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7657U - 新风预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新风预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7657U
CN212777657U CN202021448975.8U CN202021448975U CN212777657U CN 212777657 U CN212777657 U CN 212777657U CN 202021448975 U CN202021448975 U CN 202021448975U CN 212777657 U CN212777657 U CN 212777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heating device
heat
fresh air
air duc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489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强
马文生
杨诗薇
黄霆鹤
朱珂
孙硕
刘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ke Huann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Original Assignee
Jianke Huann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ke Huann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CABR filed Critical Jianke Huann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489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7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7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7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预热装置,包括:集热单元和预热单元,所述预热单元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热回收装置以及预热装置,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排风风道分别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以使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在所述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所述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上,所述集热单元通过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所述预热装置连接并构成循环系统以向所述预热装置提供热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预热装置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节能效率。

Description

新风预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及通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耗呈快速上涨趋势,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太阳能作为无污染且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有着普遍、无害储量丰富的特点,在节能应用中获得广泛关注和研究并得到快速发展。有些地区冬季室外气温较低,尤其是北方地区,为保障空调系统在冬季可以正常运行,通常需在空调系统中加设预热装置对新风进行预热,避免冻裂空调箱内盘管。
现有技术中的预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有一个进风口和一个出风口;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进风口处,用于过滤外界空气;预热装置,预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用于对第一壳体内空气进行预热处理生成预热空气,预热装置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出风口处,用于过滤预热空气;预热装置包括:油浴加热系统,设置在第一壳体外;热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壳体,热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油浴加热系统内,由油浴加热系统所热管进行加热。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预热装置的预热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能量,造成空调器的能耗增加,节能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预热装置,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节能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预热装置,包括:集热单元以及预热单元。
所述预热单元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热回收装置以及预热装置。
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排风风道分别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且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在所述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上。
所述集热单元通过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所述预热装置连接并构成循环系统以向所述预热装置提供热能。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装置和第二预热装置。
所述第一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端,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或所述第一预热装置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一预热装置的流体流量。
所述第二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或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的流体流量。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与所述新风风道出风口之间。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集热器、第二供水管、第二回水管以及蓄热水箱。
所述集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水管相连通。
所述集热器的进水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二供水管相连通;
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水管分别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第二出水端和第二进水端连通。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蓄热水箱内设置有盘管,所述盘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供水管和所述第二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盘管用于对所述蓄热水箱中的流体加热。
可选地,所述第二供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中以及所述盘管中流通的介质包括防冻液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为盘管式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回水管和所述第二供水管上均设置有电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热器为太阳能集热器、直热式电热设备、热泵式电热设备或天然气热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预热装置,将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分别流经热回收装置,使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可以在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充分利用废热,节省能源,并且在新风风道上设置有预热装置,集热单元为预热装置提供热能,其中集热单元可以利用太阳能,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预热装置可以对新风风道的温度进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预热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预热装置和第二预热装置,第一预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的进风端,防止新风温度过低而导致排风口结露或结霜,同时,防止新风经过一级预热装置预热后温度过高而影响热回收装置热交换效率,第二预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出风端,对新风在送入室内之前进行加热,保障送入室内新风温度,进一步提升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集热单元;
110-第一供水管;
120-第一回水管;
130-集热器;
140-第二供水管;
150-第二回水管;
160-蓄热水箱;
161-第一进水端;
162-第一出水端;
163-第二出水端;
164-第二进水端;
165-盘管;
200-预热单元;
210-新风风道;
220-排风风道;
230-热回收装置;
240-第一预热装置;
250-第二预热装置;
260-电辅热装置;
300-第一调节阀;
400-第二调节阀;
500-电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会购买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但一般的空调的调节只是调节室内的温度,这就使得长时间使用空调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使用户感到不适。
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新风引入功能的空调器应运而生,空调器通过新风引入功能将室外的风引入室内,增加氧气浓度,提升用户的舒适感,但是在一些气温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气温较低,为保障空调系统在冬季可以正常运行,通常需在空调系统中加设预热装置对新风进行预热,避免冻裂空调箱内盘管,其中,预热装置采用电加热器对新风进行预热,电加热器采用电阻丝发热原理加热空气,是常用的加热方式之一,又或者是采用油浴加热系统对新风进行加热,这些方式都不利于节能减排,并且发热源温度较高,会导致出风干燥,降低室内舒适度,再一方面,不管是电加热还是油浴加热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用户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预热装置,将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分别流经热回收装置,使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可以在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通过对新风与排风进行热交换,尽可能保留排风热能,降低新风热负荷,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且在新风风道上设置有预热装置,集热单元为预热装置提供热能,其中集热单元可以利用太阳能,进一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预热装置可以对新风风道的温度进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预热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预热装置和第二预热装置,第一预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的进风端,防止新风温度过低导致热回收后排风结露和结霜,第二预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出风端,对新风在送入室内之前进行加热,保障送入室内新风温度,进一步提升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预热装置包括集热单元100和预热单元200。
其中,预热单元200包括:新风风道210、排风风道220、热回收装置230以及预热装置。
新风风道210与排风风道220分别流经热回收装置230,且新风风道210和排风风道220在热回收装置230处进行热量交换。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新风风道210与排风风道220的交汇处设置有热回收装置230,新风风道210与排风风道220互不连通,其实现方式可以是,新风风道210和排风风道220分别为独立的一根管道;也可以是,新风风道210和排风风道220分别包括两根管道,其中热回收装置230中分布着纵横交错的通道,新风风道210的两根管道和排风风道220的两根管道分别与热回收装置230中纵横交错的通道连通。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新风风道210与排风风道220也可以并排接入热回收装置230,只需保证新风风道210和排风风道220互不连通并且新风风道210和排风风道220可通过热回收装置230进行热量交换即可,在此,对新风风道210、排风风道220和热回收装置230三者之间的布置,不做任何限制。
容易理解的是,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比如冬天,热回收装置230可以吸收排风风道220中的热量对新风风道210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一方面,可以避免空调器中的盘管冻裂,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废热对新风进行加热,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节能效率。
在新风风道210上还设置有预热装置,集热单元100通过蓄热水箱160上的第一供水管110和第一回水管120与预热装置连接并构成循环系统以向预热装置提供热能。
其中,集热单元100可利用太阳能进行集热,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并且设置在新风风道210上的预热装置可对新风进行预热,对新风温度进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预热装置,将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分别流经热回收装置,使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可以在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通过对新风与排风进行热交换,尽可能保留排风热能,降低新风热负荷,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且在新风风道上设置有预热装置,集热单元为预热装置提供热能,其中集热单元可以利用太阳能,进一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预热装置可以对新风风道的温度进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
第一预热装置240设置在新风风道210的进风端,第一供水管110和/或第一预热装置24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300,第一调节阀300用于调节流经第一预热装置240的流体流量。
第二预热装置250设置在新风风道210的出风端,第一供水管110和/或第二预热装置25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400,第二调节阀400用于调节流经第二预热装置250的流体流量。
容易理解的是,设置在新风风道210进风端的第一预热装置240,通过第一调节阀300调节流经第一预热装置240的流体流量,可对流经第一预热装置240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在保证热回收机组排风不结露结霜的前提下,防止新风经过第一预热装置240预热后温度过高而影响热回收装置230的热交换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室外冷空气进入新风风道210后结露、结冰而堵塞换热器。
设置在新风风道210出风端的第二预热装置250,通过第二调节阀400调节流经第二预热装置250的流体流量,可对流经第二预热装置250的新风进行温度调节,对新风在送入室内之前进行加热,保障送入室内新风温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并且可进一步提升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供水管110和/或第一预热装置24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300”指的是:第一供水管110上或者第一预热装置24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300,也可以是第一供水管110上和第一预热装置240的进水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阀300,同理,“第一供水管110和/或第二预热装置25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400”指的是:第一供水管110上或者第二预热装置25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400,也可以是第一供水管110上和第二预热装置250的进水端均设置有第二调节阀4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预热装置还包括:电辅热装置260,电辅热装置260设置在第二预热装置250与新风风道210出风口之间。
当通过第二预热装置250加热后的新风还达不到用户所需要的温度时,可开启电辅热装置260对新风再一步加热,使进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满足用户要求,提升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热单元100包括:集热器130、第二供水管140、第二回水管150以及蓄热水箱160。
其中,集热器130可以为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利用太阳能这种无污染且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储热,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集热器130还可以采用直热式电热设备、热泵式电热设备或天然气热源,视具体环境和工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集热器130的出水端与蓄热水箱160的第一进水端161通过第二回水管150相连通,集热器130的进水端与蓄热水箱160的第一出水端162通过第二供水管140相连通,第一供水管110和第一回水管120分别与蓄热水箱160的第二出水端163和第二进水端164连通。
流体通过集热器130加热后流入蓄热水箱160,再经过第一供水管110分别流经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对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进行加热,此时,流体温度降低,再通过第一回水管120流回蓄热水箱160,然后由第二供水管140再次输送至集热器130进行加热,以此循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蓄热水箱160中的流体可将集热器130日间的收集的热量进行储存,可用于夜间对新风进行预热,解决太阳能资源和人员使用的时间不匹配性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参考图1,蓄热水箱160内设置有盘管165,盘管165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140和第二回水管150相连通,盘管165用于对蓄热水箱160中的流体进行加热。
具体的,集热器130、第二供水管140、蓄热水箱160、盘管165和第二回水管150构成一个循环系统,集热器130、第二供水管140、盘管165和第二回水管150中的加热介质通过集热器130加热后对蓄热水箱160中的流体进行加热,再由第二供水管140输送至集热器130进行加热。蓄热水箱160、第一供水管110、第一预热装置240、第二预热装置250和第一回水管120构成另一个循环系统,蓄热水箱160中被加热的流体流经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对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进行加热,再由第一回水管120输送回蓄热水箱160进行加热。
在第一回水管120和第二供水管140上还设置有电泵500,为循环系统提供动力。
其中,加热介质可以为水,但有些地区室外温度过低,为了避免加热介质冻结,加热介质也可以是防冻液或者是防冻液和水的混合物,在此,对加热介质不做限制。
可选地,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可以为盘管式换热器,盘管式换热器具有强化传热、自动除垢、精确控制、减少占地等优势。
可选地,第一调节阀300和第二调节阀400为电动调节阀,且分别与第一预热装置240和第二预热装置250电连接,电动调节阀可连接至后台控制系统,结合预热装置信息自动调节流经预热装置的流体流量,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预热装置,将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分别流经热回收装置,使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可以在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充分利用废热,节省能源,并且在新风风道上设置有预热装置,集热单元为预热装置提供热能,其中集热单元可以利用太阳能,进一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预热装置可以对新风风道的温度进行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预热装置可以包括第一预热装置和第二预热装置,第一预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的进风端,防止新风经过一级预热装置预热后温度过高而影响热回收装置热量交换效率,第二预热装置设置在新风风道的出风端,对新风在送入室内之前进行加热,保障送入室内新风温度,进一步提升系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单元以及预热单元;
所述预热单元包括:新风风道、排风风道、热回收装置以及预热装置;
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排风风道分别流经所述热回收装置,且所述新风风道和所述排风风道在所述热回收装置处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上;
所述集热单元通过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所述预热装置连接并构成循环系统以向所述预热装置提供热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装置和第二预热装置;
所述第一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进风端,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或所述第一预热装置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所述第一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一预热装置的流体流量;
所述第二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端,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或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的流体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电辅热装置,所述电辅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与所述新风风道出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单元包括:集热器、第二供水管、第二回水管以及蓄热水箱;
所述集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回水管相连通;
所述集热器的进水端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二供水管相连通;
所述第一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水管分别与所述蓄热水箱的第二出水端和第二进水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内设置有盘管,所述盘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供水管和所述第二回水管相连通,所述盘管用于对所述蓄热水箱中的流体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水管、所述第二回水管中以及所述盘管中流通的介质包括防冻液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预热装置为盘管式换热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和所述第二供水管上均设置有电泵。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所述第二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预热装置和所述第二预热装置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为太阳能集热器、直热式电热设备、热泵式电热设备或天然气热源。
CN202021448975.8U 2020-07-21 2020-07-21 新风预热装置 Active CN212777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975.8U CN212777657U (zh) 2020-07-21 2020-07-21 新风预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48975.8U CN212777657U (zh) 2020-07-21 2020-07-21 新风预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7657U true CN212777657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48975.8U Active CN212777657U (zh) 2020-07-21 2020-07-21 新风预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76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010A (zh) * 2021-05-20 2021-08-06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辅助的溶液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8010A (zh) * 2021-05-20 2021-08-06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辅助的溶液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92179A1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201000129Y (zh) 一种辐射供冷暖系统
CN106016825A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双热源三联供系统
CN205208964U (zh) 非直膨槽式太阳能热风和空气源热泵组合空调系统
CN113483502A (zh)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热水、采暖和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777657U (zh) 新风预热装置
CN110486779A (zh) 一种利用土壤冷量冷却光伏电池的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CN104165426A (zh) 直接蒸发冷却与太阳能集热、相变蓄热结合的空调系统
CN207035380U (zh) 车站排风‑水源热泵与热网互补联合供热的空调系统
CN203131962U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采暖装置
CN205174537U (zh) 新型太阳能热风热水联供系统
CN216048465U (zh) 一种清洁热能除霜冷热联供系统
CN203848366U (zh) 一种村镇房屋用太阳能空气组合供热供暖系统
CN207230698U (zh) 一种太阳能风能边海防供暖保障系统
CN207112994U (zh) 蓄能供热系统
CN112393317A (zh) 一种双水箱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供热装置
CN2639777Y (zh) 空调热水器
CN205747580U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双热源三联供系统
CN212227207U (zh) 一种集中式太阳能空气集热热水装置
CN204027073U (zh) 一种高效节能室内空调及室内供水的装置
CN103900142A (zh) 一种村镇房屋用太阳能空气组合供热供暖系统
CN109827334A (zh) 一种壁挂炉耦合换热器的室内供暖系统
CN215260043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与空气能加热的采暖系统
CN218269394U (zh) 空调制冷供热水路循环系统高低区混供构架联动装置
CN211781353U (zh) 一种双能源复合高效多功能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