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05940U -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05940U
CN212905940U CN202022380502.5U CN202022380502U CN212905940U CN 212905940 U CN212905940 U CN 212905940U CN 202022380502 U CN202022380502 U CN 202022380502U CN 212905940 U CN212905940 U CN 212905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intelligent control
panel
control switch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805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跃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ma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ma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ma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mail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805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05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05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05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控制开关,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工作主板,所述工作主板上设有电性连接的微控单元、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若干开关元件,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与所述开关元件抵触连接的弹性机构,且每个所述弹性机构连接一个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置于所述壳体上方的槽内且凸出所述壳体,所述开关面板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表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电器设备的状态,也满足用户通过机械按键方式对电器设备的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的弹性板组成弹性机构,不仅操作省力,而且不易发生弹性结构老化,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外观平整,整体造型美观大方。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智能控制开关,从而实现用户无再需走到开关面前,仅需通过与智能控制开关连接的智能终端(如手机),便可远程操控电器设备的启停状态,十分方便。
但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不能完全依赖手机来操作,否则当手机没电或者无线连接发生错误时,则无法控制智能开关,于是更新换代的智能开关配置了本地按键。受限于智能控制开关的结构,大多智能控制开关会配置触控按键,而触控按键的成本较高,这无疑使得本身价格不便宜的智能开关上又增加了不少成本。
为了节省成本,也有的产品搭载了传统的机械按键,但该机械按键不仅影响了智能开关整体的外观造型,而且操作起来生涩、费力。
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工作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主板上设有电性连接的微控单元、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开关元件,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开关元件一一对应且抵触连接,每个所述弹性机构连接一个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置于所述壳体上方的槽内且凸出所述壳体,所述开关面板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表面平行。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扣合连接的上盖和底壳,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所述开关面板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开关面板活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弹性机构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且靠近所述方形槽的上/下侧边,所述底壳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工作主板的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方形槽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开关面板的中间两侧设有与所述转动轴活动连接的钩脚。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下表面向下凸起形成空腔,且该空腔的侧壁设有散热孔、火线孔、零线孔和地线孔。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凸出所述壳体1~5m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主板设有LED指示灯,所述壳体设有用于露出所述LED指示灯的导光开口,所述开关面板设有与所述导光开口对应的面板出光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开口与所述弹性机构分别正对所述开关面板的上下两端,所述开关面板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板、设于所述弹性板上表面的上顶齿和设于所述弹性板下表面的下顶齿,所述上顶齿与所述开关面板抵触连接,所述下顶齿与所述开关元件抵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一体成型,且所述弹性板高出所述壳体的方形槽的上表面。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或ZIGBEE模块。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不仅满足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远程控制电器设备的状态,也满足用户通过机械按键方式完成对电器设备的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的弹性板组成弹性机构,不仅操作省力,而且不会发生弹性结构老化,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外观平整,整体造型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分解图。
在图中,1、壳体;11、上盖;111、弹性机构;11101、弹性板;11102、上顶齿;11103、下顶齿;112、转动轴;113、导光开口;12、底壳;121、散热孔;
2、工作主板;21、开关元件;22、LED指示灯;
3、开关面板;31、面板出光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术语“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控制开关,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工作主板2,工作主板2上设有电性连接的微控单元、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和一个或多个开关元件21,壳体1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弹性机构111,弹性机构111与开关元件21一一对应且抵触连接,每个弹性机构111连接一个开关面板3,开关面板3置于壳体1上方的槽内且凸出壳体1,开关面板3与壳体1铰接,开关面板3的表面与壳体1的表面平行。
用户使用时,可以将智能控制开关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电器设备(如电灯),再操作搭载有该智能控制开关的操作系统的客户端(如手机APP),实现在手机上控制电器设备的开启/关闭状态;还可以利用智能控制开关自身的机械控制键,即开关面板与弹性机构,来控制电器设备的状态,用户只需轻按压开关面板,开关面板压迫弹性机构从而触发开关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面板的表面与壳体的表面平行,仅高出壳体1~5mm,给人视觉感官上类似触控屏,不像传统的开关按键呈倾斜状,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外形整体平整、美观大方。
壳体1包括扣合连接的上盖11和底壳12,上盖11的下表面四周设有卡扣,底壳12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组装智能控制开关壳体时,仅需要将上盖11和底壳12扣合即可,组装方便、连接牢固,而且成本低。
如图4所示,上盖11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放置开关面板3的方形槽,方形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开关面板3活动连接的转动轴112,弹性机构111位于两个转动轴111之间且靠近方形槽的上/下侧边。
优选方案中,转动轴112位于方形槽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开关面板3的中间两侧设有与转动轴112活动连接的钩脚。
由于弹性机构设置在边侧位上,按压开关面板时,开关面板变化幅度很小,即可实现压迫弹性机构,用户操作省力,而且产品外形在操作过程中看不出变化,给人视觉感受类似触控开关的效果。
底壳12设有用于放置工作主板2的容纳槽,容纳槽四周设有围板,便于安装工作主板2。围板其中一侧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卡住工作主板2的勾脚,安装工作主板时先将工作主板2的一端插入勾脚内,再平稳放置入容纳槽中,省去了对位、调整的麻烦,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底壳12的下表面向下凸起形成空腔,且该空腔的侧壁设有散热孔、火线孔、零线孔和地线孔。
工作主板2设有LED指示灯22,壳体1设有用于露出LED指示灯22的导光开口113,开关面板3设有与导光开口113对应的面板出光口31。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开口113与弹性机构111分别正对开关面板3的上下两端,开关面板3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与壳体1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弹性机构111包括弹性板11101、设于弹性板11101上表面的上顶齿11102和设于弹性板11101下表面的下顶齿11103,上顶齿11102与开关面板3抵触连接,下顶齿11103与开关元件21抵触连接。
当用户按压开关面板3时,通过上顶齿11102压迫弹性板11101,从而通过下顶齿11103触发开关元件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板11101与壳体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且弹性板11101高出壳体1的上表面,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体成型的弹性板组成弹性机构,不仅操作省力,而且不会发生弹性结构老化,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无线通讯模块为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或ZIGBEE模块。
在本实施中,智能控制开关设有一个开关元件,且配置一个弹性机构和一个面板开关,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控制开关可以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关元件,同理每一个开关元件配置弹性机构和开关面板,实现一个智能控制开关同时控制多个电器设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控制开关,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工作主板,所述工作主板上设有电性连接的微控单元、无线通讯模块、电源模块、一个或多个开关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个或多个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与所述开关元件一一对应且抵触连接,每个所述弹性机构连接一个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置于所述壳体上方的槽内且凸出所述壳体,所述开关面板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与所述壳体的表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扣合连接的上盖和底壳,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放置所述开关面板的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开关面板活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弹性机构位于两个所述转动轴之间且靠近所述方形槽的上/下侧边,所述底壳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工作主板的容纳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方形槽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开关面板的中间两侧设有与所述转动轴活动连接的钩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的下表面向下凸起形成空腔,且该空腔的侧壁设有散热孔、火线孔、零线孔和地线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高出所述壳体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主板设有LED指示灯,所述壳体设有用于露出所述LED指示灯的导光开口,所述开关面板设有与所述导光开口对应的面板出光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开口与所述弹性机构分别正对所述开关面板的上下两端,所述开关面板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弹性板、设于所述弹性板上表面的上顶齿和设于所述弹性板下表面的下顶齿,所述上顶齿与所述开关面板抵触连接,所述下顶齿与所述开关元件抵触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一体成型,且所述弹性板高出所述壳体的方形槽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为Wifi模块或蓝牙模块或ZIGBEE模块。
CN202022380502.5U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Active CN212905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0502.5U CN212905940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80502.5U CN212905940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05940U true CN212905940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60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80502.5U Active CN212905940U (zh) 2020-10-23 2020-10-23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05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0121B2 (en) Passive rebound switch having variable number of buttons
CN212905940U (zh)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CN108066982B (zh) 一种游戏手柄
CN213483612U (zh) 一种具有防误按功能的四键式智能家居开关
US11295604B2 (en) Passive rebound switch having variable number of buttons
CN204680852U (zh) 暗装智能插座
CN208871806U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面板结构
CN213838859U (zh) 一体式多功能立式水泵变频控制器
CN212846401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装置
CN204537888U (zh) 一种带灯开关
CN201270628Y (zh) 一种触摸式透明遥控器
CN219126234U (zh) 一种地刷水泵踏板
CN201327911Y (zh) 拼装式多功能插座
CN218298824U (zh) 玻璃活动百叶窗帘的无线遥控器
CN204315409U (zh) 具有报警装置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09766294U (zh) 一种墙壁开关的键控模组
CN217158850U (zh) 一种轻便型智能插头
CN213348338U (zh) 一种智能半导体抽湿机
CN215451232U (zh) 一种具有防误按功能的键式智能家居开关
CN213987239U (zh) 一种集成无线智能控制和手动控制的开关面板
CN210129632U (zh) 一种智能插座电源按键
CN204391447U (zh) 一种带通信接口的电源插座
CN214849414U (zh) 具有照明功能的漏电保护装置
CN212850454U (zh) 用于智能家居的触控式开关
CN212905930U (zh) 一种可替换传统开关的家居智能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