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9868U -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9868U
CN212699868U CN202020280137.8U CN202020280137U CN212699868U CN 212699868 U CN212699868 U CN 212699868U CN 202020280137 U CN202020280137 U CN 202020280137U CN 212699868 U CN212699868 U CN 212699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magic tape
hemodialysis
fixing device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01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成亮
李艳萍
万延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801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9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9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98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颈部血液透析置管固定不方便,及固定效果差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胸带,胸带上端设有位于其左侧的肩带,肩带的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背带,肩带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管孔,肩带前侧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带,背带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其外表面的第一魔术贴,胸带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配合的第二魔术贴;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透析护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缺乏对血液透析置管进行有效固定的装置,但如今透析患者日益增多,特别是置管位于颈部的患者,置管的固定一直困扰着患者与医护人员,使用纱布包裹固定置管是临床中普遍采取的方法,然而这种固定方式对于患者来说,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面纱布包裹后的置管体积较大,舒适性差;在日常生活中,胶布粘贴不够稳定,置管容易在肩部活动,进而会增加置管掉落的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颈部血液透析置管固定不方便,及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方向的胸带,胸带上端设有位于其左侧的肩带,肩带的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背带,肩带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管孔,肩带前侧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带,背带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其外表面的第一魔术贴,胸带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配合的第二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遮盖布揭开时,方便血液透析置管通过导管孔穿出,遮盖布贴紧时收缩导管孔,同时又不会挤压到血液透析置管,配合胸带和背带在患者腋下使用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贴紧,从而将血液透析置管固定在患者的肩部,固定更稳定,并且固定操作非常加方便,再通过固定带和围布进行覆盖限位,使得固定更加美观,与外界接触面积更小,更加安全卫生;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固定带和围布后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胸带1,胸带1上端设有位于其左侧的肩带2,肩带2的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背带3,肩带2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管孔4,肩带2前侧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带5,背带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其外表面的第一魔术贴6,胸带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6配合的第二魔术贴7。
为了方便血液透析置管从导管孔4穿出后缩小导管孔4,所述的导管孔4左侧设有遮盖布8,遮盖布8下表面设有第三魔术贴9,肩带2上表面设有可与第三魔术贴9配合的第四魔术贴10。
为了防止血液透析置管从肩带2左右两侧掉落,所述的肩带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围布11,左侧围布11上表面设有第五魔术贴12,右侧围布11下表面设有可与第五魔术贴12配合的第六魔术贴13。
为了方便使用固定带5对血液透析置管进行固定,所述的肩带2后端外表面设有第七魔术贴14,固定带5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七魔术贴14配合的第八魔术贴15。
为了增加患者的皮肤与外界接触的面积,提高换气效果,所述的胸带1和肩带2上均开设有透气口16。
为了方便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所述的胸带1具有弹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患者首先将导管孔4左侧的遮盖布8从肩带2上揭开,使导管孔4完全露出,然后将血液透析置管从肩带2上的导管孔4穿出,把血液透析置管放置到遮盖布8上侧,通过第三魔术贴9与第四魔术贴10配合,把遮盖布8粘贴在导管孔4上侧,避免导管孔4过大,血液透析置管进入导管孔4,导致肩带2对血液透析置管造成挤压,由于遮盖布8前端预留有一定长度的导管孔4,所以遮盖布8覆盖在肩带2上侧起到收缩导管孔4的作用,且不会挤压到血液透析置管;
遮盖布8固定好后,调整胸带1和背带3的位置,把导管孔4调整到合适位置,然后使用第一魔术贴6和第二魔术贴7在患者腋下将胸带1和背带3连接粘紧,完成胸带1和背带3的连接固定;
然后将肩带2左右两侧的围布11覆盖在血液透析置管的上侧,通过第五魔术贴12与第六魔术贴13配合贴紧,对血液透析置管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最后将固定带5覆盖在围布11的上侧,通过第七魔术贴14与第八魔术贴15配合贴紧,减小血液透析置管与外界的接触,从而降低外界细菌对血液透析置管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设置胸带1具有弹性,是为了方便调节胸带1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提高普适性。
本实用新型胸带1和背带3上开设透气口16,是为了减小胸带1和背带3与患者身体接触的面积,从而降低胸带1和背带3对患者身体的束缚感,进而提高舒适性和透气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遮盖布揭开时,方便血液透析置管通过导管孔穿出,遮盖布贴紧时收缩导管孔,同时又不会挤压到血液透析置管,配合胸带和背带在患者腋下使用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贴紧,从而将血液透析置管固定在患者的肩部,固定更稳定,并且固定操作非常加方便,再通过固定带和围布进行覆盖限位,使得固定更加美观,与外界接触面积更小,更加安全卫生;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Claims (6)

1.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胸带(1),其特征在于,胸带(1)上端设有位于其左侧的肩带(2),肩带(2)的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背带(3),肩带(2)上开设有前后方向的导管孔(4),肩带(2)前侧设有前后方向的固定带(5),背带(3)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位于其外表面的第一魔术贴(6),胸带(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与第一魔术贴(6)配合的第二魔术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孔(4)左侧设有遮盖布(8),遮盖布(8)下表面设有第三魔术贴(9),肩带(2)上表面设有可与第三魔术贴(9)配合的第四魔术贴(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带(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围布(11),左侧围布(11)上表面设有第五魔术贴(12),右侧围布(11)下表面设有可与第五魔术贴(12)配合的第六魔术贴(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肩带(2)后端外表面设有第七魔术贴(14),固定带(5)自由端设有可与第七魔术贴(14)配合的第八魔术贴(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带(1)和肩带(2)上均开设有透气口(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胸带(1)具有弹性。
CN202020280137.8U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99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137.8U CN212699868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0137.8U CN212699868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9868U true CN212699868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01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99868U (zh) 2020-03-09 2020-03-09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98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99868U (zh)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固定装置
CN221061448U (zh) 一种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装置
CN215024625U (zh) 医用鼻氧管
CN215083967U (zh) 一种picc导管保护套
CN215537697U (zh) 一种尾端高封闭的三腔尿管
CN215741095U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输氧装置
CN220125309U (zh) 一种颈部深静脉置管用固定带
CN215273436U (zh) 一次性咬舌防护装置
CN215690854U (zh) 股内静脉双腔导管保护袋
CN209996873U (zh) 一种腹膜透析专用腰带
CN220714541U (zh) 一种可插入鼻饲管的氧气面罩
CN214804604U (zh) 一种消化内科胃镜检查用口腔支撑装置
CN212547913U (zh) 一种picc外露导管固定器
CN219439052U (zh) 一种咬口器
CN215022606U (zh) 胃造瘘管腹带固定装置
CN210991049U (zh) 一种具有柔软透气垫圈的造口腹带
CN216257730U (zh) 小儿洗胃用约束带
CN210904177U (zh) 一种儿童肠胃减压的袋子
CN213374600U (zh) 一种胃管
CN218685306U (zh) 一种消化内科鼻饲管可调固定护理装置
CN216985320U (zh) 一种妇产科用负压型乳头凹陷矫正装置
CN209933690U (zh) 一种儿童留置针固定带
CN215192758U (zh) 一种柔性连接的新生儿手部约束器
CN209575368U (zh) 一种口腔分泌物引流装置
CN212118746U (zh) 一种重症护理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