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7663U -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7663U
CN212777663U CN202020707854.4U CN202020707854U CN212777663U CN 212777663 U CN212777663 U CN 212777663U CN 202020707854 U CN202020707854 U CN 202020707854U CN 212777663 U CN212777663 U CN 212777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heat exchanger
exhaust
sm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078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嘉祥
刘浩特
吴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ream 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078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7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7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76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冷凝换热器,经过该冷凝换热器的排风风道,还包括冷凝风机,该冷凝风机位于排风风道中,且驱动空气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经第一排风口连接至热风管,并通过该热风管向排烟风道送风,该排烟风道为建筑排烟风道或该排烟风道为向建筑排烟风道连接的排烟风管。通过经热风管对建筑排烟风道排放热风,由于热风中为较干净的空气,以此起到降低建筑排烟风道中的含油烟气的浓度作用,并且热风为高速的气流,从而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中后能加速其中在建筑排烟风道中的混合气流,使其更快的通过建筑排烟风道排出室外,从而提升建筑排烟风道排放含油烟气的排放速度。

Description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物的排烟风管往往存在风管内含油烟空气沉积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采用公用的建筑排烟风道时,油烟从油烟机排出后,一方面会由于建筑排烟风道的截面扩大,而使得进入其的油烟速度骤减,使得油烟不易排出,而沉积在建筑排烟风道中;另一方面由于油烟的温度在建筑排烟风道中下降,形成大良油烟粒子凝聚,无法排出油烟管道。亟需技术手段改善以上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道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冷凝换热器,经过该冷凝换热器的排风风道,还包括冷凝风机,该冷凝风机位于排风风道中,且驱动空气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经第一排风口连接至热风管,并通过该热风管向排烟风道送风;该排烟风道为建筑排烟风道或该排烟风道为向建筑排烟风道连接的排烟风管。
可选地,冷凝换热器为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该冷凝换热器换热器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另一端顺序连接节流阀和蒸发换热器后,接入压缩机的吸气口;冷凝换热器有空气侧的上下延伸的换热翅片,冷媒管水平延伸穿过换热翅片。
可选地,冷凝换热器设置有加水装置,该加水装置使水附着在换热翅片在该翅片上向下流动,滴落至安装板,并汇集到蓄水区由该加水装置继续使其附着在换热翅片上。
可选地,热风管通过三通件连接排烟风管,在第一排风口至热风管连通三通件的接口之间设置有排热风阀,该排热风阀为单向阀;三通有共用的排出口,该排出口连接至建筑排烟风道;三通件连通排烟风管和排风风管的夹角为30至90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天花式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道连接装置,安装板上设置有压缩机及蒸发换热器,蒸发换热器设置在安装板的引水筋上,从蒸发换热器引导冷凝水流向蓄水区。
可选地,加水装置为打水轮,蓄水区有弧形底的水槽,打水轮对应该水槽设置,打水轮通过电机驱动,打水轮有拨水片,该拨水片打水至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翅片上。
可选地,加水装置为水泵和分水器,该分水器设置在冷凝换热器上,水泵从蓄水区抽吸冷凝水,并通过加压送至分水器,该分水器有接入口,分水器的内部形成分水腔,且水泵经排出管连接接入口使冷凝水流入分水腔,该分水腔下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通过该多个排水孔,形成多个均匀水流。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厨房空气系统,包括上述的天花式空调器,还包括抽油烟机,其具有抽风机和连接抽风机的第二排风口,第二排风口连通排烟风管,该排烟风管用于向建筑排烟风道送风。
可选地,抽烟风机在其下形成有负压区,该负压区可以吸收烹饪产生的油烟,并被抽风机加压后排出到排烟风管;排烟风管与热风管连通,通过三通件连通形成共用送风管。
可选地,排风风道连通进风软管接至进风口,并从厨房空间吸入空气;进风口远离负压区;第一排风口位置高于第二排风口,且第一排风口的风量小于第二排风口;工作情况下,第一排风口排出空气的湿度大于70%,且温度高于进风温度5度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冷凝换热器,经过该冷凝换热器的排风风道,还包括冷凝风机,该冷凝风机位于排风风道中,且驱动空气经过冷凝换热器加热后,经第一排风口连接至热风管,并通过该热风管向排烟风道送风,该排烟风道为建筑排烟风道或该排烟风道为向建筑排烟风道连接的排烟风管。通过经热风管对建筑排烟风道排放热风,由于热风中为较干净的空气,以此起到降低建筑排烟风道中的含油烟气的浓度作用,并且热风为高速的气流,从而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中后能加速其中在建筑排烟风道中的混合气流,使其更快的通过建筑排烟风道排出室外,从而提升建筑排烟风道排放含油烟气的排放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花式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花式式空调器去掉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花式式空调器去掉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花式式空调器安装于厨房时的立体图;
图6为图5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7为图5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8为图5的仰视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花式式空调器安装于厨房时天花式空调器与抽油烟机的仰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天花式式空调器安装于厨房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天花式空调器10,本体100,第一排风口101,送风口102,安装板103,导风叶片104,透光罩105,蒸发器进风口106,冷凝换热器108,压缩机109,蒸发换热器110,分水器141,水泵142,引水筋146,送风风机152,冷媒管153,进风口161,进风风管162,热风管163,吹出口164,冷凝换热器进风口171,排热风阀172,抽油烟机20,进烟口201,集烟罩202,排烟风管203,建筑排烟风道30,天花板40,三通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连接装置,如图1至图5所示,该排风风道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安装板103上的冷凝换热器108,以及经过该冷凝换热器108的风道,还包括冷凝风机(图中未示出),该冷凝风机位于风道中,且驱动空气经过冷凝换热器108加热后,经第一排风口101连接至热风管163,并通过该热风管163向排烟风道送风。其中冷凝换热器108可以是构成空调器制冷系统的一个部件也可以是构成其他空气处理设备中的换热部件,在图中为构成空调器的一个部件。如图2所示,在冷凝换热器108的一侧设置有冷凝换热器进风口171,空气经冷凝换热器108进风口171进入冷凝换热器108进行换热后经冷凝风机排出至第一排风口101,冷凝风机和冷凝换热器进风口171分别位于冷凝换热器108的两侧,当然在其他可实现方式中,二者也可以位于冷凝风机的同侧布置。在空调器工作时,冷凝风机对冷凝换热器108送出高速的空气流,冷凝换热器108对经过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经过其的空气被加热成热风,经第一排风口101送出并经热风管163排出至排烟风道,其中这里的排烟风道可以是图3中所示的建筑排烟风道30,也可以是在墙体上形成的供风管穿过的通孔。当建筑排烟风道为墙体上形成的供风管穿过的通孔时,热风管通过该通孔排出热风道建筑墙体以外。在本实施例中建筑排烟风道30用于集中对各楼层的住户的厨房排出的含油烟气进行进行汇集,并最终排出室外。通过经热风管163对建筑排烟风道30排放热风,由于热风中为较干净的空气,以此起到降低建筑排烟风道30中的含油烟气的浓度作用,并且热风为高速的气流,从而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后能加速其中在建筑排烟风道30中的混合气流,使其更快的通过建筑排烟风道30排出室外,从而提升建筑排烟风道30排放含油烟气的排放速度。且减少油烟因进入建筑排烟风道30后速度和温度降低,而出现含油成分聚集,大量黏着在建筑排烟风道30的壁面,而使部分油烟排出,因此能减少建筑排烟风道30壁面的含油成分的聚集,以排出更多含油成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烟风道除了为上述的建筑排烟风道30,还可以是连接建筑排烟风道30的排烟风管203。即热风管163先连接至排烟风管203,再通过排烟风管203连接到建筑排烟风道30,使得热风管163最终与建筑排烟风道30连通。排烟风管203为与油烟排出装置连接的管道,以供油烟排出装置如抽油烟机20、排风扇等设备排放含油烟气。此时热风管163中的热风先与排烟风管203中的含油烟气混合形成混合气流再经排烟风管203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采用冷凝换热器108对排风进行加热,废物利用,改善了制冷系统的效率,同时兼顾建筑排烟风道内油烟问题的改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凝换热器108为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该冷凝换热器108换热器一端连接至压缩机109的排气口,另一端顺序连接节流阀和蒸发换热器110后,接入压缩机109的吸气口。从而由冷凝换热器108、节流阀、压缩机109和蒸发换热器110通过冷媒管153道的连接构成制冷系统,其中压缩机109和蒸发换热器110也安装在安装板103上,冷凝换热器108有空气侧的上下延伸的换热翅片,冷媒管153水平延伸穿过换热翅片。在制冷循环时,蒸发换热器110的换热翅片上产生冷凝水,向下流入到安装板103上,并汇集到蓄水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冷凝换热器108设置有加水装置,该加水装置使水附着在换热翅片在该翅片上向下流动,滴落至安装板103,并由该分水器继续使其附着在换热翅片上。具体如图2所示,冷凝换热器108有竖直延伸的换热片即换热翅片,在冷凝换热器108上设置加水装置,用于把冷凝水分散成多个均匀水流或多个飞溅液滴,并淋在所述冷凝换热器108翅片上,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换热片引导部分冷凝水至安装板103。安装板103形成有蓄水区域,其中蓄水区域具体可位于安装板103上的蒸发换热器110和冷凝换热器108之间的区域,以此将蒸发换热器11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排放至蓄水区域,由于蒸发换热器110工作于制冷状态时产生的冷凝水的温度比环境温度低,而冷凝换热器108经换热器翅片温度要比环境温度高,因而冷凝水排放到冷凝换热器108的翅片表面,有利于提高冷凝换热器108的换热效果,以此提升冷凝换热器108的换热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空调器的能效。而且冷凝换热器108在于空气进行换热过程中,由于有冷凝水的不断流经换热翅片,使得途径换热翅片的空气的湿度增加,以此形成湿度较高的热空气,其排放到排烟风道中时,与排烟风道中的含油烟气混合,提升了含油烟气的湿度,从而有利于其中的含油成分的凝结,从而使得排烟风道的内壁面凝结更多的含油成分,以此使得经排烟风道最终排出到室外中的烟气中的含油成分降低,以此降低含油成分对外界空气的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至图11所示,热风管163通过三通件50连接排烟风管203,在第一排风口101至热风管163连通三通件50的接口之间设置有排热风阀172,该排热风阀172为单向阀,三通件50有共用的排出口,该排出口连接至建筑排烟风道30。以此通过三通件50实现排烟风管203中的含油烟气和热风管163中的热风的汇集并排出至建筑风道,排热风阀172避免热风管163不输送热风时,排烟风管203中的含油烟气通过三通件50倒灌入到第一排风口101进入冷凝换热器108中,以此污染冷凝换热器108使其换热效率降低。排热风阀172在图1中安装在第一排风口101的位置,也可以安装在热风管163中。其中三通件50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图5至图10中,三通件50安装在靠近建筑排烟风道30,如图5所示,三通件50的排出口穿过墙体的通孔进入到建筑排烟风道30内,或者三通件50的排出口连接穿过墙体的通孔的排放管道,三通件50的另外两个接口分别连接热风管163和排烟风管203,通过排出口直接向建筑排烟风道30排放含油烟气。或者如图11所示,三通件50靠近第一排风口101设置,此时三通件50的一个接口连接其中一段排烟风管203,其排出口连接另外一段排烟风管203,该段排烟风管203的另外一端连接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三通件50的另外一个接口连接热风管163,此时热风管163中的热风通过三通件50汇入到排烟风管203中的含油烟气,并经排烟风管203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由于排烟风管203的入口端一般连接抽油烟机20,其抽油烟机20排放的含油烟气的风量要大于热风管163中的风量,排烟风管203的管径优选为大于热风管163的管径,三通件50连接排烟风管203的接口的口径大于连接热风管163的接口的口径,在大风量的含油烟气经过三通件50中时,其中流通含油烟气的通道会对热风通道连通处形成负压,从而对热风通道形成吸引的效应,起到加速热风管163中的热风流通速度的作用,从而使得热风管163中的流通的热风风量提升,进而促使了冷凝换热器108的热交换效率的提升。为了使得三通件50中对热风通道形成有效的负压,如图10所示,三通件50连通排烟风管203和排风风管的夹角a为30至90度,如优选为45度或者60度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天花式空调器10(以下简称空调器),天花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天花式空调器指的空调器设置在天花的区域内,可以安装在天花的上面,只有排风口向下送风吹出天花区域;也可以是设置在天花以下,或者部分设置在天花以下,这样送风方便,且在天花上空间有限的情况,也可以安装。
该天花式空调器10包括了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风道连接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空调器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包括设置于外部的壳体,壳体与安装板103固定连接,以形成内部的腔室,在腔室中安装了冷凝换热器108、蒸发换热器110、压缩机109、节流阀和连接这些部件的冷媒管153。其中蒸发换热器110设置在安装板103的引水筋146上,在安装板103上形成有蓄水区(图中未示出),引水筋146引导蒸发换热器110上的冷凝水流向蓄水区,蓄水区具体可位于安装板103上的蒸发换热器110和冷凝换热器108之间的区域,可在蓄水区所在的安装板103位置设置为相对安装蒸发换热器110的位置低,如凹设于安装板103上,形成一定的斜坡,该斜坡相对水平面的角度一般可以是2-10度之间,从而使得蒸发换热器110生成的冷凝水经斜坡流至蓄水区。在安装板103安装蒸发换热器110的表面形成多条突出的竖向设置的引水筋146,蒸发换热器110的翅片的底面与这些引水筋146抵接,这些引水筋146优选为呈均匀分布,且引水筋146的排列方向与蒸发换热器110的翅片的排列方向相同,并设置为一定的高度,以此将蒸发换热器110的底面与安装板103的表面之间分隔成一个个排水腔体,从而使得其翅片表面产生的冷凝水经经引水筋146均匀的导入到安装板103的表面经斜坡流入到蓄水区,由于蒸发换热器110的翅片为密集分布,每片之间的间距极小一般为几个毫米,在蒸发换热器110直接安装于安装板103表面时,由于蒸发换热器110的底面直接与安装板103表面接触,翅片将的小间距对水的流动产生阻碍作用,从而降低了冷凝水的排放速度,使得冷凝水在蒸发换热器110靠近安装板103表面的位置积聚过多,影响蒸发换热器110的换热效率。因而设置引水筋146能提升蒸发换热器1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蓄水区靠近冷凝换热器108设置,加水装置为打水轮(图中未示出),蓄水区有弧形底的水槽,打水轮对应该水槽设置,打水轮通过电机驱动,打水轮有拨水片,该拨水片打水至冷凝换热器108的换热翅片上。以此实现通过打水轮的运行,不断的将蓄水区的水打水至换热翅片上,以此在温度较高的换热翅片上蒸发,促进换热翅片的换热效率,同时使得蓄水区的冷凝水不断被蒸发消耗,使得其水位不至上升,不用再另外在空调器设置排水管将冷凝水排出到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水装置为水泵142和分水器141。如图2和图4所示,该分水器141设置在冷凝换热器108上,水泵142从蓄水区抽吸冷凝水,并通过加压送至分水器141,该分水器141有接入口,分水器141的内部形成分水腔,且水泵142经排出管连接接入口使冷凝水流入分水腔,该分水腔下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通过该多个排水孔,形成多个均匀水流。蓄水区具体位于安装板103上的蒸发换热器110和冷凝换热器108之间的区域,水泵142可实现将蓄水区域的水抽到较高的高度,分水器设置于冷凝换热器108的顶面,分水器朝向其顶面的一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多个排水口(图中未示出),在分水器的一侧面设置有接入口,接入口通过输水管与水泵142的排水口连接,冷凝水经水泵142打水加压后经输水管输送至分水器,分水器再经排水口均匀排放至冷凝换热器108的换热片即翅片的表面,并经翅片换热蒸发后,一部分水被蒸发,剩下的部分经重力下流至安装板103表面并进入蓄水区域,并经水泵142再打水输送至分水器在此经冷凝换热器108蒸发,从而使得蓄水区域的水不断的被冷凝换热器108蒸发降低至安全的液位高度。
可选地,分水器内部形成分水腔,其分水腔的侧壁安装有接入口,排水口均匀设置与分水腔的底面,以此将分水腔内的水形成均匀水流排放至冷凝换热器108的顶面,以此实现尽可能多的冷凝换热器108的翅片都能参与对冷凝水的换热蒸发效应,提升冷凝水的蒸发速度,同时也提高冷凝换热器108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天花式空调器10包括形成有下降气流的送风口102,连通该送风口102的风道,该风道内设置送风风机152和蒸发换热器110。送风风机152设置在送风口102与蒸发换热器110之间,送风口102的出风端位于安装板103以下,在蒸发换热器110与送风口102之间形成负压区域,送送风风机152为离心风机,其甩出空气从送风口102排出,形成下降气流在垂直方向分量的速度大于0.95米/秒。通过将送风风机152设置于送风口102与蒸发换热器110之间,送风风机152运行时从蒸发换热器110侧吸风,即风先经蒸发换热器110再至送风风机152的风轮送出再经送风口102排出。现有送风风机152设置方式为将送风风机152送风口102与蒸发换热之外,即送风风机152运行时送风风机152对蒸发换热器110吹风,吹出的风经蒸发换热器110至送风口102排出,经试验证明,送风风机152从蒸发换热器110侧吸风的方式要比对送风风机152对蒸发换热器110吹风的风阻低,因而经过蒸发器的风量更大从而提升蒸发换热器110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制冷量。而且进一步通过设置送送风风机152为离心风机,相对现有空调器中的蒸发器侧的送风风机152为贯流风机,其风量较大,因采用吸风的方式在蒸发换热器110与送风口102之间形成负压区域,有利于增大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与蒸发换热器110和送风风机152连通的风道连通空调器的进风口161,该进风口161远离送风口102设置。如图6所示,空调器安装时,其本体100安装在天花板40上方,其本体100的下表面可与天花板40下表面平齐,以此与天花板40外观上形成整体,空调器的送风口102朝下送风,此时由于天花板40的隔离作用,将空调器进风与送风从二者的风路连通距离上实现远距离的隔离。此时即使进风口161设置于空调器的本体100即靠近蒸发换热器110的位置,如进风口161直接为本体100上的蒸发器进风口106,从空调器的送风口102排出的风往下送出到向下区域,此时大部分的冷空气与送风口102朝下的区域进行制冷换热后向房间的四周扩散,最后经天花板40与墙壁之间的安装缝隙进入到天花板40上方再进入到空调器的进风口161,从而使得空调器的送风口102出来的风再到进风口161进入的风路的路径大大增加,因而实现了进风口161远离送风口102的设置,避免二者太近造成送风口102出来的风不经过对房间的区域进行制冷直接进入进风口161导致的制冷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送风口102分为两个以上的吹出口164,具体如图1和图4所示,在图中为三个吹出口164,通过在底板上设置三个筒状的壁面形成三个吹出口164,三个吹出口164成直线排列,离心送风风机152的风轮垂直向下的投影位于这三个吹出口164所在的区域,由于离心风机的送风特点可知,其送风的强度不均,以此导致远离风轮的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的吹出口164的风速低,靠近切线方向的吹出口164的风速高。在靠近吹出口164处,还设置有导风结构,用于调整风量和风向。具体的导风结构由导风叶片104与旋转轴组成,其旋转轴安装于筒状的壁面,导风叶片104与筒状的壁面适配,以此导风叶片104通过旋转轴处于不同的旋转位置时,导风叶片104遮挡筒状的风道大小,实现调整通过吹出口164的风量,并且通过导风叶片104的导向作用实现调整风向。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厨房空气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天花式空调器10,还包括包括抽油烟机20,其具有抽风机和连接抽风机的第二排风口(图中未示出),第二排风口连通排烟风管203,该排烟风管用于向建筑排烟风道30送风。如图5至图11所示,吸油烟机20包括集烟罩202,吸烟罩的下方开口形成进烟口201,在集烟罩202中设置有抽风机(图中未示出),吸油烟机20的吸烟罩集烟罩202的第二排风口连接排烟风管203,排烟风管203可穿过天花板40连接至建筑排烟风道30,以此使得吸油烟机工作时从进烟口201吸入的含油烟气经集烟罩202再进入排烟风管203最终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经建筑排烟风道30排出到室外。值得说明的是,经建筑排烟风道30除了可以是图5中所示的由墙体围合而成的通道,也可以是简化安装在墙体上的通孔,如在有的厨房具有室外一侧的墙体,在该墙体上开设通孔,此时排烟风管203直接穿过该通孔一侧实现将含油烟气排放到室外。而同时空调器10的第一排风口101排放的经冷凝换热器108换热后形成的高湿的热空气经热风管163汇入到排烟风管203,以此增大了排烟风管203中的风速,有助于含油烟气更快速的排放到室外,进而提升吸油烟机20的吸烟效率,而且高湿的空气能降低含油烟气中的含油成分在建筑排烟风道30的壁面的积聚,以此形成对其壁面的动态清洁效应,避免了壁面的含油成分的不断积聚导致壁面的污染不断加深,并且对风道内的含油烟气的流通形成阻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抽风机在其下形成有负压区,该负压区可以吸收烹饪产生的含油烟气,并被抽风机加压后排出到排烟风管203;排烟风管203与热风管163连通,通过三通件50连通形成共用送风管。如图5至图11所示,空调器的送风口102形成向下送风的正压区,抽风机在其下形成第一负压区。空调器的送风口102形成的向下送风区域与吸油烟机20所在的区域靠近,以此实现用户在厨房烹饪时,其所在的位置处于送风区域中,以此实现空调器对用户所在区域输送冷风,使得用户感觉到凉爽,减少烹饪时产生的高温带来的热量。
具体如图9所示,在空调器向下送风时,其排放的较高的风速气流会在向下的送风区域内形成气压比周围要稍大的正压区OUT,而吸油烟机20的抽风机工作时,其产生不断的吸风效应使得在抽风机的进烟口201附近形成的气流的气压比周围要稍小的第一负压区IN1。由于空调器的送风口102朝向用户所在的区域向下送风,因而正压区和第一负压区形成连通,有助于使得这两个区域的气流加速。具体而言,如图9中虚线所示气流流通方向,从空调器的送风口102的向下送风形成风幕效应,其较高速的气流从用户的头顶往下吹,首先使得用户的头顶区域得到降温,从而使得用户体验到凉爽,这些低温气流对用户所在区域进行降温换热后升温,其中一部分排放到周边区域,由于吸油烟机20安装的位置会低于空调器所处安装位置的天花板40,其油烟机的进烟口201朝下进一步靠近烹饪设备的灶具(图中未示出)的位置,因而进烟口201的位置相对空调器的送风口102的位置的直线距离较远,进而使得正压区靠近送风口102附件的气流不会直接进入到进烟口201内,而是先往下排放到用户头顶及以下的位置对首先对用户头顶所在的区域进行降温后,其气流温度相对送风口102的气流温度升高后,再有一部分进入到进烟口201内,以此实现二者的连通,正压区和第一负压区连通后相对单一的正压区或者单一的负压区的气流会产生加速气流作用,使得从送风口102排放到用户区域的气流加速,同时进入进烟口201的气流也加速,因而在对用户提升制冷效果的同时又使得进烟口201的进入的气流增多也提升了吸油烟机20的吸烟效果。而且由于送风口102的风幕效应,会对用户的灶具加热锅具中产生的含油烟气有阻挡作用,减小油烟气往四周扩散,且正压区与第一负压区相对靠近,因而正压区的气流起到了对其第一负压区的含油烟气的“驱赶”作用,使油烟更多的进入到进烟口201,进而进一步地增强了吸油烟机20的吸烟效果。因此通过空调器的送风口102向下形成的正压区以及吸油烟机20的进烟口201形成的第一负压区,且这两个区的高度不同,以此实现了加强对用户制冷的同时又增强了吸油烟机20的吸烟效果。
优选地,送风口102位于第一负压区上,且从送风口102排出的气流进入第一负压区,并经过吸油烟机20的抽风机排出至建筑排烟风道30。如图5至图9所示,吸油烟机20的空调器的送风口102的位置位于天花板40,其位置要高于吸油烟机20的进烟口201,因而送风口102位置高于进烟口201所在的第一负压区,因为人的头部的位置一般不低于吸油烟机20的集烟罩202的开口处的高度,也即不会低于进烟口201的高度,因此人处于正压区时,从送风口102排出的冷风至少会达到人的头部所在的区域对其进行降温,从而使用户体验到凉爽舒适,然后一部分进入进烟口201所在的第一负压区,再经抽风机经排烟风管203排出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抽风机由于进烟口201吸入了一部分冷风并排出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以此使得从进烟口201直到排烟风管203连接三通件50的这段通道内的含油烟气的温度降低,以此加速这端通道中的含油成分的冷凝,特别是靠近进烟口201的集烟罩中的含油成分的冷凝,降低通道中的含油成分的含量,进而最终使得排出室外的含油烟气中的含油成分降低,以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油烟机20的第一负压区包括进烟口201,在进烟口201处设置有积油部(图中未示出),积油部设置于集烟罩202内,用于进烟口201壁面的凝油汇集。吸油烟机20和空调器工作时,空调器的送风口102排出的冷风一部分进入到进烟口201,以此降低进烟口201的含油烟气和积油部的温度,此处的含油烟气中的含油成分降温后容易凝结,以此更多的积聚于机油部,从而减少排放到建筑排烟风道30中的含油成分,最终降低了排出到室外的烟气中的含油成分,进一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而且,在油烟机的下方一般设置有烹饪装置如放置于燃气灶、电磁炉等器具上的锅具,灶具工作对放置于其上的锅具进行加热时,锅具上方会产生含油烟气,正压区的冷风一部分到达灶具所在区域,以此会与锅具上方的含油烟气进行混合,进而降低含油烟气的温度,这些经降温的含油烟气进入进烟口201时,经积油部时更容易使得含油成分凝结,从而增加积油部的集油效率,经积油部吸收大部分其中的含油成分后,再经排烟风管203排出至建筑排烟风道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1所示,排风风道连通进风软管接至进风口161,并从厨房空间吸入空气;进风口161远离负压区;如图9所示,设置于天花板40位置的进风口161,在其下方的区域形成第二负压区IN2,送风口102下方的区域形成正压区OUT,在吸油烟机20的进烟口201下方的区域形成第一负压区IN1,正压区OUT处于第一负压区IN1和第二负压区IN2之间,以此有效的对第一负压区IN1和第二负压区IN2进行隔离。如果第一负压区IN1和第二负压区IN2没有中间的正压区,则二者之间会形成干涉引起“抢风”效应,使得本来应该进入第一负压区IN1的含油烟气被第二负压区IN2吸引,会有一部分进入到第二负压区IN2最终进入到蒸发换热器110中,以此导致蒸发换热器110表面聚聚含油成分,严重影响其换热效率,进而降低空调器的制冷能力,在这两个均为吸气的负压区在中间设置排气的正压区后,二者产生的干涉大大降低。而且经试验验证,这两个负压区的距离不小于1.5米时能进一步的降低二者的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正压区域距离第一负压区的间距小于正压区距离第二负压区的间距,例如正压区中心域距离第一负压区中心的间距为0.5米,而正压区中心距离第二负压区的中心距离为1米。此时使得正压区的排放的冷风更多的进入到低压负压区,以对第一负压区的含油烟气进行有效的降温,最终降低排出室外的烟气中的含油成分量,并且同时有效的避免正压区的冷风与第二负压区的热空气的干涉,使得正压区的冷风更多的参与房间中的其他区域降温后再进入到第二负压区,以此提升空调器的制冷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风口101位置高于第二排风口,且第一排风口101的风量小于第二排风口。以此使得三通件中的含油烟气通道对热风通道形成有效的负压,从而使得热风管163中的流通的热风风量提升,进而促使了冷凝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的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空调器和厨房工作情况下,第一排风口101排出空气的湿度大于70%,且温度高于进风口161温度5度以上。以此在热风管163中形成高湿的热空气,有效的对进入到排烟风管203和建筑排烟风道30中的含油烟气中的含油成分的聚集起到阻碍作用,以此形成对排烟风管203和建筑排烟风道30的壁面的动态清洁效应,避免了壁面的含油成分的不断积聚导致壁面的污染不断加深,并且对风道内的含油烟气的流通形成阻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风道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冷凝换热器,经过该冷凝换热器的排风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风机,该冷凝风机位于所述排风风道中,且驱动空气经过所述冷凝换热器加热后,经第一排风口连接至热风管,并通过该热风管向排烟风道送风;该排烟风道为建筑排烟风道或该排烟风道为向建筑排烟风道连接的排烟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器为制冷循环的一部分,该冷凝换热器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另一端顺序连接节流阀和蒸发换热器后,接入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冷凝换热器有空气侧的上下延伸的换热翅片,冷媒管水平延伸穿过所述换热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器设置有加水装置,该加水装置使水附着在所述换热翅片在该翅片上向下流动,滴落至所述安装板,并汇集到蓄水区由该加水装置继续使其附着在所述换热翅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通过三通件连接所述排烟风管,在所述第一排风口至所述热风管连通三通件的接口之间设置有排热风阀,该排热风阀为单向阀;所述三通有共用的排出口,该排出口连接至所述建筑排烟风道;所述三通件连通所述排烟风管和所述热风管的夹角为30至90度。
5.一种天花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风道连接装置,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压缩机及蒸发换热器,所述蒸发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引水筋上,从所述蒸发换热器引导冷凝水流向蓄水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天花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器设置的加水装置为打水轮,所述蓄水区有弧形底的水槽,打水轮对应该水槽设置,打水轮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打水轮有拨水片,该拨水片打水至所述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翅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天花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装置包括水泵和分水器,该分水器设置在所述冷凝换热器上,所述水泵从所述蓄水区抽吸冷凝水,并通过加压送至所述分水器,该分水器有接入口,所述分水器的内部形成分水腔,且所述水泵经排出管连接所述接入口使冷凝水流入所述分水腔,该分水腔下侧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通过该多个所述排水孔,形成多个均匀水流。
8.一种厨房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7中任意一项所述天花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油烟机,其具有抽风机和连接抽风机的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连通所述排烟风管,该排烟风管用于向所述建筑排烟风道送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厨房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在其下形成有负压区,该负压区可以吸收烹饪产生的油烟,并被抽风机加压后排出到所述排烟风管;所述排烟风管与所述热风管连通,通过三通件连通形成共用送风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厨房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连通进风软管接至进风口,并从所述厨房空间吸入空气;所述进风口远离所述负压区;所述第一排风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二排风口,且所述第一排风口的风量小于第二排风口;工作情况下,所述第一排风口排出空气的湿度大于70%,且温度高于进风温度5度以上。
CN202020707854.4U 2020-04-30 2020-04-30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Active CN212777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7854.4U CN212777663U (zh) 2020-04-30 2020-04-30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07854.4U CN212777663U (zh) 2020-04-30 2020-04-30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7663U true CN21277766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6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07854.4U Active CN212777663U (zh) 2020-04-30 2020-04-30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76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18643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108413461A (zh) 空调烟机
CN212777663U (zh)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CN106322478B (zh) 烟机空调室内机及烟机空调
CN208312597U (zh) 空调烟机
CN113587260A (zh) 风道连接装置、天花式空调器和厨房空气系统
CN115046260A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113587259A (zh) 天花式空调器、厨房空气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20506818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7817099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5216373U (zh) 一种换热器及安装有该换热器的吸油烟机
CN218295858U (zh) 一种空调式吸油烟机
CN218295900U (zh) 空调式吸油烟机
CN219550622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9550624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6557289U (zh) 一种空调式吸油烟机
CN217817173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7817100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218480662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9868026U (zh) 一种冷凝水处理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8864269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CN215909282U (zh) 厨房空调系统
KR20060039355A (ko) 레인지 후드 겸용 에어컨
CN218096135U (zh) 空调式吸油烟机
CN220506820U (zh)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