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8043U -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8043U
CN212818043U CN202021781839.0U CN202021781839U CN212818043U CN 212818043 U CN212818043 U CN 212818043U CN 202021781839 U CN202021781839 U CN 202021781839U CN 212818043 U CN212818043 U CN 212818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layer
blocks
block
middle edg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818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Chenghai District Moyu Cul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7818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8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8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8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包括:一中心层;和相对于中心层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层、第二内层、第三内层、第四内层、第五内层、第六内层、第七内层、第八内层、第九内层、以及外层;其中,所述中心层包括:一中心轴;与中心轴连接的六个第一中心块;以及依次连接的十个中棱;所述第一中心块和十个中棱相互匹配连接,由外向内形成依次第一内圆旋转轨道、第二内圆旋转轨道、第三内圆旋转轨道、第四内圆旋转轨道以及第五内圆旋转轨道,相邻两个所述内圆旋转轨道之间形成了一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解决了高阶魔方在快速的旋转的过程中容易散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魔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背景技术
魔方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益智类玩具,魔方玩具对于幼儿来说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脑发育,还可以锻炼幼儿手、脑的协调。但是,玩魔方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将六个面同时完成。
传统的魔方一般为三阶,随着魔方不断发展改进,其阶数也不断的提高,相应的高阶魔方由于结构比较多,相互之间的拼接稳定性进而降低,进而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散架的问题,从而影响使用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阶魔方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散架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包括:
一中心层;
和相对于中心层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层、第二内层、第三内层、第四内层、第五内层、第六内层、第七内层、第八内层、第九内层、以及外层;
其中,所述中心层包括:
一中心轴;
与中心轴连接的六个第一中心块;
以及依次连接的十个中棱;
所述第一中心块和十个中棱相互匹配连接,由外向内形成依次第一内圆旋转轨道、第二内圆旋转轨道、第三内圆旋转轨道、第四内圆旋转轨道以及第五内圆旋转轨道;
相邻两个所述内圆旋转轨道之间形成了一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内层、第二内层、第三内层、第四内层、第五内层、第六内层、第七内层、第八内层、第九内层均部分卡设在环形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层包括四个第一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一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一内层中棱块,十个所述第一内层中棱块依次匹配连接,形成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匹配的第一环形凹陷。
优选的,所述第二内层包括四个第二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二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二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二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二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一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三内层包括四个第三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三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三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三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三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二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四内层包括四个第四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四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四内层中棱块,所述第四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四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三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五内层包括四个第五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五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五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五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五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四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六内层包括四个第六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六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六内层中棱块,所述第六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六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五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七内层包括四个第七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七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七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七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七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六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八内层包括四个第八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八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八内层中棱块,所述第八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八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七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第九内层包括四个第九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九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九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九内层中心块和十个第九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八内层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以此很好的解决了高阶魔方在快速的旋转的过程中,容易散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中心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二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三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四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五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六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七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八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第九内层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的外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第一中心块
2 第一中棱
3 第二中棱
4 第三中棱
5 第四中棱
6 第五中棱
7 第六中棱
8 第七中棱
9 第八中棱
10 第九中棱
11 第十中棱
12 中心轴
13 第一内圆旋转轨道
14 第二内圆旋转轨道
15 第三内圆旋转轨道
16 第四内圆旋转轨道
17 第五内圆旋转轨道
18 第一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
19 第二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
20 第三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
21 第四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
22 第五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
23 第二内层中心块
24 第二内层第一中棱块
25 第二内层第二中棱块
26 第二内层第三中棱块
27 第二内层第四中棱块
28 第二内层第五中棱块
29 第二内层第六中棱块
30 第二内层第七中棱块
31 第二内层第八中棱块
32 第二内层第九中棱块
33 第二内层第十中棱块
34 第三内层中心块
35 第三内层第一中棱块
36 第三内层第二中棱块
37 第三内层第三中棱块
38 第三内层第四中棱块
39 第三内层第五中棱块
40 第三内层第六中棱块
41 第三内层第七中棱块
42 第三内层第八中棱块
43 第三内层第九中棱块
44 第三内层第十中棱块
45 第四内层中心块
46 第四内层第一中棱块
47 第四内层第二中棱块
48 第四内层第三中棱块
49 第四内层第四中棱块
50 第四内层第五中棱块
51 第四内层第六中棱块
52 第四内层第七中棱块
53 第四内层第八中棱块
54 第四内层第九中棱块
55 第四内层第十中棱块
56 第五内层中心块
57 第五内层第一中棱块
58 第五内层第二中棱块
59 第五内层第三中棱块
60 第五内层第四中棱块
61 第五内层第五中棱块
62 第五内层第六中棱块
63 第五内层第七中棱块
64 第五内层第八中棱块
65 第五内层第九中棱块
66 第五内层第十中棱块
67 第六内层中心块
68 第六内层第一中棱块
69 第六内层第二中棱块
70 第六内层第三中棱块
71 第六内层第四中棱块
72 第六内层第五中棱块
73 第六内层第六中棱块
74 第六内层第七中棱块
75 第六内层第八中棱块
76 第六内层第九中棱块
77 第六内层第十中棱块
78 第七内层中心块
79 第七内层第一中棱块
80 第七内层第二中棱块
81 第七内层第三中棱块
82 第七内层第四中棱块
83 第七内层第五中棱块
84 第七内层第六中棱块
85 第七内层第七中棱块
86 第七内层第八中棱块
87 第七内层第九中棱块
88 第七内层第十中棱块
89 第八内层中心块
90 第八内层第一中棱块
91 第八内层第二中棱块
92 第八内层第三中棱块
93 第八内层第四中棱块
94 第八内层第五中棱块
95 第八内层第六中棱块
96 第八内层第七中棱块
97 第八内层第八中棱块
98 第八内层第九中棱块
99 第八内层第十中棱块
100 第九内层中心块
101 第九内层第一中棱块
102 第九内层第二中棱块
103 第九内层第三中棱块
104 第九内层第四中棱块
105 第九内层第五中棱块
106 第九内层第六中棱块
107 第九内层第七中棱块
108 第九内层第八中棱块
109 第九内层第九中棱块
110 第九内层第十中棱块
111 外层中心棱块
112 外层第一棱块
113 外层第二棱块
114 外层第三棱块
115 外层第四棱块
116 外层第五棱块
117 外层第六棱块
118 外层第七棱块
119 外层第八棱块
120 外层第九棱块
121 角块
122 中心层
123 第一内层
124 第二内层
125 第三内层
126 第四内层
127 第五内层
128 第六内层
129 第七内层
130 第八内层
131 第九内层
132 外层
133 第一内圆旋转轨道
134 第二内圆旋转轨道
135 第三内圆旋转轨道
136 第四内圆旋转轨道
137 第五内圆旋转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11,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包括:
一中心层1,和相对于中心层1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层2、第二内层3、第三内层4、第四内层、5、第五内层6、第六内层7、第七内层8、第八内层9、第九内层10、以及外层11;
中心层1,其包括一中心轴12、与中心轴12连接的六个第一中心块1,且依次连接的第一中棱2、第二中棱3、第三中棱4、第四中棱5、第五中棱6、第六中棱7、第七中棱8、第八中棱9、第九中棱10、以及第十中棱11,第一中心块1、第一中棱2、第二中棱3、第三中棱4、第四中棱5、第五中棱6、第六中棱7、第七中棱8、第八中棱9、第九中棱10、以及第十中棱11相互匹配连接,由外向内形成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第二内圆旋转道134、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第四内圆旋转轨道136,第五内圆旋转轨道137,五个内圆旋转轨道两两之间形成了一环形凹槽,从而构成了一具有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
第一中心块1,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中心块头部、第一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18、第二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19、第三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20,第四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21,第五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22,第五内圆旋转轨道连接片22与中心轴12连接;
应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中,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其包括一中心轴、与中心轴连接的十个第一中心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中棱、第二中棱、第三中棱、第四中棱、第五中棱、第六中棱、第七中棱、第八中棱、第九中棱、以及第十中棱,第一中心块、第一中棱、第二中棱、第三中棱、第四中棱、第五中棱、第六中棱、第七中棱、第八中棱、第九中棱、以及第十中棱相互匹配连接,由外向内形成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第四内圆旋转轨道136,第五内圆旋转轨道137,五个内圆旋转轨道两两之间形成了一环形凹槽,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控制第一内层123、第二内层124,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控制第三内层125、第四内层126、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控制第五内层127、第六内层128,第四内圆旋转轨道136控制第七内层129、第八内层130、第九内层131,第五内圆旋转轨道137控制外层132,从而构成了一具有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以此很好的解决了高阶魔方在快速的旋转的过程中,容易散架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层123,其包括四个第一内层中心块1,相对于第一内层中心块1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层第一中棱块2、第一内层第二中棱块3、第一内层第三中棱块4、第一内层第四中棱块5、第一内层第五中棱块6、第一内层第六中棱块7、第一内层第七中棱块8、第一内层第八中棱块9、第一内层第九中棱块10、以及第一内层第十中棱块11,第一内层第一中棱块2、第一内层第二中棱块3、第一内层第三中棱块4、第一内层第四中棱块5、第一内层第五中棱块6、第一内层第六中棱块7、第一内层第七中棱块8、第一内层第八中棱块9、第一内层第九中棱块10、以及第一内层第十中棱块11匹配连接,形成一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匹配的第一环形凹陷,实现第一内层123与中心层122的卡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内层124,其包括四个第二内层中心块23,相对于第二内层中心块23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二内层第一中棱块24、第二内层第二中棱块25、第二内层第三中棱块26、第二内层第四中棱块27、第二内层第五中棱块28、第二内层第六中棱块29、第二内层第七中棱块30、第二内层第八中棱块31、第二内层第九中棱块32、以及第二内层第十中棱块33,第二内层中心块23、第二内层第一中棱块24、第二内层第二中棱块25、第二内层第三中棱块26、第二内层第四中棱块27、第二内层第五中棱块28、第二内层第六中棱块29、第二内层第七中棱块30、第二内层第八中棱块31、第二内层第九中棱块32、以及第二内层第十中棱块33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一内层123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三内层125,其包括四个第三内层中心块34,相对于第三内层中心块34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三内层第一中棱块35、第三内层第二中棱块36、第三内层第三中棱块37、第三内层第四中棱块38、第三内层第五中棱块39、第三内层第六中棱块40、第三内层第七中棱块41、第三内层第八中棱块42、第三内层第九中棱块43、以及第三内层第十中棱块44,第三内层中心块34、第三内层第一中棱块35、第三内层第二中棱块36、第三内层第三中棱块37、第三内层第四中棱块38、第三内层第五中棱块39、第三内层第六中棱块40、第三内层第七中棱块41、第三内层第八中棱块42、第三内层第九中棱块43、以及第三内层第十中棱块44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二内层124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四内层126,其包括四个第四内层中心块45,相对于第四内层中心块45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四内层第一中棱块46、第四内层第二中棱块47、第四内层第三中棱块48、第四内层第四中棱块49、第四内层第五中棱块50、第四内层第六中棱块51、第四内层第七中棱块52、第四内层第八中棱块53、第四内层第九中棱块54、以及第四内层第十中棱块55,第四内层中心块45、第四内层第一中棱块46、第四内层第二中棱块47、第四内层第三中棱块48、第四内层第四中棱块49、第四内层第五中棱块50、第四内层第六中棱块51、第四内层第七中棱块52、第四内层第八中棱块53、第四内层第九中棱块54、以及第四内层第十中棱块55,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三内层125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五内层127,其包括四个第五内层中心块56,相对于第五内层中心块56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五内层第一中棱块57、第五内层第二中棱块58、第五内层第三中棱块59、第五内层第四中棱块60、第五内层第五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六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七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八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九中棱块61、以及第五内层第十中棱块57,第五内层中心块56、第五内层第一中棱块57、第五内层第二中棱块58、第五内层第三中棱块59、第五内层第四中棱块60、第五内层第五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六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七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八中棱块61、第五内层第九中棱块61、以及第五内层第十中棱块57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四内层126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六内层128,其包括四个第六内层中心块67,相对于第六内层中心块67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六内层第一中棱块68、第六内层第二中棱块69、第六内层第三中棱块70、第六内层第四中棱块71、第六内层第五中棱块72、第六内层第六中棱块73、第六内层第七中棱块74、第六内层第八中棱块75、第六内层第九中棱块76、以及第六内层第十中棱块77,第六内层中心块67、第六内层第一中棱块68、第六内层第二中棱块69、第六内层第三中棱块70、第六内层第四中棱块71、第六内层第五中棱块72、第六内层第六中棱块73、第六内层第七中棱块74、第六内层第八中棱块75、第六内层第九中棱块76、以及第六内层第十中棱块77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五内层127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七内层129,其包括四个第七内层中心块78,相对于第七内层中心块78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七内层第一中棱块79、第七内层第二中棱块80、第七内层第三中棱块81、第七内层第四中棱块82、第七内层第五中棱块83、第七内层第六中棱块84、第七内层第七中棱块85、第七内层第八中棱块86、第七内层第九中棱块87、以及第七内层第十中棱块88,第五内层中心块78、第一中棱块79、第七内层第二中棱块80、第七内层第三中棱块81、第七内层第四中棱块82、第七内层第五中棱块83、第七内层第六中棱块84、第七内层第七中棱块85、第七内层第八中棱块86、第七内层第九中棱块87、以及第七内层第十中棱块88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六内层128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八内层130,其包括四个第八内层中心块89,相对于第八内层中心块89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八内层第一中棱块90、第八内层第二中棱块91、第八内层第三中棱块92、第八内层第四中棱块93、第八内层第五中棱块94、第八内层第六中棱块95、第八内层第七中棱块96、第八内层第八中棱块97、第八内层第九中棱块98、以及第八内层第十中棱块99,第五内层中心块89、第八内层第一中棱块90、第八内层第二中棱块91、第八内层第三中棱块92、第八内层第四中棱块93、第八内层第五中棱块94、第八内层第六中棱块95、第八内层第七中棱块96、第八内层第八中棱块97、第八内层第九中棱块98、以及第八内层第十中棱块99,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七内层129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第九内层131,其包括四个第九内层中心块100,相对于第九内层中心块100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九内层第一中棱块101、第九内层第二中棱块102、第九内层第三中棱块103、第九内层第四中棱块104、第九内层第五中棱块105、第九内层第六中棱块106、第九内层第七中棱块107、第九内层第八中棱块108、第九内层第九中棱块109、以及第九内层第十中棱块110,第五内层中心块100、第一中棱块101、第九内层第二中棱块102、第九内层第三中棱块103、第九内层第四中棱块104、第九内层第五中棱块105、第九内层第六中棱块106、第九内层第七中棱块107、第九内层第八中棱块108、第九内层第九中棱块109、以及第九内层第十中棱块110匹配连接,其端部与第八内层130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本实施例中,外层132,其外围包括四个外层中心棱块111,相对于外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外层第一棱块112、外层第二棱块113、外层第三棱块114、外层第四棱块115、外层第五棱块116、外层第六棱块117、外层第七棱块118、外层第八棱块119、外层第九棱块120、以及一角块121。
本实用新型的五层中心的魔方拼接结构,其也适用于13阶,14阶,15阶,16阶,17阶,18阶,19阶,20阶,21阶,22阶,23阶或者更高阶的魔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心层(122);
和相对于中心层(122)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第一内层(123)、第二内层(124)、第三内层(125)、第四内层(126)、第五内层(127)、第六内层(128)、第七内层(129)、第八内层(130)、第九内层(131)、以及外层(132);
其中,所述中心层(122)包括:
一中心轴(12);
与中心轴(12)连接的六个第一中心块(1);
以及依次连接的十个中棱;
所述第一中心块(1)和十个中棱相互匹配连接,由外向内形成依次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第四内圆旋转轨道(136)以及第五内圆旋转轨道(137);
相邻两个所述内圆旋转轨道之间形成了一环形凹槽;
所述第一内层(123)、第二内层(124)、第三内层(125)、第四内层(126)、第五内层(127)、第六内层(128)、第七内层(129)、第八内层(130)、第九内层(131)均部分卡设在环形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123)包括四个第一内层中心块,和相对于第一内层中心块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一内层中棱块,十个所述第一内层中棱块依次匹配连接,形成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匹配的第一环形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层(124)包括四个第二内层中心块(23),和相对于第二内层中心块(23)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二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二内层中心块(23)和十个第二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一内层(123)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层(125)包括四个第三内层中心块(34),和相对于第三内层中心块(34)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三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三内层中心块(34)和十个第三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二内层(124)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一内圆旋转轨道(133)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内层(126)包括四个第四内层中心块(45),和相对于第四内层中心块(45)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四内层中棱块,所述第四内层中心块(45)和十个第四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三内层(125)匹配,其尾部卡设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内层(127)包括四个第五内层中心块(56)和相对于第五内层中心块(56)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五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五内层中心块(56)和十个第五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四内层(126)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内层(128)包括四个第六内层中心块(67)和相对于第六内层中心块(67)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六内层中棱块,所述第六内层中心块(67)和十个第六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五内层(127)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内层(129)包括四个第七内层中心块(78)和相对于第七内层中心块(78)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七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七内层中心块(78)和十个第七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六内层(128)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内层(130)包括四个第八内层中心块(89)和相对于第八内层中心块(89)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八内层中棱块,所述第八内层中心块(89)和十个第八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七内层(129)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内层(131)包括四个第九内层中心块(100)和相对于第九内层中心块(100)对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十个第九内层中棱块,所述第九内层中心块(100)和十个第九内层中棱块匹配连接,且其端部与第八内层(130)匹配,其尾部卡设与第二内圆旋转轨道(134)与第三内圆旋转轨道(135)之间的环形凹槽中。
CN202021781839.0U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Active CN212818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1839.0U CN212818043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81839.0U CN212818043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8043U true CN212818043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3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81839.0U Active CN212818043U (zh) 2020-08-24 2020-08-24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80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18043U (zh) 一种新型二十一阶魔方
CN213609748U (zh) 一种新型十六阶魔方
CN205924944U (zh) 二阶魔方
CN202554900U (zh) 高逆向容错魔方
CN208626593U (zh) 一种儿童用益智玩具
CN212416950U (zh) 一种枫叶魔塔玩具
CN208574212U (zh) 一种积木玩具车
CN201586372U (zh) 三阶空心魔方
CN202554899U (zh) 新型魔方
CN214763256U (zh) 一种魔方
CN220276294U (zh) 一种加强型拼接的积木卡接玩具
CN218306155U (zh) 用于拼搭球面的积木组件及球形玩具
CN201020254Y (zh) 块状转动玩具的轨道式衔接结构
CN108211381A (zh) 一种具有储物功能的木质拼接玩具
CN213724788U (zh) 一种微型三阶魔方
CN217139170U (zh) 一种带磁力定位拼图的三阶魔方
CN213252944U (zh) 一种新型魔方玩具
CN215653809U (zh) 一种叠叠高玩具
CN2127635Y (zh) 智力六根棍
CN204502402U (zh) 一种盲童触摸玩具
CN219836112U (zh) 一种积木上使用的拼接块
CN201799093U (zh) 一种益智/娱乐组合型魔方
CN220918101U (zh) 一种魔尺单体及魔尺
CN214714264U (zh) 旋转滚珠魔方
CN212440001U (zh) 一种齿轮结构的方形魔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6

Address after: 515800 Middle section of section road, Fengxin Port Industrial Zone, Fengxiang Street, Chenghai District, Shant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tou Chenghai District Moyu Cul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5800, Guangdong, Shantou province Chenghai District Fengxiang Street South City Wang CuO Cheng 2

Patentee before: Chen Yong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