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35999U -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35999U
CN212935999U CN202021729597.0U CN202021729597U CN212935999U CN 212935999 U CN212935999 U CN 212935999U CN 202021729597 U CN202021729597 U CN 202021729597U CN 212935999 U CN212935999 U CN 212935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substrate
bearing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95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承修
游琮伟
谢泽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95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35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35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35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摄像模组包括成像组件、基板、承载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基板具有开口,承载电路板用于承载成像组件,承载电路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承载电路板设置于开口中,且承载电路板与基板之间形成环形间隔区,柔性电路板设置于环形间隔区,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基板,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承载电路板。本申请通过承载电路板与基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承载于承载电路板上的成像组件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并且由于基板与承载电路板之间直接采用柔性电路板相连,结构简单,转动时产生的扭矩较小,可以有效避免因柔性电路板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可降低转动时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拍摄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修正由于拍摄时的抖动或震动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可以采用镜头防抖装置。其原理是在拍摄设备发生抖动时,令成像组件向相反的方向相应地运动,以补偿成像组件由抖动而产生的位移或偏转,提高成像质量。
为了使成像组件能够相应地运动,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的镜头防抖装置通常采用在立体空间上具有较大弯折幅度的电路板与成像组件相连,其存在的问题是运动时产生的扭矩大,电路板易发生断线,造成设备损坏,且功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能够降低摄像模组在抖动补偿过程中产生的扭矩,避免因电路板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成像组件、基板、承载电路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成像组件用于成像,基板具有开口,承载电路板用于承载成像组件,承载电路板与基板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承载电路板设置于开口中,且承载电路板与基板之间形成环形间隔区,柔性电路板设置于环形间隔区,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基板,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承载电路板。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通过在基板上开设开口,将承载电路板设置于开口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将承载电路板与基板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承载电路板与基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承载于承载电路板上的成像组件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并且由于基板与承载电路板之间直接采用柔性电路板相连,结构简单,在承载电路板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扭矩较小,可以有效避免因柔性电路板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可降低转动时的功耗。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引出段、第二引出段以及连接段,第一引出段位于环形间隔区的一侧且与承载电路板连接,第二引出段位于环形间隔区相对的另一侧且与基板连接,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引出段与第二引出段。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柔性电路板分隔为若干段,以第一引出段与承载电路板连接,以第二引出段与基板连接,第一引出段与第二引出段分别设置于环形间隔区相对的两侧,并通过连接段将第一引出段与第二引出段连接起来,这样,在确保承载电路板与基板能够稳固连接的同时,柔性电路板的结构也较简单,基板、承载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三者结构紧凑,整体性好,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承载电路板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扭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电路板具有多个朝向环形间隔区的外侧壁,第一引出段在其中一个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与承载电路板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引出段与承载电路板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承载电路板的其中一个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这样,可以令承载电路板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时以该外侧壁中心位置处为支点,便于调整承载电路板的转动姿态使承载电路板在转动时更加稳定,且能够更好地满足镜头防抖装置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基板具有朝向环形间隔区的内周壁,沿平行于基板表面的方向,连接段与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且连接段与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沿平行于基板表面的方向上,将柔性电路板的连接段与基板、柔性电路板的连接段与承载电路板之间都设置有间隙,这样,在承载电路板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时,该连接段与基板以及与承载电路板之间均不会发生干涉,使承载电路板的转动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满足镜头防抖装置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引出段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引出段位于环形间隔区的同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引出段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引出段位于环形间隔区相对的另一侧。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柔性电路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并且将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引出段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引出段设在环形间隔区的同一侧,而将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引出段与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引出段设在环形间隔区相对的另一侧,这样,两个柔性电路板在不同位置处以相反的方式连接在基板与承载电路板之间,连接组装方便,在使两个柔性电路板可以填充环形间隔区的大部分区域的同时,也加强了基板与承载电路板连接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关于开口的中心对称布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柔性电路板与第二柔性电路板关于基板上的开口的中心对称布置,使承载电路板在绕轴线进行转动时整体上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减小承载电路板绕轴线进行转动时产生的扭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电路板可分别绕第一轴线以及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均平行于基板表面且均穿过承载电路板的中心。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承载电路板的固定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使承载电路板可以分别绕第一轴线以及第二轴线转动,能够更好地满足镜头防抖装置的使用需求,并且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均穿过承载电路板的中心,这样,在转动时,承载电路板不至于由于一个小转角而出现大幅度的位移,其上所承载的成像组件也能够相对更稳定,提高了镜头防抖装置的防抖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设置为互相垂直,依靠承载电路板绕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的转动,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承载电路板以及其上所承载的成像组件的使用姿态,以满足多种不同场景下的成像组件的防抖需求,扩大了镜头防抖装置的适用场景范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组件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组件,镜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镜片,感光组件用于感应穿过镜片的光线,感光组件设置于镜头组件与承载电路板之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成像组件设置为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组件,并将感光组件设置于镜头组件与承载电路板之间,这样,镜头组件及感光组件可随承载电路板一同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不会影响成像组件的正常成像作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镜头组件连接,并可驱动镜头组件绕平行于基板表面方向的轴线转动。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通过设置驱动件来驱动镜头组件绕平行于基板表面方向的轴线转动以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并使镜头组件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控制更加方便,补偿转动更加直接,不至于影响摄像模组的正常成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电路板的朝向感光组件的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槽,沿垂直于承载电路板的表面的方向,感光组件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内。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承载电路板的朝向感光组件的表面上开设容纳槽,就可以将感光组件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容纳槽内,在节省了摄像模组内部空间的同时,也使感光组件与承载电路板的连接更为方便、紧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摄像模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基板上开设开口,将承载电路板设置于开口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将承载电路板与基板连接起来,这样,承载于承载电路板上的成像组件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摄像模组。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载设备,通过在车载设备的摄像模组基板上开设开口,将承载电路板设置于开口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将承载电路板与基板连接起来,这样,承载于承载电路板上的成像组件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对以实现镜头防抖。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在基板上开设开口,将承载电路板设置于开口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将承载电路板与基板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承载电路板与基板之间的相对转动,承载于承载电路板上的成像组件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并且由于基板与承载电路板之间直接采用柔性电路板相连,结构简单,在承载电路板与基板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扭矩较小,可以有效避免因柔性电路板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可降低转动时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镜头防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板、承载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板、承载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柔性电路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基板、承载电路板与柔性电路板在一个角度下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中感光组件与承载电路板的配合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镜头防抖装置通常采用在立体空间上具有较大弯折幅度的电路板140’与成像组件的一部分如安装座110’相连,这种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镜头防抖装置在运动时产生的扭矩大,电路板140’易发生断线,造成设备损坏。
请参阅图2至图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摄像模组10。该摄像模组10包括基板110、承载电路板120、柔性电路板140以及成像组件200。
其中,基板110用于承载或连接承载电路板120、柔性电路板140以及摄像模组10中的其它各部件以便于对它们进行相对的固定。基板110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其承载或连接的各部件的形状及大小来确定,可以灵活调整,应以能完全实现其承载或连接功能为准。同时,为了同时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功能,基板110可以采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来制作,PCB上可高密度地集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子元件,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广泛。通过基板110上所集成的电路以及各电子元件,基板110可以与镜头防抖装置100或成像装置中的元件或部件电性连接,以配合实现控制或辅助成像功能。基板110具有开口111,开口111开设在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不同,开口111可以贯穿基板110,也可以不贯穿基板110,以在基板110上形成用于容纳承载电路板120的容纳空间。开口111的形状、大小不作限制,可以根据承载电路板120的形状、大小的不同来进行调整。例如,开口111可以是四边形或圆形,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承载电路板120的形状,同时为了减少对基板110表面空间的占用,以矩形开口111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只是基板110中与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关的部分区域,而不是基板110的整体。
承载电路板120设置于开口111中,且用于承载成像组件200。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可以发生相对运动,而成像组件200承载在承载电路板120的一个表面上,这样,承载于承载电路板120上的成像组件200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从而提高成像组件200的成像质量。承载电路板120的形状及大小根据其承载的成像组件200的形状及大小来确定。同样的,为了同时实现电信号的传输功能,承载电路板120可以采用PCB来制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成像组件200产生的位移偏转进行补偿,承载电路板120可动的方向应与成像组件200在抖动时可能产生的位移或偏转的方向保持对应。因此,可以采用具有动力的装置直接或间接与承载电路板120相连,以驱动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发生相对转动。这样,当成像组件200随承载电路板120绕轴线转动时就可以达到补偿抖动产生的偏转的效果。
为了提高承载电路板120运动时的灵活程度,同时也为了方便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的连接,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形成环形间隔区130。即承载电路板120并没有充满整个开口111,而是在基板110的开口111部分,由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共同围设出一个环形的区域。环形间隔区130的形状由基板110在开口111处的形状、承载电路板120的形状以及承载电路板120的设置位置共同决定,在本实施例中,环形间隔区130为四边形的环形区域。
柔性电路板140用于连接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柔性电路板140设置于环形间隔区130,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连接基板110,柔性电路板140的另一端连接承载电路板120。在本实施例中,以基板110是相对固定的,而承载电路板120可相对基板110进行转动为例进行说明,采用可弯折的柔性电路板140作为连接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的连接件更有利于承载电路板120的转动。柔性电路板140(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一种采用高分子材料为基材制成的具有高度可靠性和绝佳的挠性的印刷电路板,它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优点,也便于根据环形间隔区130的形状及大小来调整其自身的形状及大小。柔性电路板140与基板110、承载电路板12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插接、点焊等方式,以确保连接的紧密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摄像模组10,通过在基板110上开设开口111,将承载电路板120设置于开口111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140将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的相对转动来使设置于承载电路板120上的成像组件200共同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并且由于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之间直接采用柔性电路板140相连,结构简单,在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扭矩较小,可以有效避免因柔性电路板140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可降低转动时的功耗。
具体地,如图5所示,根据连接时功能的不同,将柔性电路板140分隔为若干段:柔性电路板140包括第一引出段141、第二引出段142以及连接段143。第一引出段141、第二引出段142以及连接段143作为柔性电路板140的一部分均设置于环形间隔区130内。第一引出段141位于环形间隔区130的一侧且与承载电路板120连接,第二引出段142位于环形间隔区130相对的另一侧且与基板110连接,连接段14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引出段141与第二引出段142。第一引出段141与第二引出段142分别设置于环形间隔区130相对的两侧,并通过连接段143将第一引出段141与第二引出段142连接起来,在确保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能够稳固连接的同时,柔性电路板140的结构也较简单,基板110、承载电路板120与柔性电路板140三者结构紧凑,整体性好,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承载电路板120绕轴线进行转动时产生的扭矩。并且,这种结构有效地利用了环形间隔区130内有限的空间来布置柔性电路板140,提高连接段143的长度以增强它的弹性,提高柔性电路板140的可弯折角度,并使柔性电路板140可以带动转动后的承载电路板120进行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出段141、第二引出段142以及连接段143均是根据连接时的功能所划分的,柔性电路板140的实际结构中也可以并不存在用于划分这三段的界线,三段各自所占的空间大小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差异可以有所不同。亦即柔性电路板140上的第一引出段141、第二引出段142以及连接段143可以是一体的,以提高柔性电路板140的结构一体性,并减低其加工难度。
柔性电路板140与基板110、承载电路板120的连接位置会直接影响承载电路板120在转动时的受力情况,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电路板120具有多个朝向环形间隔区130的外侧壁121,第一引出段141在其中一个外侧壁121的中心位置处与承载电路板120连接。外侧壁121是承载电路板120与环形间隔区130的内侧边界,将第一引出段141与承载电路板120连接的位置设置在承载电路板120的其中一个外侧壁121的中心位置处,使第一引出段141整体位于环形间隔区130内,并可以令承载电路板120在绕轴线进行转动时以该外侧壁121中心位置处为支点,便于调整承载电路板120的转动姿态使承载电路板120在转动时更加稳定,且能够更好地满足镜头防抖装置100的使用需求。
在柔性电路板140中,第一引出段141与第二引出段142起到与外部结构相连的作用,而连接段143起到内部的连接作用,因此,为了避免在承载电路板120转动时发生元件干涉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110具有朝向环形间隔区130的内周壁112,沿平行于基板110表面的方向,连接段143与内周壁112之间具有间隙,且连接段143与外侧壁121之间具有间隙。内周壁112是基板110与环形间隔区130的外侧边界,通过在沿平行于基板110表面的方向上,将连接段143与基板110、柔性电路板140的连接段143与承载电路板120之间都设置有间隙,这样,在承载电路板120相对基板110进行转动时,该连接段143与基板110以及与承载电路板120之间均不会发生干涉,使承载电路板120的转动更加顺畅,能够更好地满足镜头防抖装置100的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6,为了增加承载电路板120的支撑点以提高其相对于基板110的稳定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140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60。第二柔性电路板160的形状、大小、结构等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50均保持一致,也可以有所不同。但确定的是,如上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均分别具有第一引出段151/161、第二引出段152/162与连接段153/163。第一柔性电路板150的第一引出段15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的第二引出段162位于环形间隔区130的同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150的第二引出段152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的第一引出段161位于环形间隔区130相对的另一侧。分别设置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且它们在不同位置处以相反的方式连接在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之间,连接组装方便,在可以填充环形间隔区130的大部分区域的同时,也加强了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连接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为了保持外观上的一致性,同时降低加工制造的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令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的形状、大小、结构完全相同,这样,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就可以关于开口111的中心对称布置。并且,对称布置的连接结构使承载电路板120在绕轴线进行转动时整体上的受力更均匀,有利于减小承载电路板120绕轴线进行转动时产生的扭矩。
通过合理设置承载电路板120的固定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例如,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分别设置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且将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与第二柔性电路板160关于开口111的中心对称布置。这样,承载电路板120就可以将与第一柔性电路板150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160的连接处作为支点,分别绕第一轴线170以及第二轴线180转动,第一轴线170与第二轴线180均平行于基板110表面且均穿过承载电路板120的中心。此时,承载电路板120的转动方向能够更好地满足镜头防抖装置100的使用需求,且在转动时,承载电路板120不至于由于一个小转角而出现大幅度的位移,其上所承载的成像组件200也能够相对更稳定,提高了镜头防抖装置100的防抖稳定性。
由于成像组件200需要能够沿各种不同的轴线方向转动以补偿由抖动而产生的偏转,本实施例中的镜头防抖装置100采用承载电路板120绕第一轴线170转动与绕第二轴线180转动的合运动来实现这种效果,因此,可以令第一轴线170垂直于第二轴线180,此时,依靠承载电路板120绕第一轴线170与第二轴线180的转动,可以更灵活地调整承载电路板120以及其上所承载的成像组件200的使用姿态,以满足多种不同场景下的成像组件200的防抖需求,扩大了镜头防抖装置100的适用场景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8,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成像组件200包括镜头组件210以及感光组件220。其中,镜头组件210包括至少一个镜片211,感光组件220用于感应穿过该镜片211的光线,并对光线进行处理以实现摄像模组10的成像功能。镜头组件210与感光组件220均承载于承载电路板120的一个表面,这样,承载于承载电路板120上的镜头组件210以及感光组件220就可以同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镜头组件210及感光组件220与承载电路板12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胶水粘接或本领域中常见的各种封装工艺来实现。
为了提高成像组件200的补偿运动的准确程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模组10还包括驱动件300,驱动件300是摄像模组10中用于驱动成像组件200进行补偿运动的装置,驱动件300与镜头组件210连接,在摄像模组10的拍摄过程中,当检测到由于发生抖动或震动造成成像组件200的成像模糊时,主控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数据计算出镜头组件210在补偿时应偏转的方向及偏转的程度,并控制驱动件300驱动镜头组件210绕平行于基板110表面方向的轴线转动,实现镜头防抖功能。据此,驱动件300可以采用防抖云台,防抖云台可以内部具有多个电机,可分别负责不同方向上的运动,充分满足了成像组件200的防抖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电路板120的朝向感光组件220的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槽122,沿垂直于承载电路板120的表面的方向,感光组件22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22内。通过设置容纳槽122,可以使感光组件220嵌入到承载电路板120中,不仅能够在垂直于承载电路板120的表面的方向减小尺寸占用,也使感光组件220与承载电路板120的连接更为方便、紧固,而且使承载电路板120与感光组件220的整体性更好,承载电路板120与镜头组件210以及感光组件220共同转动时的精度更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摄像模组10。电子设备是具有获取图像功能的任一设备,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位助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摄像模组10配合电子设备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图像采集和再现。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基板110上开设有开口111,将承载电路板120设置于开口111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140将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的相对转动,承载于承载电路板120上的成像组件200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由于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之间直接采用柔性电路板140相连,结构简单,在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扭矩较小,可以有效避免因柔性电路板140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可降低转动时的功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该车载设备包括如上述的摄像模组10。车载设备是汽车中所用到的具有获取图像功能的任一设备,例如自动驾驶系统、倒车影像系统、行车记录系统等中所用到的设备,摄像模组10配合实现车载设备对汽车周围影像的获取。同样的,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车载设备的基板110上开设有开口111,将承载电路板120设置于开口111中,并采用柔性电路板140将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连接起来,这样,通过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之间的相对转动,承载于承载电路板120上的成像组件200就可以进行补偿转动以实现镜头防抖。由于基板110与承载电路板120之间直接采用柔性电路板140相连,结构简单,在承载电路板120与基板110发生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扭矩较小,可以有效避免因柔性电路板140断线而引发设备损坏的情况发生,并可降低转动时的功耗。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像组件,用于成像;
基板,具有开口;
承载电路板,用于承载所述成像组件,所述承载电路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承载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开口中,且所述承载电路板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环形间隔区;
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环形间隔区,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基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承载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引出段、第二引出段以及连接段,所述第一引出段位于所述环形间隔区的一侧且与所述承载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引出段位于所述环形间隔区相对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出段与所述第二引出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电路板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环形间隔区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引出段在其中一个所述外侧壁的中心位置处与所述承载电路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朝向所述环形间隔区的内周壁,沿平行于所述基板表面的方向,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以及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引出段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引出段位于所述环形间隔区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二引出段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所述第一引出段位于所述环形间隔区相对的另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关于所述开口的中心对称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电路板可分别绕第一轴线以及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均平行于所述基板表面且均穿过所述承载电路板的中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像组件包括镜头组件及感光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镜片,所述感光组件用于感应穿过所述镜片的光线,所述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承载电路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与所述镜头组件连接,并可驱动所述镜头组件绕平行于所述基板表面方向的轴线转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电路板的朝向所述感光组件的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槽,沿垂直于所述承载电路板的表面的方向,所述感光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13.一种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021729597.0U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Active CN212935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9597.0U CN212935999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9597.0U CN212935999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35999U true CN212935999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9597.0U Active CN212935999U (zh) 2020-08-18 2020-08-18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3599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8262A1 (zh) * 2021-04-15 2022-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45626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片承载装置、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4045625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片承载装置、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8262A1 (zh) * 2021-04-15 2022-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45626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片承载装置、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24045625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镜片承载装置、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35999U (zh) 一种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车载设备
CN212115444U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65677B (zh) 折叠电路板结构
CN107340667B (zh) 一种整合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EP4016984A1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683454B (zh) 微型防抖云台的电路板结构
CN209250741U (zh) 光学防抖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474804B (zh) 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00479B (zh) 一种能带动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CN113259548A (zh) 摄像头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11470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840060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423468A (zh) 一种弹性电路板结构
CN112839158A (zh) 摄像模组和终端
WO2023226276A1 (zh) 一种微型防抖云台相机模组
CN116033267B (zh) 防抖机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031899U (zh) 折叠电路板结构
CN212544170U (zh) 微型防抖云台的电路板结构
CN115914832A (zh) 防抖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28430A (zh) 用于光学致动器的驱动结构及相应的摄像模组
CN213880383U (zh) 一种弹性电路板结构
CN214045768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277273U (zh) 一种弹性电路板结构及具有其的相机模组
US12003843B2 (en) Driving assembly with reduced size and nois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the same
CN218217524U (zh) 镜头安装结构、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