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8040U -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8040U
CN212698040U CN202021573166.XU CN202021573166U CN212698040U CN 212698040 U CN212698040 U CN 212698040U CN 202021573166 U CN202021573166 U CN 202021573166U CN 212698040 U CN212698040 U CN 212698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knapsack
backpack
elastic webb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31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
李文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ota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ota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ota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ota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31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8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8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80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连接于背包本体背面的垫板和背带,所述背包本体缝制固定有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所述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连接于背带,所述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位于背包本体和垫板之间。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背包本体和背带之间分别连接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弹性带保障背包本体具有弹性,从而提升背包本体的舒适性,第一限位带限制弹性带伸长过长,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从而保持弹性带的弹性,有利于提升弹性带的寿命,从而长期保持背包本体具有弹性,使得背背包本体更加舒适,从而优化背背包本体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背景技术
目前,背包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被广泛使用。人们在背着背包时,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人体肩部的相对地面或海平面的高度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一个原因是在人走动时,双腿处于跨步与合拢交替的过程中,由于下肢角度的变化,肩部相对地面的高度呈周期变动;另一个原因是人在高度变化的底面上走动时,肩部高度也会随底面高度而变化,结合人体运动的特点,走动过程中,肩部在竖直方式上存在加速度。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8074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动态减负背包,包括:收纳主体、连接所述收纳主体的弹性缓冲带、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带的减压板、连接所述减压板的限位带、及连接所述收纳主体的下部与所述减压板上部的肩带;所述收纳主体的一侧设有背板;所述背板下侧与所述减压板之间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带;所述背板上连接有横向定位带,所述横向定位带与所述背板之间形成定位槽;所述限位带穿设在所述定位槽中;所述横向定位带位于所述限位带与所述减压板之间;所述限位带具有上固定端及下固定端,所述减压板具有连接所述上固定端的上安装部、及连接所述下固定端的下安装部;所述减压板的上安装部与下安装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弹性缓冲带的最大拉伸长度。通过弹性缓冲带两端与减压板和背板连接,减压板与肩带连接,在背背包时,肩带具有弹性,使得背背包更加舒适,从而优化背背包的体验。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减压板通过弹性缓冲带与背板连接,若背包的收纳主体内装重物时,使得弹性缓冲带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导致弹性缓冲带的弹性变弱,难以恢复原状,从而降低背背包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通过在设置背包上限位带,以便于保护背包的缓冲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连接于背包本体背面的垫板和背带,所述背包本体缝制固定有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所述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连接于背带,所述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位于背包本体和垫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包本体缝制固定有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远离背包本体的一端连接于背带,使得第一限位带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背包本体和背带之间分别连接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弹性带保障背包本体具有弹性,从而提升背包本体的舒适性,第一限位带限制弹性带伸长过长,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从而保持弹性带的弹性,有利于提升弹性带的寿命,从而长期保持背包本体具有弹性,使得背背包本体更加舒适,从而优化背背包本体的体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带的长度大于弹性带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弹性带能够发挥作用,弹性带伸长至与第一限位带等长,从而限制弹性带继续伸长,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带的宽度大于弹性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限位带具有更大的承载力,进一步保护弹性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与背带之间设有减压板,所述减压板与弹性带、第一限位带和背带缝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压板的设置,有利于减轻弹性带的压力,使得弹性带更加耐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背包本体缝制固定有定位带,所述减压板上缝制固定有第二限位带,所述第二限位带穿设于定位带和背包本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限位带穿设于定位带和背包本体之间,使得第一限位带限制减压板的运动范围,从而进一步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带和第二限位带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带的两端与减压板缝制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带的两端分别与背包本体和减压板缝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第一限位带和第二限位带结构简单,且均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有利于延长弹性带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的顶部设有预留口,所述预留口位于垫板的两侧,所述预留口与背带和减压板的连接点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留口与背带和减压板的连接点对应设置,以便于背带从垫板的预留口穿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板呈S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S形设置的垫板更容易贴合人体的背包,有利于提升背背包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背包本体和背带之间分别连接弹性带和第一限位带,弹性带保障背包本体具有弹性,从而提升背包本体的舒适性,第一限位带限制弹性带伸长过长,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从而保持弹性带的弹性,有利于提升弹性带的寿命,从而长期保持背包本体具有弹性,使得背背包本体更加舒适,从而优化背背包本体的体验;
2.第一限位带的长度大于弹性带的长度,弹性带伸长至与第一限位带等长,从而限制弹性带继续伸长,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
3.减压板的一侧与背带连接,另一侧与第一限位带和弹性带连接,以便于减轻弹性带的压力,使得弹性带更加耐用,有利于延长背包本体的寿命;
4.一体成型第一限位带和第二限位带均起到保护弹性带的作用,有利于延长弹性带的寿命;
5.呈S形设置的垫板更容易贴合人体的背包,有利于提升背背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包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包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包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包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包本体;2、垫板;21、预留口;3、弹性带;4、第一限位带;5、减压板;6、背带;7、定位带;8、第二限位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背包本体1的背面缝制固定有垫板2,垫板2的顶部、底部和左右两侧均与背包本体1缝制固定。垫板2呈S形设置,使得垫板2与人体更加适配,以便垫板2贴合人体,提高背背包的舒适性。
参照图3和图4,背包本体1缝制固定有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远离背包本体1的一端缝制连接于减压板5,垫板2和背包本体1之间形成间隙,弹性带3、第一限位带4和减压板5均位于背包本体1和垫板2的间隙内;减压板5远离弹性带3的一侧连接有背带6,背带6从垫板2的顶部穿出垫板2和背包本体1的间隙并连接于背包本体1的底部,以便于人体利用背带6背背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带4和弹性带3的两端贴合,第一限位带4的长度大于弹性带3的长度,使得弹性带3能够伸长,以便弹性带3发挥作用,弹性带3只能伸长至第一限位带4等长,从而第一限位带4起到保护弹性带3的作用。第一限位带4的宽度大于弹性带3的宽度,使得第一限位带4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有利于第一限位带4保护弹性带3。
背包本体1缝制固定有定位带7,定位带7在背包本体1上横向设置,定位带7与背包本体1之间形成间隙,减压板5上缝制固定有第二限位带8,第二限位带8穿设于定位带7和背包本体1之间,以限制减压板5的运动范围,从而起到保护弹性带3的作用。第一限位带4和第二限位带8一体成型,第二限位带8的两端与减压板5缝制固定,第一限位带4的两端分别与背包本体1和减压板5缝制固定,使得第一限位带4和第二限位带8共同配合保护弹性带3,有利于延长弹性带3的寿命。垫板2的顶部设有预留口21,预留口21位于垫板2的两侧,预留口21与背带6和减压板5的连接点对应设置,以便于置于垫板2和背包本体1之间的背带6从预留口21穿出连接于背包本体1的底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背包本体1和减压板5之间缝制固定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第一限位带4的长度大于弹性带3,使得弹性带3能够发挥作用,从而保证背包本体1具有弹性;第一限位带4限制弹性带3继续伸长,起到保护弹性带3的作用;减压板5缝制固定有第二限位带8,背包本体1缝制固定有定位带7,第二限位带8穿设于定位带7和背包本体1之间,使得第二限位带8起到限制减压板5运动范围的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弹性带3的作用;第一限位带4和第二限位带8一体成型,且第一限位带4和第二限位带8共同保护弹性带3,有利于延长弹性带3的寿命,从而保持背包本体1具有弹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本体(1)、连接于背包本体(1)背面的垫板(2)和背带(6),所述背包本体(1)缝制固定有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所述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远离背包本体(1)的一端连接于背带(6),所述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位于背包本体(1)和垫板(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带(4)的长度大于弹性带(3)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带(4)的宽度大于弹性带(3)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3)和第一限位带(4)与背带(6)之间设有减压板(5),所述减压板(5)与弹性带(3)、第一限位带(4)和背带(6)缝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本体(1)缝制固定有定位带(7),所述减压板(5)上缝制固定有第二限位带(8),所述第二限位带(8)穿设于定位带(7)和背包本体(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带(4)和第二限位带(8)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限位带(8)的两端与减压板(5)缝制固定,所述第一限位带(4)的两端分别与背包本体(1)和减压板(5)缝制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的顶部设有预留口(21),所述预留口(21)位于垫板(2)的两侧,所述预留口(21)与背带(6)和减压板(5)的连接点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2)呈S形设置。
CN202021573166.X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Active CN212698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166.XU CN21269804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3166.XU CN21269804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8040U true CN212698040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1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3166.XU Active CN212698040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80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7627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福州永铭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减负背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7627A1 (zh) * 2021-04-16 2022-10-20 福州永铭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减负背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07635A (en) Orthopedic device for providing lower back support
GB2364631A (en) Backpack with abdominal support sytem
CN212698040U (zh)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包
US20190307232A1 (en) Carrying system
CN210383058U (zh) 倾斜式背负结构
CN217137121U (zh) 一种带有弹力减负结构的书包背幅及书包
CN209807403U (zh) 动态减负背包
CN209644199U (zh) 一种护脊透气书包
CN212466282U (zh) 一种背部姿势矫正器
CN216135361U (zh) 一种连体式s型缓冲减压背负系统及其背包
CN211323455U (zh) 一种减压护脊背包
CN213370499U (zh) 新型弹力减震背包
CN202311854U (zh) 一种运动背包
CN216123983U (zh)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背幅及其运用该背幅的背包
CN221059854U (zh) 背部支撑装置
CN217013082U (zh) 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
CN215080379U (zh) 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矫正装置
CN213247408U (zh) 一种耐磨皮革背包
CN218127413U (zh) 护脊背幅及背包
CN216220570U (zh) 舒适减压护脊背包
CN212972089U (zh) 一种书包整体背负结构
CN213487495U (zh) 一种减负背包
CN213308055U (zh) 一种舒适型按摩用双肩包
CN214071188U (zh) 一种舒适型马护踝
CN206791981U (zh) 一种反重力双肩背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