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3851U -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3851U
CN212853851U CN202020600079.2U CN202020600079U CN212853851U CN 212853851 U CN212853851 U CN 212853851U CN 202020600079 U CN202020600079 U CN 202020600079U CN 212853851 U CN212853851 U CN 212853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chair
fixing rod
cavity
fixedly connect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000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银雄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Kef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Kef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Kef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Kef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000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3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3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3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包括轮椅架、两个前轮、两个后轮、第一刹车组件、第二刹车组件、坐垫、靠背和两个扶手,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本体、扶手挡板、连接套和连接件,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通过连接套将轮椅架、第一刹车组件、扶手本体以及扶手挡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简化了轮椅的组装步骤,缩短了轮椅的组装时间,提高了轮椅的生产效率;通过将扶手本体的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将扶手挡板的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在用户需要上下轮椅时,通过外力将扶手本体往上移动,使得扶手本体不会阻挡用户上下轮椅,用户可以从轮椅的侧面上下轮椅,提高了用户使用轮椅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轮椅主要由轮椅架、前轮、后轮、刹车、坐靠和扶手等部件组成,现在的轮椅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现有的轮椅的扶手和轮椅架之间固定设置有支撑固定架,扶手和支撑固定架均是固定不可折叠的,使得用户不能从轮椅侧面平移上下轮椅,只能从椅口正面上下轮椅,使用者上下轮椅极不方便;
2.现在的轮椅在组装时,需要用到多个固定件将扶手、轮椅架以及刹车等部件固定在一起,这使得轮椅的组装步骤复杂,轮椅组装时间长,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降低了轮椅的生产效率。
因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包括轮椅架、两个前轮、两个后轮、第一刹车组件、第二刹车组件、坐垫、靠背和两个扶手,所述轮椅架包括第一固定架组件、第二固定架组件和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轮椅架的两侧,所述加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之间,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本体、扶手挡板、连接套和连接件,所述扶手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刹车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体与扶手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轮椅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扶手挡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均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后固定杆和前固定杆,所述上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固定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多个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可选地,所述下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加固组件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中间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还设置有第二螺丝孔和第三螺丝孔。
可选地,所述前固定杆的另一端由下至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四螺丝孔,所述前固定杆的另一端还固定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前固定杆相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脚踏板上还设置有第五螺丝孔和第六螺丝孔,所述后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可选地,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加固杆、第二加固杆、第三加固杆、第四加固杆、第四连接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刹车组件包括后手刹和连接管,所述后手刹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刹车组件包括前手刹,所述前手刹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丝孔相匹配的第一螺丝柱。
可选的,所述扶手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九螺丝孔,所述扶手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十螺丝孔,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十一连接孔以及第十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以及至少两个第四连接孔;
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以及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孔、第八连接孔以及第九连接孔。
可选的,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和至少两个海绵垫,所述坐垫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海绵垫固定设置于所述坐垫本体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通过连接套将轮椅架、第一刹车组件、扶手本体以及扶手挡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简化了轮椅的组装步骤,缩短了轮椅的组装时间,提高了轮椅的生产效率;通过将扶手本体的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将扶手挡板的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在用户需要上下轮椅时,通过外力将扶手本体往上移动,使得扶手本体不会阻挡用户上下轮椅,用户可以从轮椅的侧面上下轮椅,提高了用户使用轮椅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轮椅架1、第一固定架组件11、第二固定架组件12、加固组件 13、上固定杆14、下固定杆15、后固定杆16和前固定杆17、第一连接块141、第二连接块142、第一固定柱143、第一连接孔1411、第一螺丝孔1421、第一凹槽1431、第三连接块151、第二凹槽1511、第四螺丝孔171、脚踏板172、第三凹槽1721、第一加固杆131、第二加固杆132、第三加固杆133、第四加固杆134、第四连接块135、第一支撑杆136、第二支撑杆137、第七螺丝孔138、第八螺丝孔139;
前轮2;
后轮3;
第一刹车组件4、后手刹41、连接管42、第二连接孔421;
第二刹车组件5、前手刹51、第一螺丝柱52;
坐垫6、坐垫本体61、海绵垫62;
靠背7;
扶手8、扶手本体81、扶手挡板82、连接套83、连接件84、第九螺丝孔811、第十螺丝孔821、第一腔体831、第二腔体832、第三腔体833、第三连接孔8311、第四连接孔8312、第六连接孔8322、第一空腔8323、第七连接孔8331、第八连接孔8332、第九连接孔8333、第十连接孔841、第十一连接孔8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0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包括轮椅架1、两个前轮2、两个后轮3、第一刹车组件4、第二刹车组件5、坐垫6、靠背 7和两个扶手8,两个所述前轮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椅架1前端的两侧,两个所述后轮3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椅架1后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刹车组件4固定设置于所述靠背7上方,所述第二刹车组件 5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椅架1上,所述坐垫6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椅架1 上,所述靠背7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椅架1上。
参照图2和图3,所述轮椅架1包括第一固定架组件11、第二固定架组件12和加固组件13,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1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12分别位于所述轮椅架1的两侧,所述加固组件13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1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12之间。
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1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12均包括上固定杆14、下固定杆15、后固定杆16和前固定杆17,所述上固定杆14 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杆14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固定杆16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杆15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固定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杆17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固定杆1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41、第二连接块142和多个第一固定柱143,所述第一连接块141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14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14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411,所述第二连接块142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42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丝孔1421,所述第一固定柱143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杆14上,所述第一固定柱143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431;所述第一连接块141用于稳固所述上固定杆14 和所述加固组件13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42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刹车组件5,所述第一固定柱143用于固定所述加固组件13。
所述下固定杆15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加固组件13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块151,所述第三连接块151中间设置有第二凹槽1511,所述第三连接块151上还设置有第二螺丝孔和第三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和所述第三螺丝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511的两侧。
所述后固定杆16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所述前固定杆17的另一端由下至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四螺丝孔 171,所述前固定杆17的另一端还固定设置有脚踏板172,所述脚踏板172上设置有与所述前固定杆17相匹配的第三凹槽1721,所述脚踏板172上还设置有第五螺丝孔和第六螺丝孔,所述第五螺丝孔和所述第六螺丝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凹槽1721的两侧;通过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五螺丝孔后穿过所述第四螺丝孔171,再穿过所述第六螺丝孔,将所述脚踏板172固定设置于所述前固定杆17上;通过将所述脚踏板172与高度不同的所述第四螺丝孔171配合,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脚踏板172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优选为铰链。
参照图4,所述加固组件13包括第一加固杆131、第二加固杆 132、第三加固杆133、第四加固杆134、第四连接块135、与所述第一凹槽1431相匹配的第一支撑杆136和与所述第一凹槽1431相匹配的第二支撑杆137,所述第一加固杆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511 相匹配,所述第一加固杆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11的所述下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固杆13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杆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 1511相匹配,所述第二加固杆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12 的所述下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杆1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3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固杆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511相匹配,所述第三加固杆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 11的所述下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加固杆1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加固杆1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1511相匹配,所述第四加固杆1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12的所述下固定杆15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加固杆1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3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1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14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1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杆1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3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7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143上。
所述第一加固杆131、所述第二加固杆132、所述第三加固杆133 和所述第四加固杆134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七螺丝孔138,所述第一加固杆131、所述第二加固杆132、所述第三加固杆133和所述第四加固杆134的中间均设置有第八螺丝孔139;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七螺丝孔138和所述第三螺丝孔后将所述第一加固杆131、所述第二加固杆132、所述第三加固杆133和所述第四加固杆13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1511固定连接,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加固杆131的所述第八螺丝孔139后插入所述第二加固杆132的所述第八螺丝孔139将所述第一加固杆13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132 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优选为铰链。
参照图5,所述第一刹车组件4包括后手刹41和连接管42,所述后手刹41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管42的一端,所述连接管42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手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4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421。
参照图6,所述第二刹车组件5包括前手刹51,所述前手刹51 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丝孔1421相匹配的第一螺丝柱52;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螺丝孔1421后插入所述第一螺丝柱52,第二连接块142,将所述前手刹51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杆14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1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12的所述上固定杆14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块142,所述第二刹车组件5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到所述轮椅架1左侧或者右侧。
所述坐垫6包括坐垫本体61和至少两个海绵垫62,所述坐垫本体61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37上,所述海绵垫62固定设置于所述坐垫本体61上表面。
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所述扶手8包括扶手本体81、扶手挡板82、连接套83和连接件84,所述扶手本体8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83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挡板8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8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84与所述连接管4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扶手本体81的一端设置有第九螺丝孔811,所述扶手挡板 82的一端设置有第十螺丝孔821。
所述连接套83上设置有第一腔体831、第二腔体832和第三腔体833,所述第一腔体831位于所述连接套83的上端,所述第二腔体832位于所述连接套83的第一腔体831的一侧,所述第三腔体833 位于所述第一腔体831的下方,所述第一腔体831与所述第一刹车组件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体832与扶手本体8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腔体833与所述轮椅架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腔体833与所述扶手挡板8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腔体83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孔8311以及至少两个第四连接孔8312,所述第三连接孔8311 位于所述第一腔体831上端,两个所述第四连接孔831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体831的左侧壁面和所述第一腔体831的右侧壁面上。
所述第二腔体8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孔8312相匹配的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九螺丝孔811相匹配的第六连接孔8322以及第一空腔8323,所述第五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832的内侧壁面上,所述第六连接孔8322位于所述第二腔体832的外侧壁面上,所述第一空腔8323位于所述第二腔体832的底部;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六连接孔8322、所述第九螺丝孔811、所述第五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8312,将所述扶手本体81与所述连接套83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腔体83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十螺丝孔821相匹配的第七连接孔8331、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匹配的第八连接孔8332以及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匹配的第九连接孔8333。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十螺丝孔 821后插入所述第七连接孔8331,将所述扶手挡板82与所述连接套 8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优选为铰链。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八连接孔8332后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另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九连接孔8333后插入所述第三通孔,将所述连接套83与所述后固定杆16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84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421相匹配的第十连接孔841、与所述第四连接孔8312相匹配的第十一连接孔842;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8311、所述第二连接孔421和所述第十连接孔841,将所述连接套83、所述连接管42以及所述连接件84 三者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在组装时,所述后固定杆16与所述连接套83的所述第三腔体83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 42与所述连接套83的所述第一腔体831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本体81 与所述连接套83的所述第二腔体832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挡板82与所述连接套83的所述第三腔体83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连接套83即可将所述轮椅架1、所述第一刹车组件4、所述扶手本体81以及所述扶手挡板82固定连接,简化了轮椅的组装过程,提高了轮椅的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在使用时,用户坐在所述坐垫6上,所述海绵垫62提高了用户使用轮椅的舒适度;所述加固组件13固定在所述坐垫6下,提高了轮椅的承受能力,增强了轮椅的稳定性;在用户需求离开轮椅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刹车组件4使得轮椅不再移动,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刹车组件5令轮椅不再移动,然后可以在所述扶手本体81的另一端施加外力,使得所述轮椅本体往上移动,从而使得用户可以从轮椅的侧面上下轮椅,用户使用轮椅将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包括轮椅架、两个前轮、两个后轮、第一刹车组件、第二刹车组件、坐垫、靠背和两个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椅架包括第一固定架组件、第二固定架组件和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分别位于所述轮椅架的两侧,所述加固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之间;
所述扶手包括扶手本体、扶手挡板、连接套和连接件,所述扶手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挡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刹车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体与扶手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轮椅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扶手挡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组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组件均包括上固定杆、下固定杆、后固定杆和前固定杆,所述上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固定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前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多个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螺丝孔,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柱上设置有第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杆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加固组件相匹配的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中间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连接块上还设置有第二螺丝孔和第三螺丝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固定杆的另一端由下至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四螺丝孔,所述前固定杆的另一端还固定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前固定杆相匹配的第三凹槽,所述脚踏板上还设置有第五螺丝孔和第六螺丝孔;
所述后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包括第一加固杆、第二加固杆、第三加固杆、第四加固杆、第四连接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四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刹车组件包括后手刹和连接管,所述后手刹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二刹车组件包括前手刹,所述前手刹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丝孔相匹配的第一螺丝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扶手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九螺丝孔,所述扶手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十螺丝孔;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十一连接孔以及第十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以及至少两个第四连接孔;
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第五连接孔、第六连接孔以及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
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有第七连接孔、第八连接孔以及第九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本体和至少两个海绵垫,所述坐垫本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海绵垫固定设置于所述坐垫本体上表面。
CN202020600079.2U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Active CN212853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0079.2U CN212853851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00079.2U CN212853851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3851U true CN212853851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186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00079.2U Active CN212853851U (zh) 2020-04-20 2020-04-20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3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68553A1 (en) Reconfigurable tilt wheelchair
CN212853851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轮椅
CN104546328A (zh) 椅背脚踏可摆动式电动双模爬楼轮椅
CN201248811Y (zh) 助步轮椅
CN211272103U (zh) 一种康复移步椅
GB2476691A (en) Toilet for the disabled
CN2510002Y (zh) 如厕起身架
CN220876622U (zh) 一种新型方便拆装的洗澡椅
CN212036813U (zh) 陪护椅
CN214858587U (zh) 一种可升降医用移位车
CN209808831U (zh) 一种防压疮护理装置
CN101828996B (zh) 可调整座宽的轮椅折叠机构
CN213373124U (zh) 一种防侧翻的轮椅结构
CN219557852U (zh) 一种脚踏支架及具有其的轮椅
CN213406641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轮椅车的座椅快拆结构
CN213431133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电动轮椅车座椅快拆结构
CN217743701U (zh) 一种组合式沙发脚
CN220631469U (zh) 一种带有伸缩靠背的阶梯教室座椅
CN106963158B (zh) 一种椅座椅背联动椅子
CN213384527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宝宝座椅
CN220100572U (zh) 一种防倾倒的旧房改造用脚手架
CN215204960U (zh) 一种可拆卸两用手推车
CN204562808U (zh) 安装有座板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CN216777391U (zh) 一体管架式轮椅
JP3081655U (ja) 洋式トイレ用手摺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