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7368U - 热风炉热电偶 - Google Patents

热风炉热电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7368U
CN212807368U CN202021526865.9U CN202021526865U CN212807368U CN 212807368 U CN212807368 U CN 212807368U CN 202021526865 U CN202021526865 U CN 202021526865U CN 212807368 U CN212807368 U CN 212807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st stove
shell
thermocouple
hot
hot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68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承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Tianyi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Tianyi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Tianyi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Tianyi Cheng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68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7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7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7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热电偶,包括热风炉管壁和热电偶主体,还包括外壳和隔热塞,所述热电偶主体的工作端设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的一端穿过所述热风炉管壁设在热风炉的内部,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内部设有所述隔热塞,且所述外壳此端的外侧面设有阶梯状的阶梯环;所述热风炉管壁上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环设于阶梯孔内;将热电偶设在外壳内,可以避免热电偶与热风直接接触,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实现保护热电偶,利用设在热风炉管壁上的阶梯孔和外壳端部的阶梯环,使外壳和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由直面变为折面,使热风在经过一个阶梯孔时被一级阶梯消耗一定能量,最终使其无法通过外壳与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上发生漏风现象。

Description

热风炉热电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电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风炉热电偶。
背景技术
热风炉中的温度大于等于1400℃,热电偶安装在热风炉中可以监控热风炉中的温度,目前直径穿过热风炉外壁进入热风炉时,时长会伴随着漏风的现象,对热风炉外部的器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热风炉热电偶,具有防止漏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风炉热电偶,包括热风炉管壁和热电偶主体,还包括外壳和隔热塞,所述热电偶主体的工作端设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的一端穿过所述热风炉管壁设在热风炉的内部,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内部设有所述隔热塞,且所述外壳此端的外侧面设有阶梯状的阶梯环;所述热风炉管壁上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环设于阶梯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热电偶设在外壳内,可以避免热电偶与热风直接接触,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实现保护热电偶,利用设在热风炉管壁上的阶梯孔和外壳端部的阶梯环,使外壳和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由直面变为折面,使热风在经过一个阶梯孔时被每一级阶梯消耗一定能量,最终使其无法通过外壳与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上发生热风泄漏现象。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内部填充有稀有气体。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塞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热风炉管壁的外侧壁上。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阶梯孔位于所述热风炉管壁外侧的端部面积大于另一端的端部面积。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位于所述热风炉管壁外侧的所述隔热塞上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热风炉管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热电偶设在外壳内,可以避免热电偶与热风直接接触,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实现保护热电偶,利用设在热风炉管壁上的阶梯孔和外壳端部的阶梯环,使外壳和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由直面变为折面,使热风在经过一个阶梯孔时被每一级阶梯消耗一定能量,最终使其无法通过外壳与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上发生热风泄漏现象;
2、利用稀有气体保护热电偶,增加热电偶的使用寿命;
3、利用阶梯孔两端的孔径差,使外漏的热风在扩散过程中压力被稀释,从而被阶梯环吸收;
4、通过固定盘,增加外壳、隔热塞和热风炉管壁外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外壳与热风炉管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抗风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热风炉热电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11、导热区间;12、阶梯环;20、热风炉管壁;30、热电偶主体;40、隔热塞;41、固定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热风炉热电偶,包括热风炉管壁20、热电偶主体30、外壳10和隔热塞40,外壳10的一端呈试管状,外壳10由熔点高于2000℃的金属制成(如金属钨),热电偶主体30的工作端设在外壳10内部,热电偶主体30的端部与外壳10内部之间具有间隙,外壳10试管状一端穿过热风炉管壁20设在热风炉的内部,外壳10的另一端设在热风炉管壁20的外壁面上,同时外壳10此端的内部设有隔热塞40,同时热电偶主体30穿过隔热塞40,通过隔热塞40将热电偶主体30支撑在外壳10内部,隔热塞40为耐高温、绝缘的材料制成(如陶瓷),热电偶主体30穿过隔热塞40;
在热风炉管壁20上设有阶梯孔,阶梯孔为通孔,外壳10设在阶梯孔上,阶梯孔的阶梯级数大于等于三级,外壳10设在热风炉管壁20上的一端上设有阶梯环12,阶梯环12阶梯级数等于阶梯孔的阶梯级数,外壳10上的阶梯环12和热风炉管壁20上的阶梯孔配合,形成一道折线型的接触面;
将热电偶设在外壳10内,可以避免热电偶与热风直接接触,在进行测量的同时,实现保护热电偶,利用设在热风炉管壁20上的阶梯孔和外壳10端部的阶梯环12,使外壳10和热风炉管壁20的接触面由直面变为折面,使热风在经过一个阶梯孔时被一级阶梯消耗一定能量,最终使其无法通过外壳10与热风炉管壁20的接触面上发生热风泄漏现象。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将隔热塞40安装在外壳10的端部,为了增加隔热塞40的隔热效果,隔热塞40的长度大于等于热风炉管壁20的厚度,隔热塞40将外壳10的端部堵塞,在外壳10内部形成导热区间11,在导热区间11内填充稀有气体(如氦气),利用稀有气体保护热电偶,增加热电偶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隔热塞40的一端与外壳10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在热风炉管壁20的外侧壁上,利用螺栓同时将隔热塞40和外壳10固定在热风炉管壁20上,使得拆卸更加方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位于热风炉管壁20外侧的阶梯孔端部面积大于位于热风炉管壁20内侧的阶梯孔的端部面积,利用阶梯孔两端的孔径差,使外漏的热风在扩散过程中压力被稀释,从而被阶梯环12吸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位于热风炉管壁20外侧的隔热塞40上设有固定盘41,固定盘41与热风炉管壁2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固定盘41,增加外壳10、隔热塞40和热风炉管壁20外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外壳10与热风炉管壁2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抗风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热风炉热电偶,包括热风炉管壁和热电偶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和隔热塞,所述热电偶主体的工作端设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的一端穿过所述热风炉管壁设在热风炉的内部,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内部设有所述隔热塞,且所述外壳此端的外侧面设有阶梯状的阶梯环;所述热风炉管壁上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环设于阶梯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填充有稀有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塞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热风炉管壁的外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孔位于所述热风炉管壁外侧的端部面积大于另一端的端部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炉热电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热风炉管壁外侧的所述隔热塞上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热风炉管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CN202021526865.9U 2020-07-28 2020-07-28 热风炉热电偶 Active CN212807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6865.9U CN212807368U (zh) 2020-07-28 2020-07-28 热风炉热电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6865.9U CN212807368U (zh) 2020-07-28 2020-07-28 热风炉热电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7368U true CN212807368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10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6865.9U Active CN212807368U (zh) 2020-07-28 2020-07-28 热风炉热电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73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7585B (zh) 一种高温纯净空气加热器
CN102519266B (zh) 高温真空炉的水冷电极
CN105783617A (zh) 活化器及使用该活化器的二氧化碳致裂器
CN212807368U (zh) 热风炉热电偶
CN201897409U (zh) 承压气体高温换热器
CN201306168Y (zh) 高温超长油井多点热电偶
CN203586536U (zh) 一种co加热装置
CN105737365A (zh) 一种中低温高压管道式电加热器
CN217384709U (zh) 一种冷却结构及发动机试验件
CN104344900A (zh) 一种黑体辐射源
CN202792554U (zh) 辐射加热式流体介质电加热器
CN210179673U (zh) 锅炉水冷设备
CN202598859U (zh) 内辐射等温型热场电加热器
CN205579943U (zh) 一种中低温高压管道式电加热器
CN210801129U (zh) 一种过热器壁温测量热电偶安装结构
CN2901268Y (zh) 炉膛热电偶
CN201917113U (zh) 太阳能真空管
CN212903616U (zh) 热电偶密封结构
CN207937081U (zh) 一种用于氢气气氛下可以延长使用寿命的钨铼热电偶
CN103674556A (zh) 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装置
CN204115902U (zh) 水冷壁型气化炉的测温装置
CN112747454A (zh) 一种基于红外灯管加热的换热器
CN217111213U (zh) 真空炉用钨铼热电偶
CN206905258U (zh) 集束短路式电加热器
CN205808580U (zh) 一种用于热风炉的新型电偶法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