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6802U -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6802U
CN212756802U CN202020610743.1U CN202020610743U CN212756802U CN 212756802 U CN212756802 U CN 212756802U CN 202020610743 U CN202020610743 U CN 202020610743U CN 212756802 U CN212756802 U CN 212756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rope
hoses
tracheal cannula
fixed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107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南
叶祖琼
凌瑞疆
林光群
徐尉格
梁璟瑫
陆立程
周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6107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6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6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6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气管套管设置在该固定座上;绳带,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各与该绳带的一端进行连接;还包括:前软管,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该前软管的前端进行连接;所述绳带活动穿过两个该前软管的管孔;以及后软管,两个所述前软管的后部各活动套设在一个该后软管的管孔内,且所述绳带活动穿过两个该后软管的管孔。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前软管和两个后软管来包裹住绳带,软管表面不易与创面粘连,以减轻创面受压和疼通、避免创面加深,且每个前软管的后部是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后软管的管孔内,从而方便调节松紧度。

Description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其是从颈部切开气管,再放入气管套管并固定住,通过气管套管能够充分引流痰液,避免分泌物及痰液堵塞呼吸道,从而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
气管套管传统的固定方式是使用绷带或布带等作为绑带把气管套管绑定在患者的颈部。这些传统的固定方式对于颈部烧伤的患者,会出现绑带与创面粘连且绑带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从而容易引起创面加深及创面感染,加深病人的痛苦,既不美观,又会影响治疗效果。另外,现有的绑带不便于根据患者的颈部的创面的愈合情况来灵活地调节松紧度,从而给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带来较大的麻烦。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从而克服现有的气管套管传统的固定方式对于颈部烧伤的患者会出现绑带与创面粘连且绑带被严重污染,还不能灵活调节松紧度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气管套管设置在该固定座上;绳带,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各与该绳带的一端进行连接;其中,还包括:前软管,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该前软管的前端进行连接;所述绳带活动穿过两个该前软管的管孔;以及后软管,两个所述前软管的后部各活动套设在一个该后软管的管孔内,且所述绳带活动穿过两个该后软管的管孔。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前软管的后端的外侧设置有一与其管孔相连通的第一出绳口;每个所述后软管的外侧自前至后设置有若干个与其管孔相连通的第二出绳口;每个所述后软管能够调整其上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出绳口与对应的所述前软管上的第一出绳口对正;通过对正的所述第二出绳口和所述第一出绳口能够向外拉出所述绳带,拉出来的所述绳带绑定在一不能穿过所述第二出绳口的限位件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件为一杆棒,所述杆棒的一端设置有一拉绳钩。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绳带为绒布带。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软管和所述后软管为硅胶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前软管和两个后软管来包裹住绳带,绳带不与创面接触,而软管表面光滑柔软,从而不易与创面粘连,以减轻创面受压和患者的疼通感、避免创面加深,且每个前软管的后部是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后软管的管孔内,通过插入或拉出前软管便能改变总周长,并可以直接从两个后软管的后端之间拉收绳带并打结绑定来限制总周长,从而方便根据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来灵活地调节松紧度,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2、本实用新型的后软管通过不同的第二出绳口与对应的前软管的第一出绳口进行对正,再从对正的地方拉出绳带绑在限位件上,这样既能限定绳带总长,又能防止后软管与前软管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很好地保证了绳带不会因前软管在使用过程中过多地套入到后软管中而暴露在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1省略去后软管和杆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2省略去前软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杆棒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座,2-座孔,3-绳带,4-前软管,5-后软管,6-第二出绳口,7-杆棒,8-第一出绳口,9-拉绳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1、绳带3、前软管4以及后软管5。参考图1和图3,气管套管设置在固定座1上,从而通过固定座1支撑气管套管。具体可以是在固定座1上开设一个座孔2,气管套管固定套设在固定座1的座孔2内。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各与绳带3的一端进行连接,绳带3与固定座1一起围成一个大圈。优选地,绳带3为绒布带。
参考图1和图2,固定座1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前软管4的前端进行连接,前软管4为具有管孔的中空软管,且其管孔两端开口。绳带3活动穿过两个前软管4的管孔。两个前软管4包裹住绳带3围成的大圈的前半部分。两个前软管4的后部各活动套设在一个后软管5的管孔内,后软管5也为具有管孔的中空软管,且其管孔两端开口。绳带3活动穿过两个后软管5的管孔,即前软管4和后软管5均是通过管孔穿在绳带3上,从而对绳带3进行包裹。前后软管均是柔软能弯曲的。优选地,前软管4和后软管5为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前软管4和两个后软管5来包裹住绳带3,箍在患者的颈部时,绳带3不会与患者颈部的创面接触,改由前后软管与创面接触,而前后软管的表面光滑柔软,从而不易与创面粘连,以减轻创面受压和患者的疼通感、避免创面加深。每个前软管4的后部是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后软管5的管孔内,通过插入或拉出前软管4便能改变两个前软管4与两个后软管5围成的总周长。这样可以直接从两个后软管5的后端之间的空隙拉收绳带3,以根据患者的颈部大小来拉收绳带3到合适的位置,再打结绑好绳带3来限制住总周长,最后通过插入或拉出来调整每个前软管4与对应的后软管5的相对位置,使两个前软管4与两个后软管5围成的总周长与绳带3拉收后的总周长对应,以包裹住绳带3,需要重新调整总周长时,使两个后软管5的后端分开以找到绳带3的打结处进行调整即可,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根据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来灵活地调节松紧度,以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
由于前软管4的后部是活动套入到对应的后软管5的管孔内的,从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前软管4过多滑入到后软管5的管孔内而导致两个后软管5的后端分开过多,从而造成绳带3暴露在颈部之外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参考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每个前软管4的后端的外侧设置有一与其管孔相连通的第一出绳口8;每个后软管5的外侧自前至后设置有若干个与其管孔相连通的第二出绳口6,每个后软管5能够调整其上的任意一个第二出绳口6与对应的前软管4上的第一出绳口8对正,不同的第二出绳口6与第一出绳口8对正,便使后软管5与对应的前软管4形成不同的总长。通过对正的第二出绳口6和第一出绳口8能够向外拉出绳带3,拉出来的绳带3绑定在一不能穿过第二出绳口6的限位件上。有两组前软管4和后软管5,对应地便需要两个限位件。这样便能先调节好两个后软管5与两个前软管4围成的总周长与颈部对应,再拉出绳带3进行绑定限制总周长。限位件能够使绳带3的打结处保持露出在第二出绳口6之外,方便后续的解开和调节,同时拉出的绳带3会同时穿过第一出绳口8和第二出绳口6,以防在使用的过程中前软管4与地应的后软管5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优选地,限位件为一杆棒7,杆棒7的一端设置有一拉绳钩9。拉绳钩9可以为直接在杆棒7的一端开设一个缺口而得到。拉绳钩9能够穿过第一出绳口8和第二出绳口6,以用于从两个出绳口拉出绳带3,使用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后软管5通过不同的第二出绳口6与对应的前软管4的第一出绳口8进行对正,再从对正的两个出绳口拉出绳带3打结绑在限位件上,这样既能限定绳带3总长,又能防止后软管5与前软管4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很好地保证了绳带3不会因前软管4在使用过程中过多地套入到后软管5中而暴露在颈部之外。另外,还可以使其中一个后软管5的后端能够插入到另一个后软管5的后端的管孔内,从而在调整好总周长后使两个后软管5的后端套接在一起以完全关闭起来,不会有缝隙。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5)

1.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包括:
固定座,气管套管设置在该固定座上;
绳带,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各与该绳带的一端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软管,所述固定座的左右两侧各与一个该前软管的前端进行连接;所述绳带活动穿过两个该前软管的管孔;以及
后软管,两个所述前软管的后部各活动套设在一个该后软管的管孔内,且所述绳带活动穿过两个该后软管的管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前软管的后端的外侧设置有一与其管孔相连通的第一出绳口;每个所述后软管的外侧自前至后设置有若干个与其管孔相连通的第二出绳口;每个所述后软管能够调整其上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出绳口与对应的所述前软管上的第一出绳口对正;通过对正的所述第二出绳口和所述第一出绳口能够向外拉出所述绳带,拉出来的所述绳带绑定在一不能穿过所述第二出绳口的限位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一杆棒,所述杆棒的一端设置有一拉绳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带为绒布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套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软管和所述后软管为硅胶管。
CN202020610743.1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Active CN212756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0743.1U CN212756802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10743.1U CN212756802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6802U true CN212756802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65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10743.1U Active CN212756802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6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82236A (en) Ventilator tube retaining device for endotracheal tube or tracheostomy
US5186168A (en) Transtracheal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US63287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sleep apnea and 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US20130174844A1 (en) Support for tracheostomy or endotracheal tubes
CN212756802U (zh)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装置
CN210330875U (zh) 一种约束袖套
CN210355594U (zh)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固定器
CN110215589A (zh) 气管导管口腔内固定器
CN215821342U (zh) 智能颏舌肌支撑器具
CN206837213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固定装置
CN205988450U (zh) 一种经鼻插管导管固定器
CN203861726U (zh) 辅助口腔护理的气管导管固定装置
CN209048434U (zh) 泌尿外科术后包扎套
CN209848108U (zh) 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CN211068579U (zh) 一种管路支撑装置
CN220025849U (zh) 一种能预防脱管的呼吸机管的加固装置
CN206837215U (zh) 一种新型喉罩或气管导管固定器
CN206045125U (zh)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术的气管套管配套装置
CN219090681U (zh) 一种y型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带
CN219614687U (zh) 一种呼吸回路的悬吊固定装置
CN219231080U (zh) 一种经口气管导管固定器
CN105055175B (zh) 一种鼻胃管、空肠管固定装置
CN219167389U (zh) 一种医用可调节的气管插管
CN218552885U (zh) 一种改良的管道固定器
CN203763614U (zh)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