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5587U -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5587U
CN212805587U CN202021829820.9U CN202021829820U CN212805587U CN 212805587 U CN212805587 U CN 212805587U CN 202021829820 U CN202021829820 U CN 202021829820U CN 212805587 U CN212805587 U CN 212805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disc
pipe
water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98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丰
赖善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jum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ajum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ajum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ajum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98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5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5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5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用于解决蒸汽发生器效率低、蒸汽流出时间长、能耗大的问题。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盘状发热管、盘状进水管、保护壳体和蒸汽出口管;所述盘状发热管和所述盘状进水管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所述蒸汽出口管安装于所述保护壳体上且穿过保护壳体与所述盘状进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紧凑,节省空间,有效防止损坏,更安全,蒸汽产生效率高,蒸汽产生时间短,有效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背景技术
蒸汽能锅是一种由蒸汽提供能量从而实现蒸煮食物的烹饪设备。蒸汽能锅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后自行输入锅中,产生的蒸汽能将锅中食材蒸熟,能够快速蒸熟食材,保持食材口感、营养不流失。而其中蒸汽能锅中使用的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的效率高低对蒸汽能锅有直接影响。
例如采用了现有技术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专利号为CN105202525A,包括铂电阻、加热装置、铜管以及填充介质,铜管在蒸汽发生器内的外圈弯曲排布,加热装置位于蒸汽发生器的内圈中;所述加热装置中心位置设置铂电阻,用于测量发生器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加热装置不与铜管接触,铜管与加热装置之间是通过填充介质传热,该填充介质同时接触铜管和加热装置来提高了蒸汽发生器的工作效率。
该蒸汽发生器使用填充介质传热,这种蒸汽发生器在传热过程中,加热装置会先向填充介质传热,填充介质被加热后,再向铜管传热,最终加热铜管内的水,产生蒸汽;但是将填充介质填充在蒸汽发生器以及加热装置中间,铜管与加热装置没有直接接触,导致在热传导的加热过程中产生蒸汽效率低且能耗大,并且此设计结构铜管的设计需要不断盘绕加热装置,会使铜管过长,蒸汽产生后还需通过过长的管道,会使蒸汽流出的过程中需要的时间长,导致蒸汽流出速度慢,并且损耗蒸汽的热量,同时用于进水的铜管过长,不利于节省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用于解决蒸汽发生器效率低、蒸汽流出时间长、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盘状发热管、盘状进水管、保护壳体和蒸汽出口管;所述盘状发热管与所述盘状进水管相互贴合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所述蒸汽出口管设于所述保护壳体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盘状进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通过盘状发热管与盘状进水管相互贴合设置设于保护壳体内,使两者之间的接触更加靠近,扩大了盘状进水管的受热面积,从而使进水管内受热的水量增加,使盘状发热管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加热过程中的热量浪费,由于盘状进水管的受热更加充分,因此整个发生器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产生蒸汽,蒸汽产生效率高,同时设置保护壳体可以保护盘状进水管与盘状加热管的连接结构,防止了两者受到外界的损坏;蒸汽发生器所设置的蒸汽出口管与盘状进水管连通,使盘状进水管中水在加热后形成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管冒出,直接控制蒸汽出口管就可以将蒸汽输往需要的地方,利用蒸汽出口管控制了所产生的蒸汽的去向,蒸汽出口管控制了所产生的蒸汽的去向,可以直接将蒸汽输往目的区域,使过程中减少对蒸汽热量的损耗。同时盘状进水管与盘状加热管贴合的结构设计,使得蒸汽输出速度快,进一步使流出过程中损耗蒸汽的热量减少,同时利于节省空间。
所述保护壳体可以由铝材料压铸成形,使保护壳体内不留空隙,进一步固定住其内部的结构,使盘状加热管与盘状进水管的接触面积更紧密;同时能够保护设于其内部的盘状加热管与盘状进水管不易被腐蚀。
进一步,所述盘状进水管和所述盘状发热管呈水平螺旋分布,盘状进水管和盘状发热管相似的设计结构,使得所述盘状进水管和所述盘状发热管可以相互紧贴。
进一步,水平螺旋分布的盘状进水管最外围的端口为进水口,中心的端口为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出口管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垂直于盘状进水管所处的水平面,使蒸汽出口管排出蒸汽的时候能向上排出,向上排出蒸汽有利于加快排出速度。
进一步,所述蒸汽出口管和盘状进水管一体成型,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生产步骤,生产方便。
进一步,所述盘状发热管呈水平分布,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比第二弯管长;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保护壳体的外部;盘状发热管呈水平分布,使得盘状发热管贴合上述的盘状进水管时。
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度保险丝,设于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所述温度保险丝能够在蒸汽发生器因空烧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温度过高时,可以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产生危害。
进一步,所述蒸汽发生器上接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与所述蒸汽出口管出气的一端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蒸汽流出时,蒸汽先经过所述泄压阀再排出,泄压阀能避免由于快速加热产生过量蒸汽导致的压力过大,保障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能锅,包括底座、盖体,所述底座与所述盖体形成的内腔的空间设置有水箱、水泵以及上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所述水箱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水泵安装于底座上;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底座内部且在所述水箱的下方;所述水箱和盖体设有可供蒸汽出口管穿过的排气孔;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盘状进水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汽能锅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上的蒸汽出气管从穿过所述水箱和所述盖体的排气孔,能够防止蒸汽热量流失,同时充分利用蒸汽传递出来的热量加热水箱中的水,使得所述蒸汽发生器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通过水泵的作用能够快速、均匀地将水输送到蒸汽发生器中并且控制进水量的大小,使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快速受热,蒸汽流出更快且蒸汽能锅中产生蒸汽的效率更高,同时又能减少蒸汽发生器中的未被充分加热成蒸汽的水对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温度的影响,减少能量浪费,使蒸汽能锅的能耗更低。
进一步,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连接水箱,可以实现快速加水及清理的目的,在不使用蒸汽发生器的时候水箱盖还能起到防尘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水箱内设有水位监测装置和水位刻度,所述水位监测装置沿所述水箱的任意一侧安装;所述水位刻度设于水箱侧面。所述水位监测装置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水位,当水箱中没水时,水位监测装置能自动关闭蒸汽发生器,避免空烧及水泵空抽而损坏相关设备。
进一步,所述水箱中的水通过水泵作用流入蒸汽发生器的盘状进水管,经蒸汽发生器加热作用后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出气管排出,通过水泵调节盘状进水管的进水量,可调节蒸汽产生的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紧凑,节省空间,造价更低,有效防止损坏,更安全,蒸汽产生效率高,蒸汽产生时间短,有效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中盘状发热管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中,100蒸汽发生器、110盘状发热管、111第一弯管、112第二弯管、120 盘状进水管、130保护壳体、140蒸汽出口管、150温度保险丝、160泄压阀、 200底座、300盖体、400水箱、410水位监测装置、420水位刻度、50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
盘状发热管110、盘状进水管120、保护壳体130和蒸汽出口管140;所述盘状发热管110和所述盘状进水管120相互贴合设置于所述保护壳体内部;所述蒸汽出口管140安装于所述保护壳体130上且穿过保护壳体与所述盘状进水管2连通。
在使用所述蒸汽发生器时,将蒸汽发生器接入电源,使盘状发热管110开始加热,向盘状进水管120进水,所述通过盘状进水管120的水经过与其紧贴的盘状发热管110的加热作用形成蒸汽,蒸汽在盘状进水管120不断被加热,最后从蒸汽出口管140排出。
具体地,蒸汽出口管140的开口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壳体130的形状以及盘状进水管120在壳体130内所设置的位置进行调整,蒸汽出口管140控制所产生的蒸汽的去向,可以直接将蒸汽输往目的区域,有利于蒸汽输送过程中减少对蒸汽热量的损耗。
具体地,盘状发热管110和盘状进水管120在保护壳体130的内部上下贴合,使两者之间的接触更加靠近,扩大了盘状进水管的受热面积,有利于盘状进水管120中的水能够充分受热产生蒸汽,可选地,盘状发热管110和盘状进水管120在保护壳体130中被固定,两者被固定且贴合,使两者的结合体更不容易受到外界破坏,同时也使盘状加热管110与盘状进水管120的接触面积更紧密,同样有利于盘状进水管120中的水能够充分受热;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的上表面还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的安装螺孔;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所选用的导热金属材料可以是铝材料,还可以是铜材料或合金材料等,本实施例中,保护壳体130由铝材料通过压铸制成,使保护壳体内不留空隙,且其造价便宜以及耐腐性强,可以进一步保护盘状发热管和盘状进水管两者的结合体。
作为优选方案,盘状进水管120和盘状发热管110均呈水平螺旋分布,但两者均不限制于水平方向上分布,根据实际情况,两者的螺旋状分布可为其他方式;盘状进水管120和盘状发热管110均呈螺旋分布,以使盘状进水管120 与盘状发热管110上下贴合时所产生的缝隙更小,有利于盘状进水管120中的水能够充分接受盘状发热管110产生的热量,使进水管的水能够充分蒸发产生蒸汽。
作为优选方案,水平螺旋分布的盘状进水管120最外围的端口为进水口,中心的端口为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出口管140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垂直于盘状进水管所处的水平面,使蒸汽出口管排出蒸汽的时候能向上排出,向上排出蒸汽有利于加快排出速度,而蒸汽出口管垂直设置更有利于蒸汽输送过程中减少对蒸汽热量的损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蒸汽出口管140和盘状进水管120一体成型,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更方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的盘状发热管:作为优选方案,盘状发热管110 呈水平分布,包括第一弯管111、第二弯管112;所述第一弯管111比所述第二弯管112长;所述第一弯管的一端和第二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另一端均延伸并穿出保护壳体130外,盘状发热管110的两条弯管穿出保护壳体130,使连接电源的两个弯管能够平行设置,便于盘状发热管连接电源,同时两条弯管的分布可为其他方式,使蒸汽在加热过程充分利用盘状发热管的热量的同时可以缩短盘状发热管长度,使二者的结构设计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节省空间,以及使蒸汽发生器造价更低。对应的,所述盘状进水管120 和盘状发热管110结构近似,这样使得所述盘状进水管120和所述盘状发热管 110可以相互紧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度保险丝150,所述温度保险丝 150设于所述保护壳130的上表面且与接入电源,所述温度保险丝内含有溶体;所述保护壳体130可以被导热,保护壳体在所述蒸汽发生器100中的盘状发热管110通电后进行加热作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传热到保护壳体130,进而向温度保险丝150传热,而温度保险丝150中的溶体能够在因空烧、自身通电工作过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温度过高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产生危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蒸汽出口管140的开口连通有泄压阀160,当蒸汽压力过大的时,所述泄压阀160排出蒸汽泄压;当蒸汽发生器内的压力降低到规定压力值时,泄压阀自行关闭,使蒸汽发生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压力下安全运行,可起到释放压力发作用,防止蒸汽发生器因超压而引起爆炸。
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蒸汽发生器接入电源,使盘状发热管110开始加热,向盘状进水管120 进水,所述通过盘状进水管120的水经过紧贴在其下方的盘状发热管110的加热作用后形成蒸汽,蒸汽从盘状进水管110不断被加热,最后从蒸汽出口管140 排出,并且所述保护壳体130中的盘状进水管120与盘状发热管110上下紧密贴合,可以有效的增大其接触面积,所述保护壳体130在加热过程中也被导热,进一步的将热量传递给其保护的盘状进水管120的水,使其导热更直接,加热效率高;温度保险丝150包含溶体,当蒸汽发生器温度过高时,温度保险丝根据其自身产生的热量或蒸汽发生器因空烧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温度过高使熔体熔化,从而使电路断开,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产生危害形成。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一种蒸汽能锅,包括:
底座200、盖体300,所述底座200与盖体300形成的内腔的空间设置有水箱400、水泵500以及实施例一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00;所述水箱400设于所述底座200内;所述水泵500安装于底座200上;所述蒸汽发生器100设置于所述底座200内部且在所述水箱400下面;所述水箱400和盖体300设有供蒸汽出口管140穿过的排气孔;所述水泵500进水口连通水箱400,水泵500的出水口连通的出水口与所述盘状进水管120连通。
在使用时,将蒸汽能锅接入电源,所述水箱400中的水通过所述水泵500 的作用均匀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器100,经过所述蒸汽发生器100的加热作用后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出口管140排出。
具体地,所述水箱400中的水通过所述水泵500的调节进水量,经过水泵 500作用快速、均匀地将水输送所述蒸汽发生器100中,经所述蒸汽发生器100 加热作用后形成蒸汽,可以使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快速受热,蒸汽流出更快且进一步使蒸汽能锅中产生蒸汽的效率更高。蒸汽在流向所述蒸汽出口管140的过程不断加热,使蒸汽温度不断升高,最后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管140排出,能够防止蒸汽热量流失,同时充分利用蒸汽传递出来的热量加热水箱中的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使蒸汽能锅的能耗更低。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体300可拆卸地连接水箱400,在使用时将所述盖体300从所述水箱400上拿开,可直接将水装入水箱400中,然后盖好盖体300;当需要清理水箱400中污渍时,可直接将盖体300拿开,擦洗水箱400内部,方便加水与清理水箱。
作为优选方案,蒸汽能锅通电时,所述水箱内设有水位监测装置410、水位刻度420,所述水位监测装置410沿所述水箱的内侧垂直安装,所述水位刻度设于水箱侧面;在使用时,参照所述水箱的水位刻度420,可方便观察所述水箱400中现有水位;当蒸汽能锅通电运行时,所述水位监测装置410可及时监测所述水箱中的水位,检测水箱水位方式为传感器不直接接触水,当水箱水位过低时,水位监测装置能够发出缺水信号,并发出警报提示加水;当水箱中没水时,水位监测装置能自动关闭蒸汽发生器100,避免空烧及水泵空抽而损坏相关设备。
作为优选方案,蒸汽能锅通电,当蒸汽发生器温度过高时,温度保险丝150 能够在蒸汽发生器因空烧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温度过高时,及时切断电源;当蒸汽压力过大的时,所述泄压阀160工作排出蒸汽泄压;当蒸汽发生器内的压力降低到规定压力值时,泄压阀自行关闭,使蒸汽发生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压力下安全运行,可起到释放压力发作用,防止蒸汽发生器因超压而引起爆炸。
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能锅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蒸汽能锅接入电源:所述水箱400中的水通过所述水泵500的作用均匀进入所述蒸汽发生器100,经过所述蒸汽发生器100的加热作用后形成蒸汽,蒸汽通过蒸汽出口管140排出,同时充分利用蒸汽传递出来的热量加热水箱400 中的水,可以使蒸汽发生器中的水快速受热,蒸汽流出更快且进一步使蒸汽能锅中产生蒸汽的效率更高;能够防止蒸汽热量流失,同时充分利用蒸汽传递出来的热量加热水箱中的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使蒸汽能锅的能耗更低;同时所述水位监测装置410监测水箱内的水位,当水位较低时,所述水位监测装置410能够发出缺水信号,并发出警报提示加水,当水位过低时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可关闭所述蒸汽发生器100,避免空烧现象;在蒸汽能锅的加热过程中,当蒸汽发生器过高时,温度保险丝150能够在蒸汽发生器因空烧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温度过高时,及时切断电源;当蒸汽压力过大的时,泄压阀160工作,排出蒸汽泄压;当蒸汽发生器内的压力降低到规定压力值时,泄压阀自行关闭,使蒸汽发生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压力下,可起到释放压力发作用,防止蒸汽发生器因超压而引起爆炸。
在需要加水时,将所述盖体300从所述水箱400上拿开,可直接将水装入水箱400中,将水加至水位刻度420的最高处,然后盖好盖体300;当需要清理水箱400中污渍时,可直接将盖体300拿开,擦洗水箱400内部,方便加水与清理水箱。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盘状发热管(110)、盘状进水管(120)、保护壳体(130)和蒸汽出口管(140);
所述盘状发热管(110)与所述盘状进水管(120)相互贴合设置于保护壳体(130)内部;
所述蒸汽出口管(140)设于所述保护壳体(130)的外表面且与所述盘状进水管(1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状进水管(120)和所述盘状发热管(110)呈水平螺旋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水平螺旋分布的盘状进水管(120)最外围的端口为进水口,中心的端口为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出口管(140)连通,所述蒸汽出口管垂直于盘状进水管所处的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出口管(140)和盘状进水管(120)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状发热管(110)呈水平分布,包括第一弯管(111)、第二弯管(112);
所述第一弯管(111)比所述第二弯管(112)长;
所述第一弯管(111)的一端与第二弯管(112)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第一弯管(111)和所述第二弯管(112)的另一端均延伸至所述保护壳体(130)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度保险丝(150),设于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是:
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泄压阀(160),所述泄压阀与所述蒸汽出口管连通。
8.一种蒸汽能锅,包括底座(200)、盖体(300),所述底座(200)与所述盖体(300)形成的内腔的空间设置有水箱(400)、水泵(500),所述水箱(400)设于所述底座(200)内;所述水泵(500)安装于底座(200)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00);
所述蒸汽发生器(100)设于所述底座(200)内部且在所述水箱(400)的下方;
所述水箱(400)和盖体(300)设有可供蒸汽出口管(140)穿过的排气孔;
所述水泵(500)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400)连通,水泵(500)的出水口与所述盘状进水管(12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能锅,其特征是:
所述盖体(300)可拆卸地连接水箱(40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能锅,其特征是:
所述水箱(400)内设有水位监测装置(410)和水位刻度(420),所述水位监测装置用于检测水箱内的水位。
CN202021829820.9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Active CN212805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9820.9U CN212805587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9820.9U CN212805587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5587U true CN212805587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9820.9U Active CN212805587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55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5418A (zh) * 2020-09-27 2021-01-01 李新亚 节能省时水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5418A (zh) * 2020-09-27 2021-01-01 李新亚 节能省时水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05587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其蒸汽能锅
WO1996026397A1 (en) Space heating device
CN109838926B (zh) 一种防水垢的智能太阳能热水器
CN210871035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02229416U (zh) 电热开水器
CN105305731B (zh) 一种水内冷发电机定子防汽堵装置及其方法
CN205261502U (zh) 蒸汽发生器
CN102894663A (zh) 一种带水箱水量检测机构的茶几
CN210425521U (zh) 一种新型浇铸一体式液体电加热装置
CN206275571U (zh) 带发热丝的蒸烤两用蒸汽发生器
CN201473801U (zh) 挂烫机的内置式蒸汽发生器
CN210036312U (zh) 一种新型中频钢壳熔炉
CN215991232U (zh) 一种储热式电加热装置
CN102901227B (zh) 一种电热开水器
CN209539834U (zh) 一种轴承箱冷却装置
CN112586996A (zh) 蒸汽发生组件及烹饪装置
CN220911660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干烧结构的热水器发热体
CN206094000U (zh) 可倒立除垢的螺旋盘蒸汽发生器
CN213345274U (zh) 一种蒸汽装置及其蒸汽能锅
CN201155599Y (zh) 螺旋脱气阀
CN216854462U (zh) 一种换热式热水锅炉及咖啡机
CN206006894U (zh) 一种发热盘
CN219190954U (zh) 一种非接触式外加热模具控温装置
CN218915373U (zh) 一种防冻壁挂炉
CN214433720U (zh) 咖啡机用的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