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0042U -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0042U
CN212800042U CN202021117313.2U CN202021117313U CN212800042U CN 212800042 U CN212800042 U CN 212800042U CN 202021117313 U CN202021117313 U CN 202021117313U CN 212800042 U CN212800042 U CN 212800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tling chamber
concentrated water
inlet pipe
pond
de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173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Qin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Qin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Qin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Qin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173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0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0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0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浓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包括浓水池和处理箱,所述浓水池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进管,所述第一进管的另一端与处理箱的左侧连通,所述浓水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浓水池的左侧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下端与过滤板的上方平齐,所述浓水池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积杂箱,所述浓水池的右侧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可拆卸连接有推板,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浓水处理前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以及对过滤板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的效果,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时堵塞第一进管以及大垃圾和杂质在过滤板上端造成堆积堵塞过滤板的滤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浓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浓水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浓水主要有生活浓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浓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所以浓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技术中,浓水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由于浓水的含有的杂质和微生物种类繁多,不易彻底处理,造成浓水处理的效率不高,造成二次水资源污染。
现有的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对浓水处理前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不能过滤,进而容易造成浓水池内的浓水后期进入到处理箱时堵塞第一进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具有方便对浓水处理前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以及对过滤板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时堵塞第一进管以及大垃圾和杂质在过滤板上端造成堆积堵塞过滤板的滤孔的问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包括浓水池和处理箱,所述浓水池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进管,所述第一进管的另一端与处理箱的左侧连通,所述浓水池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浓水池的左侧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下端与过滤板的上方平齐,所述浓水池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积杂箱,所述浓水池的右侧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端贯穿浓水池并延伸至浓水池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左侧可拆卸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下端面与过滤板的上端面紧密贴合。
为了方便对去除微小杂质的浓水进行吸附去除浓水中携带的有害物质以及臭味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处理浓水的效率,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处理池和腔体,所述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沉淀室的上端面和第二沉淀室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贯穿第一沉淀室并延伸至第一沉淀室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贯穿第二沉淀室并延伸至第二沉淀室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棒,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面安装有叶片,所述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分别连通有絮凝剂进口和储污腔,两个所述絮凝剂进口均位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之间,所述第二沉淀室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三进管和第二进管,所述第三进管和第二进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处理池的上下两端连通,所述处理池的内部设置有MBR过滤,所述处理池的右侧连通有第四进管,所述第四进管的右端与腔体的左端连通,所述腔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性炭。
为了使该处理箱具有整体性、结构紧凑和占地面积较小的特点,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
为了避免推板对过滤板造成损坏,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为了方便控制浓水依次输送到下一处理室内,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管、第二进管、第三进管和第四进管的外侧壁均安装有泵。
为了方便将处理后的水输出到处理设备外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当需要对浓水池内的浓水进行处理时,处理前,进入到浓水池的浓水首先通过过滤板对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时堵塞第一进管,需要对过滤板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时,打开密封板,接着开启气缸,气缸带动推板将过滤板上端的大垃圾和固体杂质推送到积杂箱的内部,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浓水处理前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以及对过滤板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的效果,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时堵塞第一进管以及大垃圾和杂质在过滤板上端造成堆积堵塞过滤板的滤孔的问题。
2、该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经过初次过滤大垃圾和杂质后进入到处理箱内的浓水,依次经过第一沉淀室、第二沉淀室、处理池和腔体进行过滤浓水中携带的杂质和有害化学成分以及除臭,在第一沉淀室和第二沉淀室内加入絮凝剂,通过混凝剂凝聚浓水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使浓水中的微粒凝聚并沉淀,通过MBR过滤过滤水中的剩余杂质和微粒,接着通过活性炭对浓水中的化学有害物质以及臭味进行吸附去除,从而达到了方便对去除微小杂质的浓水进行吸附去除浓水中携带的有害物质以及臭味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浓水的效率。
3、该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该处理箱通过两个支撑板进行支撑,通过底板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该处理箱具有整体性、结构紧凑和占地面积较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浓水池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剖视图。
图中,1、浓水池;101、密封板;102、积杂箱;103、气缸;104、连接杆;105、推板;106、过滤板;107、第一进管;2、处理箱;201、第一沉淀室;202、第二沉淀室;203、处理池;204、腔体;205、出水管;206、阀门;207、支撑板;208、底板;3、第一电机;301、第一转轴;302、搅拌棒;4、第二电机;401、第二转轴;402、叶片;403、储污腔;404、絮凝剂进口;5、第二进管;501、泵;502、第三进管;503、MBR过滤;504、第四进管;6、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包括浓水池1和处理箱2,浓水池1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进管107,第一进管107的另一端与处理箱2的左侧连通,浓水池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06,浓水池1的左侧安装有密封板101,密封板101的下端与过滤板106的上方平齐,浓水池1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积杂箱102,浓水池1的右侧安装有气缸103,气缸103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104,连接杆104的左端贯穿浓水池1并延伸至浓水池1的内部,连接杆104的左侧可拆卸连接有推板105,推板105的下端面与过滤板106的上端面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中:气缸103的型号为:SD50,当需要对浓水池1内的浓水进行处理时,处理前,进入到浓水池1的浓水首先通过过滤板106对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2时堵塞第一进管107,需要对过滤板106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时,打开密封板101,接着开启气缸103,气缸103带动推板105将过滤板106上端的大垃圾和固体杂质推送到积杂箱102的内部,从而达到了方便对浓水处理前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以及对过滤板106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的效果,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2时堵塞第一进管107以及大垃圾和杂质在过滤板106上端造成堆积堵塞过滤板106的滤孔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处理箱2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第一沉淀室201、第二沉淀室202、处理池203和腔体204,第一沉淀室201和第二沉淀室202的下端连通,第一沉淀室201的上端面和第二沉淀室202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401,第一转轴301的下端贯穿第一沉淀室201并延伸至第一沉淀室201的内部,第一转轴301的下端贯穿第二沉淀室202并延伸至第二沉淀室202的内部,第一转轴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棒302,第二转轴401的下端面安装有叶片402,第一沉淀室201和第二沉淀室20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分别连通有絮凝剂进口404和储污腔403,两个絮凝剂进口404均位于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之间,第二沉淀室20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三进管502和第二进管5,第三进管502和第二进管5的另一端分别与处理池203的上下两端连通,处理池203的内部设置有MBR过滤503,处理池203的右侧连通有第四进管504,第四进管504的右端与腔体204的左端连通,腔体2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性炭6。
本实施例中:经过初次过滤大垃圾和杂质后进入到处理箱2内的浓水,依次经过第一沉淀室201、第二沉淀室202、处理池203和腔体204进行过滤浓水中携带的杂质和有害化学成分以及除臭,在第一沉淀室201和第二沉淀室202内加入絮凝剂,通过混凝剂凝聚浓水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使浓水中的微粒凝聚并沉淀,通过MBR过滤503过滤水中的剩余杂质和微粒,接着通过活性炭6对浓水中的化学有害物质以及臭味进行吸附去除,从而达到了方便对去除微小杂质的浓水进行吸附去除浓水中携带的有害物质以及臭味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浓水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处理箱2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7,两个支撑板20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08。
本实施例中:该处理箱2通过两个支撑板207进行支撑,通过底板208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该处理箱2具有整体性、结构紧凑和占地面积较小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推板10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本实施例中:当推板105推动过滤板106上端的垃圾杂质时,橡胶垫避免推板105对过滤板106造成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进管107、第二进管5、第三进管502和第四进管504的外侧壁均安装有泵501。
本实施例中:泵501的型号为:HGE25-238A,第一进管107、第二进管5、第三进管502和第四进管504的外侧壁均安装的泵501,通过控制泵501的开启和关闭,进而方便控制浓水依次输送到下一处理室内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处理箱2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205,出水管205的外侧壁安装有阀门206。
本实施例中:当对浓水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处理后的水输出时,开启阀门206,进而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水管205输出到该处理设备的外部,从而达到了方便将处理后的水输出到处理设备外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对浓水池1内的浓水进行处理时,处理前,进入到浓水池1的浓水首先通过过滤板106对浓水中携带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后期进入到处理箱2时堵塞第一进管107,需要对过滤板106上端的大垃圾和杂质进行处理时,打开密封板101,接着开启气缸103,气缸103带动推板105将过滤板106上端的大垃圾和固体杂质推送到积杂箱102的内部,经过初次过滤大垃圾和杂质后进入到处理箱2内的浓水,依次经过第一沉淀室201、第二沉淀室202、处理池203和腔体204进行过滤浓水中携带的杂质和有害化学成分以及除臭,在第一沉淀室201和第二沉淀室202内加入絮凝剂,通过混凝剂凝聚浓水中的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使浓水中的微粒凝聚并沉淀,通过MBR过滤503过滤水中的剩余杂质和微粒,接着通过活性炭6对浓水中的化学有害物质以及臭味进行吸附去除,当对浓水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处理后的水输出时,开启阀门206,进而处理后的水通过出水管205输出到该处理设备的外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包括浓水池(1)和处理箱(2),所述浓水池(1)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进管(107),所述第一进管(107)的另一端与处理箱(2)的左侧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池(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板(106),所述浓水池(1)的左侧安装有密封板(101),所述密封板(101)的下端与过滤板(106)的上方平齐,所述浓水池(1)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积杂箱(102),所述浓水池(1)的右侧安装有气缸(103),所述气缸(103)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有连接杆(104),所述连接杆(104)的左端贯穿浓水池(1)并延伸至浓水池(1)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4)的左侧可拆卸连接有推板(105),所述推板(105)的下端面与过滤板(106)的上端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的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第一沉淀室(201)、第二沉淀室(202)、处理池(203)和腔体(204),所述第一沉淀室(201)和第二沉淀室(202)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沉淀室(201)的上端面和第二沉淀室(202)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第一转轴(301)和第二转轴(401),所述第一转轴(301)的下端贯穿第一沉淀室(201)并延伸至第一沉淀室(20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301)的下端贯穿第二沉淀室(202)并延伸至第二沉淀室(202)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棒(302),所述第二转轴(401)的下端面安装有叶片(402),所述第一沉淀室(201)和第二沉淀室(20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分别连通有絮凝剂进口(404)和储污腔(403),两个所述絮凝剂进口(404)均位于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之间,所述第二沉淀室(20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三进管(502)和第二进管(5),所述第三进管(502)和第二进管(5)的另一端分别与处理池(203)的上下两端连通,所述处理池(203)的内部设置有MBR过滤(503),所述处理池(203)的右侧连通有第四进管(504),所述第四进管(504)的右端与腔体(204)的左端连通,所述腔体(2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性炭(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07),两个所述支撑板(20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板(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105)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管(107)、第二进管(5)、第三进管(502)和第四进管(504)的外侧壁均安装有泵(5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2)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205),所述出水管(205)的外侧壁安装有阀门(206)。
CN202021117313.2U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12800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7313.2U CN212800042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17313.2U CN212800042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0042U true CN212800042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96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17313.2U Active CN212800042U (zh) 2020-06-16 2020-06-16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0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0792A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污水处理装置
CN107445336A (zh) 一种环保污水净化机器人
CN21117017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
CN210261395U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水修复净化箱体结构
CN212800042U (zh)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浓水处理设备
CN211078753U (zh) 一种多重污水处理设备
CN107098463A (zh) 一种防臭型深度工厂污水加工净化装置
CN211226752U (zh) 废水低温蒸馏净化系统
CN105084601B (zh) 河水预处理装置
CN211999253U (zh) 一种制药领域污水处理装置
CN107117742A (zh) 一种河水处理净化装置及其净化方法
CN210620441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
CN2084404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除臭过滤装置
CN203461900U (zh) 一种水净化器
CN207243618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CN107739112B (zh) 一种立卧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5990323U (zh) 新型臭氧微纳米气泡和多介质过滤综合水处理设备
CN208218555U (zh) 一种黑臭水体水质提升设备
CN206915954U (zh) 一种无动力生物酶污水处理装置
CN2457145Y (zh) 生活污水净化设备
CN221027999U (zh) 一种家用中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141759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CN215798899U (zh) 一种适用于化工厂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57411U (zh) 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生活废水处理装置
CN220413102U (zh) 一种分散式乡村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