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2436U -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2436U
CN212742436U CN202021017263.0U CN202021017263U CN212742436U CN 212742436 U CN212742436 U CN 212742436U CN 202021017263 U CN202021017263 U CN 202021017263U CN 212742436 U CN212742436 U CN 212742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ver
water retaining
retaining dam
filter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72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烁
王庆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i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172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2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2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2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属于水利工程领域,包括第一河床,第一河床右侧固定设有挡水坝,挡水坝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河床;挡水坝包括挡水坝,第一河床上方所在的挡水坝中部设有第一过滤装置;挡水坝上半部设有暗管,暗管入水口设于挡水坝顶部外表面,暗管出水口设于挡水坝右侧外表面,挡水坝顶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右方设有自动密封装置,自动密封装置包括转动柱,转动柱滑动连接有传动链,传动链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闸板,传动链右端固定连接有配重装置,配重装置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闸板;配重装置位于所述暗管出水口下方。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对河道中的垃圾进行堆积,方便后期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贯穿整个城市的沟渠、泄洪沟或溪流等河道需要改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防止河堤被冲塌,间接提高河道的观赏性。治理城市河道的主要原理是减少河道底部淤泥沉积,防止河道拐弯处因河水流速过快对河堤的冲刷导致地面塌陷等城市安全隐患。因此,现在治理河道的主要方法包括两方面,其一,清理河底淤泥并将河道与河堤固化,其二,逐级设置档水堰,减少河水流速。
现有的河道现状为:河水夹杂着些许垃圾,当河流水量较小时,漂浮的垃圾会被现有技术的档水堰阻隔,随着水量的增加,河道水流流速增快,水位不断升高,此时河道的垃圾就无法在档水堰处聚集,垃圾会随着水流冲到下游,无法得到及时清理,影响了城市形象和水文环境。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通过挡水坝的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对河道中的垃圾在挡水坝处堆积,方便清洁工人后期清理。
具体为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该档水堰包括第一河床,第一河床右侧固定设有挡水坝,所述挡水坝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河床;其中,所述挡水坝包括挡水坝,所述第一河床上方所在的挡水坝中部设有第一过滤装置;所述挡水坝上半部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入水口设于所述挡水坝顶部外表面,所述暗管出水口设于所述挡水坝右侧外表面,所述挡水坝顶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右方设有自动密封装置,所述自动密封装置包括转动柱,转动柱滑动连接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闸板,所述传动链右端固定连接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闸板;所述配重装置位于所述暗管出水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均为矩形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闸板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面积,所述第二密封闸板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过滤网的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网底部边沿处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与所述暗管出水口上方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作用是限制第一密封闸板和第二密封闸板的升降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闸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条,所述第一滑动条与所述河堤的对应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装置左侧设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二滑动条;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之间所在的挡水坝上还设有至少一条与第二滑动条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装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配重装置顶部设有矩形蓄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蓄水槽底部为斜坡面。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装置还设有泄水阀,所述泄水阀与所述矩形蓄水槽斜坡面最低处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当水量过低时,河水不会流动,河水就会在第一河道处堆积,此时垃圾也会处在第一河道内,清理工可以直接去河道清理;当水量适中时,河水没过第一过滤装置,在水流的作用下,垃圾就会附着在第一过滤网上;当汛期来临时,由于河水流量过大,此时水位不断上涨,当水位到达挡水坝顶部边沿时,水流会流入暗管入水口并通过暗管出水口流入到配重装置,此时配重装置的重力不断加强,当配重装置的重力大于第二密封闸板时,此时配重装置下降,第二密封板在传动链的作用下抬升,第二过滤装置的第二过滤网敞开,水流会通过第二过滤网流动,而另一方面,随着配重装置的下降,第一密封闸板将第一滤网封闭,防止水流再次从第一滤网处通过,不方便垃圾聚集。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充分的利用了档水堰的优势,可以针对不同河道不同水量在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之间切换。
2、矩形蓄水槽底部为斜坡面,当泄水阀开始放水时,这样的设计使得配重装置内的水流会流向最低处,方便泄水阀放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的后视图;
图3为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的右视图;
图4为第一密封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密封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挡水坝,2、第一过滤装置,3、第一河床,4、第二过滤装置,5、传动链,6、转动柱,7、牙盘,8、河堤,9、第二密封闸板,10、第二河床,11、第二限位板,12、泄水阀,13、第一限位板,14、配重装置,15、第一密封闸板,16、滑轨,17、暗管出水口,18、第一滑动条,19、第二滑动条,20、矩形蓄水槽,21、斜坡面,22、暗管,23、暗管入水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该档水堰包括第一河床3,第一河床3右侧固定设有挡水坝1,所述挡水坝1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河床10;其中,所述挡水坝1包括挡水坝1,所述第一河床3上方所在的挡水坝1中部设有第一过滤装置2;所述挡水坝1上半部设有暗管22,所述暗管入水口23设于所述挡水坝1顶部外表面,所述暗管出水口17设于所述挡水坝1右侧外表面,所述挡水坝1顶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4,第二过滤装置4右方设有自动密封装置,所述自动密封装置包括转动柱6,转动柱6为圆柱形结构,转动柱6的两端分别与河堤8转动连接,转动柱6柱体上通过牙盘7连接有传动链5,所述传动链5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闸板9,所述传动链5右端固定连接有配重装置14,所述配重装置14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闸板15;所述配重装置14位于所述暗管出水口17下方。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和第二过滤装置4均为矩形的网状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闸板15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面积,所述第二密封闸板9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过滤网的面积。这样的设计保证第一密封闸板15和第二密封闸板9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密封效果。
所述第一过滤网底部边沿处设有第一限位板13,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与所述暗管出水口17上方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板11。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1的作用是限制第一密封闸板15和第二密封闸板9的升降幅度。
所述第二密封闸板9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条18,所述第一滑动条18与所述河堤8的对应滑槽滑动连接,滑槽的方向与河流水面垂直。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密封闸板9沿着河堤8的滑槽上下滑动。
所述配重装置14左侧设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二滑动条19;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之间所在的挡水坝1上还设有两条与第二滑动条19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16,第二滑动条19和滑轨16均与河流水面垂直。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密封闸板15以及配重装置14紧贴挡水坝1的同时,还可以沿着滑轨16上下滑动。
所述配重装置1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配重装置14顶部设有矩形蓄水槽20。
所述矩形蓄水槽20底部为斜坡面21。
所述配重装置14还设有泄水阀12,所述泄水阀12与所述矩形蓄水槽20斜坡面21最低处连通。
该档水堰的工作原理为:河流从第一河床向3第二河床10的方向流动,当水量过低时,河水不会流动,河水就会在第一河道处堆积,此时垃圾也会处在第一河道内,清理工可以直接去河道清理;当水量适中时,河水没过第一过滤装置2,在水流的作用下,垃圾就会附着在第一过滤网上;当汛期来临时,由于河水流量过大,此时水位不断上涨,当水位到达挡水坝1顶部边沿时,水流会流入暗管入水口23并通过暗管出水口17流入到配重装置14的矩形蓄水槽20内,此时配重装置14的重力不断加强,当配重装置14和第一密封闸板15的重力大于第二密封闸板9时,此时配重装置14下降,第二密封板在传动链5的作用下抬升,第二过滤装置4的第二过滤网被敞开,水流会通过第二过滤网流动,而另一方面,随着配重装置14的下降,第一密封闸板15将第一滤网封闭,防止水流再次从第一滤网处通过,不方便垃圾聚集。当河道水流量逐渐减少,水面回落至第二过滤装置4以下时,只需打开泄水阀12,矩形蓄水槽20内的水逐渐流失,配重装置14的重力不断减小,当配重装置14和第一密封闸板15的重力小于第二密封闸板9的重力时,第一密封闸板15和配重装置14就会抬升,此时,第一过滤装置2的第一过滤网敞开,河水就会穿过第一过滤网继续流动。
实施例2
如图1到图5所示,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该档水堰包括第一河床3,第一河床3右侧固定设有挡水坝1,所述挡水坝1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河床10;其中,所述挡水坝1包括挡水坝1,所述第一河床3上方所在的挡水坝1中部设有第一过滤装置2;所述挡水坝1上半部设有暗管22,所述暗管入水口23设于所述挡水坝1顶部外表面,所述暗管出水口17设于所述挡水坝1右侧外表面,所述挡水坝1顶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4,第二过滤装置4右方设有自动密封装置,所述自动密封装置包括转动柱6,转动柱6为圆柱形结构,转动柱6的两端分别与河堤8转动连接,转动柱6柱体上通过牙盘7连接有传动链5,所述传动链5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闸板9,所述传动链5右端固定连接有配重装置14,所述配重装置14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闸板15;所述配重装置14位于所述暗管出水口17下方。
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和第二过滤装置4均为矩形的网状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闸板15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面积,所述第二密封闸板9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过滤网的面积。这样的设计保证第一密封闸板15和第二密封闸板9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密封效果。
所述第一过滤网底部边沿处设有第一限位板13,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与所述暗管出水口17上方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板11。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1的作用是限制第一密封闸板15和第二密封闸板9的升降幅度。
所述第二密封闸板9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条18,所述第一滑动条18与所述河堤8的对应滑槽滑动连接,滑槽的方向与河流水面垂直。这样可以使得第二密封闸板9沿着河堤8的滑槽上下滑动。
所述配重装置14左侧设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二滑动条19;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之间所在的挡水坝1上还设有一条与第二滑动条19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16,第二滑动条19和滑轨16均与河流水面垂直。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密封闸板15以及配重装置14紧贴挡水坝1的同时,还可以沿着滑轨16上下滑动。
所述配重装置14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配重装置14顶部设有矩形蓄水槽20。
所述矩形蓄水槽20底部为斜坡面21。
所述配重装置14还设有泄水阀12,所述泄水阀12与所述矩形蓄水槽20斜坡面21最低处连通。
该档水堰的工作原理为:河流从第一河床3向第二河床10的方向流动,当水量过低时,河水不会流动,河水就会在第一河道处堆积,此时垃圾也会处在第一河道内,清理工可以直接去河道清理;当水量适中时,河水没过第一过滤装置2,在水流的作用下,垃圾就会附着在第一过滤网上;当汛期来临时,由于河水流量过大,此时水位不断上涨,当水位到达挡水坝1顶部边沿时,水流会流入暗管入水口23并通过暗管出水口17流入到配重装置14的矩形蓄水槽20内,此时配重装置14的重力不断加强,当配重装置14和第一密封闸板15的重力大于第二密封闸板9时,此时配重装置14下降,第二密封板在传动链5的作用下抬升,第二过滤装置4的第二过滤网被敞开,水流会通过第二过滤网流动,而另一方面,随着配重装置14的下降,第一密封闸板15将第一滤网封闭,防止水流再次从第一滤网处通过,不方便垃圾聚集。当河道水流量逐渐减少,水面回落至第二过滤装置4以下时,只需打开泄水阀12,矩形蓄水槽20内的水逐渐流失,配重装置14的重力不断减小,当配重装置14和第一密封闸板15的重力小于第二密封闸板9的重力时,第一密封闸板15和配重装置14就会抬升,此时,第一过滤装置2的第一过滤网敞开,河水就会穿过第一过滤网继续流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上述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9)

1.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该档水堰包括第一河床,第一河床右侧固定设有挡水坝,所述挡水坝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河床;
其中,所述挡水坝包括挡水坝,所述第一河床上方所在的挡水坝中部设有第一过滤装置;所述挡水坝上半部设有暗管,所述暗管入水口设于所述挡水坝顶部外表面,所述暗管出水口设于所述挡水坝右侧外表面,所述挡水坝顶部设有第二过滤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右方设有自动密封装置,所述自动密封装置包括转动柱,转动柱滑动连接有传动链,所述传动链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闸板,所述传动链右端固定连接有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闸板;所述配重装置位于所述暗管出水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均为矩形的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闸板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过滤网的面积,所述第二密封闸板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二过滤网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底部边沿处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与所述暗管出水口上方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坝两侧设有河堤,所述河堤侧壁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密封闸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条,所述第一滑动条与所述河堤的对应滑槽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左侧设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第二滑动条;所述第一过滤网与第二过滤网之间所在的挡水坝上还设有至少一条与第二滑动条配合滑动连接的滑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配重装置顶部设有矩形蓄水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蓄水槽底部为斜坡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装置还设有泄水阀,所述泄水阀与所述矩形蓄水槽斜坡面最低处连通。
CN202021017263.0U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Active CN212742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7263.0U CN212742436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7263.0U CN212742436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2436U true CN212742436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07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7263.0U Active CN212742436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2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42825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
CN211872910U (zh) 一种用于水利闸门的垃圾清理装置
CN2070036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分流井
CN110439087B (zh) 一种基于v形过滤结构的智能平箅式雨水井
CN214783049U (zh) 道路路基节能排水结构
CN113235718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水沟槽
CN212742436U (zh) 一种可收集漂浮垃圾的城市河道档水堰
CN207436237U (zh) 一种提升式捞渣装置
CN217378804U (zh) 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
CN216379874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5593911U (zh) 一种涵闸结构
CN215669599U (zh) 一种滑坡治理用抗滑桩
CN215290496U (zh) 一种高蓄水性绿地改良结构
CN113322746B (zh) 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快排水装置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21139558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
CN209907149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113006243A (zh) 一种市政排水用的雨水井
CN115262491A (zh)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CN112211275A (zh) 一种下水道口自动疏通及清理收集装置
CN219100258U (zh) 高边坡的排水结构
CN2189117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污井
CN217104951U (zh) 一种便于清淤的水利工程防堵输水渠结构
CN220619951U (zh) 一种防冲水利堤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