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7215U -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7215U
CN212927215U CN202021501414.XU CN202021501414U CN212927215U CN 212927215 U CN212927215 U CN 212927215U CN 202021501414 U CN202021501414 U CN 202021501414U CN 212927215 U CN212927215 U CN 212927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tainer
circular
power distribu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14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d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d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d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d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14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7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7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7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包括主体框架、配电框架、调温构架和智能控制系统;主体框架的底部为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中空长方体容器的四角设置四个圆形通孔五,圆形通孔五内安装圆形通管,且圆形通管长度大于中空长方体容器的高度;中空长方体容器的上底面设置一个方形凹槽。可实现配电房的高效自动化控温以适应多种异常环境;且能源和热源均可通过太阳能获得,以适应恶劣天气环境下的使用;为进行快速抢修的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配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背景技术
配电房指的是分配电能的房间,起到保护、计量、分配电能的作用。其主要为低压用户配送电能,主要设有中压进线、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我国目前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的设施,分为高压配电室和低压配电室,其中:高压配电室一般指6kV-10kV高压开关室;低压配电室一般指10kV或35kV站用变出线的400V配电室。
但现有技术下的配电房,自身普遍不具备能源自给的功能,其自身消耗的电能需通过电网供给;故适应恶劣天气的能力较差,且复杂环境下抢修难度较大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解决了传统配电房自身不具备能源自给的功能、适应恶劣天气的能力较差和复杂环境下抢修难度较大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包括主体框架、配电框架、调温构架和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为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中空长方体容器的四角设置四个圆形通孔五,圆形通孔五内安装圆形通管,且圆形通管长度大于中空长方体容器的高度;中空长方体容器的上底面设置一个方形凹槽;中空长方体容器的上底面对称设置两个圆形通孔;
主体框架的前后两侧为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中部设置一方形通管,且方形通管贯穿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一的下底板设置一圆形通孔一,所述圆形通孔一和圆形通孔相适配;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两侧各设置一定位销柱;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前侧板上端设置一圆形通孔三,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后侧板下端设置一圆形通孔四;
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内设置若干层隔板,且隔板一端设置圆形通孔二,所述圆形通孔二依次位于隔板左侧和右侧;
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为中空五棱柱容器,右侧中空五棱柱容器上设置一长方形通孔一,长方形通孔一内设置长方形通管;左侧中空五棱柱容器上设置进线通管,进线通管上设置“J”形进线管道;
中空五棱柱容器之间设置一横梁,横梁上方设置柱形屋脊,柱形屋脊两侧边呈弧形;柱形屋脊的弧形侧边上各设置两个方形凹槽一,柱形屋脊朝向外侧的侧边上设置两个方形凹槽二;
横梁、五棱柱容器和中空长方体容器间通过透明盖板固连;透明盖板中间设置一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上设置一倒置长方形容器,倒置长方形容器下方侧边设置一开口,开口一侧设置一活页板;
配电框架包括活动方形配电框和底座,所述底座为一圆柱体,圆柱体上等距设置一圈定位螺孔,底座中心设置一销柱;活动方形配电框下底板设置一连接管,连接管和销柱间销轴连接;活动方形配电框下底板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和定位螺孔间螺栓连接;
所述调温构架包括侧边调温翼、上端采光供电翼和调温循环系统;
所述侧边调温翼为长方形框,长方形框两侧可拆卸连接一弧形架,所述弧形架的弧形边为圆心角为90°的圆弧形齿轮,圆弧形齿轮的两端各设置一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若干个连接通孔,两个连接柱间设置圆形通管一,所述圆形通管一销轴连接于定位销柱上;一伺服电机通过定位架设置于中空五棱柱容器一侧,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减速箱后啮合于圆弧形齿轮上;
所述长方形框下底设置透明底板,透明底板上设置一多孔防晒网,透明底板中部设置一方形通孔;方形通孔上下两端均设置一倾斜的防护沿,防护沿一侧设置滑柱,滑柱间滑动连接活动帘;
所述长方形框内安装若干根太阳能真空管;蓄水箱安装于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上,蓄水箱的供水端通过三通连接管接入室内一端供直接使用,另一端通过电磁阀后进入圆形通孔三内,电磁阀下端通过导管依次穿过圆形通孔一、圆形通孔、中空长方体容器、圆形通孔和圆形通孔一,之后导管一端固连一中继泵,所述中继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安装于另一蓄水箱的一个进水端;两个蓄水箱间通过一调节导管和中继泵一连接;
所述上端采光供电翼为长方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内安装若干块太阳能发电板,长方形容器前侧板上设置一方形开口槽,方形开口槽内设置一连接轴,连接轴和一“L”形耳板间销轴连接,连接轴位于“L”形耳板一端的定位销孔内,长方形容器通过“L”形耳板和支撑架固连于五棱柱容器一侧;
长方形容器后侧板上设置两个“n”连接柱,两个电动液压升降柱一端销柱连接于“n”连接柱,另一端通过一“n”连接环销轴连接于横梁上;
所述调温循环系统包括升温设备和辅助降温设备;
所述升温设备主体为一加热源,安装于方形凹槽内,其导热管与圆形通孔四205固连;
所述辅助降温设备包括散热管和散热片,散热管弯曲设置于一方形框内,方形框绳链连接于横梁上,方形框上设置若干个辅助固定钩;散热片设置于中空五棱柱容器的背阴面处,距离地面1.5-2.0m高;散热管和散热片间通过导液管固连;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和蓄电装置安装于中空长方体容器内,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横梁的方形凹槽一内,风速传感器安装于横梁的方形凹槽二内,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室外、蓄水箱内和室内;
太阳能发电板通过DCDC转换器和蓄电装置之间电性连接;
蓄电装置、伺服电机、电动液压推杆、微处理器、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之间电性连接。
进一步,增设电加热丝于蓄水箱,电加热丝、蓄电装置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采光供电翼的活动轴和定位轴互换,通过软件进行程序调整。
进一步,增设太阳入射角跟踪测量仪,并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增设伺服电机和电动液压推杆的手动控制装置和对应切换按钮。
进一步,增设风扇和中继泵一于辅助降温设备上,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配电框架、调温构架和智能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配电房的高效自动化控温以适应多种异常环境;且能源和热源均可通过太阳能获得,以适应恶劣天气环境下的使用;还可以为维修维护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环境,降低检修难度,提高了检修效率。
在北方冬日恶劣环境下,维修人员抢修配电房内设备时,时常会被冻伤,影响维修效率,本实用新型可结合从平日太阳能获得电能的蓄电装置,通过临时供暖装置供暖,为进行快速抢修的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电框架正视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中空长方体容器、102.圆形通管、103.圆形通孔、201.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2.方形通管、203.圆形通孔一、204.定位销柱、205.圆形通孔四、206.圆形通孔二、207.隔板、301.长方形通管、303.方形凹槽一、304.方形凹槽二、305.活动方形配电框、306.底座、307.定位螺孔、308.销柱、309.定位孔、401.透明盖板、501.长方形框、502.弧形架、504.防护沿、505.滑柱、506.太阳能真空管、507.蓄水箱、508.中继泵一、601.长方形容器、602.方形开口槽、603.“L”形耳板、604.电动液压升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参照附图1-2,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包括主体框架、配电框架、调温构架和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为一中空长方体容器101,中空长方体容器101的四角设置四个圆形通孔五,圆形通孔五内安装圆形通管102,且圆形通管102长度大于中空长方体容器101的高度;中空长方体容器101的上底面设置一个方形凹槽;中空长方体容器101的上底面对称设置两个圆形通孔103。
所述主体框架的前后两侧为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中部设置一方形通管202,且方形通管202贯穿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的下底板设置一圆形通孔一203,所述圆形通孔一203和圆形通孔103相适配;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两侧各设置一定位销柱204;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前侧板上端设置一圆形通孔三,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后侧板下端设置一圆形通孔四205。
所述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内设置若干层隔板207,且隔板207一端设置圆形通孔二206,所述圆形通孔二206依次位于隔板207左侧和右侧。
所述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为中空五棱柱容器,右侧中空五棱柱容器上设置一长方形通孔一,长方形通孔一内设置长方形通管301;左侧中空五棱柱容器上设置进线通管,进线通管上设置“J”形进线管道。
所述中空五棱柱容器之间设置一横梁,横梁上方设置柱形屋脊,柱形屋脊302两侧边呈弧形;柱形屋脊302的弧形侧边上各设置两个方形凹槽一303,柱形屋脊302朝向外侧的侧边上设置两个方形凹槽二304。
横梁、五棱柱容器和中空长方体容器间通过透明盖板401固连;透明盖板401中间设置一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上设置一倒置长方形容器,倒置长方形容器下方侧边设置一开口,开口一侧设置一活页板。
所述配电框架包括活动方形配电框305和底座306,所述底座306为一圆柱体,圆柱体上等距设置一圈定位螺孔307,底座306中心设置一销柱308;活动方形配电框305下底板设置一连接管,连接管和销柱308间销轴连接;活动方形配电框305下底板上设置定位孔309,定位孔309和定位螺孔307间螺栓连接。
所述调温构架包括侧边调温翼、上端采光供电翼和调温循环系统;
所述侧边调温翼为长方形框501,长方形框501两侧可拆卸连接一弧形架502,所述弧形架502的弧形边为圆心角为90°的圆弧形齿轮,圆弧形齿轮的两端各设置一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若干个连接通孔,两个连接柱间设置圆形通管一,所述圆形通管一销轴连接于定位销柱204上;一伺服电机通过定位架设置于中空五棱柱容器一侧,伺服电机503的转轴通过减速箱后啮合于圆弧形齿轮上。
所述长方形框501下底设置透明底板,透明底板上设置一多孔防晒网,透明底板中部设置一方形通孔;方形通孔上下两端均设置一倾斜的防护沿504,防护沿504一侧设置滑柱505,滑柱505间滑动连接活动帘。
所述长方形框501内安装若干根太阳能真空管506;蓄水箱507安装于中空长方体容器一201上,蓄水箱507的供水端通过一只三通连接管接入室内一端供直接使用,另一端通过电磁阀后进入圆形通孔三内,电磁阀下端通过导管依次穿过圆形通孔一203、圆形通孔103、中空长方体容器101、圆形通孔103和圆形通孔一203,之后导管一端固连一中继泵,所述中继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安装于另一蓄水箱507的一个进水端;两个蓄水箱间通过一调节导管和中继泵一508连接。
所述上端采光供电翼为长方形容器601,长方形容器601内安装若干块太阳能发电板,长方形容器601前侧板上设置一方形开口槽602,方形开口槽602内设置一连接轴,连接轴和一“L”形耳板603间销轴连接,连接轴位于“L”形耳板603一端的定位销孔内,长方形容器601通过“L”形耳板603和支撑架固连于五棱柱容器一侧。
所述长方形容器601后侧板上设置两个“n”连接柱,两个电动液压升降柱604一端销柱连接于“n”连接柱,另一端通过一“n”连接环销轴连接于横梁上。
所述调温循环系统包括升温设备和辅助降温设备。
所述升温设备主体为一加热源,安装于方形凹槽内,其导热管与圆形通孔四205固连。
所述辅助降温设备包括散热管和散热片,散热管弯曲设置于一方形框内,方形框绳链连接于横梁上,方形框上设置若干个辅助固定钩;散热片设置于中空五棱柱容器的背阴面处,距离地面1.5-2.0m高;散热管和散热片间通过导液管固连。
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和蓄电装置安装于中空长方体容器101内,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横梁的方形凹槽一303内,风速传感器安装于横梁的方形凹槽二304内,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室外、蓄水箱内和室内。
太阳能发电板通过DCDC转换器和蓄电装置之间电性连接。
蓄电装置、伺服电机503、电动液压推杆、微处理器、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之间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安装:正常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配电房门朝向东设置,输入配电房所在地的经纬度和朝向;对设备进行供电调试。
调温翼工作:根据所在经纬度,确定太阳入射角变化周期,结合外侧温度传感器开始工作,当室外温度高于28℃时(可根据需求调节),室外的温度传感器传输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503,伺服电机503通过减速齿轮,使侧边调温翼展开到合适的角度(一般和太阳入射角垂直,以获取最大太阳能,加热蓄水箱的水);通过黑色网和真空管吸热,避免配电房遭到太阳的长时间直射。
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可根据需求调节),室外的温度传感器传输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伺服电机503,伺服电机503通过调节减速齿轮,使侧边调温翼展开到合适的角度(一般和太阳入射角垂直,以获取更多太阳能,加热蓄水箱的导热液);此时当蓄水箱温度达到指定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感知),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电磁阀、中继泵和中继泵一508,缓慢向房间放热,当室内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达到18℃时(可根据需求调节),传输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输出信号给电磁阀、中继泵和中继泵一508,停止工作,如此往复,确保配电房内恒温,保证配电设备正常工作。
采光供电翼:根据所在经纬度,确定太阳入射角变化周期,结合外侧温度传感器开始工作,根据太阳入射角,结合维度调整长方形容器601位置,白天时段上升,增加室内光照强度,保持室内明亮,同时确保另一端较佳的入射角,获取更多电能。
当在南半球和赤道须重新设置程序,以获得更好光线和电力。
异常天气,暴雨和大风时,对应传感器将信号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侧边调温翼和采光供电翼复位,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当夜晚或光线较弱时,微处理器控制侧边调温翼和采光供电翼复位,确保处于低耗能状态。
此外,配电框架的活动方形配电框和底座设计,可以使抢修和维护人员,在配电房快速便利地看到侧面和后边,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传统配电房线路多且繁杂)。
当太阳能能源不足时,还可利用配电房电力进行蓄电,供电电路断电时,微处理器利用上述功能对配电房进行临时供暖(根据蓄电装置容量等决定时长)。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电加热丝于蓄水箱507内,电加热丝、蓄电装置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以做到恶劣天气下的配电设备工作环境稳定,异常天气时,微处理器根据室外温度传感器、蓄水箱温度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启动电加热丝对蓄水箱加热,确保室内温度。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采光供电翼的活动轴和定位轴互换,通过软件程序调整,使得采光供电翼随着太阳入射角适时调整,以使两个采光供电翼达到最优工作效率。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太阳入射角跟踪测量仪,并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太阳入射角跟踪测量仪可以实时了解太阳入射角的变化,从而获得最佳斜面设置,并输出相应信号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再控制设备运作,减少输入经纬度步骤,安装调试更快速与精确,并可实现实时自动调整。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伺服电机和电动液压推杆的手动控制装置和对应切换按钮,方便特殊需求,如需要对配电房进行外壁检修更换等,直接调整角度和高度,避免大风天气对设备影响。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风扇和中继泵一于辅助降温设备上,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采用现有技术得以实现。

Claims (10)

1.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配电框架、调温构架和智能控制系统;
所述调温构架包括侧边调温翼、上端采光供电翼和调温循环系统;
侧边调温翼为长方形框,长方形框两侧可拆卸连接一弧形架,所述弧形架的弧形边为圆心角为90°的圆弧形齿轮,圆弧形齿轮的两端各设置一连接柱,连接柱上设置若干个连接通孔,两个连接柱间设置圆形通管一,所述圆形通管一销轴连接于定位销柱上;一伺服电机通过定位架设置于中空五棱柱容器一侧,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减速箱后啮合于圆弧形齿轮上;
长方形框下底设置透明底板,透明底板上设置一多孔防晒网;
长方形框内安装太阳能真空管;一蓄水箱安装于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上;
所述上端采光供电翼为长方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内设置太阳能发电板,长方形容器前侧板上设置一方形开口槽,方形开口槽内设置一连接轴,连接轴和一“L”形耳板间销轴连接,连接轴位于“L”形耳板一端的定位销孔内,长方形容器通过“L”形耳板和支撑架固连于中空五棱柱容器一侧;
长方形容器后侧板上设置两个“n”连接柱,两个电动液压升降柱一端销轴连接于“n”连接柱,另一端通过“n”连接环销轴连接于横梁上;
所述调温循环系统包括升温设备和辅助降温设备;
升温设备主体为一加热源,加热源设置于方形凹槽内,加热源导热管与圆形通孔四固连;
辅助降温设备包括散热管和散热片,散热管弯曲设置于一方形框内,方形框绳链连接于横梁上,方形框上设置若干个辅助固定钩;散热片设置于中空五棱柱容器的背阴面处;散热管和散热片间通过导液管固连;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底板中部设置一方形通孔;方形通孔上下两端均设置一倾斜的防护沿,防护沿一侧设置滑柱,滑柱间滑动连接活动帘;
所述蓄水箱的供水端通过三通连接管设置压力检测阀,三通连接管另一端通过电磁阀后进入圆形通孔三内,电磁阀下端通过导管依次穿过圆形通孔一、圆形通孔、中空长方体容器、圆形通孔和圆形通孔一,导管一端固连一中继泵,所述中继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安装于另一蓄水箱的一个进液端;两个蓄水箱间通过一调节导管和中继泵一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底部为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中空长方体容器的四角设置圆形通孔五,圆形通孔五内安装圆形通管,且圆形通管长度大于中空长方体容器的高度;中空长方体容器的上底面设置一个方形凹槽;中空长方体容器的上底面对称设置两个圆形通孔;
主体框架的前后两侧为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中部设置一方形通管,且方形通管贯穿中空长方体容器一;中空长方体容器一的下底板设置一圆形通孔一,所述圆形通孔一和圆形通孔相适配;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两侧各设置一定位销柱;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前侧板上端设置一圆形通孔三,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后侧板下端设置一圆形通孔四;
中空长方体容器一内设置若干层隔板,且隔板一端设置圆形通孔二,所述圆形通孔二依次位于隔板左侧和右侧;
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为中空五棱柱容器,右侧中空五棱柱容器上设置一长方形通孔一,长方形通孔一内设置长方形通管;左侧中空五棱柱容器上设置进线通管,进线通管上设置“J”形进线管道;
中空五棱柱容器之间设置一横梁,横梁上方设置柱形屋脊,柱形屋脊两侧边呈弧形;柱形屋脊的弧形侧边上各设置两个方形凹槽一,柱形屋脊朝向外侧的侧边上设置两个方形凹槽二;
横梁、五棱柱容器和中空长方体容器间通过透明盖板固连;透明盖板中间设置一长方形通孔,长方形通孔上设置一倒置长方形容器,倒置长方形容器下方侧边设置一开口,开口一侧设置一活页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微处理器和蓄电装置安装于中空长方体容器内,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横梁的方形凹槽一内,风速传感器安装于横梁的方形凹槽二内,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室外、蓄水箱内和室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配电框架包括活动方形配电框和底座,所述底座为一圆柱形体,圆柱体上等距设置一圈定位螺孔,底座中心设置一销柱;活动方形配电框下底板设置一连接管,连接管和销柱间销轴连接;活动方形配电框下底板上设置定位孔,定位孔和定位螺孔间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增设电加热丝于蓄水箱,电加热丝、蓄电装置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将采光供电翼的活动轴和定位轴互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增设太阳入射角跟踪测量仪,并和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增设伺服电机和电动液压推杆的手动控制装置和对应切换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其特征在于:增设风扇和中继泵一于辅助降温设备上。
CN202021501414.X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Active CN212927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1414.XU CN212927215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1414.XU CN212927215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7215U true CN212927215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32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1414.XU Active CN212927215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72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2535A (zh) * 2019-09-05 2019-11-08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具有互动功能的智能图书回收箱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2535A (zh) * 2019-09-05 2019-11-08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具有互动功能的智能图书回收箱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458B (zh) 太阳能光伏电热变功率蓄能农业大棚
CN206790195U (zh) 一种智能楼宇自发电系统
CN212927215U (zh) 一种可适应复杂环境的多功能配电房
CN204715869U (zh) 一种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气膜建筑
CN204156777U (zh) 太阳能蔬菜大棚绿色屋顶发电系统
CN108109459A (zh) 可移动式光伏光热一体化实验实训系统
CN206514222U (zh) 一种具有系统诊断功能的太阳能路灯
CN205755968U (zh) 风光互补温室
CN203422868U (zh) 一种光伏研究工作台与房屋模型一体化实验系统
CN103426343A (zh) 一种光伏研究工作台与房屋模型一体化实验系统
CN103798083B (zh) 基于自然能源跷跷板式温、湿度保护的温室系统
CN204358615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led路灯
CN211289848U (zh) 一种新型光伏太阳能路灯
CN204836031U (zh) 一种风光互补的家用备用电源
CN107703964A (zh) 一种无人机的光伏阵列巡检系统
CN204244149U (zh) 可伸缩窗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CN202759896U (zh) 太阳能光伏电热变功率蓄能农业大棚
CN20925057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监测装置
CN210295573U (zh) 一种工业级模块化风光互补发电实训平台
CN108449008B (zh) 一种应用于景观灯的风光互补发电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1313804A (zh) 一种舟车式太阳能和市电互补型多功能应急照明装置
CN217643260U (zh) 一种模拟卫星的自动折叠式太阳能电池板结构
CN212961281U (zh) 一种建筑智能节能装置
CN220771087U (zh)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风光互补路灯
CN209462071U (zh) 光伏幕墙微电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