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7766U -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7766U
CN212777766U CN202021033190.4U CN202021033190U CN212777766U CN 212777766 U CN212777766 U CN 212777766U CN 202021033190 U CN202021033190 U CN 202021033190U CN 212777766 U CN212777766 U CN 212777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platform
motor
rotar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31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世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jia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jia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jia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331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7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7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7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因为不能自由调节角度,造成不能充分满足建筑通风需求的问题。所述支架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平台,所述支架平台的上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螺杆,且旋转平台与支架平台通过支架螺杆螺栓连接,所述旋转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的外壁设置有透气网格,所述旋转平台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平台,所述电机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与电机平台焊接连接,所述旋转板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固定板,该装置可以轻松改变通风风向,满足了建筑通风所需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是指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去,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其目的:①保证排除室内污染物 ②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③满足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械实现换气的通风。通风具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首先用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新室内由于居住及生活过程而污染了的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达到某一最低标准水平。此类要求可称为健康通风,这是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应该予以保证的其次是增加体内散热防止皮肤潮湿引起的不舒适,以改善舒适条件,此类通风可称为舒适通风。第三是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的气温时,使建筑物降温,此类称为建筑的降温通风。
但是,现有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因为不能自由调节角度,造成不能充分满足建筑通风需求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因为不能自由调节角度,造成不能充分满足建筑通风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包括支架平台,所述支架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平台,所述支架平台的上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螺杆,且旋转平台与支架平台通过支架螺杆螺栓连接,所述旋转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底座,所述旋转底座的外壁设置有透气网格,所述旋转平台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平台,所述电机平台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板,且旋转板与电机平台焊接连接,所述旋转板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且旋转电机与旋转板螺栓连接,所述旋转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固定板,且旋转电机固定板与旋转电机焊接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固定板的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板螺杆,且旋转电机固定板与旋转底座通过固定板螺杆螺栓连接,所述旋转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支架,所述过滤网支架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支架平台的上方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倾角调节支架板,支架平台设置有两个,且倾角调节支架板与支架平台焊接连接,两个所述倾角调节支架板之间设置有倾角调节螺杆,所述倾角调节螺杆的上端设置有风扇底座,且风扇底座与倾角调节螺杆焊接连接,所述风扇底座的上端设置有风扇箱,且风扇箱与风扇底座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箱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且进风管与风扇箱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箱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管,且出风管与风扇箱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箱的上端设置有提手,且提手与风扇箱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平台的上端设置有倾角调节电机,所述倾角调节电机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电机支架,调节电机支架与电机平台焊接连接,且倾角调节电机与调节电机支架螺栓连接,所述倾角调节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调节齿轮。
优选的,所述倾角调节螺杆上设置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与倾角调节螺杆焊接连接,且调节齿轮与电机调节齿轮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扇箱的内部下端设置有风扇底座安装架,且风扇底座安装架与风扇底座焊接连接,所述风扇底座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风扇支架,且风扇支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扇支架之间设置有风扇,且风扇与风扇支架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的一侧设置有风扇防护网,且风扇防护网与风扇底座安装架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的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盘管,且加热盘管与风扇底座安装架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扇箱上靠近风扇防护网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且进风管与风扇箱焊接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内壁设置有配重磁铁,且配重磁铁与进风管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扇箱上靠近加热盘管的一端设置有出风管,且出风管与风扇箱焊接连接,所述出风管的内壁设置有照明灯,且照明灯与出风管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倾角调节支架板与支架平台之间设置有稳定弹簧,且稳定弹簧与倾角调节支架板和支架平台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倾角调节电机、电机调节齿轮、倾角调节螺杆和调节齿轮的设置,调节齿轮与倾角调节螺杆焊接连接,调节齿轮可以带动倾角调节螺杆旋转,进而驱动倾角调节螺杆上的风扇底座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了对风扇箱的角度调节,而电机平台、旋转板、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固定板和固定板螺杆的设置,旋转电机驱动旋转板旋转,进而带动电机平台上的倾角调节电机进行水平方向的旋转,从而实现了风扇箱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调节,解决了现有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因为不能自由调节角度,造成不能充分满足建筑通风需求的问题。
2、通过配重磁铁的设置,配重磁铁用以进风管的配重作用,防止风扇箱左右重力不均,避免长时间工作时对调节齿轮造成由不平衡压力出现断齿的危险。
3、通过透气网格、过滤网的设置,透气网格用来为旋转电机冷却通风,过滤网用以防止灰尘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支架平台;2、旋转平台;3、支架螺杆;4、电机平台;5、旋转板;6、旋转电机;7、旋转电机固定板;8、固定板螺杆;9、过滤网支架;10、过滤网;11、旋转底座;12、透气网格;13、倾角调节支架板;14、倾角调节螺杆;15、风扇底座;16、风扇箱;17、进风管;18、出风管;19、照明灯;20、配重磁铁;21、风扇防护网;22、风扇支架;23、风扇;24、提手;25、倾角调节电机;26、电机调节齿轮;27、调节电机支架;28、稳定弹簧;29、加热盘管;30、调节齿轮;31、风扇底座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包括支架平台1,支架平台1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平台2,支架平台1的上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螺杆3,且旋转平台2与支架平台1通过支架螺杆3螺栓连接,旋转平台2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底座11,旋转底座11的外壁设置有透气网格12,旋转平台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平台4,电机平台4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板5,且旋转板5与电机平台4焊接连接,旋转板5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6,且旋转电机6与旋转板5螺栓连接,旋转电机6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固定板7,且旋转电机固定板7与旋转电机6焊接连接,旋转电机固定板7的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板螺杆8,且旋转电机固定板7与旋转底座11通过固定板螺杆8螺栓连接,旋转底座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支架9,过滤网支架9上设置有过滤网10,支架平台1的上方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倾角调节支架板13,支架平台1设置有两个,且倾角调节支架板13与支架平台1焊接连接,两个倾角调节支架板13之间设置有倾角调节螺杆14,倾角调节螺杆14的上端设置有风扇底座15,且风扇底座15与倾角调节螺杆14焊接连接,风扇底座15的上端设置有风扇箱16,且风扇箱16与风扇底座15焊接连接,风扇箱16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17,且进风管17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风扇箱16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管18,且出风管18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风扇箱16的上端设置有提手24,且提手24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
进一步,电机平台4的上端设置有倾角调节电机25,倾角调节电机25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电机支架27,调节电机支架27与电机平台4焊接连接,且倾角调节电机25与调节电机支架27螺栓连接,倾角调节电机25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调节齿轮26,倾角调节电机25的输出端设置的电机调节齿轮26与倾角调节螺杆14上焊接连接的调节齿轮30键连接,当倾角调节电机25旋转时驱动电机调节齿轮26带动调节齿轮30旋转,从而实现与之相连的风扇箱16垂直方向上的旋转。
进一步,倾角调节螺杆14上设置有调节齿轮30,调节齿轮30与倾角调节螺杆14焊接连接,且调节齿轮30与电机调节齿轮26键连接,电机调节齿轮26用以调节齿轮30的角度调节功能。
进一步,风扇箱16的内部下端设置有风扇底座安装架31,且风扇底座安装架31与风扇底座15焊接连接,风扇底座安装架31的上端设置有风扇支架22,且风扇支架22设置有两个,两个风扇支架22之间设置有风扇23,且风扇23与风扇支架22焊接连接,风扇2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防护网21,且风扇防护网21与风扇底座安装架31焊接连接,风扇23的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盘管29,且加热盘管29与风扇底座安装架31焊接连接,加热盘管29的设置,加热盘管29可以为送出的风提供加热处理,当用户建筑需要热风时可以及时提供热风输送。
进一步,风扇箱16上靠近风扇防护网2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17,且进风管17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进风管17的内壁设置有配重磁铁20,且配重磁铁20与进风管17焊接连接,配重磁铁20用以进风管的配重作用,防止风扇箱16左右重力不均,避免长时间工作时对调节齿轮30造成由不平衡压力出现断齿的危险。
进一步,风扇箱16上靠近加热盘管29的一端设置有出风管18,且出风管18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出风管18的内壁设置有照明灯19,且照明灯19与出风管18焊接连接,照明灯19可以为出风管18方向提供照明作业,方便施工人员的建设工作。
进一步,倾角调节支架板13与支架平台1之间设置有稳定弹簧28,且稳定弹簧28与倾角调节支架板13和支架平台1焊接连接,用以保持风扇箱16工作时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调节齿轮30与倾角调节螺杆14焊接连接,调节齿轮30可以带动倾角调节螺杆14旋转,进而驱动倾角调节螺杆14上的风扇底座15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实现了对风扇箱16的角度调节,而电机平台4、旋转板5、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固定板7和固定板螺杆8的设置,旋转电机6驱动旋转板5旋转,进而带动电机平台4上的倾角调节电机25进行水平方向的旋转,从而实现了风扇箱16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调节,解决了现有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因为不能自由调节角度,造成不能充分满足建筑通风需求的问题,配重磁铁20用以进风管的配重作用,防止风扇箱16左右重力不均,避免长时间工作时对调节齿轮30造成由不平衡压力出现断齿的危险,风扇防护网21的设置,风扇防护网21防止异物接触风扇23,防止意外发生,提高其工作时安全性,加热盘管29的设置,加热盘管29可以为送出的风提供加热处理,当用户建筑需要热风时可以及时提供热风输送,照明灯19的设置,照明灯19可以为出风管18方向提供照明作业,方便施工人员的建设工作,透气网格12用来为旋转电机6冷却通风,过滤网10用以防止灰尘进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包括支架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平台(1)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平台(2),所述支架平台(1)的上端四角均设置有支架螺杆(3),且旋转平台(2)与支架平台(1)通过支架螺杆(3)螺栓连接,所述旋转平台(2)的下端设置有旋转底座(11),所述旋转底座(11)的外壁设置有透气网格(12),所述旋转平台(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平台(4),所述电机平台(4)的下端设置有旋转板(5),且旋转板(5)与电机平台(4)焊接连接,所述旋转板(5)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6),且旋转电机(6)与旋转板(5)螺栓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电机固定板(7),且旋转电机固定板(7)与旋转电机(6)焊接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固定板(7)的四角均设置有固定板螺杆(8),且旋转电机固定板(7)与旋转底座(11)通过固定板螺杆(8)螺栓连接,所述旋转底座(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支架(9),所述过滤网支架(9)上设置有过滤网(10),所述支架平台(1)的上方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倾角调节支架板(13),支架平台(1)设置有两个,且倾角调节支架板(13)与支架平台(1)焊接连接,两个所述倾角调节支架板(13)之间设置有倾角调节螺杆(14),所述倾角调节螺杆(14)的上端设置有风扇底座(15),且风扇底座(15)与倾角调节螺杆(14)焊接连接,所述风扇底座(15)的上端设置有风扇箱(16),且风扇箱(16)与风扇底座(15)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箱(16)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17),且进风管(17)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箱(16)的另一端设置有出风管(18),且出风管(18)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所述风扇箱(16)的上端设置有提手(24),且提手(24)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平台(4)的上端设置有倾角调节电机(25),所述倾角调节电机(25)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电机支架(27),调节电机支架(27)与电机平台(4)焊接连接,且倾角调节电机(25)与调节电机支架(27)螺栓连接,所述倾角调节电机(25)的输出端设置有电机调节齿轮(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螺杆(14)上设置有调节齿轮(30),调节齿轮(30)与倾角调节螺杆(14)焊接连接,且调节齿轮(30)与电机调节齿轮(26)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箱(16)的内部下端设置有风扇底座安装架(31),且风扇底座安装架(31)与风扇底座(15)焊接连接,所述风扇底座安装架(31)的上端设置有风扇支架(22),且风扇支架(2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扇支架(22)之间设置有风扇(23),且风扇(23)与风扇支架(22)焊接连接,所述风扇(23)的一侧设置有风扇防护网(21),且风扇防护网(21)与风扇底座安装架(31)焊接连接,所述风扇(23)的另一端设置有加热盘管(29),且加热盘管(29)与风扇底座安装架(31)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箱(16)上靠近风扇防护网(21)的一端设置有进风管(17),且进风管(17)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所述进风管(17)的内壁设置有配重磁铁(20),且配重磁铁(20)与进风管(17)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箱(16)上靠近加热盘管(29)的一端设置有出风管(18),且出风管(18)与风扇箱(16)焊接连接,所述出风管(18)的内壁设置有照明灯(19),且照明灯(19)与出风管(18)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调节支架板(13)与支架平台(1)之间设置有稳定弹簧(28),且稳定弹簧(28)与倾角调节支架板(13)和支架平台(1)焊接连接。
CN202021033190.4U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Active CN212777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190.4U CN21277776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3190.4U CN21277776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7766U true CN212777766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3190.4U Active CN21277776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7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20094U (zh) 一种带吹风装置的交流低压配电柜
CN201558350U (zh) 洁净床单元
CN212777766U (zh) 一种新型建筑节能通风设备
CN214038799U (zh) 一种建筑暖通用高效通风装置
CN211316409U (zh) 一种一体式全圆弧内胆负压称量室
CN208835522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室内用配电柜
CN213630728U (zh) 一种便于清理出风口的中央空调
CN112880084A (zh) 一种防尘式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CN217817240U (zh) 消防安全通风装置
CN205783395U (zh) 太阳能空气净化器
CN217235944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装置
CN215336873U (zh) 一种自带固定支架的壁挂式新风机
CN219120711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结构
CN213746970U (zh) 一种集成吊顶取暖结构
CN2839876Y (zh) 室内通风散热空气交换机
CN215490072U (zh) 一种吊式除味新风除湿机
CN219243811U (zh) 一种建筑设计通风设备
CN211400060U (zh) 一种可循环洁净空气的空调设备
CN217082824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结构
CN213603013U (zh) 一种挂装式电器柜
CN217087172U (zh) 一种新型开关柜集成装置
CN214533725U (zh) 机箱空气循环自行冷却结构
CN213381526U (zh) 一种机械设备维修装置
CN21598241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照明设备
CN215495762U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预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 / F, building G1, Jianwu Industrial Park, 88 Dong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215000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Industrial Park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11 / F, building G1, Jianwu Industrial Park, 88 Dong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215000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xinjianyua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