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30122U - 集便器 - Google Patents

集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30122U
CN212730122U CN202020276071.5U CN202020276071U CN212730122U CN 212730122 U CN212730122 U CN 212730122U CN 202020276071 U CN202020276071 U CN 202020276071U CN 212730122 U CN212730122 U CN 212730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excrement
sealing ring
excrement collecting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60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佳星
石晓霞
陈慧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2760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30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30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30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便器,包括集便囊管、集便容器、第一气囊密封圈和灌肠管,集便囊管为可扩张囊管体,集便容器与集便囊管的一端连接,第一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集便囊管上远离集便容器的一端;灌肠管固定贴合于集便囊管的内壁设置,且其一端与第一气囊密封圈连通,另一端自靠近集便囊管上远离第一气囊密封圈的一端伸出至集便囊管外。本实用新型集便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可减轻对皮肤的损伤,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适于失禁患者卧床使用,患者可及时排便,避免感染的风险,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集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便器。
背景技术
据调查,目前临床上失禁患者约占住院患者总数的6%,其中以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老年科患者最为常见,此类患者多存在频繁暂时性或持续性的腹泻,或者严重的大小便失禁现象。由于疾病因素或治疗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骶尾部局部温暖、潮湿,粪便刺激,容易滋生细菌,造成局部感染;加之护理人员反复的清洁擦拭,脆弱的皮肤经受反复摩擦,易引起皮肤表面破损,进而会造成感染加重,引起失禁性皮炎等。
有研究报道,约半数的失禁患者会发生失禁性皮炎,这让患者不仅需忍受身体上病害,还易产生焦虑、逃避、自卑或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而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许多工作难点。例如,频繁或持续的排便,增加了护理人员清洗护理的工作强度,需耗费及较多的时间和资源;此外,有些患者由于镇静或者疾病因素,不能自述发生失禁,护理人员无法及时发现患者排便,处理较滞后,存在较大感染风险。
针对以上情况,有研究人员提出了采用造口袋贴在肛周位置,并连接插入肝门内的软管,再配合吸痰使用的负压连接管,通过负压吸引接纳粪便。但该种方式,造口袋压在患者臀部,包裹住肛周皮肤,形成密闭环境,不利于皮肤的清洁;引流软管与皮肤摩擦,易造成皮肤破损,并且溢流软管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便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便器,包括:
集便囊管,所述集便囊管为可扩张囊管体;
集便容器,所述集便容器与所述集便囊管的一端连接;
第一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集便囊管上远离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
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固定贴合于所述集便囊管的内壁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连通,另一端自靠近所述集便囊管上远离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的一端伸出至所述集便囊管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便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集便器通过设置连接集便容器的可扩张型集便囊管,固定套设于集便囊管上远离集便容器一端的第一气囊密封圈,以及贴合于集便囊管的内壁设置且连通第一气囊密封圈的灌肠管,在使用时,可将集便囊管上设有第一气囊密封圈的一端插入患者肛门内,在该过程中,集便囊管和第一气囊密封圈处于收缩状态,这利于插入操作,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及减轻对皮肤的损伤;置入肛门内后,可利用充气装置或外部水源通过灌肠管向第一气囊密封圈充气或灌水等液体,以使第一气囊密封圈膨胀起固定作用,同时防止从集便囊管的外侧溢出;而通过灌肠管向第一气囊密封圈充气,以及第一气囊密封圈膨胀的过程中,带动集便囊管扩张,以形成排便通道,使粪便通过集便囊管排送至集便容器中,操作简单,患者可实现及时排便,避免感染的风险,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还包括第二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集便囊管的中部,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与所述灌肠管连通;和/或,还包括第三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靠近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与所述灌肠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所述集便囊管的长度为12~15cm,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距离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11~13cm;
所述集便器还包括第二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集便囊管的中部,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距离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7~9cm,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与所述灌肠管连通;和/或,所述集便器还包括第三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靠近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距离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5~6.5cm,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与所述灌肠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所述灌肠管沿所述集便囊管的内壁螺旋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还包括充气阀,所述充气阀与所述灌肠管上伸出所述集便囊管外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集便器还包括储水容器和水泵,所述灌肠管上伸出所述集便囊管外的一端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储水容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所述集便囊管的材质为亲肤硅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所述集便容器与所述集便囊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所述集便囊管的一端通过插接管与所述集便容器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所述集便容器为透明集便容器,且所述集便容器的外表面设有刻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集便器,还包括辅助送入部件,用于辅助将所述集便囊管送入人体肛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人体中直肠肛管的解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集便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集便器包括集便囊管11、集便容器12、第一气囊密封圈13和灌肠管16,其中,集便囊管11为可扩张囊管体,集便容器12与集便囊管11的一端连接;第一气囊密封圈13固定套设于集便囊管11上远离集便容器12的一端;灌肠管16固定贴合于集便囊管11的内壁设置,且其一端与第一气囊密封圈13连通,另一端自靠近集便囊管11上远离第一气囊密封圈13的一端伸出至集便囊管11外。
该集便器通过以上可扩张型集便囊管11、第一气囊密封圈13和灌肠管16的设置,在使用时,可将集便囊管11上设有第一气囊密封圈13的一端插入患者的肛门内,在该过程中,集便囊管11和第一气囊密封圈13处于收缩状态;置入肛门内后,可利用充气装置或外部水源通过灌肠管16向第一气囊密封圈13充气或灌水等液体,以使第一气囊密封圈13膨胀起固定作用,同时防止粪便从集便囊管11的外侧溢出;而通过灌肠管16向第一气囊密封圈13充气或灌水,以及第一气囊密封圈13膨胀的过程,会带动支撑起集便囊管11,集便囊管11扩张形成排便通道,使粪便通过集便囊管11排送至集便容器12中。由上,可扩张型集便囊管11和第一气囊密封圈13在置入人体肛门过程中处于收缩状态,置入肛门后再通过灌肠管16充气或灌水,以使第一气囊密封圈13膨胀扩张以进行固定,同时支撑起集便囊管11形成排便通道,这一方面有利于将集便囊管11插入肛门,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及减轻对皮肤的损伤;另一方面,操作简单,患者可实现及时排便,避免感染的风险,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为了提高集便囊管11在肛门内固定的牢固性,本实施例集便器还包括第二气囊密封圈14和第三气囊密封圈15,第二气囊密封圈14固定套设于集便囊管11的中部,第二气囊密封圈14与灌肠管16连通,第三气囊密封圈15固定套设于靠近集便囊管11上连接集便容器12的一端,第三气囊密封圈15与灌肠管16连通。在使用中,第二气囊密封圈14、第三气囊密封圈15与第一气囊密封圈13类似,在置入肛门过程中处于收缩状态,置入肛门后再通过向灌肠管16充气或灌水,以使各气囊密封圈膨胀扩张以进行固定。通过以上第二气囊密封圈14和第三气囊密封圈15的设置,可通过多重固定防护,进一步提高集便囊管11置入肛门后的固定稳定和防止粪便从集便囊管11的外侧漏出。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本实施例基础上再增设气囊密封圈的个数;或者,也可根据需要采用第二气囊密封圈14、第三气囊密封圈15中的一个与第一气囊密封圈13配合设置;又或者,也可取消第二气囊密封圈14和第三气囊密封圈15的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集便囊管11在肛门内固定的牢固性,可结合人体直肠肛管的结构设置集便囊管11的长度和气囊密封圈的位置。具体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人体直肠肛管的解剖图。结合人体的直肠肛管结构,人体直肠肛管约长12~15cm,以直肠黏膜表面的Houston瓣(三个直肠皱襞)分为上中下段,上直肠皱襞距肛门约11cm,中直肠皱襞距肛门约7.5cm,下直肠皱襞距肛门约5cm,其中,中直肠皱襞的位置较为恒定;直肠在人体内走行为:上段沿骶骨和尾骨盆腔面形成后凸的弯曲(直肠骶曲),绕过尾骨尖转向前方为会阴曲,此为肛管直肠分界,肛管的长度约为4cm。基于此,可将集便囊管11的长度设计为12~15cm,第一气囊密封圈13设计为距离集便囊管11上连接集便容器12的一端11~13cm,从而使第一气囊密封圈13可置于直肠肛管内对应上直肠皱襞的位置以进行固定,提高固定牢固性。类似地,可将第二气囊密封圈14设置于距离集便囊管11上连接集便容器12一端7~9cm的位置,以使第二气囊密封圈14可置于直肠肛管内对应中直肠皱襞的位置以进行固定;可将第三气囊密封圈15设置于距离集便囊管11上连接集便容器12一端5~6.5cm的位置,以使第三气囊密封圈15可置于直肠肛管内对应下直肠皱襞的位置以进行固定。
为了便于减轻将集便囊管11置入人体肛门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集便囊管11采用可扩张囊管体;具体地,集便囊管11可采用柔性薄膜囊管,其材质可采用亲肤硅胶;亲肤硅胶材质柔软,集便囊管11置于人体肛门内,在肛门括约肌收缩后,可不强行撑开肛门括约肌,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集便器的集便囊管11在置入人体直肠肛管后,可利用充气装置或外部水源通过灌肠管16向第一气囊密封圈13充气或灌水,使第一气囊密封圈13膨胀扩张的同时可支撑起集便囊管11,其中,充气或灌水过程中产生的驱动力对集便囊管11的支撑扩张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基于此,可将灌肠管16沿集便囊管11的内壁螺旋设置,以使向灌肠管16充气或灌水的过程中,集便囊管11周向受力,进一步利于集便囊管11的扩张。
在本实施例中,集便器还包括充气阀17,充气阀17与灌肠管16上伸出集便囊管11外的一端连接,以利用充气阀17通过灌肠管16向气囊密封圈中充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充气阀17的设置,而将灌肠管16与外部充气装置或外部水源配合使用;或者集便器也可包括储水容器和水泵,灌肠管16通过水泵连通储水容器,以通过水泵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或其他液体通过灌肠管16向气囊密封圈中灌水。
集便容器12设于集便囊管11的一端,用于收集粪便。为了便于集便容器12的更换处理,可设计为集便容器12与集便囊管1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集便囊管11的一端可通过插接管18与集便容器12可拆卸连接。另外,为了便于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集便容器12可采用透明集便容器,且集便容器12的外表面设有刻度。进一步地,集便容器12可采用具有内套袋且带刻度的集便桶,内套带套设于集便桶内,且与连接集便囊管11的插接管18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便于根据集便桶上的刻度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及时更换内套袋。
另外,本实施例集便器还包括辅助送入部件,用于辅助将集便囊管11送入人体肛门内。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送入部件为辅助送入导管19,辅助送入导管19具体可为贴合设于集便囊管11的外侧与气囊密封圈之间的可塑型柔性导管,该辅助送入导管19可采用负压引流导管或灌肠导管,以借助驱动装置驱动辅助送入导管19推动集便囊管11送入人体肛门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送入部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参照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集便器另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集便器包括集便囊管21、集便容器22、第一气囊密封圈23、第二气囊密封圈24、第三气囊密封圈25、灌肠管26、充气阀27、插接管28和辅助送入部件,其中,集便囊管21、集便容器22、第一气囊密封圈23、第二气囊密封圈24、第三气囊密封圈25、灌肠管26、充气阀27、插接管28与图1所示集便器中的集便囊管11、集便容器12、第一气囊密封圈13、第二气囊密封圈14、第三气囊密封圈1、灌肠管16、充气阀17和插接管18基本相同,不再赘述。辅助送入部件具体为辅助送入外套管29。使用时,可通过将集便囊管21上设有第一气囊密封圈23、第二气囊密封圈24和第三气囊密封圈25的管段置于辅助送入外套管29内,推送入人体肛门内,推送到位后,再退出辅助送入外套管29,而后利用充气阀27向灌肠管26充气,以使各气囊密封圈膨胀扩张,以进行固定。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辅助送入外套管29的推送,插接管28可采用硬质插接管,进而可将插接管28作为辅助送入外套管29的推杆,将辅助送入外套管29推送入人体肛门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取消辅助送入部件的设置,而借助外部辅助送入部件将集便囊管插入患者肛门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集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便囊管,所述集便囊管为可扩张囊管体;
集便容器,所述集便容器与所述集便囊管的一端连接;
第一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集便囊管上远离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
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固定贴合于所述集便囊管的内壁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连通,另一端自靠近所述集便囊管上远离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的一端伸出至所述集便囊管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集便囊管的中部,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与所述灌肠管连通;和/或,还包括第三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靠近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与所述灌肠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囊管的长度为12~15cm,所述第一气囊密封圈距离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11~13cm;
所述集便器还包括第二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固定套设于所述集便囊管的中部,所述第二气囊密封圈距离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7~9cm;和/或,
所述集便器还包括第三气囊密封圈,所述第三气囊密封圈距离所述集便囊管上连接所述集便容器的一端5~6.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管沿所述集便囊管的内壁螺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器还包括充气阀,所述充气阀与所述灌肠管上伸出所述集便囊管外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集便器还包括储水容器和水泵,所述灌肠管上伸出所述集便囊管外的一端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储水容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囊管的材质为亲肤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容器与所述集便囊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囊管的一端通过插接管与所述集便容器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便容器为透明集便容器,且所述集便容器的外表面设有刻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送入部件,用于辅助将所述集便囊管送入人体肛门内。
CN202020276071.5U 2020-03-06 2020-03-06 集便器 Active CN212730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6071.5U CN212730122U (zh) 2020-03-06 2020-03-06 集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6071.5U CN212730122U (zh) 2020-03-06 2020-03-06 集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30122U true CN212730122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4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6071.5U Active CN212730122U (zh) 2020-03-06 2020-03-06 集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301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4808A (zh) * 2022-07-05 2022-09-16 浙江象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灌肠多球囊肛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54808A (zh) * 2022-07-05 2022-09-16 浙江象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灌肠多球囊肛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030386A1 (en) Bowel management system and waste collection bag therefor
CN101972509A (zh) 一种双气囊多孔球面状头肛管
CN212730122U (zh) 集便器
CN105664336A (zh) 一种导便器
CN209220642U (zh) 造口堵封装置
CN210933058U (zh) 一种可防脱落的肛管冲洗负压引流装置
CN112843375A (zh) 一种抗返流造口灌肠装置
CN215780432U (zh) 一种冲洗可引流的灌肠装置
CN201617975U (zh) 人工肛门装置
CN113384391B (zh) 一种流量可控的造口清洗装置
CN204840051U (zh) 充气式便器
CN217612433U (zh) 一种用于瘘口保护与引流的套管
CN215131261U (zh) 组合式造口引流装置
CN216417951U (zh) 多用灌洗装置
CN210872342U (zh) 一种大便失禁管理套件
CN219021875U (zh) 一种可充气式卧床病人排泄器
CN213098149U (zh) 一种简易通便装置
CN208893282U (zh) 一种粪便引流装置
CN217339059U (zh) 一种大便收集袋
CN215386930U (zh) 一种用于肛门失禁患者防止其漏便的栓剂型随身器
CN219307105U (zh) 一种保证造口通畅的造口袋
CN209770992U (zh) 一种伞型造口灌洗装置
CN212651131U (zh) 粪便导流装置
CN213031426U (zh) 腹泻病人排便引流装置
CN215741265U (zh) 一种大便失禁引流用肛门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