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5949U -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5949U
CN212805949U CN202021756029.XU CN202021756029U CN212805949U CN 212805949 U CN212805949 U CN 212805949U CN 202021756029 U CN202021756029 U CN 202021756029U CN 212805949 U CN212805949 U CN 212805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rtain wall
air inlet
wall unit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60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博
赵宝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an 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an 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an 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560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5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5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5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包括幕墙模块和两输送机构。幕墙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幕墙单元和内幕墙单元。所述外幕墙单元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内幕墙单元设有交换口。所述交换口朝向所述外幕墙单元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在所述外幕墙单元和所述内幕墙单元形成的空隙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交换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排风口和所述交换口之间形成排风通道。两输送机构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和所述排风通道内。其中一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进风口,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引入室内。另一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排风口,用于将室内的气体引入室外。

Description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幕墙设于建筑墙体外围,起到保护墙体及装饰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双层幕墙结构。相比较于单层幕墙结构而言,双层幕墙结构能够起到更好的降噪及温度调控的作用。双层幕墙结构能够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引入室外的自然风进入室内,以进行换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室内人员的舒适度。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高层幕墙通常采用机械通风手段进行室内外气体的交换,例如通过增设中央空调系统。然而,机械设备使用、维修及保养的成本均很高,需要专业的人士定期地进行维护保养,增加成本。且在高空中,高层幕墙所遭受的风力较大,自然风进入室内会给室内人员带来不适,且无法对输入的风量进行精准地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和室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包括:
幕墙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幕墙单元和内幕墙单元;所述外幕墙单元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内幕墙单元设有交换口;所述交换口朝向所述外幕墙单元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在所述外幕墙单元和所述内幕墙单元形成的空隙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交换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排风口和所述交换口之间形成排风通道;
两输送机构,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和所述排风通道内;其中一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进风口,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引入室内;另一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排风口,用于将室内的气体引入室外。
可选择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本体、驱动件及导风件;所述输送本体相对两侧壁分设有第一输风口和第二输风口,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输送本体内,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风口和所述第二输风口的连线方向设置,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输送本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件转动。
可选择地,当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进风口时,所述第一输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驱动件正转,以驱动所述导风件正向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导风件将室外的气体经所述进风通道引入室内。
可选择地,当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排风口时,所述第一输风口朝向所述排风口设置,所述驱动件反转,以驱动所述导风件反向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导风件将室内的气体经所述排风通道引入室外。
可选择地,所述导风件包括转辊和至少两旋转叶片,所述转辊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插嵌于所述输送本体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风口和所述第二输风口的连线方向的两侧壁,至少两旋转叶片沿所述转辊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转辊的端面上。
可选择地,所述转辊呈长杆状,所述旋转叶片呈沿所述转辊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片状。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输风口设有和其轮廓相适配的第一过滤件;及所述第二输风口设有和其轮廓相适配的第二过滤件。
可选择地,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及所述交换口的轮廓相同;其中,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及所述交换口分别组装有百叶片和自动式封闭门,所述自动式封闭门设于所述百叶片朝向室内的一侧。
可选择地,所述自动式封闭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下端均设有轨道,所述轨道配置为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可相对运动,用以封堵或开启所述进风口或所述排风口或所述交换口。
可选择地,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外幕墙单元和所述内幕墙单元的第一堵板、第二堵板和第三堵板;所述第一堵板设于所述排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堵板设于所述交换口上,所述第三堵板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其中,
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之间;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堵板和所述第三堵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在外幕墙单元和内幕墙单元形成的空隙内,进风口和交换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且在进风通道内对应于进风口的位置设有一输送机构,用于将室外的气体从进风通道引入室内。排风口和交换口之间形成排风通道,且在排风通道内对应于排风口的位置设有另一输送机构,用于将室内的气体从排风通道引入室外。且两个输送机构同步运行,以使得进风和排风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如此,可确保室内的空气处于一直流动的状态,可确保室内的空气的新鲜洁净。且在同等时间内,两个输送机构输送的风量值相等,即进风和排风的量相等,可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速处于稳定的状态,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度。且两个输送机构装拆方便,利于维护。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输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侧板和第一过滤件相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的第三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外幕墙单元的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自动式封闭门在一种状态下组装于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自动式封闭门在另一种状态下组装于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输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侧板和第一过滤件相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的第三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外幕墙单元的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自动式封闭门在一种状态下组装于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的自动式封闭门在另一种状态下组装于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和室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包括幕墙模块1和两输送机构2。
具体地,幕墙模块1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平行设置。且两者均可采用透明玻璃或铝板制作,在此不作限制。其中,当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均采用透明玻璃制作时,外幕墙单元11由于长期和室外空气接触,要能够承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变化,因而可优先采用双层夹胶玻璃制作,也可采用双层内部中空的玻璃制作。内幕墙单元12可采用单层玻璃制作,如此可节省成本。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之间可通过连接支撑件93相固定连接。连接支撑件93既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又可使得两者之间保持有空隙。内幕墙单元12可通过第一固定件91和第二固定件92和顶板8固定连接,如此可提高内幕墙单元12和外幕墙单元11安装于顶板8的稳固性,不会导致内幕墙单元12和外幕墙单元11轻易脱落,进而带来安全隐患。
外幕墙单元11设有进风口112和排风口111,内幕墙单元12设有交换口121。交换口121朝向外幕墙单元11方向的投影落入进风口112和排风口111之间。在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形成的空隙内,进风口112和交换口121之间形成进风通道14,排风口111和交换口121之间形成排风通道13。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设于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形成的空隙内,并分别连接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堵板5、第二堵板6和第三堵板7。第一堵板5设于排风口111的上方,且邻近排风口111的位置。第二堵板6设于交换口121上,可优选设于交换口121的中心位置。第三堵板7设于进风口112的下方,且邻近进风口112的位置。其中,排风通道13位于第一堵板5和第二堵板6之间形成的区域内。进风通道14位于第二堵板6和第三堵板7之间形成的区域内。也即是,第一堵板5、第二堵板6、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共同形成排风通道13。第二堵板6、第三堵板7、外幕墙单元11和内幕墙单元12共同形成进风通道14。如此,排风通道13和进风通道14可上下相对设置。当然,进风通道14和排风通道13设置的形状及位置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参见图1,两输送机构2分设于进风通道14内和排风通道13内。其中一输送机构2设于进风口112,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引入室内。另一输送机构2设于排风口111,用于将室内的气体引入室外。且两个输送机构2同步运行,以使得进风和排风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如此,可确保室内的空气处于一直流动的状态,可确保室内的空气的新鲜洁净。且在同等时间内,两个输送机构2输送的风量值相等,即进风和排风的量相等,可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速处于稳定的状态,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度。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7,输送机构2包括输送本体21、驱动件22及导风件23。输送本体21相对两侧壁分设有第一输风口211和第二输风口212。在一个较佳的示例中,输送本体21可呈一中空的方型箱体结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及用于连接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26和第四侧板27,其还包括上下两封板。可在第一侧板24的中心区域开设第一输风口211,并在第二侧板25的中心区域开设第二输风口212,且第一输风口211和第二输风口212轮廓相一致且相对设置。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气体流经第一输风口211和第二输风口212时,以带来颗粒杂质及粉尘等,可在第一输风口211设有和其轮廓相适配的第一过滤件213。及第二输风口212设有和其轮廓相适配的第二过滤件214。第一过滤件213和第二过滤件214均可为板体结构,且其表层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过滤孔,但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例中,导风件23设于输送本体21内,且沿垂直于第一输风口211和第二输风口212的连线方向设置。驱动件22设于输送本体21上,用于驱动导风件23转动。其中,当输送机构2设于进风口112时,即设于进风口112的输送机构2的第一输风口211朝向进风口112设置,驱动件22正转,以驱动导风件23正向转动,进而通过导风件23将室外的气体从第一输风口211输送至输送本体21内,并经第二输风口212进入进风通道14,最终引入室内。当输送机构2设于排风口111时,即设于排风口111的输送机构2的第一输风口211朝向排风口111设置,驱动件22反转,以驱动导风件23反向转动,进而通过导风件23将室内的气体从排风通道13经第二输风口212输送至输送本体21内,并经第一输风口211引入室外。
在一个较佳的示例中,导风件23包括转辊231和至少两旋转叶片232。转辊231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插嵌于输送本体21垂直于第一输风口211和第二输风口212的连线方向的两侧壁,也即是第三侧板26和第四侧板27相对的两侧壁。至少两旋转叶片232沿转辊231的周向间隔设于转辊231的端面上。其中,旋转叶片232的数量可为六个,但并不限于此。转辊231呈长杆状,可在第三侧板26朝向第四侧板27一侧的中心处开设一盲孔261,用于供转辊231的一端插设。具体地,可在该盲孔261内增设一第一轴承座,转辊231的一端插设于该第一轴承座内,以利于转辊231能够更顺畅地转动。可在第四侧板27的中心处开设一通孔,用于供转辊231的另一端插设。具体地,也可在该通孔内增设一第二轴承座,且该端部穿设于该第二轴承座,并延伸外侧。驱动件22安装于第四侧板27,用于驱动连接该转辊231延伸至外侧的一端。其中,驱动件22可为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辊231可带动旋转叶片232转动。当输送机构2组装于进风口112时,可使得旋转叶片232正转,以将气体从第一输风口211输送至第二输风口212。当输送机构2组装于排风口111时,可使得旋转叶片232反转,以将气体从第二输风口212输送至第一输风口211。具体地,旋转叶片232呈沿转辊2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片状,但并不限于此。
参见图1及图8至图10,进风口112、排风口111及交换口121的轮廓均可相同。其中,进风口112、排风口111及交换口121分别组装有百叶片3和自动式封闭门4。自动式封闭门4设于百叶片3朝向室内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式封闭门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的上下端均设有轨道,轨道配置为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之间可相对运动,用以封堵或开启进风口112或排风口111或交换口121。具体地,当室内不需要换气时,进风口112、排风口111及交换口121均处于封闭的状态,以用于和室外隔绝。当室内需要换气时,可设一驱动设备驱动第一板体41和第二板体42之间朝向互相背离的方向运动,用以开启进风口112、排风口111和交换口121。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幕墙单元12和室内是处于连通的状态,具体的连通方式不限。例如,可通过在室内增设窗户和内幕墙单元12连通,也可增设排风通道和内幕墙单元12连通,在此不作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和室内的气体进行交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幕墙模块,包括相对设置的外幕墙单元和内幕墙单元;所述外幕墙单元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内幕墙单元设有交换口;所述交换口朝向所述外幕墙单元方向的投影落入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之间;在所述外幕墙单元和所述内幕墙单元形成的空隙内,所述进风口和所述交换口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排风口和所述交换口之间形成排风通道;
两输送机构,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和所述排风通道内;其中一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进风口,用于将室外的气体引入室内;另一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排风口,用于将室内的气体引入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本体、驱动件及导风件;所述输送本体相对两侧壁分设有第一输风口和第二输风口,所述导风件设于所述输送本体内,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风口和所述第二输风口的连线方向设置,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输送本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进风口时,所述第一输风口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驱动件正转,以驱动所述导风件正向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导风件将室外的气体经所述进风通道引入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排风口时,所述第一输风口朝向所述排风口设置,所述驱动件反转,以驱动所述导风件反向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导风件将室内的气体经所述排风通道引入室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转辊和至少两旋转叶片,所述转辊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插嵌于所述输送本体垂直于所述第一输风口和所述第二输风口的连线方向的两侧壁,至少两旋转叶片沿所述转辊的周向间隔设于所述转辊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呈长杆状,所述旋转叶片呈沿所述转辊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片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风口设有和其轮廓相适配的第一过滤件;及所述第二输风口设有和其轮廓相适配的第二过滤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及所述交换口的轮廓相同;其中,所述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及所述交换口分别组装有百叶片和自动式封闭门,所述自动式封闭门设于所述百叶片朝向室内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式封闭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的上下端均设有轨道,所述轨道配置为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可相对运动,用以封堵或开启所述进风口或所述排风口或所述交换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外幕墙单元和所述内幕墙单元的第一堵板、第二堵板和第三堵板;所述第一堵板设于所述排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堵板设于所述交换口上,所述第三堵板设于所述进风口的下方;其中,
所述排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堵板和所述第二堵板之间;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堵板和所述第三堵板之间。
CN202021756029.XU 2020-08-20 2020-08-20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Active CN212805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6029.XU CN212805949U (zh) 2020-08-20 2020-08-20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6029.XU CN212805949U (zh) 2020-08-20 2020-08-20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5949U true CN212805949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4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6029.XU Active CN212805949U (zh) 2020-08-20 2020-08-20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5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46332B1 (ko) 환기 및 열 회수기능을 갖는 창호
JP3999185B2 (ja) 換気機能付きカーテンウォ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建物
EP2683899B1 (en) A window shutter unit for external mounting on a building
CN106523013A (zh) 一种自然压差驱动的地铁车站节能通风系统
JP2014520222A (ja) ビルディングの開口部又はビルディングの表面部分用のカバー、及びそのカバーのための駆動システム
CN102869924B (zh) 用于窗户的通风设备
CN205747156U (zh) 智能新风换气换热净化机
CN202581655U (zh) 有源窗式通风器以及适于安装该通风器的窗副框
CN202611048U (zh) 节能型双层玻璃幕墙
CN106014156B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智能通风窗
RU2559551C1 (ru) Вентиля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кна
CN212805949U (zh) 用于高层建筑幕墙的自然通风装置
CN207584951U (zh) 全新风吊顶式空调系统
WO2019050484A1 (en) VENTILATION DEVICE
CN108005317B (zh) 一种活动的屋顶结构
KR20200113529A (ko) 실내 환기 및 공기정화 창문
KR101233415B1 (ko) 창호 부착형 하이브리드 환기장치
CN111549899B (zh) 一种房屋通风系统
CN215765579U (zh) 热回收新风装置、新风系统
CN211666588U (zh) 带有降噪通风器的固定窗
CN204534954U (zh) 窗式通风净化器
CN212805929U (zh) 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
CN211736966U (zh) 一种幕墙空气循环系统
CN211008365U (zh) 一种负压风机进风口专用卷帘门
CN210918694U (zh) 一种能够大角度开合的断桥铝合金门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40 floors 6-9, South Building, No. 258, Shimen 2nd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ajia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41 6-9 floor, South Tower 258, two Shimen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an Dai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