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4531U -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4531U
CN212814531U CN202021167580.0U CN202021167580U CN212814531U CN 212814531 U CN212814531 U CN 212814531U CN 202021167580 U CN202021167580 U CN 202021167580U CN 212814531 U CN212814531 U CN 212814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rotective
signal conditioning
ai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675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斌
佟研
符国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1675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4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4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4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服技术领域,是一种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防护服本体包括配合穿戴的防护上衣、防护裤和封闭式防护头罩,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壳体、微控制器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操作键、数据采集模块、信号调理模块A、气体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心率和脉搏血氧传感器、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及风机。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避免含有病菌的气体进入到防护头罩内,还能达到排湿降温的目的,且可实时监测防护头罩内的空气压力及穿戴人员的体温、心率、脉搏、血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存储、报警和信息远程传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使用方便,穿着舒适,功能多,使用安全的特点。

Description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服技术领域,是一种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交往及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一些人可能接触到未知的病菌,这些病菌可能在一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引发大范围突发性的传染性强的疾病,这些疾病对广大民众及部分工作人员产生了较大的威胁甚至失去了生命。
目前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到强传染性疾病病房给患者进行治疗时,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充满了病菌和生物气溶胶,患者也极易产生携带病毒的高压喷溅物,这些都使得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较高,对于一些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病菌,许多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当前医护人员常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是穿医用防护服、戴医用口罩、护目镜、手套及脚套等。目前医用防护服为三层结构,这种防护服的透气性较差,人们穿着防护服时感觉又闷又热,行动不便,说话声音也嗡嗡作响。这种类型的医用防护服功能不完善,病菌可侵入身体,排湿降温能力低。市面上有些防护服也具有正压排气功能,但其排气不能有效利用,且穿戴时噪声较大,这些医用防护服由于呼吸及通气性能不能满足穿戴者身体要求,穿戴者常常感到不适、疲劳,状态失常,工作久了,整个身体就像在水里泡过一样,使人感觉五感缺失,管理人员也无法实时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时的身体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医用防护服存在防护性能差、排湿降温能力低、穿戴舒适感差、穿戴者信息无法传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防护服本体包括配合穿戴防护上衣、防护裤和封闭式防护头罩;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壳体、微控制器模块、气体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A、数据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操作键、控制模块、电源及风机,壳体内设有微控制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A、数据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控制模块、电源及风机,壳体外侧设有分别与风机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数据采集模块、电源均与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风机和控制模块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A和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模块A电连接且气体压力传感器设于防护头罩内,壳体外侧设有操作键,操作键和人机交互接口电连接;防护上衣上设有上衣进气口,上衣进气口处设有过滤网,壳体的进风口通过进气管和上衣进气口连通,防护头罩内设有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的供气管路,防护头罩上设有用于向防护上衣排气的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内设有第一单向阀,防护上衣和防护裤上分别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第二单向阀。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防护头罩可包括头罩、透明面罩、颈罩及肩托,头罩对应面部位置处设有透明面罩,头罩底部密封连接有颈罩,颈罩底部连接有坐于肩膀上方的肩托,颈罩内部设有密封圈以在穿戴时形成一个封闭的头部穿戴空间,防护上衣的衣领套于颈罩外侧,第一排气孔设于颈罩上;供气管路具有若干个出气口,其中至少一个出气口朝向透明面罩,透明面罩上设有面罩排气口,面罩排气口处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三单向阀和调节排气阀,调节排气阀包括阀板和挡板,阀板安装于面罩排气口内以封闭面罩排气口,阀板上设有阀板排气孔,阀板前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开闭阀板排气孔及调节阀板排气孔开启大小的挡板,挡板前侧设有拨板。
上述防护上衣的领口可通过拉链和头罩或颈罩连接,防护上衣前侧或后侧中部设有门襟拉链,门襟拉链外侧粘贴有医用密封胶条;过滤网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滤层、中滤层、活性炭层和HEPA层;每个排气口处均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位于第二单向阀内侧;透明面罩上部外侧设有照明灯。
上述智能控制系统可还包括显示屏、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拾音器、喇叭、声光报警器、远程通讯模块、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信号调理模块B及信号调理模块C,壳体内设有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远程通讯模块、信号调理模块B及信号调理模块C,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均与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拾音器、喇叭、远程通讯模块分别和传输模块电连接,显示屏和显示模块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B和信号调理模块C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和信号调理模块B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模块C电连接,声光报警器和控制模块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和拾音器均设于防护头罩内,温度传感器设于防护上衣内侧,喇叭、声光报警器及显示屏均设于防护上衣外侧。
上述防护上衣的后侧下部可设有一个上衣进气口,进气管固定连通于上衣进气口和壳体的进风口之间;供气管路具有一个进气口,且该进气口处固定连通有气源转换阀,气源转换阀的出口和供气管路的进气口连通,气源转换阀的其中一个进口通过第一气源支管和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气源转换阀的另一个进口上固定连通有第二气源支管,第二气源支管的进口端位于防护上衣外侧,对应防护上衣外侧位置的第二气源支管上设有气体止回阀和气体过滤装置,第二气源支管的进口端连接有快速接头,气源转换阀和控制模块连接。
上述防护上衣外侧可设有壳体放置袋,壳体放置于壳体放置袋内,进气管的进口端和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均位于对应壳体放置袋位置处的防护上衣外侧,进气管的进口端和壳体的进风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与壳体的出风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颈罩内侧设有分别用于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和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的两个安置袋,防护上衣内侧设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的一个安置袋,壳体外侧设有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A、信号调理模块B、信号调理模块C一一对应电连接的3个插口,气体压力传感器、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的3个插口一一对应插接在一起,对应壳体放置袋位置的防护上衣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3根导线穿设于第二通孔内;拾音器可拆卸安装在防护头罩内,喇叭、声光报警器及显示屏均可拆卸安装在防护上衣外侧;壳体放置袋上设有散热口,防护上衣上设有感应卡,感应卡和人机交互接口电连接。
上述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可为一体式设置,防护上衣前部设有标志袋和物件袋;或,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可为分体式设置,防护裤套在防护上衣下部外侧,防护上衣设有向防护裤排气的第二排气孔。
上述电源可包括电源管理单元、锂电池及快速充电器,电源管理单元和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锂电池和快速充电器分别与电源管理单元电连接,壳体外侧设有后备电源,后备电源和电源管理单元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其不仅能有效避免携带病菌的气体进入到防护头罩内,还能达到排湿降温的目的,另外还能实时监测防护头罩内的空气压力和穿戴人员的体温、心率、脉搏、血氧,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存储、报警和远程传输等,具有穿着舒适无压痕,功能多,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防护上衣的后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防护头罩的主视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电路框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防护上衣,2为防护裤,3为微控制器模块,4为控制模块,5为人机交互接口,6为操作键,7为数据采集模块,8为信号调理模块A,9为气体压力传感器,10为风机,11为上衣进气口,12为供气管路,13为第一排气孔,14为排气口,15为头罩,16为透明面罩,17为颈罩,18为肩托,19为阀板,20为挡板,21为阀板排气孔,22为拨板,23为照明灯,24为显示屏,25为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6为温度传感器,27为喇叭,28为声光报警器,29为远程通讯模块,30为RAM模块,31为FlashROM模块,32为传输模块,33为显示模块,34为信号调理模块B,35为信号调理模块C,36为气源转换阀,37为壳体放置袋,38为散热口,39为感应卡,40为电源管理单元,41为锂电池,42为快速充电器,43为标志袋,44为物件袋,45为密封圈,46为拾音器,47为后备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4所示,该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防护服本体包括配合穿戴的防护上衣1、防护裤2和封闭式防护头罩;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壳体、微控制器模块3、控制模块4、人机交互接口5、操作键6、数据采集模块7、信号调理模块A8、气体压力传感器9、电源及风机10,壳体内设有微控制器模块3、控制模块4、人机交互接口5、数据采集模块7、信号调理模块A8、电源及风机10,壳体外侧设有分别与风机10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模块4、人机交互接口5、数据采集模块7、电源均与微控制器模块3电连接,风机10和控制模块4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A8和数据采集模块7电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9和信号调理模块A8电连接且气体压力传感器9设于防护头罩内,壳体外侧设有操作键6,操作键6和人机交互接口5电连接;防护上衣1上设有上衣进气口11,上衣进气口11处设有过滤网,壳体的进风口通过进气管和上衣进气口11连通,防护头罩内设有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的供气管路12,防护头罩上设有用于向防护上衣1排气的第一排气孔13,第一排气孔13内设有第一单向阀,防护上衣1和防护裤2上分别设有排气口14,排气口14处设有第二单向阀。
根据需求,微控制器模块3、气体压力传感器9、风机10、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如微控制器模块3模块型号可为NXP LPC1343,气体压力传感器9可为型号为Honeywell ASDX030的压力传感器,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通过形成于壳体内腔中的独立风道与风机10连通,由于防护头罩在穿戴时是全密闭的,通过风机10将外界气体抽取到防护头罩内使得防护头罩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在防护头罩内形成正压,从而能有效避免携带病菌的气体进入到防护头罩内,保证防护服具有优良的防护性能,防护头罩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孔13排入到防护上衣1内,然后经防护上衣1和防护裤2上的排气口14排出,气体在防护服和人体间流动,从而能够带走人体散发的热量,有效降低防护服内的温度,减少穿戴人员的汗量,提高穿戴时的舒适感,达到排湿降温的目的,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9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测防护头罩内的气体压力,利于保证防护头罩内的气压始终稍高于外界气压,通过操作键6的设置从而可根据需要调节风机10的送风量,通过过滤网的设置保证过滤后的空气达到N95或更高要求,通过第一单向阀的设置能防止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孔13回流至防护头罩内,通过第二单向阀的设置能防止外界气体通过排气口14进入到防护服内。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3所示,防护头罩包括头罩15、透明面罩16、颈罩17及肩托18,头罩15对应面部位置处设有透明面罩16,头罩15底部密封连接有颈罩17,颈罩17底部连接有坐于肩膀上方的肩托18,颈罩17内部设有密封圈45以在穿戴时形成一个封闭的头部穿戴空间,防护上衣1的衣领套于颈罩17外侧,第一排气孔13设于颈罩17上;供气管路12具有若干个出气口,其中至少一个出气口朝向透明面罩16,透明面罩16上设有面罩排气口14,面罩排气口14处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三单向阀和调节排气阀,调节排气阀包括阀板19和挡板20,阀板19安装于面罩排气口14内以封闭面罩排气口14,阀板19上设有阀板排气孔21,阀板19前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开闭阀板排气孔21及调节阀板排气孔21开启大小的挡板20,挡板20前侧设有拨板22。
根据需求,第三单向阀可为现有公知技术,供气管路12可包括一根条形主供气软管、一根环形供气软管及一根条形支供气软管,环形供气软管安装于头罩15内且可于穿戴时套装穿戴人员头部外侧,条形主供气软管一端和壳体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和环形供气软管连通,环形供气软管沿周向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开口,条形支供气软管一端和环形供气软管连通,另一端朝向透明面罩16,通过头罩15、透明面罩16、颈罩17及密封圈45的设置保证防护头罩在穿戴时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头部穿戴空间,从而能够防止携带病菌的气体进入到防护头罩内,通过肩托18的设置能够对头罩15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头罩15在穿戴时的舒适性,供气管路12的至少一个出气口朝向透明面罩16,从而能够防止透明面罩16起雾,于本实施例中,阀板19上设有四个呈正方形排列的阀板排气孔21,其中两个阀板排气孔21呈上下对称设置,另两个阀板排气孔21呈左右对称设置,挡板20呈“十”字形,挡板20中部铰接于阀板19前侧且铰接轴向平行于阀板排气孔21的轴向,挡板20可于转动时调节所述的四个阀板排气孔21开启大小;通过面罩排气口14、第三单向阀及调节排气阀的设置,进而当防护头罩内的压力过大时,穿戴人员通过转动拨板22带动挡板20转动来开启阀板排气孔排出气体,实现自行调节防护头罩内部气压的目的,对穿戴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另外通过挡板20可调节排气孔开启大小,进而实现调节阀板排气孔排风量大小的目的。
如附图1所示,防护上衣1的领口通过拉链和头罩15或颈罩17连接,防护上衣1前侧或后侧中部设有门襟拉链,门襟拉链外侧粘贴有医用密封胶条;过滤网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滤层、中滤层、活性炭层和HEPA层;每个排气口14处均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位于第二单向阀内侧;透明面罩16上部外侧设有照明灯23。通过医用密封胶条的设置由此保证门襟拉链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粗滤层和中滤层可均为专用过滤材料制成,通过过滤网的设置保证过滤后的气体达到N95或更高要求。
如附图1-4所示,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屏24、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温度传感器26、拾音器46、喇叭27、声光报警器28、远程通讯模块29、RAM模块30、FlashROM模块31、传输模块32、显示模块33、信号调理模块B34及信号调理模块C35,壳体内设有RAM模块30、FlashROM模块31、传输模块32、显示模块33、远程通讯模块29、信号调理模块B34及信号调理模块C35,RAM模块30、FlashROM模块31、传输模块32、显示模块33均与微控制器模块3电连接,拾音器46、喇叭27、远程通讯模块29分别和传输模块32电连接,显示屏24和显示模块33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B34和信号调理模块C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7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和信号调理模块B34电连接,温度传感器26和信号调理模块C电连接,声光报警器28和控制模块4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和拾音器46均设于防护头罩内,温度传感器26设于防护上衣1内侧,喇叭27、声光报警器28及显示屏24均设于防护上衣1外侧。
根据需求,显示屏24、温度传感器26、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拾音器46、喇叭27、声光报警器28、远程通讯模块29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如:显示屏24型号可为IL19341,温度传感器26可为MAX30208数字温度传感器26,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可为MAXM86161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器,FlashROM模块31和RAM模块30型号均可为LPC1343,远程通讯模块29可为GPRS通讯模块,气体压力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26、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用于实时采集防护服内的空气压力、穿戴者的体温、心率、脉搏、血氧,显示屏24用于显示采集到的数据,拾音器46、喇叭27用于语音交流,采集的数据和语音在RAM模块30和FlashROM模块31内进行存储以便回溯检查,当采集到的数据出现异常时,声光报警器28发出报警,穿戴人员可迅速到特定的安全区域,由此避免了安全隐患,保障了穿戴人员的身体健康,远程通讯模块29用于进行远程传输,即可将穿戴人员穿戴期间的个人实时信息上传到医疗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器上,医疗管理者通过浏览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网页,便可了解每个穿戴者的身体状况,管理者亦可通过拾音器46与喇叭27实现语音对话,充分了解现场情况,做到及时指导现场或调配人员,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如附图1、2所示,防护上衣1的后侧下部设有一个上衣进气口11,进气管固定连通于上衣进气口11和壳体的进风口之间;供气管路12具有一个进气口,且该进气口处固定连通有气源转换阀36,气源转换阀36的出口和供气管路12的进气口连通,气源转换阀36的其中一个进口通过第一气源支管和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气源转换阀36的另一个进口上固定连通有第二气源支管,第二气源支管的进口端位于防护上衣1外侧,对应防护上衣1外侧位置的第二气源支管上设有气体止回阀和气体过滤装置,第二气源支管的进口端连接有快速接头,气源转换阀36和控制模块4连接。
根据需求,气源转换阀36、气体止回阀、气体过滤装置及快速接头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如气源转换阀36可为型号为 N4T210-08(DC 12V)的电磁换向阀,气体过滤装置为HEPA过滤器,通过气源转换阀36、第一气源支管及第二气源支管的设置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供气气源,扩大适用性,当供气管路12和第一气源支管连通时,通过风机10运转将过滤后无病菌空气送到防护头罩1内,当供气管路12和第二气源支管连通时,将第二气源支管通过快速接头接入医疗部门集中供气系统,打开气体止回阀,即通过医疗部门集中供气系统向防护头罩1内通入无病菌空气。
如附图1所示,防护上衣1外侧设有壳体放置袋37,壳体放置于壳体放置袋37内,进气管的进口端和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均位于对应壳体放置袋37位置处的防护上衣1外侧,进气管的进口端和壳体的进风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与壳体的出风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颈罩17内侧设有分别用于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9、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两个安置袋,防护上衣1内侧设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26的一个安置袋,壳体外侧设有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A8、信号调理模块B34、信号调理模块C一一对应电连接的3个插口,气体压力传感器9、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25、温度传感器26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的3个插口一一对应插接在一起,对应壳体放置袋37位置的防护上衣1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3根导线穿设于第二通孔内;拾音器46可拆卸安装在防护头罩内,喇叭27、声光报警器28及显示屏24均可拆卸安装在防护上衣1外侧;壳体放置袋37上设有散热口38,防护上衣1上设有感应卡39,感应卡39和人机交互接口5电连接。
根据需求,壳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分别设有连接螺纹,进气管的进口端、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分别通过螺纹接头和壳体的进风口、出风口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拾音器46可通过胶带或夹扣可拆卸安装在防护头罩内,另外可通过在防护上衣外侧设置安装袋来可实现拆卸安装喇叭27、声光报警器28及显示屏24的目的,由此便于将整个智能控制系统从防护服本体上拆卸下来,实现智能控制系统的重复使用,通过散热口38利于壳体内部各模块的散热,通过设置感应卡39由此进出特定区域,通过感应卡39便可开启专用门。
如附图1所示,防护上衣1和防护裤2可为一体式设置,防护上衣1前部设有标志袋43和物件袋44;或,防护上衣1和防护裤2可为分体式设置,防护裤2套在防护上衣1下部外侧,防护上衣1设有向防护裤2排气的第二排气孔。于本实施例中,防护上衣1和防护裤2可为分体式设置,防护裤2套在防护上衣1下部外侧,防护上衣1设有向防护裤2排气的第二排气孔。
如附图4所示,电源包括电源管理单元40、锂电池41及快速充电器42,电源管理单元40和微控制器模块3电连接,锂电池41和快速充电器42分别与电源管理单元40电连接,壳体外侧设有后备电源47,后备电源47和电源管理单元40电连接。根据需求,电源管理单元40、快速充电器42及后备电源47均为现有公知技术,如电源管理单元型号可为BQ24075,快速充电器42可为有线快速充电器或无线快速充电器,后备电源47可为大容量的锂电池或其它类型的供电电源,后备电源47设置在壳体外侧,从而便于更换。
使用过程:先打开智能控制系统,检查或设置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参数、报警参数、电池预计工作时间、风机10的出口风量等数据,检查完成后系统开始自检,声光报警器28鸣响三声,信息显示屏24显示“OK”,系统自检完成,关闭智能控制系统;然后将需要的传感器等附件安置到防护服本体上,将进气管、第一气源支管分别连接到壳体的进风口、出风口处,将各传感器的线路连接到壳体的对应插口上;然后依次穿戴好防护服,用附带的医用防护服医用密封胶条封闭接缝处;启动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测试,无异常后便可进入工作区域。在正常工作时,穿戴者感觉防护头罩内有些憋气时或需调节排向防护服的气量时,可打开面罩上的调节排气阀进行排气,当声光报警器28发出报警时,穿戴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更换防护服,同时智能控制系统将穿戴者的信息发送至医疗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器上,在防护头罩通话不畅时可开启拾音器46与喇叭27用于近距离和远距离交流,当感觉防护服内较热时,可通过操作操作键6加大风机10的送风量,进出特定区域,通过防护服感应卡39便可开启专用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0)

1.一种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和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防护服本体包括配合穿戴的防护上衣、防护裤和封闭式防护头罩;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壳体、微控制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A、数据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操作键、气体压力传感器、控制模块、电源及风机;壳体内设有微控制器模块、信号调理模块A、数据采集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控制模块、电源及风机,壳体外侧设有分别与风机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接口、数据采集模块、电源均与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风机和控制模块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A和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模块A电连接且气体压力传感器设于防护头罩内,壳体外侧设有操作键,操作键和人机交互接口电连接;防护上衣上设有上衣进气口,上衣进气口处设有过滤网,壳体的进风口通过进气管和上衣进气口连通,防护头罩内设有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的供气管路,防护头罩上设有用于向防护上衣排气的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内设有第一单向阀,防护上衣和防护裤上分别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处设有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头罩包括头罩、透明面罩、颈罩及肩托,头罩对应面部位置处设有透明面罩,头罩底部有密封连接的颈罩,颈罩底部连接有坐于肩膀上方的肩托,颈罩内部设有密封圈以在穿戴时形成一个封闭的头部穿戴空间,防护上衣的衣领套于颈罩外侧,第一排气孔设于颈罩上;供气管路在头罩内具有若干个出气口,其中至少一个出气口朝向透明面罩;防透明面罩上设有面罩排气口,面罩排气口处由内至外依次设有第三单向阀和调节排气阀,调节排气阀包括阀板和挡板,阀板安装于面罩排气口内以封闭面罩排气口,阀板上设有阀板排气孔,阀板前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开闭阀板排气孔及调节阀板排气孔开启大小的挡板,挡板前侧设有拨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上衣的领口通过拉链和头罩或颈罩连接,防护上衣前侧或后侧中部设有门襟拉链,门襟拉链外侧粘贴有医用密封胶条;过滤网包括依次连接的粗滤层、中滤层、活性炭层和HEPA层;每个排气口处均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位于第二单向阀内侧;透明面罩上部外侧设有照明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屏、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拾音器、喇叭、声光报警器、远程通讯模块、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信号调理模块B及信号调理模块C;壳体内设有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远程通讯模块、信号调理模块B及信号调理模块C,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均与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拾音器、喇叭、远程通讯模块分别和传输模块电连接,显示屏和显示模块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B和信号调理模块C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和信号调理模块B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模块C电连接,声光报警器和控制模块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和拾音器均设于防护头罩内,温度传感器设于防护上衣内侧,喇叭、声光报警器及显示屏均设于防护上衣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智能控制系统还包括显示屏、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拾音器、喇叭、声光报警器、远程通讯模块、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信号调理模块B及信号调理模块C,壳体内设有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远程通讯模块、信号调理模块B及信号调理模块C,RAM模块、FlashROM模块、传输模块、显示模块均与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拾音器、喇叭、远程通讯模块分别和传输模块电连接,显示屏和显示模块电连接,信号调理模块B和信号调理模块C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和信号调理模块B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和信号调理模块C电连接,声光报警器和控制模块电连接,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和拾音器均设于防护头罩内,温度传感器设于防护上衣内侧,喇叭、声光报警器及显示屏均设于防护上衣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上衣的后侧下部设有一个上衣进气口,进气管固定连通于上衣进气口和壳体的进风口之间;供气管路具有一个进气口,且该进气口处固定连通有气源转换阀,气源转换阀的出口和供气管路的进气口连通,气源转换阀的其中一个进口通过第一气源支管和壳体的出风口连通,气源转换阀的另一个进口上固定连通有第二气源支管,第二气源支管的进口端位于防护上衣外侧,对应防护上衣外侧位置的第二气源支管上设有气体止回阀和气体过滤装置,第二气源支管的进口端连接有快速接头,气源转换阀和控制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上衣外侧设有壳体放置袋,壳体放置于壳体放置袋内,进气管的进口端和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均位于对应壳体放置袋位置处的防护上衣外侧,进气管的进口端和壳体的进风口可拆卸接头连接在一起,第一气源支管的进口端与壳体的出风口可拆卸接头连接在一起;颈罩内侧设有分别用于放置气体压力传感器、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两个安置袋,防护上衣内侧设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的一个安置袋,壳体外侧设有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A、信号调理模块B、信号调理模块C一一对应电连接的3个插口,气体压力传感器、心率和脉搏血氧监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的3个插口一一对应插接在一起,对应壳体放置袋位置的防护上衣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3根导线穿设于第二通孔内;拾音器可拆卸安装在防护头罩内,喇叭、声光报警器及显示屏均可拆卸安装在防护上衣外侧;壳体放置袋上设有散热口,防护上衣衣袖上设有感应卡,感应卡和人机交互接口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可为一体式设置,防护上衣前部设有标志袋和物件袋;或,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可为分体式设置,防护裤套在防护上衣下部外侧,防护上衣设有向防护裤排气的第二排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可为一体式设置,防护上衣前部设有标志袋和物件袋;或,防护上衣和防护裤可为分体式设置,防护裤套在防护上衣下部外侧,防护上衣设有向防护裤排气的第二排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或9所述的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其特征在于电源包括电源管理单元、锂电池及快速充电器,电源管理单元和微控制器模块电连接,锂电池和快速充电器分别与电源管理单元电连接,壳体外侧设有后备电源,后备电源和电源管理单元电连接。
CN202021167580.0U 2020-06-22 2020-06-22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Active CN212814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7580.0U CN212814531U (zh) 2020-06-22 2020-06-22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67580.0U CN212814531U (zh) 2020-06-22 2020-06-22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4531U true CN212814531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5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67580.0U Active CN212814531U (zh) 2020-06-22 2020-06-22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453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4412A (zh) * 2021-04-08 2021-08-2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动力送风式核生化防护服的内环境反馈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3598732A (zh) * 2021-09-10 2021-11-05 吴建龙 一种智能防护服的数据监测系统
CN114432607A (zh) * 2021-12-30 2022-05-06 安徽上造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配备智能穿戴设备的防护服及其工作方法
CN114468424A (zh) * 2022-02-17 2022-05-13 江苏百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过滤面罩结构的全包式抗辐射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4412A (zh) * 2021-04-08 2021-08-2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动力送风式核生化防护服的内环境反馈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3304412B (zh) * 2021-04-08 2022-09-27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动力送风式核生化防护服的内环境反馈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13598732A (zh) * 2021-09-10 2021-11-05 吴建龙 一种智能防护服的数据监测系统
CN114432607A (zh) * 2021-12-30 2022-05-06 安徽上造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配备智能穿戴设备的防护服及其工作方法
CN114432607B (zh) * 2021-12-30 2022-09-13 安徽上造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配备智能穿戴设备的防护服及其工作方法
CN114468424A (zh) * 2022-02-17 2022-05-13 江苏百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过滤面罩结构的全包式抗辐射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68424B (zh) * 2022-02-17 2023-04-25 江苏百护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过滤面罩结构的全包式抗辐射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14531U (zh) 医用正压式智能防护服
CN106730464B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03913268B (zh) 具有声音和视觉指示的可佩戴的低压报警装置
CN105054387A (zh) 一种内置送风的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
CN205512563U (zh) 一种便于佩戴口罩的帽子
CN111820501A (zh) 一种智能电子口罩
CN111227415A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头部防护罩
CN111134403A (zh) 具有病毒、细菌强力隔离功能的正压防护服
CN207253589U (zh) 一种智能口罩
CN2631246Y (zh) 医用防护服
CN111213930A (zh) 一种医务人员用防护呼吸道传染病智能口罩
CN211882268U (zh) 一种一体式防护服
CN211483146U (zh) 生物安全隔离头盔
CN207838053U (zh) 一种组合式空气呼吸防护系统
CN209475423U (zh) 一种自动调节正压式动力送风防毒面罩及其控制系统
CN214587199U (zh) 一种防疫智能监控与应对系统
CN109559493A (zh) 一种安全服务平台
CN213912029U (zh) 一种带检测功能的智能口罩
CN205683375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呼吸罩
CN210583396U (zh) 侧面供气式空呼面罩
CN111973901B (zh) 一种医护人员用高效安全防毒口罩及使用方法
CN2614476Y (zh) 内散热式隔离服
CN213253454U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和应用该空气过滤装置的正压防控服
CN215347181U (zh) 一种可测温预警的防护口罩
CN214258068U (zh) 一种便于交流的全封闭式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