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40279U -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40279U
CN212940279U CN202020324424.4U CN202020324424U CN212940279U CN 212940279 U CN212940279 U CN 212940279U CN 202020324424 U CN202020324424 U CN 202020324424U CN 212940279 U CN212940279 U CN 212940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nursing
riser
shaped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44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3244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40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40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402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箱体的后端面固接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安装有护理装置。该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通过第一T形板、第二脚圈和第二海绵垫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患者的腿部和脚部进行双向防护,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康复,通过第二竖板、螺纹杆、第三竖板、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电机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患者将此装置调节合适距离之后也可以使其固定,通过梯形齿牙板、横杆、第一弹簧、第四竖板、齿轮、T形杆、第二箱体和第二弹簧等结合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患者在使用此装置时腿部得到缓冲,从而防止受伤。

Description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背景技术
目前,骨科脊髓损伤截瘫的病人长期牵引的病人由于体位的制动,下肢不能自行活动,足跟部的皮肤直接接触床面,遭受持续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而又无肌肉包裹,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加之足部的血液循环较其他部位差,因此病人的足跟、内外踝等受压部位更容易发生压疮,这便需要一种护理装置,例如专利号为CN 205339380 U的一种医用双向防压疮脚圈,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提高舒适性,更有利于减轻压疮的情况,并且脚圈结构可以变动调节,适用于患者侧身时夹在左右膝部之间,使用方便,效果好,有利于广泛推广,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器具只能单独方向进行使用,无法对患者的腿部和脚部进行全面防护,同时现有技术中对于患者腿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之后也无法有效的固定住,而且患者使用的舒适度也很低,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器具只能单独方向进行使用,无法对患者的腿部和脚部进行全面防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箱体的后端面固接有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上方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安装有护理装置,通过护理装置可以对患者进行脚部防护。
所述护理装置包括第一T形板、第一脚圈、第一海绵垫、第二T形板、第二脚圈和第二海绵垫;
左右所述第一T形板的下方外壁与第一箱体的上方通槽处外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第一T形板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脚圈,左右所述第一脚圈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海绵垫,左右所述第一脚圈的后端面设有第二T形板,左右所述第二T形板的后端面外壁与第一竖板的通槽处外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第二T 形板的前端面固接有第二脚圈,左右所述第二脚圈的前端面固接有第二海绵垫,通过第一竖板的通槽可以使第二T形板进行移动,从而更方便患者使用。
优选的,左右所述第二T形板与第一竖板组成滑动结构,这样可以使患者可以对第二T形板的位置进行调整。
优选的,所述第一海绵垫与第一脚圈的宽度尺寸一致,这样可以增加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转动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第二竖板、螺纹杆、第三竖板、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电机和L形板;
所述第二竖板的上下两侧与第一箱体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左右所述螺纹杆分别贯穿第一T形板和第一箱体的外壁,左右所述螺纹杆与第一T形板螺纹配合,左右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外壁通过轴承与第一箱体转动相连,左右所述螺纹杆的下方设有第三竖板,左右所述第三竖板的上表面与第一箱体的下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接有第一斜齿轮,左右所述第一斜齿轮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斜齿轮,左右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相互啮合,左右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上方安装有电机,左右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斜齿轮的上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电机的上方外壁固接有L形板,左右所述L形板的下表面与第一箱体的上表面固定相连,这样可以使第一T形板的位置进行调节。
优选的,左右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的啮合比为1:1,这样可以使第一斜齿轮转动的更快速。
优选的,左右所述第二斜齿轮的中点与电机的输出轴轴线位置一致,这样可以使第二斜齿轮转动的更平稳。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安装有弹力装置;
所述弹力装置包括转轮、梯形齿牙板、横杆、第一弹簧、第四竖板、齿轮、T形杆、第二箱体、第二弹簧和横板。
多个所述转轮的外壁与第一箱体的下方滑槽处外壁间隙配合,多个所述转轮的下方固接有梯形齿牙板,左右所述梯形齿牙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左右所述梯形齿牙板的通孔处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外壁与梯形齿牙板的通孔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横杆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三竖板固定相连,所述横杆的外壁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左右所述第一弹簧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竖板和梯形齿牙板固定相连,所述横杆的下方设有多个第四竖板,左右所述第四竖板的下表面固接有横板,左右所述第四竖板的后端面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左右所述齿轮与梯形齿牙板相互啮合,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二箱体,左右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开设有开口,左右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T形杆,左右所述T形杆的外壁分别与第二箱体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T形杆的上表面与第三竖板的下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二弹簧,左右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T形杆和第二箱体固定相连,这样可以使患者在离开此装置时得到缓冲,防止患者脚部受伤。
优选的,左右所述第四竖板以横杆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这样可以增加此装置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通过第一T形板、第一脚圈、第一海绵垫、第二T形板、第二脚圈和第二海绵垫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患者的腿部和脚部进行双向防护,从而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通过第二竖板、螺纹杆、第三竖板、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电机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患者将此装置调节合适距离之后也可以使其固定,从而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
通过梯形齿牙板、横杆、第一弹簧、第四竖板、齿轮、T形杆、第二箱体和第二弹簧等结合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患者在使用此装置时腿部得到缓冲,从而防止受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机、L形板和第一斜齿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梯形齿牙板、第一弹簧和螺纹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二弹簧、第二箱体和T形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箱体,2、第一竖板,3、护理装置,301、第一T形板, 302、第一脚圈,303、第一海绵垫,304、第二T形板,305、第二脚圈,306、第二海绵垫,4、转动装置,401、第二竖板,402、螺纹杆,403、第三竖板, 404、第一斜齿轮,405、第二斜齿轮,406、电机,407、L形板,5、弹力装置,501、转轮,502、梯形齿牙板,503、横杆,504、第一弹簧,505、第四竖板,506、齿轮,507、T形板,508、第二箱体,509、第二弹簧,510、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一竖板2,第一箱体1的上方内部开设有2个通槽,第一箱体1的下方开设有滑槽,第一箱体1的后端面固接有第一竖板2,第一竖板2的上方内部开设有通槽,第一箱体1的上方安装有护理装置3,护理装置3包括第一T形板301、第一脚圈302、第一海绵垫303、第二T形板304、第二脚圈305和第二海绵垫306,左右第一T形板301的下方外壁与第一箱体 1的上方通槽处外壁间隙配合,第一T形板301可以在第一箱体1的通槽处进行移动,第一箱体1可以对第一T形板301起限位作用,左右第一T形板301 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脚圈302,左右第一脚圈302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海绵垫 303,通过第一海绵303可以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左右第一脚圈302的后端面设有第二T形板304,左右第二T形板304的后端面外壁与第一竖板2的通槽处外壁间隙配合,第二T形板304可以在第一竖板2的通槽处进行移动,第一竖板2可以对第二T形板304起限位作用,左右第二T形板304的前端面固接有第二脚圈305,第二脚圈305可以对使用者的脚掌进行防护,左右第二脚圈305的前端面固接有第二海绵垫306,左右第二T形板304与第一竖板 2组成滑动结构,第一海绵垫303与第一脚圈302的宽度尺寸一致。
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转动装置4,转动装置4包括第二竖板401、螺纹杆402、第三竖板403、第一斜齿轮404、第二斜齿轮405、电机406和L 形板407,第二竖板401的上下两侧与第一箱体1的内壁固定相连,第二竖板 40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02,螺纹杆402可以在第二竖板401 处进行转动,左右螺纹杆402分别贯穿第一T形板301和第一箱体1的外壁,左右螺纹杆402与第一T形板301螺纹配合,通过螺纹杆402可以带动第一T 形板301进行移动,左右螺纹杆402的外侧外壁通过轴承与第一箱体1转动相连,螺纹杆402通过轴承可以在第一箱体1处进行转动,左右螺纹杆402 的下方设有第三竖板403,左右第三竖板403的上表面与第一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相连,左右螺纹杆402的外侧固接有第一斜齿轮404,左右第一斜齿轮 40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斜齿轮405,左右第二斜齿轮405与第一斜齿轮404相互啮合,第二斜齿轮405可以带第一斜齿轮404进行转动,左右第二斜齿轮 405的上方安装有电机406,电机406的型号为ECMA-E11320RS,左右电机406 的输出轴与第二斜齿轮405的上表面固定相连,电机406的输出轴可以带动第二斜齿轮405进行转动,左右电机406的上方外壁固接有L形板407,左右 L形板407的下表面与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相连,左右第一斜齿轮404与第二斜齿轮405的啮合比为1:1,左右第二斜齿轮405的中点与电机406的输出轴轴线位置一致。
第一箱体1的下方安装有弹力装置5,弹力装置5包括转轮501、梯形齿牙板502、横杆503、第一弹簧504、第四竖板505、齿轮506、T形杆507、第二箱体508、第二弹簧509和横板510,4个转轮501的外壁与第一箱体1 的下方滑槽处外壁间隙配合,转轮501可以在第一箱体1的下方滑槽处进行转动,多个转轮501的下方固接有梯形齿牙板502,梯形齿牙板502可以带动转轮501进行移动,左右梯形齿牙板50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左右梯形齿牙板502的通孔处安装有横杆503,横杆503的外壁与梯形齿牙板502的通孔处外壁间隙配合,梯形齿牙板502可以在横杆503处进行移动,横杆503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三竖板403固定相连,横杆503的外壁安装有2个第一弹簧504,左右第一弹簧504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竖板403和梯形齿牙板502固定相连,当梯形齿牙板502向外侧移动时第一弹簧504处于压缩状态,横杆503的下方设有2个第四竖板505,左右第四竖板505的下表面固接有横板510,左右第四竖板505的后端面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506,齿轮506通过转轴可以在第四竖板505处进行转动,左右齿轮506与梯形齿牙板502相互啮合,梯形齿牙板502可以带动齿轮506进行转动,横板510的上表面固接有2个第二箱体508,左右第二箱体508的上方开设有开口,左右第二箱体508的内部上方安装有T形杆507,左右T形杆507的外壁分别与第二箱体508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T形杆507可以在第二箱体508处进行移动,第二箱体508可以对T形杆507起限位作用,左右T形杆507的上表面与第三竖板 403的下表面固定相连,左右第二箱体508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二弹簧509,左右第二弹簧509的上下两侧分别与T形杆507和第二箱体508固定相连,当T形杆507向下移动时第二弹簧509处于压缩状态,左右第四竖板505以横杆503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当患者需要使用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时,首先患者将双脚对准第二脚圈305,使脚踝与第一脚圈302上的第一海绵垫303相贴合,通过患者双脚的重量带动第一T形板301向下移动,使第一T形板301带动第一箱体1向下移动,第一箱体1通过转轮501带动梯形齿牙板502进行移动,梯形齿牙板 502带动齿轮506进行转动,使梯形齿牙板502通过齿轮506移动的更快速,同时梯形齿牙板502对第一弹簧504进行挤压,梯形齿牙板502通过横杆503 带动第三竖板403进行移动,第三竖板403带动T形杆507在第二箱体508 处进行移动,使T形杆507对第二弹簧509进行挤压,通过第一弹簧504和第二弹簧509的弹力性能使患者的双脚得到缓冲,这样便达到了提高患者舒适度,防止受伤的目的,当需要对第一脚圈302和第二脚圈305进行调节时,接通电机406的外接电源,启动电机406,使电机406的输出轴带动第二斜齿轮405进行转动,第二斜齿轮405带动第一斜齿轮404进行转动,使第一斜齿轮404带动螺纹杆402进行转动,从而螺纹杆402带动第一T形板301进行移动,第一T形板301通过第一脚圈302带动患者双脚进行移动,通过通过患者的双脚带动第二脚圈305进行移动,这样便达到了对患者双脚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包括第一箱体(1)和第一竖板(2),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方内部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第一箱体(1)的下方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箱体(1)的后端面固接有第一竖板(2),所述第一竖板(2)的上方内部开设有通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上方安装有护理装置(3);
所述护理装置(3)包括第一T形板(301)、第一脚圈(302)、第一海绵垫(303)、第二T形板(304)、第二脚圈(305)和第二海绵垫(306);
左右所述第一T形板(301)的下方外壁与第一箱体(1)的上方通槽处外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第一T形板(301)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脚圈(302),左右所述第一脚圈(302)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海绵垫(303),左右所述第一脚圈(302)的后端面设有第二T形板(304),左右所述第二T形板(304)的后端面外壁与第一竖板(2)的通槽处外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第二T形板(304)的前端面固接有第二脚圈(305),左右所述第二脚圈(305)的前端面固接有第二海绵垫(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第二T形板(304)与第一竖板(2)组成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绵垫(303)与第一脚圈(302)的宽度尺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转动装置(4);
所述转动装置(4)包括第二竖板(401)、螺纹杆(402)、第三竖板(403)、第一斜齿轮(404)、第二斜齿轮(405)、电机(406)和L形板(407);
所述第二竖板(401)的上下两侧与第一箱体(1)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40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02),左右所述螺纹杆(402)分别贯穿第一T形板(301)和第一箱体(1)的外壁,左右所述螺纹杆(402)与第一T形板(301)螺纹配合,左右所述螺纹杆(402)的外侧外壁通过轴承与第一箱体(1)转动相连,左右所述螺纹杆(402)的下方设有第三竖板(403),左右所述第三竖板(403)的上表面与第一箱体(1)的下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螺纹杆(402)的外侧固接有第一斜齿轮(404),左右所述第一斜齿轮(40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斜齿轮(405),左右所述第二斜齿轮(405)与第一斜齿轮(404)相互啮合,左右所述第二斜齿轮(405)的上方安装有电机(406),左右所述电机(406)的输出轴与第二斜齿轮(405)的上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电机(406)的上方外壁固接有L形板(407),左右所述L形板(407)的下表面与第一箱体(1)的上表面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第一斜齿轮(404)与第二斜齿轮(405)的啮合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第二斜齿轮(405)的中点与电机(406)的输出轴轴线位置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下方安装有弹力装置(5);
所述弹力装置(5)包括转轮(501)、梯形齿牙板(502)、横杆(503)、第一弹簧(504)、第四竖板(505)、齿轮(506)、T形杆(507)、第二箱体(508)、第二弹簧(509)和横板(510);
多个所述转轮(501)的外壁与第一箱体(1)的下方滑槽处外壁间隙配合,多个所述转轮(501)的下方固接有梯形齿牙板(502),左右所述梯形齿牙板(50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左右所述梯形齿牙板(502)的通孔处安装有横杆(503),所述横杆(503)的外壁与梯形齿牙板(502)的通孔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横杆(503)的左右两侧均与第三竖板(403)固定相连,所述横杆(503)的外壁安装有多个第一弹簧(504),左右所述第一弹簧(504)的两侧分别与第三竖板(403)和梯形齿牙板(502)固定相连,所述横杆(503) 的下方设有多个第四竖板(505),左右所述第四竖板(505)的下表面固接有横板(510),左右所述第四竖板(505)的后端面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506),左右所述齿轮(506)与梯形齿牙板(502)相互啮合,所述横板(510)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二箱体(508),左右所述第二箱体(508)的上方开设有开口,左右所述第二箱体(508)的内部上方安装有T形杆(507),左右所述T形杆(507)的外壁分别与第二箱体(508)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T形杆(507)的上表面与第三竖板(403)的下表面固定相连,左右所述第二箱体(508)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二弹簧(509),左右所述第二弹簧(509)的上下两侧分别与T形杆(507)和第二箱体(508)固定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其特征在于:左右所述第四竖板(505)以横杆(503)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CN202020324424.4U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40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4424.4U CN212940279U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4424.4U CN212940279U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40279U true CN212940279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40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442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940279U (zh) 2020-03-16 2020-03-16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402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6946A (zh) * 2021-12-31 2022-03-15 韦薇 一种卧床用脚部防压疮护理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6946A (zh) * 2021-12-31 2022-03-15 韦薇 一种卧床用脚部防压疮护理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91165U (zh) 一种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腿部强力按摩装置
CN209490236U (zh) 一种医用神经内科下肢按摩装置
CN212940279U (zh) 一种护理用双向防压疮脚圈
CN212140677U (zh) 一种可移动式腰椎牵引治疗床
CN211156819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起身器
CN209808836U (zh) 一种组合式可调温压疮护理垫
CN107307622A (zh) 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医疗放置架
CN217310924U (zh) 一种新型防压疮垫
CN110074876A (zh) 外科医生术中腿部腰部舒缓器
CN215536207U (zh) 一种便于改变姿势的医学口腔检查用躺椅
CN213788686U (zh) 一种用于背部骨折的承托装置
CN211132856U (zh) 一种骨科用康复治疗装置
CN211023948U (zh) 一种骨科康复治疗用辅助装置
CN211912149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腿部训练康复装置
CN220213171U (zh) 可电动调节角度的丁字鞋
CN215424523U (zh) 一种口腔治疗用撑起装置
CN213789825U (zh) 一种骨科用恢复锻炼装置
CN214181055U (zh) 一种按摩椅的内部传动机构
CN217828254U (zh) 一种患者护理活动装置
CN21698548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医疗床
CN220069943U (zh) 一种牵引装置及颈椎牵引座椅
CN214968759U (zh) 一种适用于神经外科护理按摩装置
CN212730370U (zh) 一种下肢术后按摩装置
CN211535032U (zh) 一种骨科用牵引装置
CN214415114U (zh) 一种用于康复科的肢体康复托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