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80101U -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80101U
CN212880101U CN202020510292.4U CN202020510292U CN212880101U CN 212880101 U CN212880101 U CN 212880101U CN 202020510292 U CN202020510292 U CN 202020510292U CN 212880101 U CN212880101 U CN 212880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ody
treatment device
push rod
plate
electric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102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102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80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80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801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包括床体、支撑柱、栏杆、调节机构和按压机构,所述支撑柱可固定安装在床体的底端四角,所述栏杆可装配在床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可装配在床体的一侧,所述按压机构可装配在调节机构的一侧。该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通过电机、转盘、柱体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推动矩形板带动压板向上或向下进行直线往复移动,进而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该装置可自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其代替了人工操作,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提高了治疗工作的效率,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目前,在对昏迷猝死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其通常由医护人员人工来进行操作,但由于心肺复苏的时间较长,需要来回更换医护人员来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治疗工作的效率,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对此来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人工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又降低了治疗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包括
床体;
支撑柱,可固定安装在所述床体的底端四角;
栏杆,可装配在所述床体的左右两侧;
调节机构,可装配在所述床体的一侧;
按压机构,可装配在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床体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柱的外壁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前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且第一电动推杆的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所述床体的内腔前侧,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所述床体外壁开设的滑轨且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且第二电动推杆的另一端延伸出壳体的上表面且安装有基座。
优选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底端螺钉连接在所述基座的顶端,所述电机的右侧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右端外侧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外壁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销轴连接有矩形板的一端,且矩形板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且安装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基座的底端右侧。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底端设置有海绵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可以拉动连接板向前或向后移动,进而可调节压板的前后水平位置,通过第二电动推杆可拉动基座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可调节压板的上下水平位置,通过电机、转盘、柱体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推动矩形板带动压板向上或向下进行直线往复移动,进而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该装置可自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其代替了人工操作,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提高了治疗工作的效率,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动推杆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支撑柱,3、栏杆,4、调节机构,41、连接柱,42、连接板,43、第一电动推杆,44、壳体,45、第二电动推杆,46、基座,5、按压机构,51、电机,52、转盘,53、柱体,54、连接块,55、矩形板,56、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包括床体1、支撑柱2、栏杆3、调节机构4和按压机构5,支撑柱2可固定安装在床体1的底端四角,栏杆3可装配在床体1的左右两侧,调节机构4可装配在床体1的一侧,按压机构5可装配在调节机构4的一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调节机构4包括连接柱41,连接柱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柱41分别设置在床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连接柱41的外壁套接有连接板42,连接板42的前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43的一端,且第一电动推杆43的另一端螺钉连接在床体1的内腔前侧,连接板42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床体1外壁开设的滑轨且安装有壳体44,壳体44的内腔底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45的一端,且第二电动推杆45的另一端延伸出壳体44的上表面且安装有基座46,开启第一电动推杆43,第一电动推杆43可拉动连接板42,促使其带动壳体44、第二电动推杆45和基座46一起向前或向后移动,开启第二电动推杆45,第二电动推杆45可推动基座46向上或向下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按压机构5包括电机51,电机51的底端螺钉连接在基座46的顶端,电机51的右侧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盘52,转盘52的右端外侧设置有柱体53,柱体53的外壁套接有连接块54,连接块54的底端销轴连接有矩形板55的一端,且矩形板55的另一端延伸出基座46的下表面且安装有压板56,开启电机51,电机51可带动转盘52转动且柱体53进行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柱体53可带动连接块54的一端一起圆周运动,且连接块54的另一端会推动矩形板55,促使矩形板55带动压板56向上或向下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压板56位于基座46的底端右侧,位于基座46底端右侧的压板56可与患者心脏位置相匹配设置,即更好的对患者的心脏进行按压。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压板56的底端设置有海绵垫,通过海绵垫可以避免压板56与患者身体之间的硬性接触,提高舒适度。
本方案中所提到的电器元件均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仅为其中的一种,只要能满足本方案中所要达到的目的的电器元件均可以使用。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先接通第一电动推杆43、第二电动推杆45和电机51的外接电源,开启第一电动推杆43、第二电动推杆45和电机51,第一电动推杆43可拉动连接板42,促使其带动壳体44、第二电动推杆45、基座46和按压机构5一起向前或向后移动,进而可根据躺在床体1上患者心脏的位置来调节压板56的前后水平位置,当压板56的前后水平位置调节完毕后,第二电动推杆45可推动基座46和按压机构5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可将压板56的底端贴合在患者的身体上,最后电机51开启,电机51可带动转盘52转动且柱体53进行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柱体53可带动连接块54的一端一起圆周运动,且连接块54的另一端会推动矩形板55,促使矩形板55带动压板56向上或向下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往复运动的压板56可代替人工往复按压,进而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该装置可自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提高了治疗工作的效率,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心位置”、“另一端”、“上”、“一侧”、“顶端”、“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卡接”、“插接”、“焊接”、“安装”、“设置”、“过盈配合”、“螺钉连接”、“销轴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1);
支撑柱(2),可固定安装在所述床体(1)的底端四角;
栏杆(3),可装配在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侧;
调节机构(4),可装配在所述床体(1)的一侧;
按压机构(5),可装配在所述调节机构(4)的一侧;
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柱(41)分别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柱(41)的外壁套接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的前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43)的一端,且第一电动推杆(43)的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所述床体(1)的内腔前侧,所述连接板(42)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所述床体(1)外壁开设的滑轨且安装有壳体(44),所述壳体(44)的内腔底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推杆(45)的一端,且第二电动推杆(45)的另一端延伸出壳体(44)的上表面且安装有基座(46);
所述按压机构(5)包括电机(51),所述电机(51)的底端螺钉连接在所述基座(46)的顶端,所述电机(51)的右侧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有转盘(52),所述转盘(52)的右端外侧设置有柱体(53),所述柱体(53)的外壁套接有连接块(54),所述连接块(54)的底端销轴连接有矩形板(55)的一端,且矩形板(55)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46)的下表面且安装有压板(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6)位于所述基座(46)的底端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6)的底端设置有海绵垫。
CN202020510292.4U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80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0292.4U CN212880101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10292.4U CN212880101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80101U true CN212880101U (zh) 2021-04-06

Family

ID=7522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1029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880101U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801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0834A (zh) * 2021-07-27 2021-10-22 张富梅 心内科止血抢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0834A (zh) * 2021-07-27 2021-10-22 张富梅 心内科止血抢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80101U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CN211962496U (zh) 一种心内科用急救装置
CN212522014U (zh) 一种胸外科设备固定操作架
CN208958231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指压支架
CN211131056U (zh) 一种新型心电图机
CN213821480U (zh) 一种超声探头定位支架
CN212522217U (zh) 一种电动辅助轮椅
CN217448399U (zh) 一种心内科医生专用急救装置
CN111345795A (zh) 一种心内科胸腔监测装置
CN213941441U (zh) 一种心内科临床用的心脏按压装置
CN213788268U (zh) 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CN213963988U (zh) 一种心内科用手术推车
CN211326603U (zh) 一种心内科康复装置
CN215504102U (zh) 一种心内科病人用辅助锻炼装置
CN215504078U (zh) 一种牙科用的医疗躺椅
CN213759349U (zh) 一种心内科按摩装置
CN213247798U (zh) 一种可伸缩分层床旁桌
CN213346641U (zh) 一种护理科室用腿部辅助锻炼装置
CN211751044U (zh) 一种全身无烟艾灸架
CN215129406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的压迫止血装置
CN219743153U (zh) 一种康复护理装置
CN216148876U (zh) 一种心内科患者供液护理装置
CN113893130B (zh) 一种可调节的康复锻炼设备
CN212699542U (zh) 一种新型心内科理疗床
CN214860911U (zh) 一种心血管临床护理用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