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1191U -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1191U
CN212781191U CN202021443299.5U CN202021443299U CN212781191U CN 212781191 U CN212781191 U CN 212781191U CN 202021443299 U CN202021443299 U CN 202021443299U CN 212781191 U CN212781191 U CN 212781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fixed
wall
top surface
magnetic reson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32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成秀
孙兴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4432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1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1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119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外部固定有保护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座及其顶面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的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工型块,所述底板顶面中心位置处通过电机架固定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插接块与卡接槽卡合固定,将检测线圈通过胶带固定在保护槽内部,在一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一号弧形板的内壁与病人的腹部贴合,解决了现有的核磁共振使用的柔性线圈容易在病人身体摆动的情况造成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仪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外加超导磁场,经射频脉冲激励后,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经探测器检测并传输至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转换后在屏幕上显示病人影像并由医生诊断。其中人体电磁信号的采集是由核磁共振仪的探测线圈完成。
现有的核磁共振所使用的柔性线圈,为了最大限度实现检测图像,会让病人身体尽量贴近线圈,来提高信号强度,从而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但是当病人在摆动时容易对线圈造成褶皱或局部严重变形,造成线圈内部铜带断裂或脱焊,严重的会造成某个放大因子模块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核磁共振所使用的的柔性线圈在与病人腹部贴合时,由于病人在检测的过程中身体摆动导致线圈损坏的问题,提供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包括主体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外部固定有保护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底座及其顶面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顶面固定有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的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工型块,所述底板顶面中心位置处通过电机架固定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旋合连接有螺纹座;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承载板,两个所述工型块顶面之间固定有承载板,且所述承载板底面与螺纹座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一侧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顶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弧块槽,所述弧块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延伸至卡接块外部的推杆,所述承载板另一侧外壁对应卡接块所在位置处固定有一号活动座,所述一号活动座内部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匚型板,所述匚型板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伸缩外筒,所述伸缩外筒为敞口端朝下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伸缩外筒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内筒,所述伸缩内筒顶面与伸缩外筒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号弹簧,所述伸缩内筒底面固定有一号弧形板,所述一号弧形板内壁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保护槽,所述匚型板一侧竖直段底面对应卡接槽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二号弹簧。
进一步在于:所述一号弧形板两端底面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二号活动座,两个所述二号活动座内部均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二号弧形板,且二号弧形板与二号活动座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通过在一号弧形板的两端底面均固定有内部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二号弧形板的二号活动座,且在二号活动座与二号弧形板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的结构,通过增设二号弧形板,能够使得对病人身体的活动范围进行进一步限制。
进一步在于:所述推杆位于弧块槽内部端固定有三号弧形板,且三号弧形板的圆弧度等于弧形块外壁的圆弧度,通过在推杆内部端固定有圆弧度等于弧形块外壁圆弧度的三号弧形板,能够使得在推动推杆时,弧形块能够快速收纳至凹槽的内部。
进一步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两个弧形块宽度的总和,通过将凹槽的深度设置成大于两个弧形块的宽度总和,能够使得在推动推杆时,两个弧形块能够完全收纳至凹槽内部。
进一步在于:所述承载板顶面开设有弧形槽,通过在承载板的顶面开设有弧形槽,能够使得病人躺在承载板上更加舒适。
进一步在于:所述一号弧形板与二号弧形板内壁均粘附固定有橡胶垫,通过在一号弧形板与二号弧形板的内壁粘附固定有橡胶垫的结构,能够使得一号弧形板以及二号弧形板在对病人身体进行夹持固定时,病人的舒适性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底板的顶面两侧均固定有内部滑动连接有工型块的滑轨,在底板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传动电机,在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在螺纹杆的外壁旋合连接有螺纹座,在两个工型块的顶面之间固定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底面与螺纹座的顶面固定连接,在承载板的一侧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一号活动座,在一号活动座的内部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匚型板,在匚型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伸缩外筒,在伸缩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内筒,在伸缩内筒的顶面与伸缩外筒的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号弹簧,在伸缩内筒的底面固定有内壁开设有保护槽的一号弧形板,在承载板的外壁中心位置固定有顶面开设有卡接槽的卡接块,在卡接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弧块槽,在匚型板的竖直段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插接块的结构,通过插接块与卡接槽卡合固定,将检测线圈通过胶带固定在保护槽内部,在一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一号弧形板的内壁与病人的腹部贴合,解决了现有的核磁共振使用的柔性线圈容易在病人身体摆动的情况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保护机构爆炸图。
图中:100、主体机构;110、底座;120、底板;130、滑轨;140、工型块;150、传动电机;160、螺纹杆;170、螺纹座;200、保护机构;210、承载板;211、卡接块;212、卡接槽;213、弧块槽;214、推杆;220、一号活动座;230、匚型板;240、伸缩外筒;241、一号弹簧;242、伸缩内筒;250、一号弧形板;251、保护槽;260、二号活动座;270、二号弧形板;280、插接块;281、凹槽;282、弧形块;283、二号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包括主体机构100和保护机构200,主体机构100外部固定有保护机构200,主体机构100包括底座110及其顶面固定的底板120,底板120顶面固定有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的两个滑轨130,两个滑轨130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工型块140,底板120顶面中心位置处通过电机架固定有传动电机150,传动电机150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160,螺纹杆160外壁旋合连接有螺纹座170;
保护机构200包括承载板210,两个工型块140顶面之间固定有承载板210,且承载板210底面与螺纹座170顶面固定连接,承载板210一侧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卡接块211,卡接块211顶面开设有卡接槽212,卡接槽212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弧块槽213,弧块槽213内壁滑动连接有延伸至卡接块211外部的推杆214,承载板210另一侧外壁对应卡接块211所在位置处固定有一号活动座220,一号活动座220内部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匚型板230,匚型板230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伸缩外筒240,伸缩外筒240为敞口端朝下的圆柱壳体结构,伸缩外筒240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内筒242,伸缩内筒242顶面与伸缩外筒240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号弹簧241,伸缩内筒242底面固定有一号弧形板250,一号弧形板250内壁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保护槽251,匚型板230一侧竖直段底面对应卡接槽212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插接块280,插接块280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凹槽281,凹槽281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282,两个弧形块282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二号弹簧283。
一号弧形板250两端底面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二号活动座260,两个二号活动座260内部均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二号弧形板270,且二号弧形板270与二号活动座260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通过在一号弧形板250的两端底面均固定有内部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二号弧形板270的二号活动座260,且在二号活动座260与二号弧形板270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的结构,通过增设二号弧形板270,能够使得对病人身体的活动范围进行进一步限制。
推杆214位于弧块槽213内部端固定有三号弧形板,且三号弧形板的圆弧度等于弧形块282外壁的圆弧度,通过在推杆214内部端固定有圆弧度等于弧形块282外壁圆弧度的三号弧形板,能够使得在推动推杆214时,弧形块282能够快速收纳至凹槽281的内部,凹槽281的深度大于两个弧形块282宽度的总和,通过将凹槽281的深度设置成大于两个弧形块282的宽度总和,能够使得在推动推杆214时,两个弧形块282能够完全收纳至凹槽281内部。
承载板210顶面开设有弧形槽,通过在承载板210的顶面开设有弧形槽,能够使得病人躺在承载板210上更加舒适,一号弧形板250与二号弧形板270内壁均粘附固定有橡胶垫,通过在一号弧形板250与二号弧形板270的内壁粘附固定有橡胶垫的结构,能够使得一号弧形板250以及二号弧形板270在对病人身体进行夹持固定时,病人的舒适性提升。
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人员通过胶带检测线圈固定在保护槽251内部,然后病人平躺在承载板210顶面上,然后将插接块280对准卡接槽212插入,在二号弹簧283的弹力作用下,弧形块282的外壁弧块槽213的内壁卡合固定,在一号弹簧241的弹力作用下,一号弧形板250的内壁与病人的腹部贴合,在一号弧形板250移动的同时,将两个二号弧形板270向外掰开,当一号弧形板250与病人腹部贴合时,放松二号弧形板270,使得二号弧形板270在扭转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对病人的腹部两侧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启动传动电机150,使得传动电机150输出端带动螺纹杆160旋转,在螺纹杆160旋转的过程中,螺纹座170带动承载板210沿着滑轨130向前移动,将病人推动至检测台内部,整个操作完成。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100)和保护机构(200),所述主体机构(100)外部固定有保护机构(200),所述主体机构(100)包括底座(110)及其顶面固定的底板(120),所述底板(120)顶面固定有关于其中心面对称的两个滑轨(130),两个所述滑轨(130)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工型块(140),所述底板(120)顶面中心位置处通过电机架固定有传动电机(150),所述传动电机(150)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160),所述螺纹杆(160)外壁旋合连接有螺纹座(170);
所述保护机构(200)包括承载板(210),两个所述工型块(140)顶面之间固定有承载板(210),且所述承载板(210)底面与螺纹座(17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210)一侧外壁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卡接块(211),所述卡接块(211)顶面开设有卡接槽(212),所述卡接槽(212)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弧块槽(213),所述弧块槽(213)内壁滑动连接有延伸至卡接块(211)外部的推杆(214),所述承载板(210)另一侧外壁对应卡接块(211)所在位置处固定有一号活动座(220),所述一号活动座(220)内部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匚型板(230),所述匚型板(230)内底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伸缩外筒(240),所述伸缩外筒(240)为敞口端朝下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伸缩外筒(240)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内筒(242),所述伸缩内筒(242)顶面与伸缩外筒(240)顶壁之间固定有一号弹簧(241),所述伸缩内筒(242)底面固定有一号弧形板(250),所述一号弧形板(250)内壁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保护槽(251),所述匚型板(230)一侧竖直段底面对应卡接槽(212)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插接块(280),所述插接块(280)一侧外壁贯穿开设有凹槽(281),所述凹槽(281)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282),两个所述弧形块(282)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二号弹簧(2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弧形板(250)两端底面中心位置处均固定有二号活动座(260),两个所述二号活动座(260)内部均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二号弧形板(270),且二号弧形板(270)与二号活动座(260)连接处设置有扭转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14)位于弧块槽(213)内部端固定有三号弧形板,且三号弧形板的圆弧度等于弧形块(282)外壁的圆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81)的深度大于两个弧形块(282)宽度的总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10)顶面开设有弧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弧形板(250)与二号弧形板(270)内壁均粘附固定有橡胶垫。
CN202021443299.5U 2020-07-21 2020-07-21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81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3299.5U CN212781191U (zh) 2020-07-21 2020-07-21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3299.5U CN212781191U (zh) 2020-07-21 2020-07-21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1191U true CN212781191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8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32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81191U (zh) 2020-07-21 2020-07-21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11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747A (zh) * 2022-05-18 2022-07-08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核磁共振的绕线圈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1747A (zh) * 2022-05-18 2022-07-08 无锡锡州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核磁共振的绕线圈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1191U (zh) 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CN208243557U (zh) 一种医疗检测用核磁共振仪
CN215458110U (zh) 一种ct临床科研辅助固定装置
CN210990294U (zh) 一种核磁共振用肢体固定装置
CN213787471U (zh) 一种影像科ct机人体平躺固定装置
CN212939885U (zh) 胸部肿瘤穿刺诊断定位装置
CN108420450B (zh) 一种ct扫描用患者手臂固定器
CN219147586U (zh) 一种立式核磁共振检测装置
CN111820897A (zh)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医疗诊断辅助设备
CN215305860U (zh) 一种核磁共振腹部线圈保护装置
CN212214494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
CN215959865U (zh) 一种ct用磁共振成像扫描装置
CN219962245U (zh) 一种可移动的门诊分诊台
CN219126412U (zh) 一种ct机的可限位床板
CN215128587U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的磁共振诊断设备
CN215651103U (zh) 一种核磁共振检查用颈部动脉线圈固定装置
CN214804835U (zh) 一种具有防辐射报警机构的ct科室检测设备
CN218606594U (zh) 扫描床组件及磁共振设备
CN219699894U (zh) 一种儿童体检装置
CN215018157U (zh) 一种基于肛直肠手术用牵引装置
CN213310399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定位装置
CN220735418U (zh) 一种头部固定装置
CN215079624U (zh) 一种神经科用理疗装置
CN219207001U (zh) 一种肢体定位装置
CN215899695U (zh) 一种用于腕部舟状骨轴位x线检查时的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