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32289U -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32289U
CN212832289U CN202021440735.3U CN202021440735U CN212832289U CN 212832289 U CN212832289 U CN 212832289U CN 202021440735 U CN202021440735 U CN 202021440735U CN 212832289 U CN212832289 U CN 212832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fixedly connected
climbing
guide whee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07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春
杨峻涵
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44073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32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32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32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包括主爬升模块、副爬升模块、轿厢模块和辅助支架,所述主爬升模块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模块驱动连接所述辅助支架,所述轿厢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架的下端,所述轿厢模块安装在塔机塔身内部,所述副爬升模块固定连接在轿厢模块的上端用于沿塔机内的梯子爬升。本实用新型可以主爬升模块提供动力,副爬升模块导向,也可以双模块同时提供动力,副爬升模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全部的动力,可以提高设备的爬升效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帮助司机快速上下塔机,不需要塔机司机耗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司机因为在攀登塔机耗费大量精力无法及时工作,可以为司机提供安全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塔机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楼层建设的高度越来越高,随之使用到的塔机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塔机司机如果靠人力攀登到司机室,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耗费大量的精力,为司机在塔机上的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塔机司机在司机室出现急性病,无法及时到达地面进行救助,容易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而且有时需要往塔机顶部运输一些设备,单靠人力远远不可能完成,所以需要某种设备帮助司机上下塔机和运输某些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以帮助司机上下塔机和运输某些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包括主爬升模块、副爬升模块、轿厢模块和辅助支架,所述主爬升模块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模块驱动连接所述辅助支架,所述轿厢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架的下端,所述轿厢模块安装在塔机塔身内部,所述副爬升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模块的上端用于沿塔机内的梯子爬升。
作为优选,所述主爬升模块包括滑轮装置、第一固定轴、主爬升电机装置和钢丝绳,所述滑轮装置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与辅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安装在所述滑轮装置下方的塔机塔身上,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与第一固定轴之间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经过所述滑轮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滑轮、滑轮轴、滑轮座、滑轮轴套筒和防跳绳架,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塔机塔身上,所述滑轮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滑轮轴与滑轮座固定连接,所述滑轮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滑轮轴滚动连接,所述滑轮轴套筒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所述滑轮轴上,所述防跳绳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滑轮座的上端,所述钢丝绳设置在所述滑轮的上部。
作为优选,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一电机、第一变速器、第一联轴器、第一轴、第一卷筒固定座、卷筒、第二轴、制动轮、电磁块式制动器、第二卷筒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塔机塔身上,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变速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变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所述第一卷筒固定座和第二卷筒固定座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第一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第一卷筒固定座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轴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变速器的左端,所述卷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的左端,所述第二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第二卷筒固定座滚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卷筒的左端,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制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轴的左端,所述制动轮安装在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的空腔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轴设有钢丝绳安装槽,所述钢丝绳通过钢丝绳绳卡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钢丝绳安装槽上。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模块包括轿厢主体、轿厢门、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和第三固定板,所述轿厢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架的下端,所述轿厢门与轿厢主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主体的上端,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主体的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包括导轮装置安装支架、导轮、固定螺帽、第一弹簧、导轮支架、导轮轴和导轮轴套筒,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主体的下部,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具有桶形结合部,所述桶形结合部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桶形结合部的内腔形成第二安装孔,所述导轮支架具有用于与所述桶形结合部相配合的变径结合杆,所述变径结合杆的末端设有螺纹部分,所述导轮支架与导轮装置安装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导轮支架的螺纹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出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所述固定螺帽通过所述导轮支架的螺纹部分与所述导轮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导轮与导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导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导轮支架滚动连接,所述导轮轴套筒安装在所述导轮轴上,所述导轮轴套筒与导轮轴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副爬升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变速器、第三轴、履带、履带爪、第四轴、第一轴轴承端盖、第二轴轴承端盖、第一履带轮和第二履带轮,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变速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变速器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三轴通过键与第二变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辅助支架滚动连接,所述第四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辅助支架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轴轴承端盖与辅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轴承端盖与第三轴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二轴轴承端盖与辅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轴承端盖与第四轴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一履带轮通过键与第三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履带轮通过键与第四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轮与第二履带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轮与履带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履带轮与履带滚动连接,所述履带爪与履带固定连接,所述履带爪设有攀登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主爬升模块提供动力,副爬升模块导向,也可以双模块同时提供动力,副爬升模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全部的动力,可以提高设备的爬升效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帮助司机快速上下塔机,不需要塔机司机耗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司机因为在攀登塔机耗费大量精力无法及时工作,可以为司机提供安全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的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轮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轴去除钢丝绳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轴和辅助支架轴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钢丝绳在第一固定轴上安装正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爬升电机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钢丝绳整体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爬升电机装置正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轿厢模块安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轿厢爬升导轮装置轴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去除导轮装置安装支架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轿厢爬升导轮装置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轮装置安装支架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轮支架轴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副爬升模块安装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副爬升模块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副爬升模块去除第二电机和第二变速器后轴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副爬升模块去除第二电机和第二变速器正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副爬升模块去除第二电机和第二变速器侧视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履带爪轴视示意图。
图中,1、主爬升模块,2、副爬升模块,3、轿厢模块,4、辅助支架,5、塔机塔身,101、滑轮装置,102、第一固定轴,103、主爬升电机装置,104、钢丝绳,105、钢丝绳绳卡,201、第二电机,202、第二变速器,203、第三轴,204、履带,205、履带爪,206、第四轴,207、第一轴轴承端盖,208、第二轴轴承端盖,209、第一履带轮,210、第二履带轮,301、轿厢主体,302、轿厢门,303、轿厢爬升导轮装置,304、第三固定,10101、第一固定板,10102、滑轮,10103、滑轮轴,10104、滑轮座,10105、滑轮轴套筒,10106、防跳绳架,10201、钢丝绳安装槽,10301、第二固定板,10302、第一电机,10303、第一变速器,10304、第一联轴器,10305、第一轴,10306、第一卷筒固定座,10307、卷筒,10308、第二轴,10309、制动轮,10310、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1、第二卷筒固定座,20501、攀登凹槽,30301、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2、导轮,30303、固定螺帽,30304、第一弹簧,30305、导轮支架,30306、导轮轴,30307、导轮轴套筒,30308、第一安装孔,30309、第二安装孔,30310、螺纹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固定连接”、“固定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具体连接方式,如“焊接”、“螺栓连接”等,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滚动连接”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具体连接方式,如“间隙连接”、“滚动轴承连接”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包括主爬升模块1、副爬升模块2、轿厢模块3和辅助支架4,所述主爬升模块1与塔机塔身5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模块1驱动连接辅助支架4,所述轿厢模块3固定连接在辅助支架4的下端,所述轿厢模块3安装在塔机塔身5内部,在装置运行中司机等乘坐所述轿厢模块3,所述副爬升模块2固定连接在轿厢模块3的上端,所述副爬升模块2用于沿塔机内的梯子爬升;所述主爬升模块1运行正常的状况下,所述主爬升模块1为设备的爬升提供动力,所述副爬升模块2提供导向,所述主爬升模块1运行不正常的状况下,所述副爬升模块2为设备的爬升提供动力,如果设备的运载超过限制,所述副爬升模块2也可以提供一部分动力,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在主爬升模块1突然损坏的状况下,所述副爬升模块2可以保证设备不会突然掉落,所述副爬升模块2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动力爬升;在副爬升模块2突然损坏的状况下,所述主爬升模块1可以保证设备不会突然掉落,所述主爬升模块1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动力爬升,双爬升模块设计为设备提供足够的动力和安全性。
如图3-10所示,所述主爬升模块1可以包括滑轮装置101、第一固定轴102、主爬升电机装置103和钢丝绳104,所述滑轮装置101与塔机塔身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102与辅助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102安装在辅助支架4上,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安装在滑轮装置101下方的塔机塔身5上,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和滑轮装置101之间留有合适的距离,即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安装在滑轮装置101下方合适距离的塔机塔身5的标准节上,防止出现事故,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与塔机塔身5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与第一固定轴102之间通过钢丝绳104连接,钢丝绳104经过滑轮装置101,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通过钢丝绳104给第一固定轴102提供动力,使轿厢模块3可以爬升和下降,司机可以在轿厢模块3中控制主爬升电机装置103,其他工作人员也可以获得权限在地面控制主爬升电机装置103。
所述滑轮装置101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板10101、滑轮10102、滑轮轴10103、滑轮座10104、滑轮轴套筒10105和防跳绳架10106,所述滑轮装置101所在的高度控制着该设备爬升的最大高度,所述滑轮装置101装在可以安装的塔机塔身5的最高高度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0101固定连接在塔机塔身5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0101为滑轮装置101提供安装平台,所述滑轮座10104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0101的上端,所述滑轮轴10103与滑轮座10104固定连接,所述滑轮座10104为滑轮轴10103提供支架,所述滑轮10102通过滚动轴承与滑轮轴10103滚动连接,所述滑轮轴套筒10105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滑轮轴10103上,所述滑轮轴套筒10105位于滑轮10102和滑轮座10104之间从而为滑轮轴10103进行轴向定位,所述防跳绳架10106固定连接在滑轮座10104的上端,防止钢丝绳4跳绳,所述钢丝绳104安装在滑轮10102的上部,所述滑轮10102与钢丝绳104滚动连接,所述钢丝绳104通过滑轮10102改变方向,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103可以包括第二固定板10301、第一电机10302、第一变速器10303、第一联轴器10304、第一轴10305、第一卷筒固定座10306、卷筒10307、第二轴10308、制动轮10309、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第二卷筒固定座10311,所述第二固定板10301固定连接在塔机塔身5上,所述第二固定板10301安装在滑轮装置101的下方合适距离的塔机塔身5上,所述第一电机10302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0301上端,工作人员和司机通过控制主爬升电机装置103控制设备爬升和下降的一部分动力,所述第一变速器10303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0301上端,所述第一变速器10303连接在第一电机10302的左端(具体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变速器10303起到变速的作用,把第一电机10302输出的转速提高或者降低,所述第一卷筒固定座10306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0301上端,所述第二卷筒固定座10311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0301上端,所述第一轴10305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一卷筒固定座10306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轴10305通过第一联轴器10304连接在第一变速器10303的左端,所述第一轴10305连接着卷筒10307,为其传递动力,所述卷筒10307固定连接在第一轴10305的左端,所述卷筒10307卷起钢丝绳104,所述第二轴10308通过滚动轴承与第二卷筒固定座10311滚动连接,所述第二轴10308固定连接在卷筒10307的左端,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0301上端,所述制动轮10309固定连接在第二轴10308的左端,所述制动轮10308设置在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的空腔内部,在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不工作的时候,所述制动轮10308和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之间不产生接触,在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工作的时候,所述制动轮10308和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之间产生接触,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10310给制动轮10309提供摩擦力,使制动轮10308停止,使主爬升模块1停止爬升。
所述第一固定轴102可以设有钢丝绳安装槽10201,所述钢丝绳安装槽10201使钢丝绳104在第一固定轴102不会产生相对滑动,所述钢丝绳104通过钢丝绳绳卡105安装在第一固定轴102上的钢丝绳安装槽10201上,所述钢丝绳绳卡105使钢丝绳不会脱离第一固定轴102,使第一电机10302产生的旋转力变为轿厢模块3爬升的动力,所述钢丝绳104的一端与卷筒10307固定连接,通过滑轮改变钢丝绳104的方向,所述钢丝绳104的另一端通过钢丝绳绳卡105与第一固定轴102连接。
如图11-16所示,所述轿厢模块3可以包括轿厢主体301、轿厢门302、轿厢爬升导轮装置303和第三固定板304,所述轿厢主体301固定连接在辅助支架4的下端,司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乘坐在轿厢主体301内,所述轿厢门302与轿厢主体301滑动连接,所述轿厢门302给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证,在设备运行中轿厢门302关闭不可以打开,所述第三固定板304固定连接在轿厢主体301的上端,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303固定连接在轿厢主体301的下部以与塔机内梯子的左右外侧面相配合(图11),工作人员可以在轿厢主体301内控制该爬升设备的工作,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303为轿厢模块提供减震和定向的作用。
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303可以包括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导轮30302、固定螺帽30303、第一弹簧30304、导轮支架30305、导轮轴30306和导轮轴套筒30307,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固定连接在轿厢主体301的下部,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具有桶形结合部,所述桶形结合部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孔30308,所述桶形结合部的内腔形成第二安装孔30309,所述导轮支架30305具有用于与所述桶形结合部相配合的变径结合杆,所述变径结合杆的末端设有螺纹部分30310,所述导轮支架30305与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滑动连接,所述导轮支架30305的螺纹部分30310通过第一安装孔30308伸出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所述固定螺帽30303通过导轮支架30305的螺纹部分30310与导轮支架303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0304安装在第二安装孔30309内,所述第一弹簧30304安装在导轮支架30305与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之间,所述第一弹簧30304安装被导轮支架30305与导轮装置安装支架30301挤压固定,所述第一弹簧30304实现减震作用,所述导轮30302与导轮轴30306固定连接,所述导轮轴30306通过滚动轴承与导轮支架30305滚动连接,所述导轮轴套筒30307安装在导轮轴30306上,所述导轮轴套筒30307与导轮轴30306间隙配合。
如图17-22所示,所述副爬升模块2可以包括第二电机201、第二变速器202、第三轴203、履带204、履带爪205、第四轴206、第一轴轴承端盖207、第二轴轴承端盖208、第一履带轮209和第二履带轮210,所述第二电机201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板304的上端,所述第二变速器202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板304的上端,所述第二变速器202与第二电机201连接(具体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变速器202把第二电机201产生的旋转动力变速和变向,所述第三轴203通过键与第二变速器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203通过滚动轴承与辅助支架4滚动连接,所述第四轴206通过滚动轴承与辅助支架4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轴轴承端盖207与辅助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轴承端盖207与第三轴203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二轴轴承端盖208与辅助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轴承端盖208与第四轴206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一履带轮209通过键与第三轴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203为副爬升模块传递动力,所述第二履带轮210通过键与第四轴20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轮209与第二履带轮210通过履带204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轮209与履带204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履带轮210与履带204滚动连接,所述履带204在第一履带轮209与第二履带轮210之间传递动力,所述履带爪205与履带204固定连接,所述履带爪205设有攀登凹槽20501,所述履带爪205为设备的爬升把旋转的动力变为爬升的爬升力,所述第一履带轮209用2个,所述第一履带轮209在第三轴203成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履带轮210用2个,所述第二履带轮210在第四轴206成对称布置。
工作原理:在主爬升模块1运行正常的状况下,工作人员控制第一电机10302和第二电机201运行,第一电机10302的动力通过第一变速器10303改变,第二电机201运行通过第二变速器202改变,第一电机10302为设备的爬升提供所有的动力,卷筒10307卷起钢丝绳104,钢丝绳104传递动力,轿厢模块3开始爬升,在这个过程中,副爬升模块2的第二电机201运行,带动履带204运行,履带爪205扣住塔机的梯子,为设备的运行提供导向,轿厢模块3的轿厢爬升导轮装置303为轿厢模块3减震和定向;设备需要停止爬升时,控制第一电机10302停止运行,电磁块式制动器10301给制动轮10309提供摩擦力,使设备停止工作,同时确保设备的安全,在停止运行时同时,停止第二电机201的运行,停止副爬升模块运行;当主爬升模块1出现意外无法工作时,副爬升模块2的履带爪205通过履带爪205的攀登凹槽20501把设备悬挂在塔机塔身5上,此时副爬升模块2提供全部的爬升动力,履带爪205攀登在梯子上提供向上的动力和安全保证;如果需要运载的重量过重,主爬升模块1提供大部分的动力,副爬升模块2提供一小部分动力和导向作用,在轿厢主体301、地面和塔吊司机室都可以控制该设备的运行,设备把工作人员运载到可以到达的距离塔机顶端最近的休息平台上,此时为了安全,轿厢主体301的底部略高于休息平台,工作人员打开轿厢门302,下到塔机顶端的休息平台上,从这里攀登梯子上到工作人员要去的地方。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爬升模块、副爬升模块、轿厢模块和辅助支架,所述主爬升模块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模块驱动连接所述辅助支架,所述轿厢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架的下端,所述轿厢模块安装在塔机塔身内部,所述副爬升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模块的上端用于沿塔机内的梯子爬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爬升模块包括滑轮装置、第一固定轴、主爬升电机装置和钢丝绳,所述滑轮装置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与辅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安装在所述滑轮装置下方的塔机塔身上,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与塔机塔身固定连接,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与第一固定轴之间通过所述钢丝绳连接,所述钢丝绳经过所述滑轮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滑轮、滑轮轴、滑轮座、滑轮轴套筒和防跳绳架,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塔机塔身上,所述滑轮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滑轮轴与滑轮座固定连接,所述滑轮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滑轮轴滚动连接,所述滑轮轴套筒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所述滑轮轴上,所述防跳绳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滑轮座的上端,所述钢丝绳设置在所述滑轮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爬升电机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一电机、第一变速器、第一联轴器、第一轴、第一卷筒固定座、卷筒、第二轴、制动轮、电磁块式制动器、第二卷筒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塔机塔身上,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变速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变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左端,所述第一卷筒固定座和第二卷筒固定座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第一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第一卷筒固定座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轴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变速器的左端,所述卷筒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轴的左端,所述第二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第二卷筒固定座滚动连接,所述第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卷筒的左端,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制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轴的左端,所述制动轮安装在所述电磁块式制动器的空腔内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轴设有钢丝绳安装槽,所述钢丝绳通过钢丝绳绳卡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钢丝绳安装槽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模块包括轿厢主体、轿厢门、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和第三固定板,所述轿厢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支架的下端,所述轿厢门与轿厢主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主体的上端,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主体的下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爬升导轮装置包括导轮装置安装支架、导轮、固定螺帽、第一弹簧、导轮支架、导轮轴和导轮轴套筒,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轿厢主体的下部,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具有桶形结合部,所述桶形结合部的端面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桶形结合部的内腔形成第二安装孔,所述导轮支架具有用于与所述桶形结合部相配合的变径结合杆,所述变径结合杆的末端设有螺纹部分,所述导轮支架与导轮装置安装支架滑动连接,所述导轮支架的螺纹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伸出所述导轮装置安装支架,所述固定螺帽通过所述导轮支架的螺纹部分与所述导轮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导轮与导轮轴固定连接,所述导轮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导轮支架滚动连接,所述导轮轴套筒安装在所述导轮轴上,所述导轮轴套筒与导轮轴间隙配合。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爬升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变速器、第三轴、履带、履带爪、第四轴、第一轴轴承端盖、第二轴轴承端盖、第一履带轮和第二履带轮,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变速器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变速器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三轴通过键与第二变速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辅助支架滚动连接,所述第四轴通过滚动轴承与辅助支架滚动连接,所述第一轴轴承端盖与辅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轴承端盖与第三轴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二轴轴承端盖与辅助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轴承端盖与第四轴在同一条轴线上,所述第一履带轮通过键与第三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履带轮通过键与第四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轮与第二履带轮通过履带连接,所述第一履带轮与履带滚动连接,所述第二履带轮与履带滚动连接,所述履带爪与履带固定连接,所述履带爪设有攀登凹槽。
CN202021440735.3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Active CN212832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0735.3U CN212832289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0735.3U CN212832289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32289U true CN212832289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8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0735.3U Active CN212832289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32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25157B (fi) Hissijärjestelmä
US20220185627A1 (en) Running system for elevator, and multi-car elevator running system
CN112678641A (zh) 升降机以及升降机的安装方法
CN212832289U (zh)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CN103264946A (zh) 一种无对重装置式电梯
CN111704008A (zh) 一种塔机司机安全自动爬升设备
CN116118809A (zh) 一种基于旋转阻尼器的矿用阻车器
CN214359604U (zh) 升降机
CN210763773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升降装置
CN112211097A (zh) 一种斜拉索检修小车
CN203187268U (zh) 一种无对重装置式电梯
CN215402484U (zh) 一种下置曳引式施工升降机
CN113353756B (zh) 一种电梯超速保护装置
CN110550533A (zh) 一种电梯的对重装置
JPS6417788A (en) Method of exchange construction of main cable for elevator
CN220392994U (zh) 一种高速节能型调速电梯
CN113818420B (zh) 升船机钢丝绳卷扬传动式逃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4652914U (zh) 提升机下放装置
CN213085124U (zh) 一种高空作业用升降装置
CN204873350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KR101791857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하부체대구조
CN219467752U (zh) 基于旋转阻尼器的矿用阻车器
CN111977492B (zh) 一种低能耗电梯运行方法
CN213950273U (zh) 升降机拖动设备
CN209670425U (zh) 升级横移立体车库用的钢绳式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