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6833U -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6833U
CN212756833U CN202021765292.5U CN202021765292U CN212756833U CN 212756833 U CN212756833 U CN 212756833U CN 202021765292 U CN202021765292 U CN 202021765292U CN 212756833 U CN212756833 U CN 212756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ositive pressure
cabin
shel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652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慧玲
赵炳玉
夏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you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you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you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youxi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652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6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6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6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及其控制主板、操作台(4),在壳体(2)内设有负压源、正压源;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若干个胶盘(6),在所述胶盘(6)的上分别设有负压舱(23)和正压舱(33)、负压气管(13)和正压气管(14),所述负压舱(23)依次经胶盘(6)的盘面负压气道(17)、所述负压气管(13)、负压气道(16)、负压连管与壳体(2)内的所述负压源相连,所述正压舱(33)依次经胶盘(6)的盘面正压气道(27)、所述正压气管(14)、正压气道(15)、正压连管与壳体(2)内的所述正压源相连。本实用新型侧面吸气,避免负压吸附皮肤产生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随之而来的疾病越来越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通常要吃药或者住院治疗,住院费用高,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吃药副作用大,治疗不太安全,治疗周期较长,药效持续时间短,治疗效果也不好。现在的人们保健意识有所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高科技的医疗保健器材的产生,穴位给药的治疗方式产生。
在现有的医疗治疗领域,穴位敷贴或给药治疗方法,通过配制药物,对穴位给药,达到康复治疗目的。这种治疗方式,针对疼痛点或穴位给药内病外治,将药物穿透皮肤,刺激热疗,快速将药物全部渗入患处,迅速解决病症问题。效果好,见效快,避免了其它各种灸和外用药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
但是现有的给药治疗器械,当负压舱顶面与负压源相通,吸气口直对皮肤,直上直下的吸气。硅胶盘和皮肤都有韧性,随负压舱压力增大,硅胶盘和皮肤变形的程度随之增大,从而到会导致负压吸气口吸到皮肤,整体的治疗时间比较长,皮肤长时间作用在负压压力下,吸气口的位置容易产生血痕。
浸泡过中药的药片贴附在正压舱底面,进行加热。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药片中的药分逐渐减少,本身药片也有自身的重力,从而使与药片底面的粘合度降低,容易贴到皮肤上,对皮肤产生烫伤。也会产生药物加热不充分的问题。还有,负压工作的时候,会吸走一部分正压舱的气体,使正压舱产生负压。中间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地容易和皮肤接触,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压痕。正压舱容易漏气,药物分子容易跑出,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吸气口的位置设置不佳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吸气口的侧吸设置、正压舱增压的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及内部的控制主板,在所述的壳体上设有操作台,在壳体内设有负压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设有正压源;在所述壳体上设有若干个胶盘,在每个所述胶盘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内凹的负压舱和正压舱,所述负压舱与所述正压舱隔离;在胶盘的外表面上的手柄上分别设有负压气管和正压气管,所述负压舱依次经胶盘的盘面负压气道、所述负压气管、负压气道、负压连管与壳体内的所述负压源相连,所述正压舱依次经胶盘的盘面正压气道、所述正压气管、正压气道、正压连管与壳体内的所述正压源相连。
所述的胶盘的内表面的外环上设有所述负压舱,胶盘的内表面的中部设有所述正压舱,负压舱在外环,正压舱在中部;在负压舱内,盘面负压气道的吸气口是横置侧吸式。
所述的胶盘的内表面的外环上设有环型所述负压舱,胶盘的内表面的中部上设有环形所述正压舱,负压舱套在正压舱外,两者的底端齐平。
所述的盘面正压气道与手柄上的正压气道连接,胶盘与手柄固定连接。
所述负压舱的宽度为0.3-1cm。
所述胶盘为Y型硅胶盘;在所述Y型硅胶盘上的负压气管和正压气管及后部的手柄呈Y型;所述正压连管、负压连管是硅胶管道。
所述在壳体下面设有移动底座;所述壳体顶部的操作台为触摸屏;壳体前部设有消毒舱,所述消毒舱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消毒舱设有若干个Y型硅胶盘;所述紫外线消毒灯朝着所述Y型硅胶盘。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水膜仪,包括一个外壳,所述外壳设有上部的储水罐、下部的喷雾口,及冷热喷雾开关、电源总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负压吸气方式上,采用侧面吸气,避免直接吸气,负压吸附皮肤产生损伤。
2、药物舱增加正压,正压压皮肤,让穴位更加容易打开,同时避免中间的温度传感器接触到皮肤,产生压痕。
3、在穴位上喷一层水膜有利于Y型硅胶盘和皮肤的更好贴合,减少治疗过程中漏气的可能,穴位上喷洒一层水膜有利于穴位的打开,增加治疗的效果。皮肤上的水膜还起到了防烫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水膜仪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Y型硅胶盘的上表面的外观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Y型硅胶盘的不设手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Y型硅胶盘的不设手柄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Y型硅胶盘的不设手柄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Y型硅胶盘的负压舱的A-A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盘面正压气道的出气口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膜片的底面示意图。
1、移动底座,2、壳体,3、水膜仪,4、操作台,5、消毒舱,6、Y型硅胶盘,7、储物舱,8、储水罐,9、喷雾口,10、冷热喷雾开关,11、电源总开关, 12、外壳,13、负压气管,14、正压气管,15、正压气道,16、负压气道,17、盘面负压气道,18、电线孔,19、左外壁,20、右外壁,21、左内壁,22、右内壁,23、负压舱,24、出气口,25、左壁,26、第二顶壁,27、盘面正压气道,28、药片,29、凸台,30、第一顶壁,31、温度传感器安装孔,32、右内侧壁,33、正压舱,34、加热膜片,35、环形舱,36、右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底部的移动底座1、中间的壳体2及内部的控制主板、壳体2外的水膜仪3、顶部的操作台4、壳体2前上部的消毒舱5、消毒舱 5内若干个Y型硅胶盘6、壳体2前下部的储物舱7。在壳体2下面设有移动底座1,便于移动仪器。壳体2顶部的操作台4为触摸屏,省去了键盘操作,实用。
壳体2前部设有消毒舱5,消毒舱5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每次使用后对Y型硅胶盘6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消毒舱5设有三个Y型硅胶盘6,紫外线消毒灯朝着Y型硅胶盘6。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在壳体2内设有负压源、正压源(分别是吸气泵和充气泵)。在壳体2上设有若干个(图1中给出三个)Y型硅胶盘6,在每个Y 型硅胶盘6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内凹的负压舱23和正压舱33,负压舱23与正压舱33隔离,不串气。在Y型硅胶盘6的外表面上的手柄上分别设有负压气管13和正压气管14,负压舱23依次经Y型硅胶盘6的盘面负压气道17、负压气管13、负压气道16、负压连管与壳体2内的负压源相连。正压舱33依次经Y 型硅胶盘6的盘面正压气道27、所述正压气管14、正压气道15、正压连管与壳体2内的正压源相连。图1中看不到正压连管、负压连管。
如图3-图7所示,Y型硅胶盘6的盘面正压气道27与手柄上的正压气道15 连接,盘面负压气道17与手柄上的负压气道16连接,Y型硅胶盘6与手柄固定连接为一体。负压气道16与负压气管13之间的就是手柄的管道,正压气道15 与负压气管13之间的就是手柄的管道。手柄内设有集成的正压管道和负压管道,还有温度传感器的电线。在Y型硅胶盘6上的负压气管13和正压气管14及后部的手柄呈Y型。正压连管、负压连管是硅胶管道,耐用方便。正压连管、负压连管与手柄后端连接。温度传感器的电线与正压连管、负压连管整合在一根管子内传输,既美观又实用。
Y型硅胶盘6的内表面的外环上设有环型负压舱23,Y型硅胶盘6的内表面的中部上设有环形正压舱33,负压舱23套在正压舱33外,两者的低端齐平。两者齐平是为了Y型硅胶盘6接触皮肤治疗时,不互相漏气跑气。负压舱23的两侧是外壁(包括左外壁19与右外壁20)与内壁(包括左内壁21与右内壁22),其顶部是第一顶壁30。即左外壁19与左内壁21,同时右内壁22与右外壁20、第一顶壁30围成负压舱23。在负压吸气方式上,在负压舱23内,盘面负压气道17的吸气口是横置侧吸式。采用侧面吸气,避免直接吸气,这样避免直接负压吸附皮肤产生损伤。正压舱33的两侧是左内壁21、右内侧壁32,顶部是第二顶壁26,内壁、右内侧壁32、第二顶壁26三者围成一个正压舱3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Y型硅胶盘6的不设手柄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盘面负压气道17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从第一顶壁30引下来的盘面负压气道 17转九十度弯后开口,吸收气流不直冲皮肤,不损伤皮肤。负压舱23的宽度为零点三-一点零cm,太宽了,皮肤会被吸引近负压舱23内,使皮肤有吸痕。
如图5、图6所示,从Y型硅胶盘6内表面的中心处向正压舱33下凸,于是在Y型硅胶盘6的上表面设有凹槽,为温度传感器安装孔31,温度传感器安装孔31的下底端高于负压舱23或正压舱33的底端,相距一点二至二点零mm。 Y型硅胶盘6上表面的手柄上还设有电线孔18,温度传感器的电线穿过手柄的电线孔18,穿过电线孔18中的电线(加热线和温控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Y型硅胶盘6的加热膜片34及温度传感器上,另一端还与壳体2内部的控制主板相连。安装温度传感器安装孔31,是为了检测正压舱33内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主板,进行温度控制。
如图5、图6、图9所示,第二顶壁26为环形,其中心处是温度传感器安装孔。从第二顶壁26两侧的Y型硅胶盘6向上设有左壁25和右壁36,左壁25 和右壁36形成一个水平环形舱35。一个加热膜片34卡固定在环形舱35中,加热膜片34的下表面与第二顶壁26接触。加热膜片34分成若干个加热扇片,这样可以加热均匀。第二顶壁26的下表面接触并固定有药片28。
在正压舱33内上部的环壁上向中心处均匀开设若干(四个)个凸台29,通过四个凸台29和一个鸭嘴凸台29将药片28卡在第二顶壁26下方,保证药片 28不脱落,通过给药片28进行加热,让药物分子快速挥发,增加治疗效果。
如图6、图8所示,盘面正压气道27一侧与左壁25连为一体。盘面正压气道27的出气口24转九十度弯后,侧向朝向正压舱33的水平中心开设,设为单向阀式鸭嘴型。其中连接盘面正压气道27的一端宽,出气口24(鸭嘴凸台29) 一端窄,且扁平,为硅胶出气口24。在硅胶出气口24上划一道缝,因为硅胶材质有韧性,划出缝隙后本身不会自己打开,只有通过一定压力的气体才会打开,起到气流单向阀截止的作用。当压力达到标准后,正压气道15停止供气,正压舱33内的压力,大于正压气道15内的压力,所以把硅胶出气口24的缝隙压得严严实实,形成一个封闭的舱体。
在壳体2上设有一个水膜仪3,固定在壳体2的一侧。包括一个外壳12,外壳12设有上部的储水罐8、下部的喷雾口9,及冷热喷雾开关10、电源总开关11。
工作原理:
通过药片28在Y型硅胶盘6中加热,将药物分子蒸发出来,在封闭的正压舱33容腔内精准对准穴位,进行药物给及,发挥治疗作用从达到治疗的效果。
所述负压气道与负压源相连接,负压源吸气使所述负压舱23内达到系统给定的压力,吸住皮肤。正压作用在皮肤上,使皮肤的毛孔打开,有利于后期治疗过程中的药物的渗入。随时间的增加,加热膜片34温度升高,直至稳定到七十(六十五-七十二)度,加热膜片34对药片28进行加热,让药物更快的挥发出来,内舱药物分子浓度不断增大,并且温度恒定也保证了毛孔打开的持续性,从而让药物进入穴位,达到治疗效果。负压舱23的存在让整个正压药物正压舱 33达到密封状态,药物分子不易挥发到外部环境,从而增大了药物给及量。Y型硅胶盘6比较小巧,找穴位精准,与操作台4通过硅胶做的管道连接,从而也增加的人们的使用灵活性,治疗时简单的活动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的步骤为:
(一)、将若干个Y型硅胶盘6至于穴位皮肤表面;
(二)、启动负压源,负压气道与负压源相连接,负压源吸气使负压舱23 内达到系统给定的压力,停止工作;
(三)、接着正压源启动,正压气道与正压源相连,气流往正压舱33中冲压,达到一定的压强,正压源停止工作;
(四)、最后加热膜片34加热,随时间的增加,加热膜片34温度升高,直至稳定到六十五-七十二度,优选七十度,热量经加热膜片34与第二顶壁26 接触传导,给药片28进行加热,蒸发出药物分子对穴位进行治疗,温度一直保持三十五-五十五分钟治疗结束。
水膜仪3的使用步骤:
水膜仪3的促渗剂储水罐中加有促渗剂浸泡过的液体。
首先用水膜仪3在穴位上喷一层水膜,水膜仪3的喷雾水温可以调节,有常温和温水两个选择,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水膜仪3内部有加热炉,通过把液体加热后喷出形成五十度左右的喷雾喷到皮肤上。在穴位上喷一层水膜有利于Y型硅胶盘6和皮肤的更好贴合,减少治疗过程中漏气的可能,穴位上喷洒一层水膜有利于穴位的打开,增加治疗的效果。皮肤上的水膜还起到了防烫伤的作用,假如身体上真有烫伤部位,可以选择冷的喷雾口9进行喷雾减缓疼痛感。涂完水膜后,在操作台4上控制设备,启动负压源,负压达到设定的压强停止工工作,负压舱23与皮肤紧密的贴合,从而正压舱33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正压启动向正压舱33内充气,达到一定压强正压停止工作,由于正压的存在,压迫皮肤表层面积增大,从而穴位更容易打开。正压结束,控制主板给加热膜片34加温最终稳定在七十度左右,恒温保证穴位一直打开,温度也让正压舱33内的药物分子,浓度增大有利于更多的药物分子进入体内,温度一直保持四十五分钟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取出药片28,擦拭Y型硅胶盘6干净放入消毒舱5进行消毒,待下次使用。本装置采用硅胶做的管道与Y型硅胶盘6和控制主板(壳体2)相连接,治疗过程中,病人者可以简单活动,不会影响治疗效果。Y型硅胶盘6的设计也可精准地找对穴位,不会因体型的差异而使设备无法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结构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行业技术人员做的近似替代改动设计,均是是本发明所要保护的。

Claims (8)

1.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及内部的控制主板,在所述的壳体(2)上设有操作台(4),在壳体(2)内设有负压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内设有正压源;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若干个胶盘(6),在每个所述胶盘(6)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内凹的负压舱(23)和正压舱(33),所述负压舱(23)与所述正压舱(33)隔离;在胶盘(6)的外表面上的手柄上分别设有负压气管(13)和正压气管(14),所述负压舱(23)依次经胶盘(6)的盘面负压气道(17)、所述负压气管(13)、负压气道(16)、负压连管与壳体(2)内的所述负压源相连,所述正压舱(33)依次经胶盘(6)的盘面正压气道(27)、所述正压气管(14)、正压气道(15)、正压连管与壳体(2)内的所述正压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胶盘(6)的内表面的外环上设有所述负压舱(23),胶盘(6)的内表面的中部设有所述正压舱(33),负压舱(23)在外环,正压舱(33)在中部;在负压舱(23)内,盘面负压气道(17)的吸气口是横置侧吸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胶盘(6)的内表面的外环上设有环型所述负压舱(23),胶盘(6)的内表面的中部上设有环形所述正压舱(33),负压舱(23)套在正压舱(33)外,两者的底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盘面正压气道(27)与手柄上的正压气道(15)连接,胶盘(6)与手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负压舱(23)的宽度为0.3-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胶盘(6)为Y型硅胶盘(6);在所述Y型硅胶盘(6)上的负压气管(13)和正压气管(14)及后部的手柄呈Y型;所述正压连管、负压连管是硅胶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在壳体下面设有移动底座(1);所述壳体(2)顶部的操作台(4)为触摸屏;壳体(2)前部设有消毒舱(5),所述消毒舱(5)设有紫外线消毒灯;消毒舱(5)设有若干个Y型硅胶盘(6);所述紫外线消毒灯朝着所述Y型硅胶盘(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壳体(2)上设有一个水膜仪(3),包括一个外壳(12),所述外壳(12)设有上部的储水罐(8)、下部的喷雾口(9),及冷热喷雾开关(10)、电源总开关(11)。
CN202021765292.5U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Active CN212756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5292.5U CN21275683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65292.5U CN21275683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6833U true CN212756833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54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65292.5U Active CN212756833U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6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91285B2 (en) Ultrasonic medicine application device that strongly promotes medicine absorption
EP3013407B1 (en)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AU2010211679B2 (en) Gas mist pressure bath system
CN103006430A (zh) 多功能的智能熏蒸舱
WO2020124814A1 (zh) 一种双模块的雾化装置
CN201533912U (zh) 一种药气蒸疗床
CN2494674Y (zh) 熏蒸保健椅
CN212756833U (zh)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CN108324550B (zh) 一种中医熏蒸器
CN204766903U (zh) 一种粉雾剂给药器
CN212416662U (zh) 一种正负气压靶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CN111905250A (zh) 一种穴位给药的治疗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11905249A (zh) 一种正负气压靶位给药的治疗装置
CN204618837U (zh) 电子中药包养生器
CN110584989A (zh) 一种能量熏蒸装置
CN108671294A (zh) 一种多功能拔火罐装置
CN213219023U (zh) 一种用于上肢功能康复的熏洗装置
CN211244526U (zh) 一种风湿免疫辅助治疗装置
CN2933393Y (zh) 熏蒸治疗仪
CN209734523U (zh) 一种温经器
CN204246466U (zh) 中医妇科坐浴盆
CN202191465U (zh) 熏蒸理疗器
CN2361302Y (zh) 一种产生氧气和药物蒸汽的治疗美容器
CN209204412U (zh) 一种香氧养生仪
CN2414777Y (zh) 透皮渗药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