水即可;或者,当水流变小时,直接将电机关闭,各阀片分段在自身重力下回摆复位,靠自身重力进行机械排水止回。
为了提高密封性,相邻两个阀片分段的接口面设置密封垫,当相邻两阀片分段的接口面依次贴合时,密封垫将接口面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多级分段式排水止回阀,通过将阀片设置为多段转动连接结构,可适应不同大小的水流。本实施例的多级分段式止回阀,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地下室重力排水系统,有效防止排水倒灌,工作安全可靠。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如图17至图20 所示,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阀体1与阀片2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1与阀片2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阀片2为纵向对开式阀片,与水蝶阀构造类似,具体的,阀片包括左阀片、右阀片和中间转轴2-3,阀片2的中部设置中间转轴2-3,左阀片、右阀片能够绕中间转轴2-3转动,实现止回阀的打开和闭合。
自然状态下,中间转轴2-3下垂,中间转轴2-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呈10°-25°夹角,优选15°夹角,左阀片和右阀片能够在污水冲击的作用下向顺水方向开启,当污水冲击作用力小于左阀片和右阀片复位的动力时,左阀片、右阀片复位,止回阀关闭,图 19示出了止回阀关闭状态示意图和左阀片和右阀片开启状态图。
本实施例中,中间转轴2-3上设置限位部,用于限制左阀片、右阀片转动的角度,在自然状态下,使左阀片、右阀片与中间转轴2-3在同一平面,仅能够使左阀片、右阀片在污水冲击的作用下在原始位置向顺水方向开启,当左阀片、右阀片复位时,转动终止于限位部。
进一步地,阀片2的周边处设有配重结构,配重结构为凹形结构,阀片2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周边具有凹形曲面,且左阀片、右阀片下部周边的曲面弧度大于上部周边的曲面弧度,此结构设置有利于止回阀的开启或关闭。
考虑到当污水流量较大时,纵向对开式止回阀仅靠左、右阀片打开程度,无法满足快速排污。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止回阀的打开和闭合状态,实现快速排水,止回阀还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连接件与阀片2的中间转轴2-3连接,通过电机驱动中间转轴2-3沿排污水流向摆动,当达到最高摆动位置时,中间转轴2-3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当排水量小时,左、右阀片在水流自然冲击下的打开状态,就能满足排水需求;当排水量增大,仅靠左、右阀片打开程度无法满足快速排污,启动电机,电机驱动阀片中间转轴2-3沿排污水流方向摆动,从而带动左、右阀片向流水方向打开,图20示出了电机控制阀片中间转轴摆动角度60°的止回阀完全开启状态图;当水流变小时,电机关闭,阀片在自身重力下回摆复位。
为了提高止回阀的工作可靠性,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还包括复位组件,如弹簧组件或橡胶绳索组件,复位组件用于左阀片、右阀片转动复位,左阀片、右阀片通过复位组件复位至初始关闭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通过将阀片2设置为通过中间转轴2-3连接的左阀片、右阀片,左阀片、右阀片能够绕中间转轴2-3转动,实现止回阀的打开和闭合,此结构的止回阀,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地下室重力排水系统,有效防止排水倒灌,工作安全可靠。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水止回系统,如图24至图28所示,排水止回系统包括止回阀101、止回阀外管5和外管盖6;其中,止回阀101为实施例 1公开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实施例2公开的凹形排水止回阀、实施例3公开的多级分段式排水止回阀或实施例4公开的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止回阀101设于止回阀外管5内,将止回阀外管5分隔成上游空腔和下游空腔,止回阀101能够在上游流水的冲击或外力控制下打开,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连通,且止回阀101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控制下闭合,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密闭分隔开;外管盖6可拆卸的设置于止回阀外管5上,打开外管盖6进行检修或更换止回阀101。
本实施例中,止回阀外管5作为止回阀101及相关构件的承载体,止回阀101将止回阀外管5内的空间分隔为两个腔体,即止回阀101前的上游空腔和止回阀101后的下游空腔。止回阀外管5上安装有可拆卸外管盖6,检修更换止回阀101时打开。
本实施例中,如图21至23所示,外管盖6上设置有阀体安装口6-6,阀体1通过转动组件安装于外管盖6的阀体安装口6-6,止回阀101的阀片2与阀体1组装后设置在止回阀外管5内;下游壅水倒流时,阀体1的外圈顶住阀片保证密封性。外管盖6靠近止回阀101转轴位置设置观察窗6-3,观察窗6-3位于下游空腔的上方,进一步地,观察窗6-3由透明材质制成,如塑料,观察窗6-3为圆形观察孔,直径为50mm,设置透明塑料的观察孔,便于观察止回阀101下游是否为有水状态。
为提高进入止回阀101前、后部分的流速,止回阀101上游空腔的腔体管壁变径设置,上游空腔的腔体管壁包括前段和后段,前段与后段变径连接,后段的管径大于前段的管径且后段的管径等于下游空腔管径。止回阀外管5的前段与排水管的流出口连接,也即止回阀外管5的前段接入排水干管,止回阀外管5的前段管径与接入的排水管的管径相同,前段管径尺寸计为D,后段管径等于止回阀外管5下游空腔管径,且不小于1.2D。为保障接入干管,变径位置在该外管上游接口纵向D尺寸后设置。
本实施例中,止回阀外管5的上方设置阀井井壁7及井盖,便于后期运维检修时打开。
本实施例中,在止回阀外管5上方的阀井内,设置潜污泵9及电机,外部连接水泵控制装置。潜污泵9设置于止回阀101上游位置,潜污泵9的吸水口置于止回阀外管5的上游空腔内,外设拦污口。潜污泵9的泵身及电机置于止回阀井的井室内。外管盖6上设置有潜污泵安装口6-1,潜污泵安装口6-1位于止回阀外管5的上游空腔上方,潜污泵9安装于潜污泵安装口6-1;当室外降雨可能雍水时,为保证排水安全,上游使用器具后排水至此系统时,通过观察止回阀101状态及观察窗6-3,判断系统下游是否为雍水状态,如确实已有雍水,由用户开启水泵控制装置,启动潜污泵9 通过排污管11将污水排至系统下游的压力排水口6-2处,或通过单独敷设的管线直接排至下游。
本实施例中,排水止回系统还设有监测组件、控制系统10,监测组件与控制系统10通过导线或无线连接,监测组件用于监测止回阀外管5空腔内是否有水以及水位信息,并能够将止回阀外管5空腔内是否有水以及水位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10,控制系统10包括控制器和报警装置,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组件传送的信息控制污水泵启动或关闭,并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止回阀101的上游、潜污泵9的下游均设置监测组件,两个监测组件分别用于监测止回阀外管5上游空腔和下游空腔内是否有水以及水位信息。进一步地,监测组件为传感器,外管盖6上设置有监测组件安装口,监测组件安装口包括位于上游的第一传感器安装口6-4和位于下游的第二传感器安装口6-5。上游监测组件为第一传感器12,下游监测组件为第二传感器13,第一传感器 12和第二传感器13均为光感传感器或压感传感器。
采用本实施例的排水止回系统进行排水,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止回阀外管5接入上游管道,将止回阀101安装在止回阀外管5中;
步骤二:安装监测组件,将监测组件与控制系统10连接。在止回阀101的上游、潜污泵9的下游分别安装第一传感器12和第二传感器13,将第一传感器12和第二传感器1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报警装置连接。
步骤三:启动监测组件、控制系统10,排水止回系统进行排水。排水过程中,第一传感器12、第二传感器13、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的工作逻辑关系为:
(1)当第二传感器13监测下游有水时,报信号提示下游雍水,控制器仅做显示,不报警,不启动潜污泵9。
(2)当第一传感器12监测上游有水时,报信号提示上游排水,控制器仅做显示,不报警,不启动潜污泵9。
(3)当第二传感器13持续长时间报信号下游有水,且第一传感器12无信号,则表示下游雍水,上游无排水。此情况下,如第一传感器12监测到有信号变化,证明上游排水,启动潜污泵9排水。潜污泵9将器具排水通过排污管11加压排至系统下游的压力排水口6-2处,或通过单独敷设的管线直接排至下游排水管道。
(4)若第一传感器12持续长时间报信号上游有水排出,不需判断第二传感器 13,直接报警提示可能有上游器具损坏等问题故障,不启动潜污泵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止回系统,通过设置止回阀及相关构件将可能产生倒灌的地下室排水管内的下游雍水挡住,并通过增设小型潜污泵9,但不需设置土建集水坑的方式将地下室的器具排水等顺利排出。在此原理基础上,通过设置传感器、控制器及报警装置,实现下游雍水的报警和自动启泵,以及事故工况的报警。当仅设置止回阀等纯机械构件时,止回阀可用于洗手盆等器具排水防虫、防味、保证水封不被破坏等效果。当设置小型潜污泵9时,该排水止回系统可在地下室排水干管 24上,最后一个排水器具的支管接入后,到出室内前的位置上设置,并通过人为控制水泵保证在器具排水后启泵。当增设传感器、控制器及报警装置时,可实现装置的自动控制和报警提示。采用本实施例的排水止回系统进行排水,解决了因建筑基础条件限制而无法在地下室设置压力排水系统的问题;提供平时重力排水、雨洪条件下又需防倒灌时的地下室排水解决方案;提高排水系统在卫生器具后防鼠、防虫及减轻水气波动导致气体涌出水封破坏的问题。
相比传统的土建集水坑,不需要进行局部加筋、泵坑避让房屋结构基础等设计、施工上的处理,土建成本可降低80%;机电设备初投资可降低60%以上,且施工期安装便捷,可有效缩短50%以上的工期;在日常运行维护中,本实用新型止回系统不需要专业的物业持证人员定期打开泵坑上的检修盖进行检修,因此,可随项目使用的周期增长,大幅度降低长期的运行维护人员、设备费用支出。且一旦故障时,相比传统集水坑方式,本实施例的排水止回系统的设备检修代价较小,不需要长时间停止系统的上游排水。较传统土建泵坑内通过贴墙轨道拉起潜污泵,维修更换的操作,可缩短50%以上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阀片(2),阀片(2)与阀体(1)转动连接;
阀片(2)设有配重凸起,配重凸起设于阀片(2)的迎水面和/或背水面;阀体(1)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垫片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阀片(2)的重心位于阀片(2)的中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配重凸起为三角形配重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三角形配重凸起的纵向截面具有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所成的角度为钝角,且第一侧边(2-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2-2)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第一侧边(2-1)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0°-2°,第二侧边(2-2)与水平面夹角为30°-4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配重凸起为弧形配重凸起,阀片(2)为上轻下重的水滴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自然状态下,阀片(2)在重力下下垂为关闭状态,阀片(2)的对称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为10°-25°的倾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其特征在于,阀体(1)与阀片(2)通过转轴连接;或者,阀体(1)与阀片(2)通过圆环锁扣连接件连接。
9.一种排水止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止回阀外管(5)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重力式排水止回阀;
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设于止回阀外管(5)内,将止回阀外管(5)分隔成上游空腔和下游空腔,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能够在上游水流的冲击或外力控制下打开,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连通,且重力式排水止回阀能够在自身重力或外力控制下闭合,使上游空腔与下游空腔密闭分隔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4843.XU CN212960008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4843.XU CN212960008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60008U true CN212960008U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8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24843.XU Active CN212960008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60008U (zh) |
-
2020
- 2020-06-17 CN CN202021124843.XU patent/CN2129600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77085B (zh) | 一种下游管道壅水报警止回排水系统及止回排水方法 | |
CN210342154U (zh) | 一种地下建筑物用防倒灌应急排水装置 | |
CN111677081B (zh) | 一种故障报警止回排水系统及止回排水方法 | |
CN105507415B (zh) | 一种带有升降式截流橡胶瓣止回阀的雨水弃流井 | |
CN111677062B (zh) | 一种楼宇排水系统 | |
CN212672484U (zh) | 一种纵向对开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
CN212616531U (zh) | 一种双止回排水系统 | |
CN205954812U (zh) | 一种雨水排水泵站结构 | |
CN212960008U (zh) | 一种重力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
CN212672485U (zh) | 一种多级分段式排水止回阀及排水止回系统 | |
CN213117603U (zh) | 一种排水止回系统 | |
CN111536277B (zh) | 一种排水止回系统及排水止回方法 | |
CN211735711U (zh) | 通过雨量控制的自动闸板阀的一体化截流井 | |
CN108842900A (zh) | 智能化注水(补水)地漏 | |
CN212455626U (zh) | 一种排水止回系统 | |
CN212455627U (zh) | 一种故障报警止回排水系统 | |
CN212455628U (zh) | 一种下游管道壅水报警止回排水系统 | |
CN2604552Y (zh) | 一种虹吸排水装置 | |
CN214551509U (zh) | 一种智能物联网一体化泵站水质检测过滤装置 | |
CN204059578U (zh) | 水箱翻板冲洗门 | |
CN208830450U (zh) | 智能化注水地漏 | |
KR200328176Y1 (ko) | 하수역류방지밸브 | |
CN104120787B (zh) | 水箱翻板冲洗门 | |
CN216586904U (zh) | 一体化智能截流井 | |
KR100576386B1 (ko) | 펌프식 수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