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5515U -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5515U
CN212725515U CN202020945798.8U CN202020945798U CN212725515U CN 212725515 U CN212725515 U CN 212725515U CN 202020945798 U CN202020945798 U CN 202020945798U CN 212725515 U CN212725515 U CN 212725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opening
sheetmetal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onnec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57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维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aierl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ell Valley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ell Valley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ell Valley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457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5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5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551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连接有一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连接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延伸至外壳外部,且所述金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上均设置了金属片,同时在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开口,设置的开口可减少金属片的横截面积,从而能够减小导通时通过的电流,避免电池本身因过载而引发过热,甚至导致燃烧等安全事故,保证了软包电池质量,提高了软包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电池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现在电池也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软包电池是近年来发展和普及较快的一种电池。目前,软包电池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电子设备,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以及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软包电池也随着出现小尺寸的型号,软包纽扣电池是其中的一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连接有一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连接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延伸至外壳外部,且所述金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两侧面的开口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两侧面的开口在金属片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包括与电池卷芯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的第三连接段,所述开口设置于第三连接段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材质相同,第二连接段和第一连接段材质不同。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为半圆形。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上均设置了金属片,同时在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开口,设置的开口可减少金属片的横截面积,从而能够减小导通时通过的电流,避免电池本身因过载而引发过热,甚至导致燃烧等安全事故,保证了软包电池质量,提高了软包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金属片中间设置了不同材质的连接段,可以减小导通电流,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有:
电池卷芯1、正极片11、负极片12、隔膜13、正极极耳14、负极极耳15、外壳2、金属片3、开口31、第一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33、第三连接段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2,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11、负极片12和隔膜13,所述隔膜13设置于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有一正极极耳14,所述负极片12连接有负极极耳15,所述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均连接有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延伸至外壳2外部,且所述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31,金属片3两侧面的开口31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31为矩形。
实施例2
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3两侧面的开口31在金属片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其余部分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2,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11、负极片12和隔膜13,所述隔膜13设置于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有一正极极耳14,所述负极片12连接有负极极耳15,所述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均连接有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延伸至外壳2外部,且所述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31,金属片3两侧面的开口31位置相对应。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开口31在金属片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的方式。
所述金属片3包括与电池卷芯连接的第一连接段32,与第一连接段32连接的第二连接段33,与第二连接段33连接的第三连接段34,所述开口31设置于第三连接段34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34材质相同,第二连接段33和第一连接段32材质不同。比如第一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34可采用镍,第二连接段33可采用铝镍合金。其余部分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累赘叙述。同时,具体实施时也可不设置开口31,仅是第二连接段33采用不同材料。
实施例4
参照图1和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2,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11、负极片12和隔膜13,所述隔膜13设置于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有一正极极耳14,所述负极片12连接有负极极耳15,所述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均连接有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延伸至外壳2外部,且所述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31,金属片3两侧面的开口31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31为三角形,其余部分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开口31在金属片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的方式。
实施例5
参照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2,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11、负极片12和隔膜13,所述隔膜13设置于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有一正极极耳14,所述负极片12连接有负极极耳15,所述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均连接有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延伸至外壳2外部,且所述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31,金属片3两侧面的开口31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31为梯形,其余部分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开口31在金属片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的方式。
实施例6
参照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2,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11、负极片12和隔膜13,所述隔膜13设置于正极片11和负极片12之间;所述正极片11连接有一正极极耳14,所述负极片12连接有负极极耳15,所述正极极耳14和负极极耳15均连接有金属片3,所述金属片3延伸至外壳2外部,且所述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31,所述开口31设置有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金属片3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31,金属片3两侧面的开口31位置相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31为半圆形,其余部分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采用开口31在金属片3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上均设置了金属片,同时在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均设置有开口,设置的开口可减少金属片的横截面积,从而能够减小导通时通过的电流,避免电池本身因过载而引发过热,甚至导致燃烧等安全事故,保证了软包电池质量,提高了软包电池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金属片中间设置了不同材质的连接段,可以减小导通电流,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卷芯,以及用于包裹电池卷芯的外壳,所述电池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连接有一正极极耳,所述负极片连接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延伸至外壳外部,且所述金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两侧面的开口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两侧面的开口在金属片的长度方向上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包括与电池卷芯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连接的第三连接段,所述开口设置于第三连接段上,且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材质相同,第二连接段和第一连接段材质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梯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半圆形。
CN202020945798.8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25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5798.8U CN212725515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5798.8U CN212725515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5515U true CN212725515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57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725515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5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2494B (zh) 电池、电池组、电子仪器、电动汽车、电力存储装置以及电力系统
JP6169789B2 (ja) 曲がった形状の電極積層体及びそ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CN107039682B (zh) 二次电池
JP3822445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2011165515A (ja) 角形密閉二次電池及び角形密閉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EP2026403A3 (en) Cell and battery incorporating the cell
JP2013243062A (ja) 電池
JP5413129B2 (ja) 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1171079A (ja) 電池
CN112510296B (zh) 电池组件及其加热方法、电子设备
JP200427313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1883879A (zh) 一种具有低温自加热功能的锂电池及其工作方法
JP6122213B1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電池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JP2000106167A (ja) 電 池
KR20160129571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US8741486B1 (en) Polymer matrix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14086226A (ja) 全固体電池システム
KR101693289B1 (ko) 이차 전지
CN212725515U (zh) 一种带过流保护的软包电池结构
JP5458841B2 (ja) 固体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当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固体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1273930A (ja) ポリマー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08423078U (zh) 二次电池
JP4821043B2 (ja) 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212434666U (zh) 一种阳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KR20070025687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611700 No. 116, No. 47, Wangwang East Road, Deyuan town (Jingrong town), Pid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SAIERLE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803u, 18 / F, innovation building, 106 Dongxin Avenue, Dongxing District, Dongjiang Industrial Park, Zhongkai high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516000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CELL VALLEY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