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8936U -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8936U
CN212908936U CN202021406704.6U CN202021406704U CN212908936U CN 212908936 U CN212908936 U CN 212908936U CN 202021406704 U CN202021406704 U CN 202021406704U CN 212908936 U CN212908936 U CN 212908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flow
flow fan
vertical part
self
horizont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067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l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l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l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li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0670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8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8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8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属于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内部中通的T字型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盒;所述垂直部的内部设置有轴流风机、自吸泵,所述轴流风机通过支架固定在垂直部的内部,所述轴流风机的上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轴流风机的输出端与通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的一侧与电缆沟连通,所述通风管道的排风口处设置有逆止阀;所述自吸泵设置于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垂直部的底部外侧固定有水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缆沟。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属于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直流接地报警经常会发生在雨天或空气潮湿度较高的时候,导致保护装置误判,闭锁部分控制回路,直流接地一直是困扰运维检修人员的问题,通常只能通过天气放晴后采取打开盖板晾晒的方法解决。直流接地故障点寻找困难,雨天时报警,转晴后又恢复正常,给故障的基石排除带来很大的困扰。电缆沟中电缆在潮湿环境下绝缘水平下降,长期运行的电缆会有局部放电的情况,遇到雨天,电缆甚至会泡在水中,只有对电缆沟的积水和潮湿度进行有效控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电缆故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变电站电缆沟、用于雨天排水、潮湿环境下去潮的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内部中通的T字型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所述水平部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水平部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所述垂直部的内部设置有轴流风机、自吸泵,所述轴流风机通过支架固定在垂直部的内部,所述轴流风机的上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轴流风机的输出端与通风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通风管道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的一侧与电缆沟连通,所述通风管道的排风口处设置有逆止阀;
所述自吸泵设置于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自吸泵设置于固定在垂直部底部的箱体内,所述自吸泵的下方设置有电机;
所述垂直部的底部外侧固定有水位传感器;
所述自吸泵的输入端与入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入水管的另一端穿过垂直部的底部与电缆沟积水槽连通,所述自吸泵的输出端与出水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的另一侧与地面排水口连通;
所述控制盒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
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AD转换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所述微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与轴流风机的控制端、逆止阀的控制端、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所述AD转换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相连;
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密封线管,导线均穿过防水密封线管进行固定。
所述入水管另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水平部采用耐压刚性的不锈钢外包耐磨防腐蚀的户外树胶材料制作,所述垂直部采用不锈钢框架结合防腐轻质的PVC板材料制作,所述防水密封线管采用防水耐腐蚀的硬质材料制作。
所述微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RS-WS-ETH-6;
所述水位传感器的型号为PY201;
所述AD转换模块的型号为MCP3424;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型号为ESP8266。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水位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对电缆沟内部的积水及环境温湿度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微控制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控制自吸泵实现排水,控制轴流风机实现除湿;并且本装置设置为插入式的T字型形状,可作为电缆沟盖板投入使用,控制盒内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与变电站控制中心的无线通信,为运维人员提供变电站电缆沟的实时状态数据,为及时特巡以及后期隐患排查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水平部、2为垂直部、3为控制盒、4为把手、5为轴流风机、6为自吸泵、7为温湿度传感器、8为通风管道、9为水位传感器、10为入水管、11为出水管、12为逆止阀、13为电机、31为微控制器、32为AD转换模块、33为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包括内部中通的T字型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水平部1和垂直部2,所述水平部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盒3,所述水平部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4;
所述垂直部2的内部设置有轴流风机5、自吸泵6,所述轴流风机5通过支架固定在垂直部2的内部,所述轴流风机5的上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7,所述轴流风机5的输出端与通风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通风管道8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1的一侧与电缆沟连通,所述通风管道8的排风口处设置有逆止阀12;
所述自吸泵6设置于轴流风机5的下方,所述自吸泵6设置于固定在垂直部2底部的箱体内,所述自吸泵6的下方设置有电机13;
所述垂直部2的底部外侧固定有水位传感器9;
所述自吸泵6的输入端与入水管10的一端相连,所述入水管10的另一端穿过垂直部2的底部与电缆沟积水槽连通,所述自吸泵6的输出端与出水管11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11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1的另一侧与地面排水口连通;
所述控制盒3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31;
所述微控制器31通过导线分别与AD转换模块32、无线通信模块33相连,所述微控制器31还通过导线分别与轴流风机5的控制端、逆止阀12的控制端、电机13的控制端相连,所述AD转换模块32通过导线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7、水位传感器9相连;
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密封线管,导线均穿过防水密封线管进行固定。
所述入水管10另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水平部1采用耐压刚性的不锈钢外包耐磨防腐蚀的户外树胶材料制作,所述垂直部2采用不锈钢框架结合防腐轻质的PVC板材料制作,所述防水密封线管采用防水耐腐蚀的硬质材料制作。
所述微控制器31的型号为STM32F103;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的型号为RS-WS-ETH-6;
所述水位传感器9的型号为PY201;
所述AD转换模块32的型号为MCP3424;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3的型号为ESP8266。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外壳设置为插入式的T字型的壳体,其中壳体内部设置为中通的结构,壳体的水平部1与电缆沟盖板的结构相似,且为了使用时装置拆装方便将水平部1的宽度设置为略小于盖板宽度,水平部1的宽度为20cm-30cm,水平部1的长度设置为与实际应用的变电站电缆沟盖板长度相同,在水平部1的内部固定有控制盒3,控制盒3可以通过从水平部1打开进行检修,平时本装置为全封闭状态,控制盒3的外壳可以采用透明硬质树脂板制作;壳体的水平部1与垂直部2采用一体铸造工艺制作,垂直部2内部包括轴流风机5、自吸泵6、温湿度传感器7,其中自吸泵6设置于垂直部2底部设置的箱体内,箱体将用于排水的自吸泵6与用于去潮的轴流风机5、采集环境温湿度数据的温湿度传感器7进行分隔,实现了对电气元器件的防水保护。
轴流风机5设置为贯穿垂直部2左右两侧的结构,使其能够左右通风,并设置与电缆沟连通的通风管道8实现对电缆沟内的去潮;自吸泵6及其配套使用的电机13安装在轴流风机5的下方,采用独立的安装室即垂直部2底部的箱体进行固定,该部分的自吸泵6及电机13可以独立拆除和安装,入水管10、出水管11安装在壳体的内部,与其他隔室分开,防止水渗漏到电气装置内;水位传感器9安装在垂直部2的底部外侧,用于采集电缆沟积水槽内的水位数据,通过微控制器31控制自吸泵6动作从而实现调整水位的高度;在壳体内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内置传感器和电气器件与控制盒内的微控制器31、AD转换模块32相连的导线或线缆进行封装固定的防水密封管线,防水密封线管采用防水耐腐蚀的硬质材料制作,防水密封线管可以单独铸造,也可以同壳体一体铸造而成。
轴流风机5的直径与垂直部2的宽度一致,不会与电缆沟内部的两侧电缆支架相接触,入水管10穿过垂直部2底部的一侧与电缆沟积水槽连通,在入水管10与电缆沟积水槽连通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石子泥沙的过滤网,出水管11在与地面排水口连通的一端设置为高出地面5cm-10cm。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湿度传感器7、水位传感器9采集的数据来启动控制盒控制相应的轴流风机5、自吸泵6动作,温湿度传感器7、水位传感器9作为本装置的感知部件,轴流风机5、自吸泵6作为本装置的执行部件完成主要的排水和去潮功能;本装置外形设计为插拔式,配合通风管道8和水管用于与外界连通,动力可视功率需求采用380V或220V交流电,也可使用充电蓄电池提供直流电,根据安装环境进行调整,采用交流电时,需在壳体水平部1上配置交流电源线与其相连。
控制盒内部的控制板上还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53,可以通过wifi或通讯线连接与变电站控制中心进行信息传输,将执行信息和环境测量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微控制器51将传感器传输的信息进行初步判断,从而发出接通电源的指令,以此来触发执行部件开始工作,待各项数据回归正常值时自动切断,微控制器51是本装置的重要控制部件和各类信息的回传模块,本装置还可以通过无线网与手机app或其他移动端实现无线通信,利用手机app或其他移动端实现对本装置的无线控制,将执行部件的动作信号和感应部件采集的信号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控制中心。
本实用新型采用耐磨耐压防水的外部复合材料构成,水平部1为耐压刚性的不锈钢材质外包耐磨防腐蚀的户外树胶外套制作,具有一定密封功能,可更换;垂直部2为不锈钢框架结合防腐轻质的pvc板构成,确保质量轻,外部结构不易变形;在框架内部安装有控制元件和线路,均采用防水线管的独立封闭设计;各部件均可独立拆除,平时可拆解保管,外部耗材可根据腐蚀磨损情况及时更换。
装置把手4位于水平部1,设置把手凹槽,使装置在平时运行时表面是平整的,和普通电缆沟盖板无异。在需要安装时,把手4与装置主结构相连,方便拆除和安装。
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包括内部中通的T字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水平部(1)和垂直部(2),所述水平部(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盒(3),所述水平部(1)的顶部设置有把手(4);
所述垂直部(2)的内部设置有轴流风机(5)、自吸泵(6),所述轴流风机(5)通过支架固定在垂直部(2)的内部,所述轴流风机(5)的上侧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7),所述轴流风机(5)的输出端与通风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通风管道(8)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1)的一侧与电缆沟连通,所述通风管道(8)的排风口处设置有逆止阀(12);
所述自吸泵(6)设置于轴流风机(5)的下方,所述自吸泵(6)设置于固定在垂直部(2)底部的箱体内,所述自吸泵(6)的下方设置有电机(13);
所述垂直部(2)的底部外侧固定有水位传感器(9);
所述自吸泵(6)的输入端与入水管(10)的一端相连,所述入水管(10)的另一端穿过垂直部(2)的底部与电缆沟积水槽连通,所述自吸泵(6)的输出端与出水管(11)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管(11)的另一端穿过水平部(1)的另一侧与地面排水口连通;
所述控制盒(3)内部设置有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31);
所述微控制器(31)通过导线分别与AD转换模块(32)、无线通信模块(33)相连,所述微控制器(31)还通过导线分别与轴流风机(5)的控制端、逆止阀(12)的控制端、电机(13)的控制端相连,所述AD转换模块(32)通过导线分别与温湿度传感器(7)、水位传感器(9)相连;
所述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密封线管,导线均穿过防水密封线管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10)另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1)采用耐压刚性的不锈钢外包耐磨防腐蚀的户外树胶材料制作,所述垂直部(2)采用不锈钢框架结合防腐轻质的PVC板材料制作,所述防水密封线管采用防水耐腐蚀的硬质材料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31)的型号为STM32F103;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的型号为RS-WS-ETH-6;
所述水位传感器(9)的型号为PY201;
所述AD转换模块(32)的型号为MCP3424;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33)的型号为ESP8266。
CN202021406704.6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Active CN212908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6704.6U CN212908936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06704.6U CN212908936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8936U true CN212908936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88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06704.6U Active CN212908936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8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3062A (zh) 一种智能化、自清洗的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
CN207907354U (zh) 一种新型室内智能空气净化装置
CN212908936U (zh) 一种电缆沟排水去潮装置
CN206571695U (zh) 一种远程智能监控水泵装置
CN208175625U (zh) 一种农田用水利灌溉装置
CN201899943U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CN206191775U (zh) 一种智能化、自清洗的静电集尘式空气净化器
CN201859074U (zh) 用于溶氧检测的水质取样器
CN210966069U (zh)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清洗装置
CN207356793U (zh) 一种城市路桥除尘降温设备
CN208588054U (zh) 一种新风机组的控制系统
CN209092969U (zh) 一种在线扬尘监测监控装置
CN208908684U (zh) 一种汇流雨水的蔬菜大棚结构
CN207739375U (zh) 一种方便更换泵组的一体化污水泵站
CN202117904U (zh) 油田注水泵变频节能调速装置
CN205743128U (zh) 一种环保节能手术室
CN218202297U (zh) 一种水浮油自动回收装置
CN211635821U (zh) 一种智能化建筑用通风除尘设备
CN205850624U (zh) 除尘器的处理装置
CN211978624U (zh) 一种用于气象环境实时监测装置
CN205481538U (zh) 一种建筑物综合能效管理系统
CN2708139Y (zh) 便于清洁的抽油烟机
CN220620290U (zh) 一种具有高效排水功能的供水设备
CN109329010A (zh) 一种可设置多参数适合小型实验室的自动灌溉装置
CN215813860U (zh) 一种在线液位监测智能报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