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61829U - 鼻吸式浮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鼻吸式浮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61829U
CN212861829U CN202021558994.6U CN202021558994U CN212861829U CN 212861829 U CN212861829 U CN 212861829U CN 202021558994 U CN202021558994 U CN 202021558994U CN 212861829 U CN212861829 U CN 212861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se
section
butt joint
pipe
oute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899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璇
王方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55899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61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61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61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潜装置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鼻吸式浮潜装置,包括浮潜面镜、进气管以及排气管,浮潜面镜包括鼻罩,佩戴时,鼻罩套盖鼻部;进气管的内端对接连通鼻罩,进气管的外端对接连通外部,排气管的内端对接鼻罩,排气管的外端连通外部。鼻部与鼻罩配合,使用者通过进气管吸入氧气,通过排气管呼出二氧化碳气体,对气体进行引导分流,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滞留引起的加快疲惫率以及缺氧溺水现象;同时,水下呼吸方式为鼻子呼吸,使用者无需学习新的呼吸方式,并且鼻腔呼吸能够有效的阻挡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等,减少呼吸道的感染;并且,通过用鼻子呼吸减轻耳膜压力,保持肺部在水中的平衡,减少因为水压带来的耳膜压力以及鼻腔呛水现象。

Description

鼻吸式浮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浮潜面镜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鼻吸式浮潜装置。
背景技术
浮潜,不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动,它包含了漂浮、下潜、上升、排水、换气、呼吸、自救与器材选择使用等等的技巧串连,除了个人的运动神经的协调外,更需要一个教练和一系列课程的教育和练习,并且许多技巧的练习都先要考量到危险的状况。
目前,浮潜运动一般采用浮潜装置,用于潜水呼吸以及提高水下视野,浮潜装置包括潜水面镜以及呼吸管,潜水面镜使眼前保留了空腔,让使用者有清晰的视线,使用者通过呼吸管实现换气。
现有技术中,浮潜装置采用“口吸气——鼻呼气”的呼吸方式来完成气体交换,与陆地上人们常用的“鼻吸气——口鼻同时呼气”的呼吸方式不太一样,导致很多潜水爱好者在使用浮潜装置时,经常发生呛水、溺水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鼻吸式浮潜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浮潜装置时,易发生呛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包括浮潜面镜、进气管以及排气管,所述浮潜面镜包括鼻罩,佩戴时,所述鼻罩套盖鼻部;所述进气管的内端对接连通所述鼻罩,所述进气管的外端对接连通外部,所述排气管的内端对接所述鼻罩,所述排气管的外端连通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浮潜面镜包括面镜体,所述面镜体与所述鼻罩的内端呈对接布置,沿背离所述面镜体方向,所述鼻罩呈凸起布置形成鼻腔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分别连通所述鼻腔体;所述鼻罩的外端形成外口,所述外口与所述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所述鼻部通过所述外口进入所述鼻腔体。
进一步的,佩戴时,所述鼻罩的外端贴附面部,且所述鼻腔体与所述鼻部的鼻孔呈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包括进内段、进中段以及进外段,所述进内段的内端与所述鼻罩对接布置,且所述进内段与所述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所述进中段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进内段的外端和对接所述进外段的内端,所述进外段的外端连通外部;所述进内段呈水平布置,所述进中段呈纵向布置,所述进外段沿背离所述面镜体方向呈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包括排内段、排中段以及排外段,所述排内段的内端与所述鼻罩对接布置,且所述排内段与所述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所述排中段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排内段的外端和对接所述排外段的内端,所述排外段的外端连通外部;所述排内段呈水平布置,所述排中段呈纵向布置,所述排外段沿背离所述面镜体方向呈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佩戴时,所述进中段与所述排中段夹持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设有第一瓣膜结构,所述第一瓣膜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鼻罩与所述进气管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设有第二瓣膜结构,所述第二瓣膜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鼻罩与所述排气管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浮潜面镜包括辅助管,所述辅助管的内端对接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辅助管的外端形成咬嘴部,所述咬嘴部处于所述鼻罩的下方;当发生紧急状况,使用者嘴部咬合所述咬嘴部,辅助呼吸。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管具有排水口,当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辅助管进水时,通过所述排水口将水排至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使用时,佩戴浮潜面镜,鼻罩套盖鼻部,鼻部与鼻罩配合,使用者通过进气管吸入氧气,通过排气管呼出二氧化碳气体,对气体进行引导分流,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滞留引起的加快疲惫率以及缺氧溺水现象;同时,水下呼吸方式为鼻子呼吸,使用者无需学习新的呼吸方式,并且鼻腔呼吸能够有效的阻挡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等,减少呼吸道的感染;并且,通过用鼻子呼吸减轻耳膜压力,保持肺部在水中的平衡,减少因为水压带来的耳膜压力以及鼻腔呛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咬嘴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鼻吸式浮潜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鼻吸式浮潜装置,包括浮潜面镜1、进气管2以及排气管3,浮潜面镜1包括鼻罩11,佩戴时,鼻罩11套盖鼻部;进气管2的内端对接连通鼻罩11,进气管2的外端对接连通外部,排气管3的内端对接鼻罩11,排气管3的外端连通外部。
上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使用时,佩戴浮潜面镜1,鼻罩11套盖鼻部,鼻部与鼻罩11配合,使用者通过进气管2吸入氧气,通过排气管3呼出二氧化碳气体,对气体进行引导分流,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滞留引起的加快疲惫率以及缺氧溺水现象;同时,水下呼吸方式为鼻子呼吸,使用者无需学习新的呼吸方式,并且鼻腔呼吸能够有效的阻挡空气中的细菌灰尘等,减少呼吸道的感染;并且,通过用鼻子呼吸减轻耳膜压力,保持肺部在水中的平衡,减少因为水压带来的耳膜压力以及鼻腔呛水现象。
鼻吸式浮潜装置,针对浮潜,浮潜是一般在水面进行,有时也会潜水水下。
浮潜面镜1包括面镜体,面镜体与鼻罩11的内端呈对接布置,沿背离面镜体方向,鼻罩11呈凸起布置形成鼻腔体,进气管2与排气管3分别连通鼻腔体;这样,便于鼻罩11套设在鼻部上,使鼻部处于鼻腔体,便于使用者呼气和吸气。
鼻罩11的外端形成外口12,外口12与鼻腔体呈连通布置,鼻部通过外口12进入鼻腔体,通过外口12,使用者实现鼻部进入鼻腔体。
佩戴时,鼻罩11的外端贴附面部,且鼻腔体与鼻部的鼻孔呈对应布置;增强贴合效果,同时,避免水进入鼻罩11,影响呼气和吸气。
面镜体由硅橡胶构成,不易老化,韧性足。
面镜体具有朝内的内端面,面镜体的内端面具有多个突起的小块,增大摩擦力,使得面镜体不容易脱落,增强面镜体与面部的贴合效果。
浮潜面镜1外框的材质考虑到脸型的不同,有采用硅胶材质,能够更符合脸型,浮潜面镜1的镜片13部分为太阳镜片13,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以及浮潜面镜1是以弧形外观为主,加大视野的同时更贴合脸部
进气管2包括进内段21、进中段22以及进外段23,进内段21的内端与鼻罩11对接布置,且进内段21与鼻腔体呈连通布置,进中段22的两端分别对接进内段21的外端和对接进外段23的内端,进外段23的外端连通外部;进内段21呈水平布置,进中段22呈纵向布置,进外段23沿背离面镜体方向呈延伸布置;实现氧气的输入。
排气管3包括排内段31、排中段32以及排外段33,排内段31的内端与鼻罩11对接布置,且排内段31与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排中段32的两端分别对接排内段31的外端和对接排外段33的内端,排外段33的外端连通外部;排内段31呈水平布置,排中段32呈纵向布置,排外段33沿背离面镜体方向呈延伸布置;便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佩戴时,进中段22与排中段32夹持头部;这样,在进中段22与排中段32的配合作用下,增强佩戴稳固性。
进气管2设有第一瓣膜结构7,第一瓣膜结构7用于控制鼻罩11与进气管2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排气管3设有第二瓣膜结构8,第二瓣膜结构8用于控制鼻罩11与排气管3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使用时,当输送氧气时,第二瓣膜结构8控制鼻罩11与排气管3呈阻隔布置,而第一瓣膜结构7则控制鼻罩11与进气管2呈连通布置,氧气通过进气管2输送氧气至鼻腔体,实现鼻部吸附氧气;当排气时,第一瓣膜结构7控制鼻罩11与进气管2呈阻隔布置,而第二瓣膜结构8控制鼻罩11与排气管3呈连通布置,这样,鼻部通过排气管3将二氧化碳排出外部。
第一瓣膜结构7包括第一摆动板71,第一摆动板71的一端呈铰接布置,第一摆动板71的另一端呈活动布置,通过第一摆动板71的摆动,实现控制鼻罩11与进气管2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第一瓣膜结构7包括两个呈对接布置的第一摆动板71,当两个第一摆动板71拼接时,鼻罩11与进气管2呈阻隔布置;当两个第一摆动板71相对摆动时,两个第一摆动板71之间形成通口,实现鼻罩11与进气管2呈连通布置。
第二瓣膜结构8包括第二摆动板81,第二摆动板81的一端呈铰接布置,第一摆动板71的另一端呈活动布置,通过第二摆动板81的摆动,实现控制鼻罩11与进气管2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第二瓣膜结构8包括两个呈对接布置的第二摆动板81,当两个第二摆动板81拼接时,鼻罩11与排气管3呈阻隔布置;当两个第二摆动板81相对摆动时,两个第二摆动板81之间形成通口,实现鼻罩11与排气管3呈连通布置。
浮潜面镜1包括辅助管4,辅助管4的内端对接连通进气管2,辅助管4的外端形成咬嘴部41,咬嘴部41处于鼻罩11的下方;当发生紧急状况,使用者嘴部咬合咬嘴部41,辅助呼吸。
发生紧急状况,鼻子无法呼吸,一旦发生危险可先用嘴巴咬住咬嘴部41进行辅助呼吸。
辅助管4具有排水口,当进气管2和辅助管4进水时,通过排水口将水排至外部。
辅助管4呈硅胶布置。
进气管2的外端具有入气口,进气管2的外端设有防水装置6,当遇到海浪或是潜入海中时,顶部的浮水装置会依靠浮力向上浮起挡住入气口,起到防止倒灌,避免水进入进气管2,影响进气。
进气管2的外端设有防浪头9,防水装置6和防狼头互相结合,防止水溅入进气管2内,防水装置6可以是防水阀61,防水阀61是一个杠杆式浮力片止水阀,当进气管2没入水中后,因水的压力,自动让进气管2呈封闭,避免水进入进气管2,保证进气输送。
另外,当采用鼻吸式浮潜装置进入水中是,可以将鼻吸式浮潜装置与呼吸器配合,呼吸器内置有压缩空气,进气管2与呼吸器,通过呼吸器实现氧气的供给,排气管3直接连接外部,实现二氧化碳的排出;这样,实现潜水。
浮潜面镜1的外框的材质考虑到脸型的不同,有采用硅胶材质,能够更符合脸型。
浮潜面镜1包括镜片13,镜片13为太阳镜片13,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浮潜面镜1是以朝外拱起弧形布置,加大视野的同时更贴合脸部。
浮潜面镜1设有箍带5,箍带5包括两个箍条,两个箍条的内端分别对接面镜体,两个箍条的外端呈相交,通过两个箍条的外端扣紧以及位置的调节,实现浮潜面镜1的佩戴,这样,浮潜面镜1适合不同的使用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潜面镜、进气管以及排气管,所述浮潜面镜包括鼻罩,佩戴时,所述鼻罩套盖鼻部;所述进气管的内端对接连通所述鼻罩,所述进气管的外端对接连通外部,所述排气管的内端对接所述鼻罩,所述排气管的外端连通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潜面镜包括面镜体,所述面镜体与所述鼻罩的内端呈对接布置,沿背离所述面镜体方向,所述鼻罩呈凸起布置形成鼻腔体,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排气管分别连通所述鼻腔体;所述鼻罩的外端形成外口,所述外口与所述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所述鼻部通过所述外口进入所述鼻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时,所述鼻罩的外端贴附面部,且所述鼻腔体与所述鼻部的鼻孔呈对应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进内段、进中段以及进外段,所述进内段的内端与所述鼻罩对接布置,且所述进内段与所述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所述进中段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进内段的外端和对接所述进外段的内端,所述进外段的外端连通外部;所述进内段呈水平布置,所述进中段呈纵向布置,所述进外段沿背离所述面镜体方向呈延伸布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排内段、排中段以及排外段,所述排内段的内端与所述鼻罩对接布置,且所述排内段与所述鼻腔体呈连通布置,所述排中段的两端分别对接所述排内段的外端和对接所述排外段的内端,所述排外段的外端连通外部;所述排内段呈水平布置,所述排中段呈纵向布置,所述排外段沿背离所述面镜体方向呈延伸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佩戴时,所述进中段与所述排中段夹持头部。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设有第一瓣膜结构,所述第一瓣膜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鼻罩与所述进气管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8.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设有第二瓣膜结构,所述第二瓣膜结构用于控制所述鼻罩与所述排气管呈连通布置或阻隔布置。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潜面镜包括辅助管,所述辅助管的内端对接连通所述进气管,所述辅助管的外端形成咬嘴部,所述咬嘴部处于所述鼻罩的下方;当发生紧急状况,使用者嘴部咬合所述咬嘴部,辅助呼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鼻吸式浮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管具有排水口,当所述进气管和所述辅助管进水时,通过所述排水口将水排至外部。
CN202021558994.6U 2020-07-29 2020-07-29 鼻吸式浮潜装置 Active CN212861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8994.6U CN212861829U (zh) 2020-07-29 2020-07-29 鼻吸式浮潜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8994.6U CN212861829U (zh) 2020-07-29 2020-07-29 鼻吸式浮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61829U true CN212861829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8994.6U Active CN212861829U (zh) 2020-07-29 2020-07-29 鼻吸式浮潜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61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6178B2 (en) Full face mask with face seal and removable adaptors allowing full access to separate spaces
US20100229858A1 (en) Aquatic headgear
CN107380371A (zh) 一种单进单出浮潜面罩
US5893362A (en) Snorkelling device
CN106428476B (zh) 一种潜水面罩
US20010013346A1 (en)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9204743A (zh) 用于表面浮潜的面罩
US6435178B1 (en) Swim mask with floating air-suction device
AU2002253853A1 (en) Full face mask with face seal and removable adaptors allowing full access to separate spaces
CN107434014B (zh) 一种可自由呼吸的浮潜游泳面罩
US11208185B2 (en) Snorkeling breathing apparatus
US20200231260A1 (en) Diving Masks
CN209051570U (zh) 一种能够实现快速呼气功能的浮潜呼吸器
US6668823B1 (en) Diving mask allowing breath of a user with the nose
WO1998003225A1 (en) Full face mask having isolated vision and breathing compartments with full mouth access
CN205872407U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结构浮潜全面罩
JP2024019288A (ja) ダイビングマスク
CN211139624U (zh) 潜水全面罩
CN109110089A (zh) 浮潜呼吸器
CN212861829U (zh) 鼻吸式浮潜装置
CN209274862U (zh) 一种新型潜水面罩
CN207482158U (zh) 浮潜面罩
CN208882085U (zh) 浮潜呼吸器
US5408993A (en) Snorkel and buoyancy vest with manual controls
CN206579817U (zh) 一种潜水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