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1601U -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 Google Patents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1601U
CN212781601U CN202021983892.9U CN202021983892U CN212781601U CN 212781601 U CN212781601 U CN 212781601U CN 202021983892 U CN202021983892 U CN 202021983892U CN 212781601 U CN212781601 U CN 212781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eep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film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838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本亮
吴宪军
廖勇军
张喜光
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m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m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m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m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838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1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1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1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背光模块、显示模块、防窥模块;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棱镜片以及设于导光板侧边的点状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侧面为入光面、靠近所述显示模块的顶面为出光面;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偏光片、TFT阵列、液晶层、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PET膜、光栅膜;所述防窥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膜、防窥结构、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填充有液晶。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实现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进行转换,并且可以具有裸眼3D展示效果。

Description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LED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对产品性能及外观的要求皆在提高,各大厂商也在不断的进行产品的技术创新,以尽早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抢占先机。随着大屏智能手机和便携电脑等包含显示屏的终端设备的广泛流行,大部分经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或笔记本等终端设备的人有被偷看的经历,特别是一些机密性的信息如帐号、密码等,很容易引起人们偷窥,造成个人隐私的泄露。目前解决防偷窥的办法是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粘贴防窥膜,但是当用户需要进行信息共享时,只能通过移除或者破坏原有附加的防窥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需求的显示屏模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可以有效的实现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进行转换,并且具有裸眼3D展示效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包括:
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背光模块、显示模块、防窥模块;
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棱镜片以及设于导光板侧边的点状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侧面为入光面、靠近所述显示模块的顶面为出光面;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偏光片、TFT阵列、液晶层、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PET膜、光栅膜;
所述防窥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膜、防窥结构、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填充有液晶。
其中,所述防窥结构为百叶窗结构。
其中,所述防窥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透明材料层。
其中,所述模组还包括抗蓝光层,所述抗蓝光层设置于所述防窥模块上表面。
其中,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间距为3mm。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厚度均小于等于0.2mm。
其中,所述防窥结构的厚度为0.18~0.2mm。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防窥模块中,所述液晶填充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与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与所述防窥结构形成具有一定的厚度混合结构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加电后,液晶在电压的作用下有序排列,不会改变原有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防窥功能。当所述防窥模块中的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上未加电时,液晶呈无序状态,从而使得光线向各个方向发散,破除原有经过防窥结构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显示模组不产生防窥效果,实现可视共享功能,即上述显示模组可以在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除此之外,所述显示模块中的所述光栅膜通过所述平面介质贴合到所述PET膜上,将贴合好的所述光栅膜和PET膜组成的模组贴合到所述上偏光片上,借助所述PET膜的厚度和稳定性实现较为稳定的裸眼3D显示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裸眼3D显示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实现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的转换,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间距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有较高的分辨率,显示效果好,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美好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窥模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的示意图,所述显示屏模组包括:
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背光模块103、显示模块102、防窥模块10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204、导光板203、扩散片202、棱镜片201以及设于导光板203侧边的点状发光二极管205,所述导光板203靠近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侧面为入光面、靠近所述显示模块102的顶面为出光面;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偏光片307、TFT阵列306、液晶层305、彩色滤光片304、上偏光片303、PET膜302、光栅膜301;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窥模块的示意图,所述防窥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膜403、防窥结构402、第二透明导电膜401,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401之间填充有液晶404。
所述背光模块103用于提供背光源,所述显示模块102则用于显示相应的数据信息,如文字信息或者图片信息。所述背光模块103的出光方向上依次设置的下偏光片、TFT阵列、液晶层、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PET膜以及光栅膜。
所述显示模块中的所述光栅膜通过所述平面介质贴合到所述PET膜上,将贴合好的所述光栅膜和PET膜组成的模组贴合到所述上偏光片上,借助所述PET膜的厚度和稳定性实现较为稳定的裸眼3D显示效果。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的厚度均小于等于0.2mm,且其透光率高于90%、透光雾度值低于5%。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可以为透明的导电氧化物,例如:铟锡氧化物。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也可以为透明的混合式导体,例如,金属增强型氧化物导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还可以为有机导体,例如,PEDOT(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以及类似材料、银纳米线、碳纳米管或者石墨烯等,或各有机导体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均为ITO膜。所述防窥结构402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之间。所述防窥结构402固定于第一透明导电膜403上且垂直于显示模块102设置。所述防窥结构402与第二透明导电膜401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确保在可视共享状态下从任意角度均可以查看显示模块显示的内容。所述防窥结构402可以为百叶窗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窥结构402为细微百叶窗结构,细微百叶窗结构的侧壁还可以涂覆吸光材料层,以增强防窥效果。当用户视角垂直于显示模组表面时,所述细微百叶窗结构所阻挡的光线非常少,用户可以查看到显示模组显示出来的画面。当用户斜向查看显示模组的表面时,光线斜向穿过所述细微百叶窗结构时就会被结构侧壁的吸光材料所吸收。角度越大所吸收的光线就会越多,这样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看到显示模组所显示的内容。可视角度的产生可以通过对所述防窥结构402的光路结构设计来实现,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细微百叶窗结构间距、结构厚度、高度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防窥结构402的光路结构设计(即高度以及间距等)可以将视角范围限制在60度以内,即允许用户正对显示模组或者从与垂直于显示模组方向呈30度以内的方向观看。而当用户从与垂直于显示模组方向呈大于30度的方向观看显示模组时,就只能看到漆黑一片,从而实现防窥功能。
上述显示模组,将液晶直接填充于所述防窥结构402内部,与所述防窥结构402形成一个混合结构层,具有较小的厚度。因此,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加电后,液晶在电压的作用下有序排列,不会对改变原有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防窥功能。当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403和第二透明导电膜401上未加电时,液晶呈无序状态,从而使得光线向各个方向发散,破除原有经过防窥结构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显示模组不产生防窥效果,实现可视共享,也即上述显示模组可以在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并且,显示模组的防窥和共享功能的切换实现。
所述防窥模块101与所述显示模块102之间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透明材料层。
所述模组还包括抗蓝光层,所述抗蓝光层设置于所述防窥模块上表面。所述抗蓝光层用于对蓝光进行一定的反射、吸收、降低有害蓝光的入眼量,从而减少有害蓝光对眼底的伤害,保护用户视力。
所述导光板优选采用V-CUT技术制备而成,通过V-CUT技术能够获得超薄导光板,使得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不大于0.30mm且不小于0.18mm,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厚度n为0.25mm。这种超薄的显示模组不仅轻便、超薄,而且还可以降低成本。
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间距为3mm,使得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还可以替换为线状的冷阴极荧光灯管。
所述防窥结构的厚度为0.2~0.3mm。所述防窥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部而不是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背光模块之间是为了当用户不需要所述防窥模块时,容易将所述防窥模块从所述显示模块中去除。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防窥模块中,所述液晶填充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与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与所述防窥结构形成具有一定的厚度混合结构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加电后,液晶在电压的作用下有序排列,不会改变原有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防窥功能。当所述防窥模块中的第一透明导电膜和第二透明导电膜上未加电时,液晶呈无序状态,从而使得光线向各个方向发散,破除原有经过防窥结构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显示模组不产生防窥效果,实现可视共享功能,即上述显示模组可以在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进行转换,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除此之外,所述显示模块中的所述光栅膜通过所述平面介质贴合到所述PET膜上,将贴合好的所述光栅膜和PET膜组成的模组贴合到所述上偏光片上,借助所述PET膜的厚度和稳定性实现较为稳定的裸眼3D显示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裸眼3D显示效果,并且可以有效的实现可视共享和防窥功能之间的转换,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间距小,因此本实用新型有较高的分辨率,显示效果好,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美好的观看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背光模块、显示模块、防窥模块;
所述背光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棱镜片以及设于导光板侧边的点状发光二极管,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侧面为入光面、靠近所述显示模块的顶面为出光面;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偏光片、TFT阵列、液晶层、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PET膜、光栅膜;
所述防窥模块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膜、防窥结构、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之间填充有液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结构为百叶窗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窥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透明材料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还包括抗蓝光层,所述抗蓝光层设置于所述防窥模块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发光二极管的像素间距为3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厚度均小于等于0.2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结构的厚度为0.2~0.3mm。
CN202021983892.9U 2020-09-11 2020-09-11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Active CN212781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3892.9U CN212781601U (zh) 2020-09-11 2020-09-11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3892.9U CN212781601U (zh) 2020-09-11 2020-09-11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1601U true CN212781601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83892.9U Active CN212781601U (zh) 2020-09-11 2020-09-11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1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1737B (zh)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78246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038193B2 (ja) 指向性バックライトを使用したベゼルフリー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18023918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9760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50062410A1 (en) Visual display unit illumination
US9423648B2 (en) Transflectiv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824220A (zh) 顯示面板、顯示裝置、輸入輸出裝置、資料處理裝置
US202200503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6534413A (ja) フロント照明型半再帰反射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5549238A (zh) 可切换防窥显示装置及背光源
CN105629563A (zh) 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US8976436B2 (en) Controlled diffuse scattering for displays
CN107092127B (zh) 一种折射率调节结构、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15194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7037119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21278158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13450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70059764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118596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2781601U (zh) 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屏模组
CN107193122B (zh) 反射型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834548B (zh) 可切换窄视角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579491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CN114967265A (zh) 防窥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