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0212U -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20212U CN212720212U CN202020899973.4U CN202020899973U CN212720212U CN 212720212 U CN212720212 U CN 212720212U CN 202020899973 U CN202020899973 U CN 202020899973U CN 212720212 U CN212720212 U CN 2127202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air conditioner
- air
- air duct
- 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以及设置在风道壳体外表面上的线缆固定部,线缆固定部与风道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线槽,开口的最小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开口能够在受到挤压力时张开,并能够在挤压力消失后恢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空调外壳、风扇、安装在空调外壳内的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电器盒以及用于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风道壳体外表面上设置线缆固定部,从风道组件表面经过的线缆能够被固定在线缆固定部与风道壳体外表面限定出的容线槽内,防止经过风道组件表面的线缆过于散乱影响柜式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空调也逐渐进入到广大家庭中去。在空调内部风扇的转动下,带动经空调换热处理后的空气从空调的前面板上的排风口吹入室内,从而调节室内温度。
现有的一些柜式空调,在前面板与风扇之间设置用于引导空气流向的风道组件。通常而言,风道组件包括主要由涡壳和涡舌组成的风道壳体。在风道组件的表面会有线缆经过,例如,在某些柜式空调中,其电器盒安装在柜式空调的下部,而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则往往位于柜式空调的上部,连接电器盒和电机的线缆就需要从风道组件的表面经过。
因此,为了避免经过风道组件表面的线缆过于散乱影响柜式空调的组装和维护,有必要对风道组件进行相应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经过风道组件表面的线缆过于散乱影响柜式空调的组装和维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用于与空调外壳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线缆固定部,所述线缆固定部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线槽,且所述开口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线缆的直径;所述开口被配置成能够在受到挤压力时张开,以允许所述线缆穿过所述开口进入到所述容线槽内,并能够在挤压力消失后恢复初始状态,以将所述线缆截留在所述容线槽内。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线缆固定部包括两个卡爪,两个所述卡爪的连接端紧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且两个所述卡爪的自由端往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风道壳体包括相交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其中一个所述卡爪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弧面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第一容线槽,另一个所述卡爪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弧面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第二容线槽。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线槽用于容纳强电线缆,所述第二容线槽用于容纳弱电线缆。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容线槽与所述第二容线槽沿所述风道壳体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容线槽与所述第二容线槽位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同一横截面内。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用于固定强电线缆的容线槽截面面积大于用于固定弱电线缆的容线槽截面面积,用于固定强电线缆的所述容线槽的开口宽度大于用于固定弱电线缆的所述容线槽的开口宽度。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爪的自由端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彼此面对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底端相对于所述斜面的顶端更靠近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卡爪的自由端还形成有往所述卡爪的连接端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弯折角度为45°-70°;和/或,所述卡爪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空调风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线缆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线缆固定部沿所述风道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空调外壳、风扇、安装在所述空调外壳内的如上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电器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组件的风道壳体内,所述电器盒设于所述风道壳体的下方,所述电机设于所述风道壳体的上方,用于连接所述电器盒和所述电机的线缆容纳于所述风道壳体外表面设置的容线槽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以及设置在风道壳体外表面的线缆固定部,线缆固定部与风道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线槽,且开口的最小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开口能够在受到挤压力时张开,允许线缆穿过开口进入到容线槽内,并能够在挤压力消失后恢复初始状态,将线缆截留在容线槽内。这样,只需将从风道组件表面经过的线缆用力从容线槽的开口压入容线槽内部即可实现将线缆规整,在挤压力消失后开口恢复初始状态,防止线缆从容线槽中脱出。可以轻易实现线缆的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卡爪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又一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空调风道组件;11、风道壳体;111、第一弧面;112、第二弧面;12、线缆固定部;121、卡爪;1211、连接端;1212、自由端;12121、弯折部;1214、加强筋;122、连接座;13、容线槽;131、开口;132、第一容线槽;133第二容线槽;2、空调外壳;3、风扇;4、电器盒;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是基于用户使用时的方位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的一些柜式空调,在前面板与风扇之间设置用于引导空气流向的风道组件。风道组件一般包括由涡壳和涡舌组成的风道壳体,在某些柜式空调中,电器盒安装在柜式空调的下部,而驱动风扇转动的电机则往往位于柜式空调的上部,连接电器盒和电机的线缆就需要从风道组件的表面经过。然而从风道组件表面经过的线缆往往过于散乱,影响了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有利地,如果可以在风道组件的外表面上设置固定线缆的装置,利用固定线缆的装置将从风道组件表面经过的线缆规整固定,从而可以方便空调的组装与维护。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包括用于与空调外壳形成风道的风道壳体以及设置在风道壳体外表面的线缆固定部,线缆固定部与风道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线槽,容线槽的开口最小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开口能够在受到挤压力时张开,允许线缆穿过开口进入容线槽内,在挤压力消失后开口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将线缆截留在容线槽内。这样从风道组件表面经过的线缆可以固定在容线槽内不会过于散乱,方便了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1包括风道壳体11与线缆固定部12。风道壳体11用于与空调外壳形成风道,具体而言,一般柜式空调内部设置有风扇,利用风扇的转动带动空气在空调内部流动,风道壳体11设置在风扇与空调的排风口之间,风扇吹出的空气在风道壳体11与空调外壳形成的风道内部流动,最后从空调的排风口排出到室内。此处定义风道壳体11朝向风扇一侧的侧面为风道壳体11的内表面,风道壳体11朝向排风口一侧的侧面为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一些电器元件的线缆会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经过。
继续参照图1-2,为了规整固定从风道壳体11外表面经过的线缆,在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设置线缆固定部12。线缆固定部12与风道壳体11紧固连接,示例性地,线缆固定部12与风道壳体11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固定,或者采用热熔连接将二者制成一体件。本实施例并不限制线缆固定部12与风道壳体11间的固定方式,本领域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将线缆固定部12紧固在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上,可以保证线缆固定部12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会与风道壳体11脱离,从而实现线缆固定部12固定线缆的稳定性。
容易理解,线缆固定部12的数量是非限制性的,其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线缆固定部12的数量为一个时,线缆固定部12可以位于风道壳体11外侧面位于风道壳体1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当线缆固定部12的数量为多个时,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多个线缆固定部12沿风道壳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至于相邻两个线缆固定部12间间隔的大小,本领域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多个线缆固定部12可以沿风道壳体1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线缆固定部12位于风道壳体11外表面的具体位置也是非限制性的,其可以位于风道壳体11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也可以位于图1中风道壳体11的左右两侧的侧边上,下文以线缆固定部12位于风道壳体11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进行叙述,但不应视为对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制。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3中卡爪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示意图,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3-5所示,线缆固定部12包括两个卡爪121,卡爪121的形状可以为近似的L型,L型卡爪121的一端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紧固,具体而言,L型卡爪121的一端与在风道壳体11上相交的第一弧面111或第二弧面112紧固连接。L型卡爪121的另一端向第一弧面111或第二弧面112延伸,此处定义L型卡爪121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紧固的一端为连接端1211,L型卡爪121向第一弧面111或第二弧面112延伸的一端为自由端1212。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容线槽13,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的端部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分离,自由端1212的端部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限定出容线槽13的开口131,从风道壳体11外表面经过的线缆能够从开口131进入到容线槽13的内部。
图6为又一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6所示,自由端1212的端部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间的最小距离H小于待固定线缆的直径,也即是说,开口131的最小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本实施例此处对于开口131的最小宽度具体数值并不限制,本领域工作人员可根据线缆的直径进行设置。
卡爪121采用具有一定弹力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对于卡爪121的材料并不限制,本领域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塑料制成卡爪121。
由于卡爪121自身带有一定弹力,由自由端1212的端部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形成的开口131能够在受到挤压力的情况下张开,从而可以使线缆穿过开口131进入到容线槽13的内部。挤压力消失后,在卡爪121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能将开口131恢复到初始状态,即开口131的最小宽度再次小于线缆的直径,将线缆截留在容线槽13内,使线缆无法从容线槽13内部脱出。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7-8所示,为了方便向开口131施加挤压力使开口131张开。将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彼此面对的面设置成斜面。示例性地,斜面可以设置成向上倾斜,也即是说,斜面的底端相对于斜面的顶端更靠近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
通过将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彼此面对的面设置成向上倾斜的斜面,固定线缆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在开口131处自上而下挤压线缆,即可为开口131施加挤压力,使开口131张开,线缆即可穿过开口131进入到容线槽13内部。
容易理解的是,斜面的倾斜方向是根据经过风道壳体11外表面的线缆走线方向进行确定的,一般情况下,经过风道壳体11外表面的线缆为自上而下走线,所以将斜面设置成底端相对于顶端更靠近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如果经过风道壳体11外表面的线缆需要自下而上走线,本领域工作人员也可以将斜面设置成向下倾斜即斜面的顶端相对于底端更靠近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本实施例对于斜面倾斜的角度β具体数值并不限制,本领域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还还形成有往卡爪121的连接端1211方向弯折的弯折部12121,自由端1212、连接端1211与弯折部12121采用一体成型,弯折部12121向连接端1211弯折角度α在角度为45°-70°,示例性地,弯折部12121向连接端1211方向弯折60°。
通过在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设置向连接端1211方向弯折的弯折部12121,可以对进入到容线槽13内部的线缆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防止容线槽13内部的线缆从容线槽13内部脱出。
在一些可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卡爪121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卡爪121的使用寿命更长,卡爪121设置有加强筋1214,加强筋1214的设置方向与卡爪121的形状相匹配。加强筋1214与卡爪121可以采用多种连接方式,示例性地,加强筋1214与卡爪121为一体件。本领域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图3中示出的将加强筋1214设置在卡爪121的上方,也可以将加强筋1214设置在卡爪121的下方,或者,在卡爪121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加强筋1214。
本领域工作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空调内部的线缆一般会包括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这些线缆都有可能需要从风道壳体11外表面布线,如果在风道壳体外表面经过的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混合在一起,强电可能会对弱电产生干扰,使弱电线缆传输的信号失效,有利的是将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分开进行固定。
如图4-5所示,线缆固定部12可以包括两个卡爪121,且两个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往相反的方向延伸,这两个卡爪121分别用来固定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以便使二者分开,从而降低强电线缆对弱电线缆的干扰。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其中一个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与第一弧面111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第一容线槽132,另一个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与第二弧面112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第二容线槽133。
这里假设第一容线槽132用于容纳强电线缆,第二容线槽133用于容纳弱电线缆。一般情况下,强电线缆的直径大于弱电线缆的直径,所以第一容线槽132的截面面积需大于第二容线槽133的截面面积且第一容线槽132的开口131宽度大于第二容线槽133的开口131宽度。
构成第一容线槽132与第二容线槽133的两个卡爪121可以分别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进行固定,即两个卡爪121可以分离设置,本领域工作人员也可以将两个卡爪121设置成一体件,即两个卡爪121的连接端1211紧固在一起,两个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往相反的方向延伸。
下文介绍在两个卡爪121分离设置的前提下,两个卡爪121的几种可能的布局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两个卡爪121的具体布局方式不应视为是对卡爪121的具体限定。
一种可实现方式为,如图4所示,两个卡爪121沿风道壳体11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即卡爪121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构成的第一容线槽132与第二容线槽133沿风道壳体11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两个卡爪121的连接端1211分别与第一弧面111和第二弧面112紧固连接,设置在第一弧面111上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向图4中的右侧延伸,设置在第二弧面112上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向图4中的左侧延伸,也即是说,第一容线槽132位于第二容线槽133的右侧。当然,如果强电线缆位于弱电线缆的左侧,本领域工作人员也可以将第一容线槽132设置在第二容线槽133的左侧。
另一种可实现方式为,两个卡爪121位于风道壳体11的同一横截面内,也即是说,卡爪121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构成的第一容线槽132与第二容线槽133位于风道壳体11的同一横截面内。
本领域工作人员也可以将两个卡爪121设置在一起,如图3所示,为了防止两个卡爪121的连接端1211连接在一起后强度不够容易发生变形,线缆固定部12还包括连接座122,两个卡爪121通过连接座122连接在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具体而言,连接座122设置在第一弧面111与第二弧面112的相交处并分别与第一弧面111和第二弧面112紧固连接,两个卡爪121的连接端1211分别与连接座122紧固连接。
连接座122可以采用多种结构,示例性地,连接座122可以设置成如图3中示出的片状结构,本实施例此处对于连接座122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本领域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1在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上设置了至少一个线缆固定部12,线缆固定部12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限定出具有开口131的容线槽13,且开口131的最小宽度小于线缆的直径,开口131能够在受到挤压力时张开,在挤压力消失后开口131又能够恢复成初始的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风道组件1又能够实现强弱电分离,具体而言,通过线缆固定部12的两个卡爪121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形成两个容线槽13即第一容线槽132与第二容线槽133。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还包括向连接端1211方向弯折的弯折部12121,可以对进入容线槽13内部的线缆进行阻挡,另外,卡爪121的自由端1212与风道壳体11的外表面彼此面对的面设置成斜面,方便工作人员将线缆穿过容线槽13的开口131进入到容线槽13内部。
实施例二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空调外壳2、风扇3、安装在空调外壳2内实施例一中的空调风道组件1、电器盒4以及用于驱动风扇3转动的电机5。风扇3设于空调风道组件1的风道壳体11内,电器盒4设于风道壳体11的下方,电机5设于风道壳体11的上方,用于连接电器盒4和电机5的线缆容纳于风道壳体11外表面设置的容线槽13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柜式空调,由于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空调风道组件1,从风道组件外表面经过的线缆可以被设置在风道壳体11外表面的线缆固定部12固定,在柜式空调的组装与维护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风道组件表面的线缆过于散乱影响工作效率且风道组件表面的强电线缆与弱电线缆分开固定,强电不会对弱电产生干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壳体,用于与空调外壳形成风道;
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线缆固定部,所述线缆固定部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具有开口的容线槽,且所述开口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线缆的直径;
所述开口被配置成能够在受到挤压力时张开,以允许所述线缆穿过所述开口进入到所述容线槽内,并能够在挤压力消失后恢复初始状态,以将所述线缆截留在所述容线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固定部包括两个卡爪,两个所述卡爪的连接端紧固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且两个所述卡爪的自由端往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风道壳体包括相交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其中一个所述卡爪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弧面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第一容线槽,另一个所述卡爪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弧面限定出用于容纳线缆的第二容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线槽用于容纳强电线缆,所述第二容线槽用于容纳弱电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线槽与所述第二容线槽沿所述风道壳体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容线槽与所述第二容线槽位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同一横截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强电线缆的容线槽截面面积大于用于固定弱电线缆的容线槽截面面积,用于固定强电线缆的所述容线槽的开口宽度大于用于固定弱电线缆的所述容线槽的开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自由端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彼此面对的面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底端相对于所述斜面的顶端更靠近所述风道壳体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自由端还形成有往所述卡爪的连接端方向弯折的弯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角度为45°-70°;和/或,
所述卡爪设置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线缆固定部沿所述风道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柜式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外壳、风扇、安装在所述空调外壳内的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风道组件、电器盒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的电机,所述风扇设于所述空调风道组件的风道壳体内,所述电器盒设于所述风道壳体的下方,所述电机设于所述风道壳体的上方,用于连接所述电器盒和所述电机的线缆容纳于所述风道壳体外表面设置的容线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99973.4U CN21272021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99973.4U CN21272021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20212U true CN212720212U (zh) | 2021-03-16 |
Family
ID=74947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99973.4U Active CN212720212U (zh) | 2020-05-25 | 2020-05-25 |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20212U (zh) |
-
2020
- 2020-05-25 CN CN202020899973.4U patent/CN2127202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296570B1 (ko) | 에어컨용스냅끼워맞춤필터 | |
CN108767766B (zh) | 家用电器的走线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JP2007248011A (ja) | 空気調和機 | |
AU2023258987A1 (en) | Battery cabinet | |
CN212720212U (zh) |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 |
KR100264872B1 (ko) | 에어컨 실외부 구조 | |
CN211823061U (zh) | 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组件和窗式空调器 | |
CN214841559U (zh) | 空调风道组件及柜式空调 | |
CN214199058U (zh) |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 |
KR100264871B1 (ko) | 에어컨용 모터 장착부 | |
KR100686414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EP3760935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210861391U (zh) | 空调器 | |
CN212005991U (zh) | 电控盒散热风道结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KR19990082436A (ko) | 복합 룸 및 분리 에어컨 | |
CN213630674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9042554U (zh) | 空调室内机的过线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267533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7685701U (zh) | 压线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 | |
CN216521996U (zh) | 底座结构和空调器 | |
CN216413769U (zh) | 一种电线走线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5675454U (zh) | 空调器 | |
CN221375802U (zh) | 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0832508U (zh) | 一种蒸发器部件及其空调器 | |
CN214972777U (zh) | 高效风机过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