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1330U -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1330U
CN212751330U CN202022194830.6U CN202022194830U CN212751330U CN 212751330 U CN212751330 U CN 212751330U CN 202022194830 U CN202022194830 U CN 202022194830U CN 212751330 U CN212751330 U CN 212751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dapter
plug
bus bar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48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传炎
宋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Digital Ligh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igital Ligh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igital Ligh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igital Ligh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1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13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母线转接组件,涉及建筑布线系统及其连接器技术领域。一种母线转接组件,包括母线转接器,所述母线转接器包括:转接器本体,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端口;至少两个转接器插头,每个所述转接器插头可插拔的安装在一个所述端口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和连接器插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连接器本体上的多个方向上设置多个连接器插头。同时可实现插头的更换和可插拔,简化了布线的难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连接器插头和母线导轨等组件的配合,进一步减少线缆的用量及布线安全性,且能够让线缆布线适配于任何墙面,针对任何角度都可以进行布线,无需另外进行任何施工,既能完成线缆的布置。

Description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布线系统的布线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针对室内建筑进行电缆管线布置的时候,需要在建筑构建的过程中制作电缆管线容纳管槽,并且将制作好的电缆管线深埋在容纳槽中或墙体开槽埋管,目前建筑管线铺设方式主要通过管、底盒等进行线缆铺设,该方法预先在墙体开槽埋管、底盒等再穿线缆。此种布置方式会造成电缆管线布线困难、要求一定技术难度、难以更换、难以检修、易腐蚀等情况。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种解决方案,其采用分配盒、过线盒、套管、人工剥线、接线等方式通过平行布线的方式进行室内建筑电缆管线布置。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装配式建筑兴起,尤其SI技术体系成为国际上建筑工业化的通用体系和发展方向,这种传统布线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现有技术中的管、暗盒(或称底盒)、管附件、穿线、接线等铺设工作量大,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部品化等需求;布线过程中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施工效率低,导线穿管易出现导线保护破损、拉断等风险,出现用电安全隐患;
第二,现有技术中需要进行现场施工湿法作业,需要破环墙体开槽修补,对墙体破坏大;电线接口较多,接点多,作业易出现接点接触不可靠情况,给用电带来安全隐患;
第三,现有技术中的布线更换、变更、改造等施工困难,需要拆除重新布设;并且现有技术中的布线方式一般采用平行布线,使用材料多、湿法作业等造成不环保,本专利可采用为树干式布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母线转接组件,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连接器插头、旋转轴和母线导轨等装置,降低了布线施工复杂性、减少了线缆用量,提高了线缆布线效率;杜绝了布线过程中穿线、剥线、接线等作业,降低了布线操作人员技能要求及作业强度;布线采取插接方式,对部品更换、布线布局改造、变更等修改、扩展等后期作业、维护等提供了方便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母线转接组件,包括母线转接器,所述母线转接器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的转接器本体;以及,至少两个转接器插头,每个所述转接器插头可插拔的安装在一个所述端口上。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接器本体设置有旋转轴,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绕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上导体圆盘和第一下导体圆盘,第二上导体圆盘和第二下导体圆盘,第三上导体圆盘和第三下导体圆盘;上导体圆盘和下导体圆盘为圆环结构,布设在所述旋转轴周围;所述上导体圆盘与所述下导体圆盘之间相互接触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接器本体的材质选长度不可变的硬性材质或长度可变的柔性材质的一种。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接器插头包括:第一电极,其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一侧;第二电极,其包括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之间间隔固定距离设置在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二侧;和防呆导向槽。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接器插头还包括三个触点弹性装置,每个所述触点弹性装置包括触点安装槽和触点顶紧簧,所述第一触点底部、第二触点底部和第三触点底部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触点安装槽,每个所述触点安装槽中设置一个所述触点顶紧簧,每个所述触点顶紧簧用于顶起相应的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或第三触点。
进一步可选的,还包括母线导轨,所述母线导轨为封闭式导轨,包括: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与所述转接器插头配合转接,所述插入槽包括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和防呆凸起,所述第一接触端设置在所述插入槽的第一侧,所述插入槽的第一侧与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一侧相对应,所述第二接触端设置在所述插入槽的第二侧,所述插入槽的第二侧与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二侧相对应,所述防呆凸起的截面为长方形、方形、圆弧形中的一种,其与所述防呆导向槽相互匹配。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触端包括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由导体组成,与所述第一触点配合电转接;所述第二接触端包括第二转接部和第三转接部,所述第二转接部和所述第三转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部和第三转接部由导体组成,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配合电连接,所述第三转接部和所述第三触点配合电转接;当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防呆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防呆导向槽的内表面相互面接触。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端口部,所述端口设置在所述端口部上,所述端口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向锁紧装置,所述母线导轨内壁设有锁紧卡槽,所述导向锁紧装置上的导向锁紧凸起与所述锁紧卡槽进行配合锁紧。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母线导轨为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所述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与所述母线导轨之间设置有绝缘阻燃体。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转接器主体内部结构包括:端子台、护线管限制环、护线管和线缆;所述端子台与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电连接,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台电连接;所述护线管限制环和所述护线管螺纹连接;所述线缆设置在所述护线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和连接器插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连接器本体上的多个方向上设置多个连接器插头。可实现连接器与母线之间的方便插接以及连接器的更换、变更,大大简化了布线的难度及满足快速布线需求。
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母线导轨上的插入槽中设置有绝缘阻燃体,母线导轨外壳可以为金属或非金属,外壳内部电极与外壳之间为绝缘阻燃体材料。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器插头和插入槽的零线、火线、地线分明以及结构防呆,以此提高线缆布线的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连接器插头和母线导轨等组件的配合,进一步减少了线缆的用量,同时能够让线缆布线适配于任何墙面,针对任何角度都可以进行布线,无需另外进行任何施工,既能完成线缆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母线转接组件的母线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同一方向带有两个转接器插头的母线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有三个转接器插头的母线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不同方向上带有两个转接器插头的母线转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有旋转轴的母线转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有一个转换器插头的软管母线转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带有两个转换器插头的软管母线转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转接器插头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母线导轨1,安装固定孔2,第一转接部3,防呆凸起4,第二转接部5,第三转接部6,绝缘阻燃体7,第一触点8,第二触点9,第三触点10,防呆导向槽11,触点顶紧簧12,触点安装槽13,导向锁紧装置14,旋转轴15,连接器本体16,端子台17,线缆18,护线管限制环19,护线管20,连接器本体盖21,第一上导体圆盘22,第一下导体圆盘23,第二上导体圆盘24,第二下导体圆盘25,第三上导体圆盘26,第三下导体圆盘2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若干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了这些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任何限制。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母线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母线转接组件的转接器插头侧视图。其中,母线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器本体、端口、转接器插头;
转接器本体,转接器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端口,端口设置在端口部上;两个端口既可以设置在同一方向上,如图2所示,也可以设置在不同方向上,如图4所示。然而更进一步地可以设置在三个方向甚至四个方向上,如图3所示。端口与转接器本体紧密连接,其可以在转接器本体的多个方向上进行设置。
至少两个转接器插头,每个转接器插头安装在一个端口上。转接器插头可以与端口进行配合进而可以设置在多个方向上,以此来解决因为墙面角度、布线走向等问题,转接器插头与母线导轨间采用插接方式,方便施工以及改造施工重新走线等。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和连接器插头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连接器本体上的多个方向上设置多个连接器插头。同时可以实现多个插头的更换和可插拔而且具有配合方向性,大大简化了布线的难度。
本实施例所提出的转接器插头和转接器本体中设置有绝缘阻燃体7,以此提高线缆布线的安全性。本实施例通过连接器本体、端口、连接器插头等组件的配合,进一步减少了线缆的用量,同时能够让线缆布线适配于任何墙面,针对任何角度都可以进行布线,无需另外进行任何湿法施工,既能完成线缆的布置。
实施例2: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母线转接组件的母线导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母线转接组件的包括两转接器插头的转接器本体。其中,母线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器本体、端口、转接器插头和母线导轨。
母线转接组件的转接器本体包括:至少两个端口。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不同方向上的两个端口。该端口能够与转接器插头进行配合转接,每个转接器插头可插拔的安装在一个端口上。母线导轨1内部设置有防呆凸起4。转接器本体的端口设置在端口部上,该端口部上设置有导向锁紧装置14,该导向锁紧装置14上设有弹性锁紧的导向锁紧凸起结构,其材料优选地采用伸缩弹性件,通过按压伸缩和导向锁紧装置14能够配合端口和母线导轨1的外壳进行锁紧固定。转换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1内部时,端口上的导向锁紧装置14内部与母线导轨1外壳接触,母线导轨1挤压导向锁紧凸起插入端口上的导向锁紧装置14内部,而拔出转接器插头时,反向力会使导向锁紧凸起与导轨外壳锁紧,通过外力解除导向锁紧凸起才可以向后部移动或拔出转接器插头。
转接器插头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采用长方形壳体,亦可以采用圆柱形、三角柱形、多棱柱形等多种设计方式。该种设计方式能够使得转接器插头与母线导轨1紧密转接,使得其转接更加安全。转接器插头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触点弹性装置12和防呆导向槽11。
第一电极包括第一触点8和触点弹性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材料优选地采用铜或铜合金,表面银处理,亦可以采用可导电的其他材料。触点弹性装置包括触点安装槽13和触点顶紧簧12。第一电极设置在插入端的第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插入端的上侧。该侧设置有触点安装槽,触点顶紧簧12固定在触点安装槽13的底部,在第一触点8的下方。第一触点8设置为平板加突出触点的结构。该触点的前端和后端均为斜坡圆滑处理后的突出触点结构,该种设计方式能够使其在进行电转接时接触面积更大,电转接效果更好。该设计方式同时能够使得插入端紧固设置在插入槽中,其更为安全,第一电极与第一接触端3的接触更加紧密。
第二电极包括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间隔设置在转接器插头的第二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在转接器插头的左侧,其材料采用铜或铜合金,表面银处理。防呆导向槽11设置在插入端的第三侧,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转接器插头的右侧。
第二电极的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的底部设置有触点安装槽,触点顶紧簧固定在触点安装槽的底部,在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的下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设置为平板加突出触点的结构。该触点的前端和后端均为斜坡圆滑处理后的突出触点结构,该种设计方式能够使其在进行电转接时接触面积更大,电转接效果更好。该设计方式同时能够使得插入端紧固设置在插入槽中,其更为安全,第二电极与第二接触端5、第三电极和第三接触端6的接触更加紧密。
此种电极分布方式一方面能够加大电极间绝缘距离提高电气性能,另一方面此种电极分布方式能够让电极和接触端的转接更加紧密。对于防呆导向槽11和防呆凸起4的设计,其主要便于使用者在将转接器插头插入到母线导轨时避免插入方向错误,以纠正转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以及为了转接器插头插入母线方便杜绝用电危险。
母线导轨1为封闭式导轨,包括固定安装孔和插入槽,插入槽与转接器插头配合转接,所述插入槽包括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和防呆凸起4。母线导轨1外表面的材料由金属或塑料蛇皮软管、工程塑料管、金属或非金属等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即材料选自长度不可变的硬性材质或长度可变的柔性材质中的一种。其内部可以设置多根铜排或线缆。母线导轨的长度可设置为能够拉伸的自由长度,亦可设置为固定长度。
插入槽设置为包括有卡槽的容纳式转接口,在本实施例中插入槽采用与转接器插头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容纳式转接口,亦可以采用圆柱形、三角柱形、多棱柱形等多种设计方式。
第一接触端设置在插入槽的第一侧包括第一转接部3,在本实施例优选地设置在插入槽的上侧,第一转接部3的材料采用铜或铜合金,表面银处理,其包括有容纳由导体组成的第一转接部8的容纳导轨,该导轨能够允许第一触点8划入式转接,并且能够通过触点弹性装置固定,通过触点弹性装置、插头与母线导轨1内部结构以及导向锁紧凸起等来保证触点与母线导轨电极间的接触可靠,保证用电安全。第一接触端与母线导轨之间设置有绝缘阻燃体,以保证导轨电气性能符合用电安全性。
第二接触端设置在插入槽的第二侧,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在插入槽的左侧,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转接部5和第三转接部6,容纳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的容纳导轨。第二转接部5和第三转接部6设置在容纳导轨的底部,其材料采用铜或铜合金等,防呆凸起4设置在插入槽的第三侧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插入槽的右侧。
如图2所示,该母线转接组件包括水平方向的两个转接器插头,其由转接器本体,端口以及转接器插头组成。转接器插头可插入上图1所示的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通过转接器插头防呆导向槽11和插入槽的防呆凸起4进行纠正转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转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时,第一触点8通过触点弹性装置挤压触点顶紧簧12与转接器内的第一转接部6可靠接触,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也以同样方式进行可靠接触,以保证接触电阻小及接触可靠。
母线导轨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之间采用绝缘阻燃工程塑料进行转接,该绝缘阻燃材料为工程塑料包括PVC、PC等材料,转接器插头的触点顶紧簧12为弹簧钢等金属材料,母线导轨的外壳为金属或绝缘阻燃工程塑料等,其内部为绝缘阻燃工程塑料以便对其内的导体进行保护。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该母线转接组件包括三个方向转接器插头的三向转接器,该母线转接组件由转接器本体、三个转接器插头和三个方向的端口组成;转接器插头可插入图1所示的插入槽内,通过转接器插头防呆导向槽11和插入槽的防呆凸起4进行纠正转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转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时,第一触点3、第二触点5和第三触点6分别通过触点弹性装置挤压触点顶紧簧12与转接器内的第一转接部8、第二转接部9和第三转接部10可靠接触,以保证接触电阻小及接触可靠。工程实例中也可为四个方向转接器插头形式。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该母线转接组件包括两个不同方向的两个转接器插头,其由转接器本体,端口以及转接器插头组成。该母线转接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在下方和右方两个垂直的方向的端口设置转接器插头,其不仅可以在此种设计方向上进行转接器插头的设置,还可以在四个方向中的任意两方向上的端口设置转接器插头,从而使得双向转接器可以组成为适配墙体方向的多角度的母线转接组件。
转接器插头可插入上图1所示的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通过转接器插头防呆导向槽11和插入槽的防呆凸起4进行纠正转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转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1的插入槽内时,第一触点8通过触点弹性装置挤压触点顶紧簧12与转接器内的第一转接部可靠接触,第二触点9和第二转接部5、第三触点10和第三转接部6的接触方式与第一触点8和第一转接部3的接触方式相同,以保证接触电阻小及接触可靠。
实施例5:
如图5、图7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包括旋转轴的母线转接组件。该母线转接组件包括水平方向的两个转接器插头,其由转接器本体,端口,旋转轴以及转接器插头组成。该母线转接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两个转接器插头之间设置旋转轴。其可以允许两个转接器插头进行旋转,还可以在四个方向中的其他任意方向上的端口设置转接器插头,从而使得双向转接器可以组成为适配墙体方向的多角度的多插头的母线转接组件。
该旋转轴两侧设置有两个端口,两个端口之间通过多个卡槽进行旋转固定。该端口上设置有多个圆环结构的上导体圆盘和下导体圆盘,该上导体圆盘设置在端口的卡槽的上方与所述下导体圆盘设置在端口的卡槽的下方,两者之间相互接触进行电连接,该上导体圆盘和下导体圆盘可以设置为一组或多组。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为三组,每组对应于一个触点,即第一上导体圆盘22和第一下导体圆盘23的电连接实现了两个端口的两个连接器插头的第一触点8的电连接;第二上导体圆盘24和第二下导体圆盘25的电连接实现了两个端口的两个连接器插头的第二触点9的电连接;第三上导体圆盘26和第三下导体圆盘27的电连接实现了两个端口的两个连接器插头的第三触点10的电连接。连接器插头触点与对应的导体圆盘之间通过线缆、导体结构等,采用压接、铆接、螺钉紧固等方式连接。
母线连接器也可通过旋转轴15旋转进行连接器角度改变,如旋转90度角、180度角、270度角,小于360度角范围内均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点8、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通过连接器插入母线导轨1,三个触点与母线导轨1内的第一转接部3、第二转接部5和第三转接部6进行电连接,三个触点与对应的导体圆盘之间通过线缆、导体结构等,采用压接、铆接、螺钉紧固等方式连接。旋转轴15上下导体圆盘接触连接,通过线缆、导体结构等,采用压接、铆接、螺钉紧固等方式与连接器另一端对应的插头触点连接。同样原理连接器本体的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轴15也能够进行电连接并能够实现旋转方向及角度的功能。
转接器插头可插入上图1所示的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通过转接器插头防呆导向槽11和插入槽的防呆凸起4进行纠正转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转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时,第一触点通过触点弹性装置挤压触点顶紧簧与转接器内的第一接触端可靠接触,第二触点9和第二转接部5、第三触点10和第三转接部6的接触方式与第一触点8和第一转接部3的接触方式相同,以保证接触电阻小及接触可靠。
实施例6: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母线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母线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器本体、端口、转接器插头和母线导轨。
母线导轨1为2线、3线制,母线导轨1上的安装固定孔2可以方便母线导轨的安装及固定。同时,也可以采用在母线导轨1背面胶粘、专用卡口安装件等方式固定母线导轨1。如图1所示的母线导轨1两侧有安装固定孔2,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母线导轨1设计为无安装固定孔的结构或一侧有安装固定孔的结构。
如图6所示,连接器本体16包括端子台17、线缆18、护线管限制环19、护线管20、连接器本体盖21。连接器本体盖21和护线管20的材料由金属或塑料蛇皮软管工程塑料管、金属管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其内部可以设置多根线缆。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本体通过非金属材质的塑料蛇皮软管进行一个端口之间的连接(图8为两端为连接器中间为软管的可进行两个端口之间的连接)。该连接器本体连接的软管长度可设置为能够加工的自由长度,亦可设置为固定长度。
如图2所示,该母线转接组件包括水平方向的两个转接器插头,其由转接器本体,端口以及转接器插头组成。在本实施例中,转接器本体的材料为金属或非金属材质,或多种材料。转接器插头可插入上图1所示的母线导轨的插入槽内,通过转接器插头的防呆导向槽11和插入槽的防呆凸起4进行纠正转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转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1的插入槽内时,第一触点8通过触点弹性装置挤压触点顶紧簧12与转接器内的第一接触端3可靠接触,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与第二接触端和第三接触端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接触端3和第一触点8的方式相同,以保证接触电阻小及接触可靠。
转接器本体上的端口设置有导向锁紧装置14,该导向锁紧装置14与母线导轨1外壳进行配合锁紧,转换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1内部时,导向锁紧装置内部与母线导轨1外壳接触,母线导轨挤压导向锁紧凸起插入端口上的导向锁紧装置内部,而拔出转接器插头时,反向力会使该锁紧凸起与导轨外壳锁紧,通过外力解除导向锁紧凸起才可以向后部移动或拔出转接器插头。
如图4所示出的是L型母线转接组件,其由连接器本体和两端的端口和连接器插头组成。连接器插头可插入上图1母线导轨内,通过连接器插头的防呆导向槽11和母线导轨的防呆凸起4进行配合防呆,即防止连接器插头的插入方向错误导致短路失火或触电等情况的发生。通过连接器插头的锁紧装置与母线导轨的结构以及外壳进行锁紧,连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的插入槽中,可实现对母线导轨进行锁紧和墙面公差造成母线长度的调整。
连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内,第一触点8通过触点顶紧簧12挤压与母线导轨内的第一接触端3可靠接触,以保证接触电阻小及接触可靠。
触点顶紧簧12安装在触点安装槽13内,触点顶紧簧12安装在触点安装槽13内第一触点8的后部,转接器插头和所述端口通过导向锁紧凸起14的导向锁紧装置与连接器本体采取卡接或螺钉紧固连接固定,连接器插头结构也可与连接器本体为一体结构。通过连接器插头插入母线导轨1内部进行接触转接;如图2、图3、图4所示,其连接器本身各方向之间插头触点间通过线缆、导体结构件等,采用压接、铆接、螺钉紧固、接线端子等方式连接;如图6、图8其连接器插头上触点通过导线或导体结构,采用压接、铆接、螺钉紧固等方式紧固,另一端接入插头本体内端子台,端子台另一侧接线缆,图6为一端为连接器一端为线缆出现形式(主要为接入用电器,如开关、插座、灯),图8为两端为连接器中部为软管护线缆形式(主要为用来跨越突出墙体或穿过障碍物等的连接器)。
第一触点8通过触点弹性装置的触点顶紧簧12推压与母线导轨中的第一接触端3可靠接触;第二触点9和第三触点10的触点弹性装置的设置方式与第一触点8相同。
图6线缆18在护线管20内部,护线管20为蛇皮软管其深入到连接器本体16内部,连接器本体的护线管20与护线管限制环19紧固连接,护线管限制环19上设置有内螺纹结构,该内螺纹与护线管20外部设置的外螺纹配合,当连接器本体16的连接器本体盖21安装完成时,通过软管限制环19以及连接器本体盖21与连接器本体16之间形成固定内螺纹使护线管21与连接器本体16紧固连接。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当护线管21为硬管,如工程塑料管、金属管等金属管时,则进入连接器本体16部分套橡胶圈,护线管限制环19上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护线管20外部设置的外螺纹配合,当母线导轨1的插入槽盖22安装完成时,通过软管限制环19以及连接器本体盖21与连接器本体16之间形成固定螺纹使护线管21与母线导轨紧固连接;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及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绝对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母线转接器,所述母线转接器包括:
至少两个端口的转接器本体;以及,
至少两个转接器插头,每个所述转接器插头可插拔的安装在一个所述端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本体设置有旋转轴,使得所述至少两个端口绕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上导体圆盘和第一下导体圆盘,第二上导体圆盘和第二下导体圆盘,第三上导体圆盘和第三下导体圆盘;上导体圆盘和下导体圆盘为圆环结构,布设在所述旋转轴周围;所述上导体圆盘与所述下导体圆盘之间相互接触进行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本体的材质选长度不可变的硬性材质或长度可变的柔性材质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插头包括:
第一电极,其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设置在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一侧;
第二电极,其包括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点和所述第三触点之间间隔固定距离设置在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二侧;
和防呆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插头还包括三个触点弹性装置,每个所述触点弹性装置包括触点安装槽和触点顶紧簧,所述第一触点底部、第二触点底部和第三触点底部分别设置一个所述触点安装槽,每个所述触点安装槽中设置一个所述触点顶紧簧,每个所述触点顶紧簧用于顶起相应的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或第三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母线导轨,所述母线导轨为封闭式导轨,包括: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与所述转接器插头配合转接,所述插入槽包括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和防呆凸起,所述第一接触端设置在所述插入槽的第一侧,所述插入槽的第一侧与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一侧相对应,所述第二接触端设置在所述插入槽的第二侧,所述插入槽的第二侧与所述转接器插头的第二侧相对应,所述防呆凸起的截面为长方形、方形、圆弧形中的一种,其与所述防呆导向槽相互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包括第一转接部,所述第一转接部由导体组成,与所述第一触点配合电转接;
所述第二接触端包括第二转接部和第三转接部,所述第二转接部和所述第三转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部和第三转接部由导体组成,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触点配合电连接,所述第三转接部和所述第三触点配合电转接;
当处于插接状态时,所述防呆凸起的外表面与所述防呆导向槽的内表面相互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本体包括端口部,所述端口设置在所述端口部上,所述端口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向锁紧装置,所述母线导轨内壁设有锁紧卡槽,所述导向锁紧装置上的导向锁紧凸起与所述锁紧卡槽进行配合锁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导轨为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所述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与所述母线导轨之间设置有绝缘阻燃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本体内部结构包括:端子台、护线管限制环、护线管和线缆;
所述端子台与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电连接,所述线缆与所述端子台电连接;
所述护线管限制环和所述护线管螺纹连接;所述线缆设置在所述护线管中。
CN202022194830.6U 2020-07-07 2020-09-29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Active CN2127513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16322 2020-07-07
CN2020213163224 2020-07-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1330U true CN212751330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4830.6U Active CN212751330U (zh) 2020-07-07 2020-09-29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1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50823C (en) Plug-type connection
US20040147172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electrically coupl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09193523A (zh) 母线弯头连接器及照明母线系统
CN115579696A (zh) 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CN212751330U (zh)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CN102222849B (zh) 防爆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
CN202601867U (zh) 干线分线端子
CN112086836A (zh) 一种母线转接组件
CN109616989B (zh) 一种柱上分支箱
CN109586055A (zh) 一种接头结构
CN2136611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节能母线槽
CN115642449A (zh) 一种滤波器铜排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2518299U (zh) 一种可以防水的母线槽
CN210120241U (zh) 一种母线槽分接装置
CN113612172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电气快装管线、连接装置和系统
CN109786991B (zh) 一种电缆转接接头
CN210517139U (zh) 导线连接器
CN209805363U (zh) 空气型母线槽
CN110289585B (zh) 一种直角转接式母线
CN209748146U (zh) 一种轨道式小母线配电设备
CN109004602B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母线槽
CN217010244U (zh) 一种接线盒
CN211530288U (zh) 一种积木式免干涉多位电源模块插座
CN110600895A (zh) 一种电线连接头
CN216794573U (zh) 一种具有多重连接节能型的t型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5

Address after: 243051 floor 12, building 1, No. 398, Yanghu Road, Ma'an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Digital Ligh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3000 no.327, Lugu Avenue, nanmingshan street, Liandu District,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digital ligh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