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1087U -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1087U
CN212751087U CN202021804907.0U CN202021804907U CN212751087U CN 212751087 U CN212751087 U CN 212751087U CN 202021804907 U CN202021804907 U CN 202021804907U CN 212751087 U CN212751087 U CN 212751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liding
cable
hole
sl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49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展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ongy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ongy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ongy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ongyu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049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1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1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1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夹持结构,包括: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壳体的右侧壁上设有进线口,其左侧壁上设有出线口;夹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面,第一滑动件上还设有第一夹持部,第二滑动件具有与第一滑动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面,第二滑动件具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第一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二滑动件上,调节机构通过控制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相互接近。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线缆进行夹持,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得它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设备工作频率的迅速提高,通常会达到数百MHz,甚至高达几十GHz以上。半刚性电缆组件的最基本形式,是由金属管构成的同轴传输线。其中,所采用的金属管一般为形成外导体的铜管,沿该铜管的中心线设有金属丝导体。中心金属丝导体由介电材料支撑,从而可与外导体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以下所列即是关于半刚性电缆的5点最重要认识:
1)独立的微波组件:首先需要清楚认识的一点,是半刚性电缆组件本身即为一类关键的微波组件,这意味着半刚性电缆的规格与任何耦合器、电桥,甚至放大器的规格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如果制作恰当,则电缆可在连接系统其他组件方面成功发挥可预期的稳定效果。只要对任何好的链路预算分析有所研究后即可发现,在给定频率下,包括衰减度及电压驻波比在内的电气参数对于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宽频带覆盖范围:半刚性电缆组件通常可支持65GHz以内的射频信号传输。此外,虽然并不常用,但使用1.0mm连接器端接的电缆组件可实现高达110GHz的高频应用。半刚性同轴电缆尺寸各异,其直径范围从0.020英寸至0.250英寸不等。0.141英寸直径半刚性同轴电缆使用高频SMA或2.92mm连接器端接,应用条件通常可高达27GHz。0.086英寸直径半刚性同轴电缆虽然也常与SMA连接器联用,但当其由1.85mm连接器端接时,工作频率最高可达65GHz。
3)塑形和保持形状:对于此类电缆组件而言,为了能恰好嵌入所设计的系统中,其经常需要被精确塑造成各种形状。顾名思义,半刚性同轴电缆为一种既具有足以保持其形状的刚性,又具有足以可手工弯曲的电缆。将半刚性电缆塑造成所需的形状是一项颇具风险的工作。为了防止对外管壁造成损伤,应使用专用工具对电缆进行弯曲或塑形。此外,此类电缆一旦被塑造成特定形状后,要想再次改变其形状极为困难。这是因为,形状变更常导致外导体损坏,从而使外壁中生成细纹,最终影响电缆组件的电气性能。因此,虽然由铝和软铜制成的此类同轴电缆易于塑形和手工弯曲,但是为了将电缆损害风险降至最小,仍然推荐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此类操作。
4)相位稳定性:由于半刚性同轴电缆使用高质量材料制成,因此与采用编织层外导体的柔性同轴电缆相比,其具有极高的电气稳定性。金属及介电材料特性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对于许多关键系统而言,稳相电缆的使用极具重要性。此外,在需要控制相位长度的系统中,常使用相位匹配的半刚性电缆。对于配置相控阵天线的天线系统而言,尤其如此。这是因为,在此类天线系统中,输入信号的相位具有对天线阵列的主波束进行电气控制的重要作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利用这一技术在变化的条件下对覆盖范围进行优化,以达到减少系统性能优化所需天线数量的目的。
5)低无源互调(PIM):半刚性电缆组件通常由有色金属材料(主要为铜)制成。当选配合适的连接器时,此类铜管半刚性同轴电缆具有极为优良的无源互调性能,从而使得其成为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AS)相关设备在内的现代多频无线通信系统的理想选择。随着人们对于完全覆盖率的需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天线系统要求使用包括功分器、合路器、放大器乃至高端测试设备在内的更多种类低无源互调产品。由于半刚性电缆组件能够同时满足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所需的射频功率和无源互调要求,因此其成为分布式天线应用的最佳配置。
总而言之,半刚性电缆组件是至关重要的微波器件,活跃于当今全球各地的无数射频应用中。虽然半刚性技术并非新技术,但是由于其宽带特性,可靠的电气性能以及相位稳定性,半刚性组件仍然是工程师们的热门选择。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120567295.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半刚性线缆成型的装置,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折弯装置,机架包括侧壁和底板,折弯装置包括模具、压板和快速夹钳,所述的快速夹钳固定在侧壁上,压板固定在快速夹钳的主轴的端头上,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下压块和上压块,下压块分为下压块A和下压块B,上压块分为上压块A和上压块B。该线缆成型装置无法对线缆进行定位及夹持锁紧,存在稳定性差的缺点,而且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同时不能很好地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夹持结构,它能够对线缆进行夹持,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得它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夹持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上设有进线口,其左侧壁上设有出线口;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件上位于第一滑动面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还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穿插孔,所述夹持空间的一端与进线口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线缆穿插孔与出线口连通;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二滑动件上,所述调节机构通过控制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相互接近。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夹持部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面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锐角;所述第二滑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面之间形成夹角b,b=a。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弧形槽。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面上设有倾斜的滑动凹槽,所述第二滑动面嵌设于所述滑动凹槽中。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安装于第二滑动件上的带有第一螺纹孔的滑块盖、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上的第二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的导向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上的限位孔;所述调节螺钉的螺纹部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导向孔、限位孔向外伸出。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限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导向孔为条形孔,其宽度大于限位孔的直径。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螺钉为滚花小头螺钉。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件为方形滑块,该方形滑块的一端中部具有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缺口,该缺口的一个直角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一夹持部,该缺口的倾斜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二滑动件为直角三角形体,该直角三角形体的一个直角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二夹持部,该直角三角形体的倾斜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二滑动面。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块。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右侧壁敞口形成所述进线口。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夹持结构包括壳体、夹持机构和调节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二滑动件具有与第一滑动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面,第二滑动件具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第一滑动件上还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穿插孔;实际应用过程中,调节机构通过控制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相互接近,当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接近时,能够缩小夹持空间;当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时,能够增大夹持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线缆进行夹持,同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使得它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线缆夹持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线缆夹持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一的夹持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第二滑动件的立体图。
图中:10、壳体;11、容纳腔;12、进线口;13、出线口;14、滑块;20、夹持机构;21、第一滑动件;211、第一滑动面;2111、滑动凹槽;212、第一夹持部;213、线缆穿插孔;22、第二滑动件;221、第二滑动面;222、第二夹持部;31、调节螺钉;32、滑块盖;321、第一螺纹孔;33、第二螺纹孔;34、导向孔;35、限位孔;4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夹持结构,包括:
壳体10,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11,壳体10的右侧壁上设有进线口12,其左侧壁上设有出线口13;
夹持机构20,夹持机构20包括分别设置在容纳腔11中第一滑动件21和第二滑动件22;第一滑动件21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面211,第一滑动件21上位于第一滑动面211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夹持部212,第二滑动件22具有与第一滑动面21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面221,第二滑动件22具有第二夹持部222,第二夹持部222与第一夹持部21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第一滑动件21上还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穿插孔213,夹持空间的一端与进线口12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线缆穿插孔213与出线口13连通;
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二滑动件22上,调节机构通过控制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夹持部212与第二夹持部222相互远离或相互接近,当第一夹持部212与第二夹持部222相互接近时,能够缩小夹持空间;当第一夹持部212与第二夹持部222相互远离时,能够增大夹持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面211为倾斜面,第一夹持部212呈水平设置,第一夹持部212与第一滑动面211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锐角;第二滑动面221为倾斜面,第二夹持部222呈水平设置,第二夹持部222与第二滑动面221之间形成夹角b,b=a。优选地,夹角a=30-60°,更优选地,夹角a=45°。具体地,第一滑动件21为方形滑块,该方形滑块的一端中部具有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缺口,该缺口的一个直角边所在平面作为第一夹持部212,该缺口的倾斜边所在平面作为第一滑动面211;第二滑动件22为直角三角形体,该直角三角形体的一个直角边所在平面作为第二夹持部222,该直角三角形体的倾斜边所在平面作为第二滑动面221。这样设计,能够缩小第一滑动件21及第二滑动件22的面积,同时能够保证两者滑动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212、第二夹持部222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弧形槽41。弧形槽41能够与线缆的弧形外表面紧密配合,同时能够避免对线缆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面211上设有倾斜的滑动凹槽2111,第二滑动面221嵌设于滑动凹槽2111中,以便沿滑动凹槽2111滑动。由于第二滑动面221嵌在倾斜的滑动凹槽2111中,因此相互之间不容易脱离,能够承受更大的夹紧力。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31、安装于第二滑动件22上的带有第一螺纹孔321的滑块盖32、设置于第二滑动件22上的第二螺纹孔33、设置于第一滑动件21上的导向孔34、设置于壳体10的左侧壁上的限位孔35;调节螺钉31的螺纹部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321、第二螺纹孔33、导向孔34、限位孔35向外伸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321、第二螺纹孔33、限位孔35的直径相同,导向孔34为条形孔,其宽度大于限位孔35的直径。具体地,调节螺钉31为滚花小头螺钉,方便用户进行调节。通过旋动滚花小头螺钉使第一滑动件21在容纳腔11中移动,改变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的相对位置,以夹紧不同线径的半刚性同轴线缆。当然,也可以通过手动驱动第一滑动件21在容纳腔11中移动,改变第一滑动件21与第二滑动件22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1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块14。实用应用过程中,滑块14与外部滑槽配合使用,使得壳体10能够沿滑槽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10的右侧壁敞口形成进线口12,壳体10的形状为长方形。敞口的设计,使得第一滑动件21、第二滑动件22能够通过敞口安装于壳体10的容纳腔11中,具有拆装方便的优点。
其它实施例:
壳体的形状为正方形或其它不规则的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调节螺钉伸出限位孔的一端还可以设置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能够起到更好的锁紧固定作用。虽然仅仅已经对本申请的某些部件和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并且描述,但是在不实际脱离在权利要求书中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许多修改和改变(例如,各个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安装布置、材料使用、颜色、取向等的变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右侧壁上设有进线口,其左侧壁上设有出线口;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件上位于第一滑动面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面,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线缆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还设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穿插孔,所述夹持空间的一端与进线口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线缆穿插孔与出线口连通;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安装于第二滑动件上,所述调节机构通过控制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相互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夹持部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面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锐角;所述第二滑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面之间形成夹角b,b=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弧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面上设有倾斜的滑动凹槽,所述第二滑动面嵌设于所述滑动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钉、安装于第二滑动件上的带有第一螺纹孔的滑块盖、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上的第二螺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上的导向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上的限位孔;所述调节螺钉的螺纹部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导向孔、限位孔向外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限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导向孔为条形孔,其宽度大于限位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钉为滚花小头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为方形滑块,该方形滑块的一端中部具有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缺口,该缺口的一个直角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一夹持部,该缺口的倾斜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二滑动件为直角三角形体,该直角三角形体的一个直角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二夹持部,该直角三角形体的倾斜边所在平面作为所述第二滑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滑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右侧壁敞口形成所述进线口。
CN202021804907.0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Active CN212751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4907.0U CN212751087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4907.0U CN212751087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1087U true CN212751087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4907.0U Active CN212751087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1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9576B2 (en) Filter assemblies, tun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tuning a filter
CA2334721C (en) An antenna apparatus and a port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6556812B1 (en) Antenna coupler and arrangement for coupling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to external apparatuses
US6246368B1 (en) Microstrip wide band antenna and radome
US1016438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EP3375036B1 (en) Filter assemblies, tuning elements
TWI538303B (zh) 具有低被動相互調變的天線系統
US20190044258A1 (en)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CA2567085A1 (en) Universal dipole antenna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a different frequency
CN111816973B (zh) 一种线缆成型装置
CN111566872A (zh) 天线装置、天线系统以及计测系统
CN212751087U (zh) 一种线缆夹持结构
CN213212353U (zh) 一种线缆成型装置
AU2020100572A4 (en) Board-to-board radio-frequency connector
CN107732393B (zh) 一种端口电流幅度可变式功分器及其天线
EP1088366B1 (en) Antenna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CN212874722U (zh) 一种线缆弯折结构
KR102482515B1 (ko) 광대역 무방향성 무선주파수 전력분배기
CN211238500U (zh) 平面磁电偶极子天线
US6392604B1 (en) Antenna device comprising sliding connector means
WO2018231325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serial phase shifters
CN221632832U (zh) 一种信号稳定的环形器中心导体
CN115986379B (zh) 一种平面天线及无线通信设备
CN219350692U (zh) 一种宽频高增益全向天线
US20230104414A1 (en) Cables with connector assemblies, filter units configured to releasably couple to the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relate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