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5341U -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5341U
CN212695341U CN202021831459.3U CN202021831459U CN212695341U CN 212695341 U CN212695341 U CN 212695341U CN 202021831459 U CN202021831459 U CN 202021831459U CN 212695341 U CN212695341 U CN 212695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cover
plate
elastic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14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ghteck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ghteck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ghteck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ghteck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14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5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5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5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属于线路连接件技术领域。该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包括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导线连接处放置于第一压合罩内部的弹性压板之间,导线的绝缘皮卡入弹性压板内,压住第二压合罩,使弹性压板和压条压紧导线,同时,第二压合罩内壁压住弹性压板端部开口处,使开口处收拢,进一步压紧导线,通过至少四组弹性压板和压条的压紧导线,使导线连接处固定更加稳固,减少两段导线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情况,第一压合罩和第二压合罩相互压合,包裹两段导线的连接处,减少漏电的情况,连接过程简单和快捷,无需外部工具,进而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导线连接处不便于压紧和包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背景技术
线路连接中,常使用导线连接成通路,导线的连接方式为现场去掉两段导线待连接处的聚乙烯绝缘皮,然后将这两段导线的线芯搭接缠绕后起,用电工胶布将连接处包裹,目前,胶布包裹的方式胶布容易脱落,进而导致漏电,连接处也缺少相应的压紧固定结构,有外力作用时接头处容易断开,并且胶布包裹的连接方式复杂,不便导线的连接处的压紧和包裹。
如何发明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旨在改善现有的导线连接处不便于压紧和包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包括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
所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合罩、卡块和弹性压板,所述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一端,所述弹性压板设置为C形,所述弹性压板至少设置为四件,四件所述弹性压板均匀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两端的内壁,所述弹性压板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压合罩,所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二压合罩、弹性卡板件和压条,所述第二压合罩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远离所述卡块一端,所述弹性卡板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罩另一端,所述弹性卡板件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块卡紧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压合罩内壁能够压紧于所述弹性压板延伸出所述第一压合罩的两端,所述压条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罩内壁,所述压条和所述弹性压板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板两端的端部设置为半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板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罩和所述第二压合罩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防滑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合罩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条件,所述第二压合罩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槽件,所述插接条件和所述连接槽件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条件包括插接条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接条,所述连接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外壁,所述连接槽件包括连接块和开设于所述连接块一侧的连接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条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板件包括弹性卡板和手持板,所述手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卡板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设计得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使用时,先将两段导线待连接处困绕连接,再将两段导线连接处放置于第一压合罩内部的弹性压板之间,导线的绝缘皮卡入弹性压板内,操作人员压住第二压合罩,最后将弹性卡板件一侧的卡槽压入卡块,使弹性压板和压条压紧导线,同时,第二压合罩内壁压住弹性压板端部开口处,使开口处收拢,进一步压紧导线,通过至少四组弹性压板和压条的压紧导线,使导线连接处固定更加稳固,减少两段导线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情况,第一压合罩和第二压合罩相互压合,包裹两段导线的连接处,减少漏电的情况,连接过程简单和快捷,无需外部工具,进而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导线连接处不便于压紧和包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第一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第二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插接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连接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弹性卡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多件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组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压合组件;110-第一压合罩;120-卡块;130-弹性压板;140-第一防滑条;150-插接条件;151-插接条;152-连接板;160-第一防滑垫;200-第二压合组件;210-第二压合罩;220-弹性卡板件;221-弹性卡板;222-手持板;223-第二防滑条;230-卡槽;240-压条;250-连接槽件;251-连接块;252-连接槽;253-挡板;260-第二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包括第一压合组件100和第二压合组件200,第一压合组件100和第二压合组件200均设置有绝缘材料,第一压合组件100和第二压合组件200之间包裹导线,减少导线连接处漏电的情况。
请参阅图2,第一压合组件100包括第一压合罩110、卡块120和弹性压板130,卡块120固定连接于第一压合罩110一端,其中,卡块120和第一压合罩110为一体式结构,弹性压板130设置为C形,弹性压板130至少设置为四件,四件弹性压板130均匀固定连接于第一压合罩110两端的内壁,具体的,弹性压板130和第一压合罩110为一体式结构,弹性压板130两端延伸出第一压合罩110,弹性压板130两端的端部设置为半圆形,弹性压板13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1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垫160通过胶粘合于弹性压板130内壁。
请参阅图3,第二压合组件200包括第二压合罩210、弹性卡板件220和压条240,第二压合罩210转动连接于第一压合罩110远离卡块120一端,第二压合罩210和第一压合罩110为一体式结构,第二压合罩210通过连接处变形转动连接于第一压合罩110,弹性卡板件220固定连接于第二压合罩210另一端,具体设置时,弹性卡板件220和第二压合罩210为一体式结构,弹性卡板件220一侧设置有卡槽230,卡块120卡紧于卡槽230内,第二压合罩210内壁能够压紧于弹性压板130延伸出第一压合罩110的两端,压条240固定连接于第二压合罩210内壁,需要说明的是,压条240和第二压合罩210为一体式结构,压条240和弹性压板130对应设置,第一压合罩110和第二压合罩210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防滑条140,第一防滑条140通过一体式固定于第一压合罩110和第二压合罩210外壁,压条24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260,具体的,第二防滑垫260通过胶粘合于压条240内壁。
请参阅图4和图5,第一压合罩110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条件150,第二压合罩210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槽件25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槽件250和第二压合罩210为一体式结构,插接条件150和连接槽件250对应设置,插接条件150包括插接条151和连接板152,连接板152一侧固定连接于插接条151,具体设置时,插接条151和连接板152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板152另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压合罩110外壁,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152和第一压合罩110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槽件250包括连接块251和开设于连接块251一侧的连接槽252,连接块251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53,具体的,挡板253和连接块251为一体式结构。
请参阅图6,弹性卡板件220包括弹性卡板221和手持板222,手持板222固定连接于弹性卡板221一端,手持板222和弹性卡板221为一体式结构,手持板22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条223,第二防滑条223和手持板222为一体式结构,便于操作人员扳动手持板222。
请参阅图7,使用时,先将两段导线待连接处困绕连接,再将两段导线连接处放置于第一压合罩110内部的弹性压板130之间,导线的绝缘皮卡入弹性压板130内,操作人员压住第二压合罩210,最后将弹性卡板件220一侧的卡槽230压入卡块120,使弹性压板130和压条240压紧导线,同时,第二压合罩210内壁压住弹性压板130端部开口处,使开口处收拢,进一步压紧导线,通过至少四组弹性压板130和压条240的压紧导线,使导线连接处固定更加稳固,减少两段导线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情况,第一压合罩110和第二压合罩210相互压合,包裹两段导线的连接处,减少漏电的情况,连接过程简单和快捷,无需外部工具,进而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导线连接处不便于压紧和包裹的问题,并列多个线路连接件使用时,连接导线后,将一个线路连接件的插接条151插入另一个线路连接件的连接槽252内,使多个线路连接件相互连接,达到理线的目的,减少线路的散乱的情况。
具体的,该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两段导线待连接处困绕连接,再将两段导线连接处放置于第一压合罩110内部的弹性压板130之间,导线的绝缘皮卡入弹性压板130内,操作人员压住第二压合罩210,最后将弹性卡板件220一侧的卡槽230压入卡块120,使弹性压板130和压条240压紧导线,同时,第二压合罩210内壁压住弹性压板130端部开口处,使开口处收拢,进一步压紧导线,通过至少四组弹性压板130和压条240的压紧导线,使导线连接处固定更加稳固,减少两段导线在外力作用下断开的情况,第一压合罩110和第二压合罩210相互压合,包裹两段导线的连接处,减少漏电的情况,连接过程简单和快捷,无需外部工具,进而有效的改善现有的导线连接处不便于压紧和包裹的问题。
拆卸两段导线时,外力扳动手持板222,手持板222带动弹性卡板221运动,使弹性卡板221上的卡槽230离开卡块120,翻转第二压合罩210,使第二压合罩210离开第一压合罩110,可取出两段导线,检修两段导线的连接处,还可重复利用线路连接件,本线路连接件还可安装于导线的线芯裸露处,用于修复导线,减少导线漏电的情况。
并列多个线路连接件使用时,连接导线后,将一个线路连接件的插接条151插入另一个线路连接件的连接槽252内,使多个线路连接件相互连接,达到理线的目的,减少线路的散乱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压合组件(100),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0)包括第一压合罩(110)、卡块(120)和弹性压板(130),所述卡块(1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110)一端,所述弹性压板(130)设置为C形,所述弹性压板(130)至少设置为四件,四件所述弹性压板(130)均匀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110)两端的内壁,所述弹性压板(130)两端延伸出所述第一压合罩(110);
第二压合组件(200),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0)包括第二压合罩(210)、弹性卡板件(220)和压条(240),所述第二压合罩(21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110)远离所述卡块(120)一端,所述弹性卡板件(22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罩(210)另一端,所述弹性卡板件(220)一侧设置有卡槽(230),所述卡块(120)卡紧于所述卡槽(230)内,所述第二压合罩(210)内壁能够压紧于所述弹性压板(130)延伸出所述第一压合罩(110)的两端,所述压条(24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压合罩(210)内壁,所述压条(240)和所述弹性压板(130)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板(130)两端的端部设置为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板(13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罩(110)和所述第二压合罩(210)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防滑条(1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罩(110)外壁固定连接有插接条件(150),所述第二压合罩(210)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槽件(250),所述插接条件(150)和所述连接槽件(250)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条件(150)包括插接条(151)和连接板(152),所述连接板(152)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插接条(151),所述连接板(152)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压合罩(110)外壁,所述连接槽件(250)包括连接块(251)和开设于所述连接块(251)一侧的连接槽(2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51)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25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240)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26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板件(220)包括弹性卡板(221)和手持板(222),所述手持板(222)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卡板(221)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板(22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条(223)。
CN202021831459.3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Active CN212695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1459.3U CN212695341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1459.3U CN212695341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5341U true CN212695341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3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1459.3U Active CN212695341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5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0866A (zh) 连接器保持器和将连接器固定在插座中的方法
CN212695341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线路连接件
CN203273021U (zh) 固线装置
CN206432501U (zh) 线对板连接组件
CN209001163U (zh) 直通式智能连接器
CN211655201U (zh) 一种usb多接口连接器
CN211456089U (zh) 一种用于发热单元底板连接的接插件
CN206848518U (zh)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拔装置
CN208782055U (zh) 一种弹簧式接线端子
CN209948066U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216750003U (zh) 一种电池压力化成上夹装置
CN215157342U (zh) 一种电线束用整理结构
CN218849988U (zh) 一种智能售卖机主线束
CN210468188U (zh) 一种具有容屑槽的接线端子以及包含它的fpc连接器
CN215634718U (zh) 一种便于组合的拖链电缆
CN215072974U (zh) 一种可收纳电线的usb扬声器
CN213181952U (zh) 一种电能表用电源监测装置
CN213184803U (zh) 一种低压断路器检测装置
CN213546746U (zh) 抗拉伸马达连接线束
CN201018032Y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09860496U (zh) 一种台式计算机束线夹
CN210200977U (zh) 一种电子雷管线束用线卡连接器
CN110635284A (zh) 一种具有容屑槽的接线端子以及包含它的fpc连接器
CN212161127U (zh) 一种拆卸便利的吊牌
CN212935148U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的母线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