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7759U - 除尘器及其灰斗 - Google Patents

除尘器及其灰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7759U
CN212757759U CN202020736368.5U CN202020736368U CN212757759U CN 212757759 U CN212757759 U CN 212757759U CN 202020736368 U CN202020736368 U CN 202020736368U CN 212757759 U CN212757759 U CN 212757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trol
ash bucket
control medium
ash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63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明
卢敏荣
蔡芬
詹永乐
黄志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Long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Long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Long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63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7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7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7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尘器及其灰斗,除尘器的灰斗包括:灰斗壁板,与灰斗壁板固定相连的罩壳;其中,罩壳与灰斗壁板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温控腔具有温控介质进口和温控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除尘器的灰斗,利用灰斗壁板和罩壳来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使得温控介质直接接触灰斗壁板,且与温控腔内的灰斗壁板完全接触,从而实现了对灰斗壁板进行均匀温控,有效提高了灰斗壁温的均匀性;而且,温控介质直接与灰斗壁板接触,有效提高了温控效率,也降低了温控介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小了能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除尘器及其灰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除尘器及其灰斗。
背景技术
灰斗堵灰是除尘器运行中较常见的故障之一,具体地,飞灰对水的吸附作用很强,灰温低时,粘附在飞灰表面的SO3气体及水蒸汽等,容易结露,使灰的粘性增加,内摩擦增大,流动性差,流动阻力增大,灰较易出现板结现象,导致堵灰。灰斗堵灰、下灰不畅对除尘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隐患,同时还容易造成电区短路故障,造成烟气无法实现达标排放,严重的造成灰斗脱落,甚至有除尘器坍塌的风险。
为了防止堵灰,需要防止灰斗内灰的温度下降较大,目前,主要采用在灰斗外壁上设置保温层,且在灰斗底部设置加热器实现。具体地,加热器主要分为电加热器和蒸汽加热器;其中,电加热器分散在灰斗外壁,电加热器工作时,可以保证与电加热器接触的壁板温度,而且,离电加热器越远,灰斗的壁温越低,导致灰斗下端的壁板温度不均。对于蒸汽加热器,由于灰斗壁板平面度无法保证,盘管无法完全紧贴灰斗壁板,蒸汽加热器的盘管仅通过若干点与壁板焊接连接,同样存在壁温不均的问题。
另外,由于电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基本是固定的,当灰量大增或者散热严重时,电加热器的加热能力无法控制灰斗壁温在要求范围内。
另外,由于蒸汽加热器中盘管的导热性差,导致蒸汽用量过大,成本较高,也存在较大的能量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控制灰斗壁温,以提高灰斗壁温的均匀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器的灰斗,以提高灰斗壁温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灰斗的除尘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尘器的灰斗,包括:
灰斗壁板,与所述灰斗壁板固定相连的罩壳;其中,所述罩壳与所述灰斗壁板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所述温控腔具有温控介质进口和温控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温控腔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在所述罩壳和/或所述灰斗壁板上。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至少分两组设置,且任意两组所述导流件沿所述温控介质的流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罩壳至少为两个,且沿灰斗的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罩壳与所述灰斗壁板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所有的所述温控腔并联设置。
优选地,所述温控介质进口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罩壳的宽度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所述输入管道与所述温控介质进口连通,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温控介质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温控介质包括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
所述输入管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冷却介质的第一输入管道,以及用于输送所述加热介质的第二输入管道;所述第一输入管道和所述第二输入管道上均串接有输入调节阀,且所述第一输入管道和所述第二输入管道均与所述温控介质进口连通;
所述输出管道包括:用于输送所述冷却介质的第一输出管道,以及用于输送所述加热介质的第二输出管道;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和所述第二输出管道上均串接有输出调节阀,且所述第一输出管道和所述第二输出管道均与所述温控介质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用于检测灰斗壁温的检测器,与所述检测器相连且控制所述输入调节阀的开度和所述输出调节阀的开度的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储气罐,所述储气罐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输出管道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温控介质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设置在灰斗上的保温板,所述罩壳位于所述保温板和所述灰斗壁板之间的安装间隙内,所述温控介质进口和温控介质出口均外伸于所述保温板。
基于上述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器,该除尘器包括灰斗,所述灰斗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除尘器的灰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利用灰斗壁板和罩壳来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使得温控介质直接接触灰斗壁板,且与温控腔内的灰斗壁板完全接触,从而实现了对灰斗壁板进行均匀温控,有效提高了灰斗壁温的均匀性;而且,温控介质直接与灰斗壁板接触,有效提高了温控效率,也降低了温控介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小了能量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包括:灰斗壁板1,与灰斗壁板1固定相连的罩壳4;其中,罩壳4与灰斗壁板1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温控腔具有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罩壳4与灰斗壁板1密封连接,从而保证温控介质在温控腔内流通。对于罩壳4和灰斗壁板1固定相连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上述罩壳4与灰斗壁板1通过焊接实现密封固定连接。上述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均设置在罩壳4上。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灰斗壁温较低时,可向温控腔内输入温度较高的温控介质,利用温控介质对灰斗壁板1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灰斗壁温;当灰斗壁温较高时,可向温控腔内输入温度较低的温控介质,利用温控介质对灰斗壁板1进行冷却,从而降低灰斗壁温。可以理解的是,灰斗壁温是指灰斗壁板1的温度。
对于温控介质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利用灰斗壁板1和罩壳4来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使得温控介质直接接触灰斗壁板1,且与温控腔内的灰斗壁板1完全接触,从而实现了对灰斗壁板1进行均匀温控,有效提高了灰斗壁温的均匀性;而且,温控介质直接与灰斗壁板1接触,有效提高了温控效率,也降低了温控介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小了能量的浪费。
上述温控介质在温控腔内流动,为了便于温控介质有序地流动,上述温控腔内设置有导流件9,该导流件9设置在罩壳4和/或灰斗壁板1上。
上述导流件9实现了对温控介质导流,便于温控介质有序流动,提高了温控效率。对于导流件9的数目和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上述导流件9为导流叶片。
上述导流件9可仅设置在罩壳4上,也可仅设置在灰斗壁板1上,也可设置在罩壳4和灰斗壁板1上。为了提高稳定性和灰斗的强度,优先选择导流件9设置在罩壳4和灰斗壁板1上。具体地,导流件9的一侧固定砸罩壳5上,导流件9的另一侧固定在灰斗壁板1上。对于导流件9的固定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导流效果,上述导流件9至少分两组设置,且任意两组导流件9沿温控介质的流向分布。如图2所示,导流件9分两组设置,图2中箭头线表示温控介质的流向。
每组导流件9中,导流件9的数目可相同,也可不同。由于灰斗呈倒锥形,优先选择沿温控介质的流向,导流件组中导流件9的数目递减。如图2所示,导流件9分两组设置,一组中导流件9为四个,另一组中导流件9为三个。
为了提高灰斗壁温的均匀性,上述罩壳4至少为两个,且沿灰斗的周向均匀分布。此时,温控腔与罩壳4的数目相同,任意两个温控腔可并联设置,也可串联设置。具体地,当任意两个温控腔并联设置时,温控介质分为若干支路且分别进入每个温控腔,自每个温控腔流出的温控介质排出;当任意两个温控腔串联设置时,温控介质按照温控腔串联的顺序依次流过每个温控腔。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若干温控腔并联,若干温控腔串联,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灰斗可呈圆台状,也可为棱柱状。当灰斗呈圆台状时,灰斗壁板1可呈筒状结构,此时,灰斗壁板1为一个;上述灰斗壁板1也可为板状结构,此时,灰斗壁板1至少为两个。当上述灰斗为棱柱状时,上述灰斗壁板1为板状结构,此时,灰斗壁板1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地,上述罩壳4与灰斗壁板1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即每一面灰斗壁板1上均设置有罩壳4并形成温控腔;所有的温控腔并联设置,即温控介质分为若干支路且分别进入每个温控腔,自每个温控腔流出的温控介质排出。
温控介质自温控介质进口401进入温控腔,自温控介质出口402排出温控腔。为了提高温控介质在温控腔内分布的均匀性,优先选择温控介质进口401至少为两个,且沿罩壳4的宽度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温控介质进口401为三个。这样,也进一步提高了灰斗壁温的均匀性。
优选地,上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输入管道5和输出管道8,输入管道5与温控介质进口401连通,输出管道8与温控介质出口402连通。
具体地,温控介质包括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当输入管道5输入冷却介质时,温控腔为冷却区;当输入管道5输入加热介质时,温控腔为加热区。
上述输入管道5和输出管道8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具体地,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均通过同一输入管道5输入、通过同一输出管道8输出,例如,输入管道5输送冷却介质时,若需要加热灰斗壁板1时,更换温控介质,停止输送冷却介质且开始输送加热介质。这样,结构简单,但是,温控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温控效率,优先选择输入管道5包括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第一输入管道501,以及用于输送加热介质的第二输入管道502;第一输入管道501和第二输入管道502上均串接有输入调节阀,且第一输入管道501和第二输入管道502均与温控介质进口401连通。具体地,位于第一输入管道501上的输入调节阀为第一输入调节阀503,位于第二输入管道502上的输入调节阀为第二输入调节阀504。
相应的,上述输出管道8包括: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第一输出管道801,以及用于输送加热介质的第二输出管道802;第一输出管道801和第二输出管道802上均串接有输出调节阀,且第一输出管道801和第二输出管道802均与温控介质出口402连通。具体地,位于第一输出管道801上的输出调节阀为第一输出调节阀803,位于第二输出管道802上的输出调节阀为第二输出调节阀804。
对于上述输出调节阀和输入调节阀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控制,优先选择输出调节阀和输入调节阀均为电动调节阀。
对于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冷却介质为水,加热介质为蒸汽。当冷却介质为水时,第一输出管道801与疏水扩容器连通;当加热介质为蒸汽时,第二输出管道802与余热利用设备连通。
具体地,当灰斗壁板1的温度较高,需要冷却时,打开第一输入调节阀503和第一输出调节阀803,关闭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冷却介质通过输入管道5进入温控腔,并将输出管道8输出,从而实现对灰斗壁板1冷却;当灰斗壁板1的温度较低,需要加热时,关闭第一输入调节阀503和第一输出调节阀803,打开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加热介质通过输入管道5进入温控腔,并将输出管道8输出,从而实现对灰斗壁板1加热。
上述除尘器的灰斗,采用双介质分开输送,灰斗壁温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进行精确控制,灵活切换温控介质,实现了热量综合利用;而且,可通过输入调节阀和输出调节阀调节温控介质的流量,从而实现温控的可调,当灰量大增或者散热严重时,也能够控制灰斗壁温在要求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用于检测灰斗壁温的检测器,与检测器相连且控制输入调节阀的开度和输出调节阀的开度的控制模块。
具体地,位于第一输入管道501上的输入调节阀为第一输入调节阀503,位于第二输入管道502上的输入调节阀为第二输入调节阀504,位于第一输出管道801上的输出调节阀为第一输出调节阀803,位于第二输出管道802上的输出调节阀为第二输出调节阀804。
当检测器检测到的灰斗壁温低于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输入调节阀503和第一输出调节阀803的开度为零,即控制第一输入调节阀503和第一输出调节阀803关闭,控制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的开度不为零,即控制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打开,向温控腔内输入加热介质;当检测器检测到的灰斗壁温大于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的开度为零,即控制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关闭,控制第一输入调节阀503和第一输出调节阀803的开度不为零,即控制第一输入调节阀503和第一输出调节阀803打开,向温控腔内输入冷却介质。
当检测器检测到的灰斗壁温低于第一设定值且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增大或减小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的开度;当检测器检测到的灰斗壁温大于第二设定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增大或减小第二输入调节阀504和第二输出调节阀804的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设定值大于第一设定值,第一预设范围的上限值小于第二预设范围的下限值。
上述控制模块可为控制电路,可为控制开关,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除尘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压缩空气。通常用储气罐6来储存压缩空气。对于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而言,压缩空气的温度太低,较易缩短滤袋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上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储气罐6,储气罐6内设置有散热器7,输出管道8通过散热器7与温控介质出口402连通。
上述结构中,自温控腔输出的温控介质进入散热器7内,实现了加热储气罐6内的压缩空气,提高了储气罐6内压缩空气的温度,对于袋式除尘器或电袋复合除尘器而言,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同时实现了余热的梯级运用,节约了能耗。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上述散热器7设置有散热片。对于散热器7的具体结构和散热片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上述除尘器的灰斗还包括设置在灰斗上的保温板3,罩壳4位于保温板3和灰斗壁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2内,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均外伸于保温板3。
具体地,为了便于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均外伸于保温板3,上述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均通过接管外伸于保温板3。
对于保温板3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器,该除尘器包括灰斗,该灰斗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除尘器的灰斗。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除尘器的灰斗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除尘器具有上述灰斗,则上述除尘器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除尘器的灰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灰斗壁板(1),与所述灰斗壁板(1)固定相连的罩壳(4);其中,所述罩壳(4)与所述灰斗壁板(1)形成供温控介质流通的温控腔,所述温控腔具有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
所述温控腔内设置有导流件(9),所述导流件(9)设置在所述罩壳(4)和/或所述灰斗壁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9)至少分两组设置,且任意两组所述导流件(9)沿所述温控介质的流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4)至少为两个,且沿灰斗的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4)与所述灰斗壁板(1)的数目相同且一一对应,所有的所述温控腔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介质进口(401)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罩壳(4)的宽度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管道(5)和输出管道(8),所述输入管道(5)与所述温控介质进口(401)连通,所述输出管道(8)与所述温控介质出口(40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介质包括冷却介质和加热介质;
所述输入管道(5)包括:用于输送所述冷却介质的第一输入管道(501),以及用于输送所述加热介质的第二输入管道(502);所述第一输入管道(501)和所述第二输入管道(502)上均串接有输入调节阀,且所述第一输入管道(501)和所述第二输入管道(502)均与所述温控介质进口(401)连通;
所述输出管道(8)包括:用于输送所述冷却介质的第一输出管道(801),以及用于输送所述加热介质的第二输出管道(802);所述第一输出管道(801)和所述第二输出管道(802)上均串接有输出调节阀,且所述第一输出管道(801)和所述第二输出管道(802)均与所述温控介质出口(40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灰斗壁温的检测器,与所述检测器相连且控制所述输入调节阀的开度和所述输出调节阀的开度的控制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罐(6),所述储气罐(6)内设置有散热器(7),所述输出管道(8)通过所述散热器(7)与所述温控介质出口(402)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灰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灰斗上的保温板(3),所述罩壳(4)位于所述保温板(3)和所述灰斗壁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2)内,所述温控介质进口(401)和温控介质出口(402)均外伸于所述保温板(3)。
11.一种除尘器,包括灰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灰斗为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灰斗。
CN202020736368.5U 2020-05-07 2020-05-07 除尘器及其灰斗 Active CN212757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6368.5U CN212757759U (zh) 2020-05-07 2020-05-07 除尘器及其灰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6368.5U CN212757759U (zh) 2020-05-07 2020-05-07 除尘器及其灰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7759U true CN212757759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6368.5U Active CN212757759U (zh) 2020-05-07 2020-05-07 除尘器及其灰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7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34274B (zh) 一种基于复合仿生结构的圆柱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0048185B (zh) 一种带四通阀的电池包冷却系统布置结构
CN108075081A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206441784U (zh) 一种电池托盘散热结构
CN115425328B (zh) 一种电芯液冷板、电池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及设计方法
CN211829107U (zh)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蜂窝型微通道冷却板
CN210130051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1437860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CN212757759U (zh) 除尘器及其灰斗
CN112490569B (zh) 一种微流道式电池液体冷却结构
CN207800826U (zh) 一种分流式散热的电池包
CN210120214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10544807A (zh) 动力电池的液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79328U (zh) 用于采暖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06602008U (zh) 一种利用日夜温差对变压器强迫油循环冷却的系统
CN216684109U (zh) 充电冷却系统及含其的换电站、储能站
CN209298304U (zh)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0202321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09430739U (zh) 一种减速机的散热装置
CN109002103B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服务器机箱
CN207842707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加热管理系统及动力电池
CN220963522U (zh) 电池包模块及其冷却系统
CN204130660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池装置以及散热片
CN211376877U (zh) 用于储能充电桩的液体管路
CN210759088U (zh) 挤出机用冷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