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24718U -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24718U
CN212924718U CN202020567363.4U CN202020567363U CN212924718U CN 212924718 U CN212924718 U CN 212924718U CN 202020567363 U CN202020567363 U CN 202020567363U CN 212924718 U CN212924718 U CN 212924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wall
microorganism
groundwater
pollutant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673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伟
郭治敏
刘宏伟
任宇泽
李珊珊
院晓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673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24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24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24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包括从污染羽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污染物排泄渠系统、修复墙系统和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污染物排泄渠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泄渠和抽油泵,所述抽油泵设于地面,所述抽油泵通过第一管线连通至所述污染物排泄渠中,污染物排泄渠底面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修复墙系统包括上部的吸附墙以及连接于吸附墙底面的化学反应墙;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包括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以及与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相连的微生物营养罐。该装置通过排泄渠排泄污染物、反应墙吸附和降解污染物、微生物代谢降解污染物的综合措施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可以实现浓度值大幅下降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日益增加。
已有的水处理技术方案未涉及石油类污染(密度小于水)的修复,多数为重金属污染的处理和抽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上游污染物排泄渠抽提污染物,结合吸附墙、化学反应墙和微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密度小于水)进行抽除和原位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通过开挖污染物排泄渠、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结合吸附墙和化学反应墙,来实现修复地下水中的轻质石油类污染物。
轻质石油类污染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漂浮于地下水面的,一部分是溶解于地下水中的。漂浮于地下水面的石油类污染物通过污染物排泄渠和吸附墙去除;溶解于地下水中的少量石油类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墙和微生物去除。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从污染羽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污染物排泄渠系统、修复墙系统和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
所述污染物排泄渠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泄渠和抽油泵,所述抽油泵设于地面,所述抽油泵通过第一管线连通至所述污染物排泄渠中,污染物排泄渠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1m处;
所述修复墙系统包括上部的吸附墙以及连接于吸附墙底面的化学反应墙,所述吸附墙下部设置于含水层中;
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包括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以及与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相连的微生物营养罐;
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中铺设有微生物培养基,且微生物培养基上培养有微生物和微生物营养液。
所述污染物排泄渠的渠道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所述污染物排泄渠渠道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污染物排泄渠渠宽为1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附墙顶面延伸至地下水位以上1m处,底面延伸至地下水位以下1m处,所述化学反应墙底面延伸至地下水位以下10m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附墙和化学反应墙沿地下水流向的厚度均为0.5m,所述吸附墙和化学反应墙长度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且所述吸附墙的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微生物营养罐设于地面,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的渠道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渠道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渠宽为1m,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1m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设置在污染羽下游边界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微生物营养罐出口处还安装有流量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污染羽上下游范围内,巧妙的进行多种系统结构的设计,从污染羽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污染物排泄渠系统、修复墙系统和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从而使得漂浮于地下水面的石油类污染物和部分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层层处理,达到净化地下水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修复墙系统,目的是为了吸附漂浮于地下水表面的石油类污染物和处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而修复墙系统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用来吸附漂浮于地下水面的石油类污染物的浮油吸附墙,下部为用来处理少量溶解在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化学反应墙,从而更有效的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3、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污染物排泄渠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下1m处,这样的开挖深度能够最大化的对石油类污染物进行收集。
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吸附墙和化学反应墙长度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且所述吸附墙的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这样能够保证尽可能多的对石油类污染物进行处理。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气带;2、地下水位;3、含水层;4、地下水流向;5、浮油吸附墙(充分考虑地下水水位变动);6、化学反应墙(氧化墙);7、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8、流量控制阀;9、微生物营养罐;10、污染物排泄渠;11、抽油泵;12第一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包括从污染羽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的污染物排泄渠10系统、修复墙系统、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
修复墙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石油类污染物)浮油吸附墙5,上部在包气带1中,下部为化学反应墙6。浮油吸附墙5底面与化学反应墙6顶面连接,使两者组成修复墙系统;修复墙系统设置于污染物排泄渠10系统和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之间,修复墙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吸附墙,吸附墙顶底面分别设置在(当地)地下水位2上下,即吸附墙上部设置在包气带1中,下部设置在含水层3中;吸附墙用来吸附漂浮在地下水面上的石油类污染物;
下部为化学反应墙6,其顶面与吸附墙底面相连,化学反应墙6底面延伸至地下水位2以下10m,化学反应墙6用来处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
污染物排泄渠10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泄渠10和抽油泵11,抽油泵11将污染物排泄渠10中水面上漂浮的石油类污染物抽提出地表,抽油泵11位于地表,其通过第一管线连通至污染物排泄渠10底部。污染物排泄渠10位于与化学反应墙6相邻的上游侧,首先将地下水面上漂浮的石油类污染物收集并抽提出去。
污染物排泄渠10是用来将轻质石油类污染物析出,并用抽油泵11将排泄渠中水面上漂浮的石油类污染物抽提出地表,本实施例中,污染物排泄渠10渠道长度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分布,污染物排泄渠10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本实施例与污染羽宽度设置为相同,污染物排泄渠10宽度设置为1m,污染物排泄渠10底部开挖到地下水水位以下1m处,污染物排泄渠10设置在污染物泄漏点至污染羽中心之间,以便更好的收集石油污染物。
进一步说明,修复墙系统设置于污染物排泄渠10系统和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之间,设置修复墙的目的是为了吸附漂浮于地下水表面的石油类污染物和处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修复墙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用来吸附漂浮于地下水面的石油类污染物的浮油吸附墙5,浮油吸附墙5顶底面分别设置在地下水位2上下1m处(本实施例当地水位埋深5m),浮油吸附墙5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最大宽度,浮油吸附墙5沿地下水流向4厚度设置为0.5m;本实施例中,浮油吸附墙5长度方向与地下水流向4垂直。
下部为用来处理少量溶解在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化学反应墙6,顶面与浮油吸附墙5底面相连,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位2以下10m处,其长度和厚度均与上部的浮油吸附墙5相同。本实施例中,浮油吸附墙5和化学反应墙6长度方向与地下水流向4垂直分布。
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由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和微生物营养罐9组成,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底部铺设有微生物培养基,将微生物营养液通过出口处的流量控制阀8从微生物营养罐9中投放到微生物培养渠。
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是将微生物培养基铺设在微生物投放渠底部,将微生物和微生物营养液投放于微生物投放渠中,(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与污染物排泄渠10的方向和开挖深度等均相同,这里不再过多赘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长度与污染羽的宽度相同,宽度设置为1m,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底部开挖至地下水水位以下1m,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设置在接近污染羽下游边界处。
所述微生物营养罐9是用来储存微生物营养液,所述微生物投放渠底部铺设有微生物培养基。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微生物营养罐9出口连接有流量控制阀8,将微生物营养液投放于微生物投放渠中。微生物营养液通过流量控制阀8投放到微生物投放渠中,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其中,所述流量控制阀8是用来控制微生物营养罐9的开关。
更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浮油吸附墙5的底部与化学反应墙6的顶部相连,将漂浮于地下水面的轻质石油类污染物和溶解于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同时吸附和处理。通过抽取石油类污染物,吸附墙吸附漂浮的石油类污染物,化学反应墙6修复地下水中溶解的石油类污染物,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转换成无害的物质,来修复受石油类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方案,对化学反应墙作以解释,本申请中的化学反应墙是常规的铁屑类化学反应墙,其利用零价铁的还原作用,将有机类污染物进行还原成可降解的简单有机物;而浮油吸附墙,也属于现有技术,其是将毛毡、化纤织物、活性炭、浮石等吸附性材料根据现有的工艺填充到墙体坑中构成浮油吸附墙。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过程:
首先,通过抽油泵11将污染物排泄渠10中水面上漂浮的石油类污染物抽提出地表,抽油泵11位于地表,其通过第一管线连通至污染物排泄渠10底部;接着,未被污染物排泄渠抽提出去的石油类污染物,修复墙系统吸附漂浮于地下水表面的石油类污染物和处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最后,还没有被处理掉的污染物,进入微生物营养罐9中进行分解处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污染羽上游至下游依次设置的污染物排泄渠系统、修复墙系统和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
所述污染物排泄渠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泄渠(10)和抽油泵(11),所述抽油泵(11)设于地面,所述抽油泵(11)通过第一管线连通至所述污染物排泄渠(10)中,污染物排泄渠(10)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位(2)以下1m处;
所述修复墙系统包括上部的吸附墙以及连接于吸附墙底面的化学反应墙(6),所述吸附墙下部设置于含水层(3)中;
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系统包括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以及与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相连的微生物营养罐(9);
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中铺设有微生物培养基,且微生物培养基上培养有微生物和微生物营养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物排泄渠(10)的渠道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所述污染物排泄渠(10)渠道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污染物排泄渠(10)渠宽为1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墙顶面延伸至地下水位(2)以上1m处,底面延伸至地下水位(2)以下1m处,所述化学反应墙(6)底面延伸至地下水位(2)以下10m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墙和化学反应墙(6)沿上下游方向的厚度均为0.5m,所述吸附墙和化学反应墙(6)长度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且所述吸附墙的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营养罐(9)设于地面,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的渠道方向与地下水流向垂直,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渠道长度大于等于污染羽的最大宽度,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渠宽为1m,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底面设置在地下水位(2)以下1m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培养及投放渠(7)设置在污染羽下游边界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营养罐(9)出口处还安装有流量控制阀(8)。
CN202020567363.4U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Active CN212924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7363.4U CN212924718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67363.4U CN212924718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24718U true CN212924718U (zh) 2021-04-09

Family

ID=7529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67363.4U Active CN212924718U (zh) 2020-04-16 2020-04-16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247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593A (zh) * 2021-04-16 2021-05-25 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下水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0593A (zh) * 2021-04-16 2021-05-25 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地下水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3712B (zh) 用微纳米气泡对污染地下水强化原位修复的方法及系统
US560541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egradation of an unsecured landfill
CN101172732A (zh) 化学与生物组合反应墙原位修复地下水的方法
CN102815832B (zh) 一种臭氧-可渗透反应墙修复系统及其修复地下水的方法
Lee et al. Biological method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ontaminated aquifers
US7147779B1 (en) Passiv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and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US2015004139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micro/nano bubbles for enhanced in situ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groundwater
CN104140153A (zh) 一种采用纳米技术修复岩层环境污染的装置及应用
CN113500091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系统及修复方法
CN212924718U (zh) 一种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修复系统
Eslami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oil and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in construction sites: a case study of using bioventing-biosparging and phytoextraction techniques
Bernoth et al. Bio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mining industry
CN108328856B (zh) 一种低浓度有机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工艺及其应用
CN109626762A (zh) 一种微生物扩培及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系统
CN113695369A (zh) 一种多技术耦合原位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
CN106517538A (zh) 一种煤炭地下气化水污染原位净化与修复方法
CN102249428B (zh) 一种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CN204661415U (zh) 一种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
CN201567278U (zh) 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系统
CN102153241A (zh) 化学与生物组合反应带原位修复被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JP2011000567A (ja) 土壌・地下水汚染物質の分解浄化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CN103058456B (zh) 一种基于uv氧化光解修复地下水中多氯联苯的装置及方法
He et al. Application of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in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CN111977754A (zh) 一种复合高效强化修复土壤地下水及水体有机污染设备及应用
Shevah et al. In-situ and on-site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Technical re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