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6792U -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 Google Patents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6792U
CN212926792U CN202021146505.6U CN202021146505U CN212926792U CN 212926792 U CN212926792 U CN 212926792U CN 202021146505 U CN202021146505 U CN 202021146505U CN 212926792 U CN212926792 U CN 212926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ssroom
handrail
connecting rod
mobile
cur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65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开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lu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lu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lu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lu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65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6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6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6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课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两个集装箱拼装成的VR移动课室的课室空间内,包括固定在课室空间内的连接杆以及扶手,所述连接杆纵向布置,所述扶手包括插杆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所述插杆的下部插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弧形杆连接在所述插杆的上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可以拆分有连接杆以及扶手,这样,便于安装以及拆卸,也便于维修,扶手包括插杆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弧形杆的设置,更便于用户的手握。

Description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移动课室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育人”教育改革全面开始。2016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指出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STEAM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相关的领域也快速发展,VR技术则是较为突出的。
VR也称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其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 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知识是有价值的,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能够个性化地学习,尽可能以归纳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进行学习活动,能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和更加有智慧的教育(创新意识、人工智能时代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让学习变得更简单、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信息素养。
运用在教育行业中,利用VR技术,老师可以实现“一对多”的互动式教学管理,能将各学科的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真实还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难点的知识点可视化,让书本的知识真正“活”起来,让学习变得简单、快乐、高效。
VR教育基本在课室内进行,在进行VR教育时,由于用户带着VR眼镜,这样,则需要设置手扶结构供用户扶着,避免用户摔倒等,现有技术中,手扶结构都是整体固定化设置,这样,难以进行拆卸以及不便于维修整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扶结构整体固定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设置在两个集装箱拼装成的VR移动课室的课室空间内,包括固定在课室空间内的连接杆以及扶手,所述连接杆纵向布置,所述扶手包括插杆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所述插杆的下部插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弧形杆连接在所述插杆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插杆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弧形杆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同向弯曲,所述弧形杆围合呈容纳用户的弧形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中设有供插杆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设置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设置有锁紧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手扶结构包括防护绳,所述防护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杆的两端,所述防护绳与弧形杆围合形成封闭圈。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分别具有手握段,所述手握段上覆盖有弹性层。
进一步的,所述手扶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用于将相邻布置的弧形杆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摆动椅,所述摆动椅包括支撑架以及座垫,所述支撑架的内端与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架的外端与座垫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杆包括中部段以及弯曲段,所述中部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中部段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部段上设置有卡勾,当弯曲段朝向中部段摆动叠合后,所述卡勾勾住弯曲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可以拆分有连接杆以及扶手,这样,便于安装以及拆卸,也便于维修,扶手包括插杆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弧形杆的设置,更便于用户的手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装箱的内侧板打开时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运用在VR移动课室中,当然,也可以运用在其他固定化的VR课室。
VR移动课室,包括两个可用运输车拖动的集装箱,利用运输车将集装箱拉到需要组装VR移动课室的地方。集装箱包括底板100、外侧板101、顶板以及相对于顶板上下摆动的内侧板104;两个集装箱并排布置,集装箱的内侧板104 朝上摆动以使集装箱的内侧打开。两个集装箱到达位置以后,集装箱的内侧板104 朝上摆动后,两个集装箱的内侧板104对接固定,两个集装箱围合形成课室空间 200;课室空间200内设置有屏幕500以及VR体验位,VR体验位设置有VR设备。
上述提供的VR移动课室,可以直接由两个集装箱组成形成课室空间200,利用运输车可以将集装箱运输到需要组装的地方,操作方便,在课室空间200内配置VR体验位以及VR设备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则可以实现VR教育等,形成 VR移动课室。
另外,针对学校的课室资源较为紧张的问题,该VR移动课室则恰好解决该问题,从而可以为所有的学校实施VR课堂项目。
集装箱的内侧板104朝上摆动至呈水平状,这样,便于两个内侧板104之间的对接,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将两个内侧板104呈一定的倾斜角度对接。
另外,在集装箱的内侧板104的顶部,可以设置撑架,再在撑架上搭设雨布,使得雨布覆盖两个组装后的集装箱,从而使得VR移动课室防雨。
集装箱的顶板包括固定部102以及摆动部103,固定部102的外侧与外侧板 101固定连接,摆动部103与内侧板104固定连接,并且,摆动部103与内侧板104之间呈弯折状,固定部102的内侧与摆动部103之间铰接,形成铰接边;摆动部103及内侧板104整体以所述铰接边为摆动边上下摆动。
内侧板104在摆动过程中,摆动部103也是随之摆动的,内侧板104朝上摆动至水平后,两个内侧板104是置于集装箱的顶板的上方的。摆动部103中可以设置窗孔,这样,当内侧板104以及摆动部103摆动上以后,窗孔连通课室空间 200,可以通风等。
两个集装箱的底板100之间具有间隔,课室空间200的底部铺设底铺板300,底铺板300覆盖在集装箱的底板100上,且覆盖间隔,这样,则将两个集装箱的底板100连接为一体。另外,在底铺板300上满铺地毯,地毯可卷起收纳。
集装箱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置于两个集装箱的间隔的下方,支撑结构的底部置于地面,支撑结构的顶部抵接着底铺板300。这样,可以将两个集装箱悬置布置,便于集装箱的运输以及组装。
支撑结构包括多个纵向布置的支撑柱以及多个横梁,支撑柱的底部置于地面,支撑柱的顶部抵接着底铺板300,横梁呈横向布置,且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支撑柱上。
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底铺板30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得支撑柱与底铺板300之间连接稳固。
支撑柱为可以调节高度的伸缩柱,这样,根据VR移动课室的位置,通过调节支撑柱的高度,从而可以保证集装箱处于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中,四个支撑柱间隔环绕布置,围合形成呈方形状的支撑单元,在支撑单元中,相邻的横梁的高度相异,这样,可以使得支撑单元的支撑强度更高。
上述的横梁的端部设置有套圈,套圈套设在支撑柱上,通过紧固件将套圈固定在支撑柱上,这样,通过套圈则可以调节横梁在支撑柱上高度位置。
集装箱的前端具有打开或关闭集装箱的门体,两个集装箱的门体之间具有通道开口,通道开口连通课室空间200。这样,通道开口则可以作为课室空间200 的大门,可供人员进出。
另外,集装箱的后端具有后端板,两个集装箱的后端板之间具有间距开口,该间距开口也可以作为课室空间200的大门。
通道开口处架设有楼梯架600,便于人员进出课室空间200。楼梯架600为一体成型,可以整体挂在通道开口,也可以直接整体拆卸。
楼梯架600的上端设置有朝下弯曲状的挂头,该挂头直接挂在底铺板300的侧边上,从而实现楼梯架600的倾斜固定。楼梯架600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状的撑板,当楼梯架600挂好以后,该撑板支撑的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课室空间200的内侧板104覆盖有覆盖板,这样,使得课室空间200的内部更为平整中,便于其他设备的布置。在课室空间200内还可以设置服务器等,用于与外部通讯以及连接VR设备以及屏幕500等。
VR体验位上设置有VR设备,VR设备呈自上而下的悬挂状,这样,便于用户佩戴,且不易遗失。
VR设备上连接有弹性绳,该弹性绳的上端连接在课室空间200的顶部,弹性绳的下端连接着VR设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设置在上述的两个集装箱拼装成的VR移动课室的课室空间内,包括固定在课室空间内的连接杆401以及扶手,连接杆401纵向布置,扶手包括插杆402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 400,插杆402的下部插设在连接杆401上,弧形杆400连接在所述插杆402的上部。
上述提供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可以拆分有连接杆401以及扶手,这样,便于安装以及拆卸,也便于维修,扶手包括插杆402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400,弧形杆400的设置,更便于用户的手握。
插杆402的上部连接在弧形杆400的中部。
弧形杆400的两端同向弯曲,弧形杆400围合呈容纳用户的弧形区域,这样,弧形杆400的弯曲包围,可对用户起到安全防护。
连接杆401中设有供插杆402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连接杆401的侧壁设置有紧固孔,紧固孔设置有锁紧螺栓。这样,根据用户的身高,可以调节插杆402 的插入深度,从而调节弧形杆400的高度。
手扶结构包括防护绳,防护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杆400的两端,防护绳与弧形杆400围合形成封闭圈。这样,在用户的整个外周范围内,都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弧形杆400的两端分别具有手握段,手握段上覆盖有弹性层。
手扶结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套用于将相邻布置的弧形杆400连接为一体,这样,当有多个手扶结构的弧形杆400时,可以将多个弧形杆400连接为一体,增加弧形杆400的稳固性。
连接杆401上连接有摆动椅,摆动椅包括支撑架以及座垫,支撑架的内端与连接杆401铰接,支撑架的外端与座垫铰接。这样,对于一些身体异常的用户,可以将座垫摆下,供用户乘坐,当用户不需要时,则可以将座垫抬起,靠着连接杆401上。
弧形杆400包括中部段以及弯曲段,中部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弯曲段,弯曲段与中部段铰接,这样,当不需要使用弧形杆400时,可以将弧形杆400的两个弯曲段朝向中部段叠合。
中部段上设置有卡勾,当弯曲段朝向中部段摆动叠合后,卡勾勾住弯曲段,使得叠合后的弧形杆400更为稳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两个集装箱拼装成的VR移动课室的课室空间内,包括固定在课室空间内的连接杆以及扶手,所述连接杆纵向布置,所述扶手包括插杆以及水平布置供用户手扶的弧形杆,所述插杆的下部插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弧形杆连接在所述插杆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的上部连接在所述弧形杆的中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同向弯曲,所述弧形杆围合呈容纳用户的弧形区域。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中设有供插杆的下端插入的插入孔,所述连接杆的侧壁设置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设置有锁紧螺栓。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结构包括防护绳,所述防护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弧形杆的两端,所述防护绳与弧形杆围合形成封闭圈。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的两端分别具有手握段,所述手握段上覆盖有弹性层。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结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用于将相邻布置的弧形杆连接为一体。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摆动椅,所述摆动椅包括支撑架以及座垫,所述支撑架的内端与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架的外端与座垫铰接。
9.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包括中部段以及弯曲段,所述中部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弯曲段,所述弯曲段与中部段铰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段上设置有卡勾,当弯曲段朝向中部段摆动叠合后,所述卡勾勾住弯曲段。
CN202021146505.6U 2020-06-18 2020-06-18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Active CN212926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6505.6U CN212926792U (zh) 2020-06-18 2020-06-18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6505.6U CN212926792U (zh) 2020-06-18 2020-06-18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6792U true CN212926792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32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6505.6U Active CN212926792U (zh) 2020-06-18 2020-06-18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6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tchison A natural history of place in education
Clarke Ten key principles from research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Ohakamike-Obeka The schoo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students’ attitude and achieve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CN212926792U (zh) Vr移动课室的手扶结构
CN212927190U (zh) Vr移动课室
CN212957828U (zh) Vr移动课室的中间支撑结构
CN212957827U (zh) Vr移动课室的通道结构
CN212862593U (zh) 用于拼装vr移动课室的集装箱
Chermayeff et al. Working at play: 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on museum playgrounds
CN212891951U (zh) Vr移动课室的停车辅助设备
Jugueta Rethinking the Design of Portable Classrooms
Asaah et al. Culturally sustaining pedagog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justice in a changing world
Bobo Arch 502G-002: PS, Brooklyn
Johnson Managing change
Niebuhr School as a Creative Incubator: Facilitating Storytelling Through Creating a Expanded and Safer School Typology
Bylund Learn-by-making and its role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Examples from Sweden and Australia
Hallissy Christianity, the Pagan Past, and the Rituals of Construction in William Golding's The Spire
Daqing et al. Teaching Design Integration through a Hands-on Approach
Garii et al. Voices of border crossings: Learning, teaching, and expanding visions
DIACONESCU et al.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Colombo et al. Constructing Education Into Innov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t Viscontini School: A Case Study of an Italian Primary School
KANG Teacher Reflection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Education
Bylund The Rose
Stančić et al. Why Should We (Not) Research Our Own Practice: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tioners in Education2
Hartman The Fifth Grade Classroo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