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3123U -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3123U
CN212833123U CN202021573329.4U CN202021573329U CN212833123U CN 212833123 U CN212833123 U CN 212833123U CN 202021573329 U CN202021573329 U CN 202021573329U CN 212833123 U CN212833123 U CN 212833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valve
assembly
pipeline assembly
outflow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332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克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ochu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ochu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ochu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ochu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332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3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3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3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路组件,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接自来水的流出端;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出端;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出端;过滤软化系统,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以及所述过滤软化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管路设置,解决了传统反渗透水处理过程中原水压力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水处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诸如医院、学校、电子、化工等行业。相关技术中,进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原水压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容易出现压力不稳定、波动范围大的现象,但是对于反渗透水处理系统而言,其对进入的原水有特定的要求,需要稳定压力的原水进入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例如,医院白天的各个科室大量用水时,会造成进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原水的压力过低,甚至无法启动设备;夜晚在各个科室不使用水时,进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原水的压力上升,有时可达7~8bar,其压力值远远超过渗透膜系统的进入原水的压力,会造成管道或过滤器的损坏;因此,需要对进入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原水进行稳压设计,以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
因此,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的出现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反渗透水处理系统中原水压力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包括:
进水管路组件,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接自来水的流出端;
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出端;
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出端;
过滤软化系统,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所述第二管路组件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并联连通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之间;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以及所述过滤软化系统,以控制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组件进入过滤软化系统实现预处理,或者以控制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组件进入过滤软化系统实现预处理。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组件包括进水管路和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进水管路的流出端,以检测从所述进水管路的流出端流出的水的压力值;
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入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入端均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的流出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压力调节阀及第一阀门;
所述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一阀门均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压力调节阀靠近所述第一管路的流入端设置,所述第一阀门靠近所述第一管路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一管路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一阀门。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管路、水泵、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阀门;
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水泵靠近所述第二管路的流入端设置,所述第二阀门靠近所述第二管路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二管路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
可选地,所述水泵包括在用水泵和替换水泵,所述在用水泵和所述替换水泵并联设置。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包括过滤软化管路、过滤器、碳滤器以及软化器组件;
所述过滤器、所述碳滤器以及所述软化器组件依次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均连通所述过滤器的流入端,所述软化器组件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过滤器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阀门;和/或,
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碳滤器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四阀门;和/或,
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软化器组件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五阀门;和/或,
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的流出端,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六阀门。
可选地,所述软化器组件包括软化器和盐箱;
所述软化器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
所述盐箱连通所述软化器,并用于恢复所述软化器的再生能力;
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软化器并联设置。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组件,所述第三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第三管路组件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路组件包括第三管路和第七阀门,所述第七阀门靠近所述第三管路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三管路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第三管路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七阀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优化自来水进入预处理系统的管路设计,以实现进入反渗透系统的水的压力稳定。具体地,设置了进水管路组件,以检测进入预处理系统中的水的压力值。设置了第一管路组件和第二管路组件,以实现在检测到进入预处理系统中的水的压力值处于不同区间时,让其进入不同的压力处理管路以实现进入处理系统的水的压力的稳定。设置了过滤软化系统,以实现对进入预处理系统的水的净化和软化,使其达到进入反渗透系统的标准。设置了控制系统,以实现各个环节的智能作业。这样,整个过程方便简洁易操作,既实现了对进入反渗透系统的水的压力的稳定,又实现了自来水预处理的工业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13355380000031
Figure BDA00026133553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包括:
进水管路组件100,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流入端连接自来水的流出端;
第一管路组件200,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入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流出端;
第二管路组件300,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流出端;
过滤软化系统500,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并联连通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之间;
控制系统(图中未画出),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以及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以控制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进入过滤软化系统500实现预处理,或者以控制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进入过滤软化系统500实现预处理。
本实施例中,为了将自来水引入预处理系统,设置了进水管路组件100。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流入端连通自来水的流出端。为了实现对流入进水管路组件100的不同水压值的水进行不同的稳压处理,设置了并联设置的第一管路组件200和第二管路组件300。为了实现对自来水的过滤和软化,以使其达到进入反渗透系统的标准,设置了过滤软化系统500。具体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流出端,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连通过滤软化系统500的流入端;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流出端,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连通过滤软化系统500。为了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控制,设置了控制系统。
这样,当进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水压值过大时,可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将从所述进水管路110流出的自来水接通入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并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进行水压力值得调节,待水压值稳定后,再将其通入过滤软化系统500进行预处理,从而保证经预处理后的水的压力值保持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膜可接受的范围,从而减小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膜的损坏,延长了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寿命。当进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水压值在正常范围时,可通过所述控制系统将从所述进水管路110流出的自来水接通入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然后再接通至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进行水的预处理,以减少操作环节,精简作业程序。例如但不限于,当水压值大于6公斤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中流出的自来水进入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当水压值小于6公斤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中流出的自来水进入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
例如但不限于,经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处理后的水的水质达到:浊度(NPV)<1,余氯(即次氯酸根离子浓度)<0.1mg/L,硬度(即钙离子/镁离子浓度)<0.03mol/L。
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包括进水管路110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20;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0设于所述进水管路110的流出端,以检测从所述进水管路110的流出端流出的水的压力值;
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入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入端均连通所述进水管路110的流出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进入所述进水管路110的自来水的压力的测定,设置了第一压力传感器120。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0将检测到的自来水的压力值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该压力值信息以控制从所述进水管路110的流出端流出的自来水接入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或者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包括第一管路210、压力调节阀220及第一阀门230;
所述压力调节阀220和所述第一阀门230均设于所述第一管路210,所述压力调节阀220靠近所述第一管路210的流入端设置,所述第一阀门230靠近所述第一管路210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一管路210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压力调节阀220和所述第一阀门23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自来水的压力值的调节,设置了压力调节阀220。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一管路210的连通或者关闭,设置了第一阀门230。具体地,流经所述第一管路210的自来水,先经过所述压力调节阀220调节水压后,再流出所述第一管路210的流出端。例如但不限于,所述压力调节阀220将自来水的压力调节至0.5MPa以内。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一阀门230为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包括第二管路310、水泵320、第二压力传感器330和第二阀门340;
所述水泵320、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30以及所述第二阀门340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310,所述水泵320靠近所述第二管路310的流入端设置,所述第二阀门340靠近所述第二管路310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二管路310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水泵320、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30以及所述第二阀门34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进入所述第二管路310中的自来水的输送,设置了水泵320。为了实现对流经水泵320的自来水的压力值的检测,设置了第二压力传感器330。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二管路310的连通或者关闭,设置了第二阀门340。具体地,流经所述第二管路310的自来水先经水泵320进行输送,然后再对流经水泵320的自来水的压力值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的水压值达到进入过滤软化系统500的自来水压力值后,开启所述第二阀门340,以连通所述第二管路310和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实现水的预处理;若否,则关闭所述第二阀门340,并开启所述第一阀门230,以使自来水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流经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实现水的预处理。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二阀门340为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水泵320包括在用水泵321和替换水泵322,所述在用水泵321和所述替换水泵322并联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延长水泵320的使用寿命,设置了两个并联连通的水泵320,以交替使用。具体地,在所述在用水泵321使用时,所述替换水泵322停止工作;在所述替换水泵322使用时,所述在用水泵321停止工作。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包括过滤软化管路510、过滤器520、碳滤器530以及软化器组件540;
所述过滤器520、所述碳滤器530以及所述软化器组件540依次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510;
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均连通所述过滤器520的流入端,所述软化器组件54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自来水中的大颗粒含量,以降低自来水的浊度,设置了过滤器520。为了减小自来水中次氯酸根离子的含量,以去除自来水中的余氯,设置了碳滤器530。为了降低自来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浓度,以降低自来水的硬度,设置了软化器组件540。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还包括第三阀门550,所述第三阀门550与所述过滤器520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阀门550。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过滤器520损坏而导致整个过滤软化系统500瘫痪,设置了第三阀门550。所述第三阀门55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所述第三阀门550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碳滤器530的流入端。这样,当所述过滤器520出现故障后,可通过打开所述第三阀门550以实现应急作业。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还包括第四阀门560,所述第四阀门560与所述碳滤器530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四阀门560。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碳滤器530损坏而导致整个过滤软化系统500瘫痪,设置了第四阀门560。所述第四阀门56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过滤器520的流出端,所述第四阀门560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软化器组件540的流入端。这样,当所述碳滤器530出现故障后,可通过打开所述第四阀门560以实现应急作业。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还包括第五阀门570,所述第五阀门570与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五阀门570。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软化器组件540损坏而导致整个过滤软化系统500瘫痪,设置了第五阀门570。所述第五阀门57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碳滤器530的流出端,所述第五阀门57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这样,当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出现故障后,可通过打开所述第五阀门570以实现应急作业。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还包括第六阀门580,所述第六阀门580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510的流出端,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六阀门58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所述过滤软化管路510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设置了第六阀门580。所述第六阀门58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软化器组件540的流出端,所述第六阀门58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这样,当所述过滤器520、所述碳滤器530、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发生故障时,可关闭所述第六阀门580,以切断所述过滤软化管路510的电连接,方便作业人员进行检修。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六阀门580为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包括软化器541和盐箱542;
所述软化器541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510;
所述盐箱542连通所述软化器541,并用于恢复所述软化器541的再生能力;
所述第五阀门570与所述软化器541并联设置。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软化器541的水软化能力的再生,设置了盐箱542。应当理解,所述软化器541中设置有用于软化硬水的软化树脂,所述盐箱542可恢复该软化树脂的再生能力。这样,大大提高了所述软化器541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可选地,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还包括第三管路组件400,所述第三管路组件40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所述第三管路组件40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过滤软化系统500的应急作业,方便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中设备的检修作业,设置了第三管路组件400。第三管路组件400用于在所述过滤器520、所述碳滤器530、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同时发生故障时启用。具体地,所述第三管路组件400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并联设置,均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和反渗透系统,或者均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和反渗透系统。
可选地,所述第三管路组件400包括第三管路410和第七阀门420,所述第七阀门420靠近所述第三管路410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三管路41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所述第三管路41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七阀门420。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所述第三管路410的连通或关闭,设置了第七阀门420。所述第七阀门420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的流出端或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的流出端,所述第七阀门420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具体地,当所述过滤器520、所述碳滤器530、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同时发生故障时开启所述第七阀门420,以方便作业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第七阀门420为电磁阀。
在一实施例中,当进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自来水,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0测定后,其压力值小于0.3MPa,此时,关闭所述第一阀门230、所述第三阀门550、所述第四阀门560、所述第五阀门570及所述第七阀门420,开启所述第二阀门340和所述第六阀门580,开启水泵320,水泵320变频运行,并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330自动恒压;也即,自来水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进行预处理后,进入反渗透系统。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进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的自来水,经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0测定后,其压力值大于0.3MPa,此时,关闭所述第二阀门340、所述第三阀门550、所述第四阀门560、所述第五阀门570及所述第七阀门420,开启所述第一阀门230和所述第六阀门580,关闭水泵320;也即,自来水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所述过滤软化系统500进行预处理后,进入反渗透系统。
在又一实施例中,当所述过滤器520、所述碳滤器530、所述软化器组件540同时发生故障时,关闭所述第三阀门550、所述第四阀门560、所述第五阀门570及所述第六阀门580,开启所述第七阀门420进行临时供水,同时也方便作业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检修作业;也即,自来水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100、所述第一管路组件200或所述第二管路组件300、第三管路组件400进行预处理后,进入反渗透系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管路组件,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接自来水的流出端;
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接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出端;
第二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流出端;
过滤软化系统,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所述第二管路组件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并联连通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之间;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所述第一管路组件、所述第二管路组件以及所述过滤软化系统,以控制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一管路组件进入过滤软化系统实现预处理,或者以控制流经所述进水管路组件的自来水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组件进入过滤软化系统实现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组件包括进水管路和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进水管路的流出端,以检测从所述进水管路的流出端流出的水的压力值;
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入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入端均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的流出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压力调节阀及第一阀门;
所述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一阀门均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压力调节阀靠近所述第一管路的流入端设置,所述第一阀门靠近所述第一管路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一管路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压力调节阀和所述第一阀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二管路、水泵、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阀门;
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依次设于所述第二管路,所述水泵靠近所述第二管路的流入端设置,所述第二阀门靠近所述第二管路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二管路的流出端连通所述过滤软化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阀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在用水泵和替换水泵,所述在用水泵和所述替换水泵并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包括过滤软化管路、过滤器、碳滤器以及软化器组件;
所述过滤器、所述碳滤器以及所述软化器组件依次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
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均连通所述过滤器的流入端,所述软化器组件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过滤器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阀门;和/或,
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与所述碳滤器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四阀门;和/或,
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五阀门,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软化器组件并联设置,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五阀门;和/或,
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的流出端,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于所述第六阀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器组件包括软化器和盐箱;
所述软化器设于所述过滤软化管路;
所述盐箱连通所述软化器,并用于恢复所述软化器的再生能力;
所述第五阀门与所述软化器并联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软化系统还包括第三管路组件,所述第三管路组件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第三管路组件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组件包括第三管路和第七阀门,所述第七阀门靠近所述第三管路的流出端设置;
所述第三管路的流入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组件的流出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组件的流出端,所述第三管路的流出端连通反渗透系统的流入端;
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七阀门。
CN202021573329.4U 2020-07-31 2020-07-31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Active CN212833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329.4U CN212833123U (zh) 2020-07-31 2020-07-31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329.4U CN212833123U (zh) 2020-07-31 2020-07-31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3123U true CN212833123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2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3329.4U Active CN212833123U (zh) 2020-07-31 2020-07-31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3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91121B2 (ja) 浄水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180251385A1 (e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US20220388866A1 (en) Drinking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with a backwashable filter cartridge and a nanofiltration system
CN212833123U (zh) 基于反渗透水处理的预处理系统
CN211445331U (zh) 一种双极反渗透处理系统
CN216273394U (zh) 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器
CN213112781U (zh) 一种带有提醒更换滤芯的报警装置的家用净水器
CN212050809U (zh) 基于双级纳滤船舶压舱水用作港口除尘水的接收处理装置
CN210595664U (zh) 一种基于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的超纯水处理装置
CN107311326B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
CN217578492U (zh) 一种带远程故障报警的水处理设备
CN220012299U (zh) 一种超滤产水箱装置及反渗透冲洗管路系统
CN213680139U (zh) 一种涂装车间纯水系统浓缩水再浓缩装置
CN217297491U (zh) 净水装置
CN210065345U (zh) 一种原水预处理装置
CN216890140U (zh) 净水器
CN219279661U (zh) 一种在线自动清洗超纯水系统
CN218969018U (zh) 一种高回收率纯水处理装置
CN210764798U (zh) 一种抗水质波动型超纯水反渗透系统
CN210915437U (zh) 净水系统
CN211595305U (zh) 一种超纯水设备
US20230132109A1 (en) Complete sets of equipment for supplying drinking water in field
CN203173903U (zh) 带有超滤防压差破坏及在线清洗功能的水处理设备
CN115350595B (zh) 井下自清洗反渗透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4136170A (ja) 流体浄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