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0209U -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0209U
CN212730209U CN202020527502.0U CN202020527502U CN212730209U CN 212730209 U CN212730209 U CN 212730209U CN 202020527502 U CN202020527502 U CN 202020527502U CN 212730209 U CN212730209 U CN 212730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bearing
bed board
axis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275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献
张浩南
刘卫
黄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zuo Yuyuan Pow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Baishi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Baishi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Baishi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275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0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0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0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包括床架、承载床腿、床板、检测探头、驱动导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向柱、横梁、转台机构及驱动电路,承载床腿侧表面设主升降驱动机构,并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与床架滑动连接,床板嵌于床架上端面,驱动导轨嵌于床架上端面并通过滑块与一个导向柱铰接,导向柱内侧面设一条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通过滑块与横梁后端面滑动连接,横梁下端面及导向柱侧表面均设至少一个检测探头,驱动电路嵌于床架内。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使用者上下床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的实现对使用者生理体征参数进行持续且全面检测,并对使用者后续健康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分为电动护理床及手动护理床,医院为病人或重度残疾人在住院或居家康复时使用的床。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病员坠床,方便护理人员操作,便于临床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护理床制造商不断延伸扩展护理床的功能,以为使用者与病人提供更多的方便,但是现有的护理床也仅能够对其自身结构进行调节,例如调节护理床部分结构的高度或位置,以提供一定程度的舒适性,却忽略了护理床自身最重要的功能。因为使用护理床的人群普遍为重症或残疾人群体,其自身行动不便,时刻存在病危可能性,身体状况极度不稳定,现有的护理床缺乏匹配的身体状况监测功能,在出现突发事件后,需要医疗人员花费一定时间对病人身体进行全面繁琐的检查,易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而对于一些患病程度较轻的病人来说,一些简单的需求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因为现有的护理床缺乏该类功能,所以需要救护人员时刻在场陪护,容易造成医护资源的浪费。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护理床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护理床结构,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使用者上下床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的实现对使用者生理体征参数进行持续且全面检测,并具有良好的数据通讯交互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对使用者护理监控管理活动的灵活性、便捷性及准确性,并对使用者后续健康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监护工作的劳动强度和监护活动的人力及物力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包括床架、承载床腿、床板、检测探头、驱动导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向柱、横梁、转台机构及驱动电路,床架为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承载床腿共四个并环绕床架均布,承载床腿侧表面设与承载床腿轴线平行分布的主升降驱动机构,并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与床架滑动连接,床板嵌于床架上端面并与床架上端面平行分布,驱动导轨至少一条,嵌于床架上端面,位于床板外侧并与床板轴线平行分布,驱动导轨通过滑块与一个导向柱铰接,导向柱轴线与驱动导轨轴线呈0°—90°夹角,导向柱内侧面设一条与导向柱轴线平行分布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通过滑块与横梁后端面滑动连接,且横梁与滑块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其轴线与导向柱轴线及床板上端面呈0°—90°夹角,横梁下端面及导向柱侧表面均设至少一个检测探头,且检测探头轴线与床板上端呈0°—90°夹角,当横梁与床板上端面平行分布时,横梁所连接的检测探头轴线与导向柱间间距为床板宽度的1/3—2/3,驱动电路嵌于床架内,并分别与检测探头、驱动导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探头通过转台机构与横梁下端面及导向柱侧表面铰接,包括承载基座、防护面板、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报警蜂鸣器、信号指示灯、麦克风、扬声器、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及测距雷达,所述承载基座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后端面与转台机构铰接,前端面与防护面板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的承载腔,所述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麦克风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均嵌于承载腔内,且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麦克风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对应的防护面板上均设检测口,所述报警蜂鸣器、信号指示灯及扬声器均至少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基座两侧,所述测距雷达至少一个,与承载基座外面连接,且测距雷达轴线与承载基座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报警蜂鸣器、信号指示灯、麦克风、扬声器、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及测距雷达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床板上端面高出床架上端面至少5毫米,且床板下端面设若干压力传感器,上端面设至少一条检测带,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沿床板轴线方向均布并与床架相抵,且各压力传感器相互并联,所述检测带高出床板上端面0—5毫米,沿床板轴线方向均布,所述检测带轴线与床板轴线垂直分布,检测带中点位于床板轴线上,且检测带长度与床板宽度的50%—90%,宽度为5—20厘米,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检测带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带包括柔性承载基带、定位扣、光学心率监测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柔性承载基带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定位扣连接,并通过定位扣与床板连接,所述光学心率监测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若干并嵌于承载基带上端面,其中一个光学心率监测器、一个生物电阻抗传感器、一个皮电反应传感器及一个温度传感器构成一个检测组,各检测组沿均沿承载基带轴线方向均布,相邻两个检测组间间距为5—30厘米,且各检测组均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导轨对应的床架上端面设承载槽,且所述床架嵌于承载槽,与承载槽底部连接并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当导向柱轴线与驱动导轨轴线平行分布时,横梁轴线也与驱动导轨轴线平行分布,且导向柱和横梁均嵌于承载槽内,且横梁与床架上端面平齐分布;此外,所述驱动导轨为两条及两条以上并以床板轴线对称分布时,床板两侧的驱动导轨所连接横梁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两侧横梁间同轴分布,且床板两侧的导向柱和横梁共同构成“冂”字形框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床腿包括承载柱、导向柱及定位机构,所述导向柱为与承载柱同轴分布的管状结构,包覆在承载柱下端面外并与承载柱间通过定位销相互连接,所述导向柱下端面与定位机构连接,并与定位机构同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显示器、操作键盘,且一个显示器和一个操作键盘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分别嵌于床架侧表面及检测探头侧表面。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使用者上下床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的实现对使用者生理体征参数进行持续且全面检测,并具有良好的数据通讯交互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对使用者护理监控管理活动的灵活性、便捷性及准确性,并对使用者后续健康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监护工作的劳动强度和监护活动的人力及物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测探头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测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包括床架1、承载床腿2、床板3、检测探头4、驱动导轨5、主升降驱动机构6、辅助升降驱动机构7、导向柱8、横梁9、转台机构10及驱动电路11,床架1为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承载床腿2共四个并环绕床架1均布,承载床腿2侧表面设与承载床腿2轴线平行分布的主升降驱动机构6,并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6与床架1滑动连接,床板3嵌于床架1上端面并与床架1上端面平行分布,驱动导轨5至少一条,嵌于床架1上端面,位于床板3外侧并与床板3轴线平行分布,驱动导轨5通过滑块12与一个导向柱8铰接,导向柱8轴线与驱动导轨5轴线呈0°—90°夹角,导向柱8内侧面设一条与导向柱8轴线平行分布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7,辅助升降驱动机构7通过滑块12与横梁9后端面滑动连接,且横梁9与滑块12通过转台机构10铰接,其轴线与导向柱8轴线及床板3上端面呈0°—90°夹角,横梁9下端面及导向柱8侧表面均设至少一个检测探头4,且检测探头4轴线与床板3上端呈0°—90°夹角,当横梁9与床板3上端面平行分布时,横梁9所连接的检测探头4轴线与导向柱8间间距为床板3宽度的1/3—2/3,驱动电路嵌于床架1内,并分别与检测探头4、驱动导轨5、主升降驱动机构6、辅助升降驱动机构7及转台机构10电气连接。
重点说明的,所述的检测探头4通过转台机构10与横梁9下端面及导向柱8侧表面铰接,包括承载基座41、防护面板401、远红外温度传感器42、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43、监控摄像头44、报警蜂鸣器45、信号指示灯46、麦克风47、扬声器48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49及测距雷达40,所述承载基座41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后端面与转台机构10铰接,前端面与防护面板401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的承载腔402,所述远红外温度传感器42、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43、监控摄像头44、麦克风47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49均嵌于承载腔402内,且远红外温度传感器42、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43、监控摄像头44、麦克风47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49对应的防护面板401上均设检测口403,所述报警蜂鸣器45、信号指示灯46及扬声器48均至少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基座41两侧,所述测距雷达40至少一个,与承载基座41外面连接,且测距雷达40轴线与承载基座41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远红外温度传感器42、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43、监控摄像头44、报警蜂鸣器45、信号指示灯46、麦克风47、扬声器48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49及测距雷达40均与驱动电路11电气连接。
同时需要注意的,所述的床板3上端面高出床架1上端面至少5毫米,且床板3下端面设若干压力传感器13,上端面设至少一条检测带14,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13分别沿床板3轴线方向均布并与床架1相抵,且各压力传感器13相互并联,所述检测带14高出床板3上端面0—5毫米,沿床板3轴线方向均布,所述检测带14轴线与床板3轴线垂直分布,检测带14中点位于床板3轴线上,且检测带14长度与床板3宽度的50%—90%,宽度为5—20厘米,所述压力传感器13和检测带14分别与驱动电路11电气连接。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检测带14包括柔性承载基带141、定位扣142、光学心率监测器143、生物电阻抗传感器144、皮电反应传感器145、温度传感器146,所述柔性承载基带141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定位扣连142接,并通过定位扣142与床板3连接,所述光学心率监测器143、生物电阻抗传感器144、皮电反应传感器145、温度传感器146均若干并嵌于承载基带141上端面,其中一个光学心率监测器143、一个生物电阻抗传感器144、一个皮电反应传感器145及一个温度传感器146构成一个检测组,各检测组沿均沿承载基带141轴线方向均布,相邻两个检测组间间距为5—30厘米,且各检测组均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11电气连接。
此外,所述驱动导轨5对应的床架1上端面设承载槽15,且所述床架嵌于承载槽15,与承载槽15底部连接并与承载槽15轴线平行分布,当导向柱8轴线与驱动导轨5轴线平行分布时,横梁9轴线也与驱动导轨5轴线平行分布,且导向柱8和横梁9均嵌于承载槽15内,且横梁9与床架1上端面平齐分布;此外,所述驱动导轨5为两条及两条以上并以床板3轴线对称分布时,床板3两侧的驱动导轨5所连接横梁9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两侧横梁9间同轴分布,且床板3两侧的导向柱8和横梁9共同构成“冂”字形框状结构。
同时,所述承载床腿2包括承载柱21、导向柱22及定位机构23,所述导向柱22为与承载柱21同轴分布的管状结构,包覆在承载柱21下端面外并与承载柱21间通过定位销24相互连接,所述导向柱22下端面与定位机构23连接,并与定位机构23同轴分布,所述定位机构23为定位块、万向轮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主升降驱动机构6、辅助升降驱动机构7均为液压杆、气压杆、电动伸缩杆、丝杠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及蜗轮蜗杆机构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电路11为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显示器17、操作键盘16,且一个显示器17和一个操作键盘16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分别嵌于床架1侧表面及检测探头4侧表面。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对构成本新型的床架、承载床腿、床板、检测探头、驱动导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向柱、横梁、转台机构及驱动电路进行装配,然后将完成装配后的本新型通过承载床腿的定位机构将本新型固定在指定的工作位置,最后将驱动电路与外部电源系统及控制系统电气连接,即可完成本新型备用,且本新型在处于待机状态下时,导向柱及横梁均与床板平行分布并。
在使用中,通过显示器及操作键盘对驱动电路设定,通过驱动电路驱动主升降驱动机构运行,将床架和床板下降至最低位置,从而降低使用者中上下床活动的难度,提高使用灵活性,在使用者趟到床板上后,通过压力传感器对使用者的体重、床板上的位置进行检测,然后由主升降驱动机构调整床架及床板至正常运行高度,即可进行监护作业,在监护作业时:
首先通过与使用者身体接触的检测带上各检测组进行生理参数检测,从而获得使用者心率、呼吸、体温等生理参数信息;然后驱动转台机构及辅助升降驱动机构运行,使导向柱与床板上端面垂直分布;使横梁位于床板正上方,与床板平行分布并与床板轴线相互垂直分布,在调整横梁位置时,通过辅助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横梁上下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测距装置对使用者与检测探头间间距进行检测,防止检测探头与人体间发生碰撞而造成人体受伤和设备损毁情况发生,完成横梁上下调整作业后,最后通过驱动导轨驱动导向柱、横梁及与横梁连接的检测探头沿床板轴线进行位移,从而实现对床板上使用者从头部到脚部进行往复持续检测、定点检测的需要,从而提高对使用者生理体征参数进行全面检测监控的目的。
其中检测探头运行中,检测探头上的远红外温度传感器实现对使用者体温及当前床板上温度环境进行检测;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对使用者呼吸及心率状况记性持续检测;监控摄像头对使用者的状态进行持续检测;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对使用者生理体征参数进行全面监控采集,并与远红外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进行相互验证,进一步提高监控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在运行中,可通过扬声器和麦克风时间远程通话及信息发布作业,进一步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并提高对突发情况进行报警、预警及远程指导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另可通过报警蜂鸣器进行强化报警,进一步提高本新型使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此外,本新型在运行中,同时可通过对检测带和各检测探头的数据进行比对作业,从而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和质量。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使用者上下床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有效的实现对使用者生理体征参数进行持续且全面检测,并具有良好的数据通讯交互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对使用者护理监控管理活动的灵活性、便捷性及准确性,并对使用者后续健康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有效降低监护工作的劳动强度和监护活动的人力及物力成本。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包括床架、承载床腿、床板、检测探头、驱动导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导向柱、横梁、转台机构及驱动电路,所述床架为与水平面平行分布且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承载床腿共四个并环绕床架均布,所述承载床腿侧表面设与承载床腿轴线平行分布的主升降驱动机构,并通过主升降驱动机构与床架滑动连接,所述床板嵌于床架上端面并与床架上端面平行分布,所述驱动导轨至少一条,嵌于床架上端面,位于床板外侧并与床板轴线平行分布,所述驱动导轨通过滑块与一个导向柱铰接,所述导向柱轴线与驱动导轨轴线呈0°—90°夹角,所述导向柱内侧面设一条与导向柱轴线平行分布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所述辅助升降驱动机构通过滑块与横梁后端面滑动连接,且横梁与滑块通过转台机构铰接,其轴线与导向柱轴线及床板上端面呈0°—90°夹角,所述横梁下端面及导向柱侧表面均设至少一个检测探头,且所述检测探头轴线与床板上端呈0°—90°夹角,且当横梁与床板上端面平行分布时,横梁所连接的检测探头轴线与导向柱间间距为床板宽度的1/3—2/3,所述驱动电路嵌于床架内,并分别与检测探头、驱动导轨、主升降驱动机构、辅助升降驱动机构及转台机构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探头通过转台机构与横梁下端面及导向柱侧表面铰接,包括承载基座、防护面板、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报警蜂鸣器、信号指示灯、麦克风、扬声器、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及测距雷达,所述承载基座为横断面呈“凵”字形槽状结构,其后端面与转台机构铰接,前端面与防护面板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的承载腔,所述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麦克风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均嵌于承载腔内,且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麦克风及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对应的防护面板上均设检测口,所述报警蜂鸣器、信号指示灯及扬声器均至少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承载基座两侧,所述测距雷达至少一个,与承载基座外面连接,且测距雷达轴线与承载基座轴线平行分布,所述远红外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呼吸/心率传感器、监控摄像头、报警蜂鸣器、信号指示灯、麦克风、扬声器、生命体征监测雷达及测距雷达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上端面高出床架上端面至少5毫米,且床板下端面设若干压力传感器,上端面设至少一条检测带,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沿床板轴线方向均布并与床架相抵,且各压力传感器相互并联,所述检测带高出床板上端面0—5毫米,沿床板轴线方向均布,所述检测带轴线与床板轴线垂直分布,检测带中点位于床板轴线上,且检测带长度与床板宽度的50%—90%,宽度为5—20厘米,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检测带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带包括柔性承载基带、定位扣、光学心率监测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柔性承载基带两端分别与至少一个定位扣连接,并通过定位扣与床板连接,所述光学心率监测器、生物电阻抗传感器、皮电反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均若干并嵌于承载基带上端面,其中一个光学心率监测器、一个生物电阻抗传感器、一个皮电反应传感器及一个温度传感器构成一个检测组,各检测组沿均沿承载基带轴线方向均布,相邻两个检测组间间距为5—30厘米,且各检测组均相互并联,并分别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导轨对应的床架上端面设承载槽,且所述床架嵌于承载槽,与承载槽底部连接并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当导向柱轴线与驱动导轨轴线平行分布时,横梁轴线也与驱动导轨轴线平行分布,且导向柱和横梁均嵌于承载槽内,且横梁与床架上端面平齐分布;此外,所述驱动导轨为两条及两条以上并以床板轴线对称分布时,床板两侧的驱动导轨所连接横梁在处于工作状态时,两侧横梁间同轴分布,且床板两侧的导向柱和横梁共同构成“冂”字形框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床腿包括承载柱、导向柱及定位机构,所述导向柱为与承载柱同轴分布的管状结构,包覆在承载柱下端面外并与承载柱间通过定位销相互连接,所述导向柱下端面与定位机构连接,并与定位机构同轴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电路为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驱动电路另设显示器、操作键盘,且一个显示器和一个操作键盘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分别嵌于床架侧表面及检测探头侧表面。
CN202020527502.0U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Active CN212730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7502.0U CN212730209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27502.0U CN212730209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0209U true CN212730209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27502.0U Active CN212730209U (zh) 2020-04-10 2020-04-10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0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71931A (en) Biologic micromonitoring methods and systems
CN111481368A (zh)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及使用方法
CN108320813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系统
CN213075643U (zh) 一种带自消毒与清洁功能的人体重身高秤
CN111956226A (zh) 一种髋膝关节术后康复系统
EP4016524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dical device system
CN212730209U (zh) 一种多源监测交互式护理床
CN205458634U (zh) 一种具有健康监护及反馈治疗功能的手机
CN105616083A (zh) 一种综合医学护理系统
CN112603281A (zh) 基于智能医疗健康远程监测治疗平台的防护服
CN108926442A (zh) 一种具有紧急报警装置的病床
CN216962434U (zh) 卧床患者状态监控系统
CN113520348A (zh) 一种智能人体健康风险测评一体机
CN113520804A (zh) 一种用于髋部骨折术后的康复及并发症监测装置
CN207590877U (zh) 一种智能称重床
CN107822618A (zh) 非侵入式脑死亡检测评估仪器
CN214906815U (zh) 基于智能医疗健康远程监测治疗平台的防护服
CN219700339U (zh) 一种非接触式应急监测担架
CN219629602U (zh) 一种医养结合数据装置
KR102552577B1 (ko) 에이아이 호흡기환자 모니터링 장치
CN220046338U (zh) 一种医护病床结构
CN213722978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辅助轮椅
CN108888432A (zh) 电动直立床
CN218552582U (zh) 智能轮椅
Chen et al. SmartPad: A wireless, adhesive-electrode-free, autonomous ECG acquisi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7

Address after: 456 Jiefang East Road, Shanyang District,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Jiaozuo Yuyuan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4171 refractories factory in Lihe village, Shanyang District, Jiaozuo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AN BAISHILI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