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5319U -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5319U
CN212695319U CN202021582987.XU CN202021582987U CN212695319U CN 212695319 U CN212695319 U CN 212695319U CN 202021582987 U CN202021582987 U CN 202021582987U CN 212695319 U CN212695319 U CN 212695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dss
vsat
antenna
feed
parabolic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29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齐
张国安
司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ashun Wei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Dashunwe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Dashunwe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Dashunwe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29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5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5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5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包括:VSAT天线馈源、RDSS天线馈源以及抛物面天线;抛物面天线、RDSS天线馈源以及VSAT天线馈源依次叠置;VSAT天线馈源包括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支架以及副反射面,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支架以及副反射面依次叠置;RDSS天线馈源包括S频段螺旋线、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馈源安装盘、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以及L频段螺旋线,S频段螺旋线设置在馈源安装盘的第一侧,L频段螺旋线设置在馈源安装盘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S频段螺旋线通过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与馈源安装盘固定连接,L频段螺旋线通过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与馈源安装盘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卫星通信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天线和RDSS(Radio DeterminationSatel-lite System)天线都为船载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成系统,各有应用。
VSAT天线负责跟踪地球同步通信卫星,通过卫星与地面公共网连接,负责高速信号传输,用于渔船视频监控、信息娱乐等。
RDSS负责跟踪RDSS地球同步卫星,以短报文形式直接与指挥中心或特定用户通信,负责低速信息传输,在渔业船位监控和救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天线形式上,VSAT天线一般都为0.6~2.4米抛物面所组成(C、Ku或Ka频段),其频率较高,波束较窄(1~3°),因此一般会增加天线伺服稳定底座,用于将波束固定跟踪同步卫星。
而传统的RDSS天线一般为微带型和振子型天线。微带型天线的圆极化合成一般由两个线极化功分器加90度移相器的微带电路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较高,成本低的特点。而振子型天线主要利用单元振子作为馈源的辐射单元,避免了微带天线介质带来的损耗,因此馈源效率较高。
上述两种天线,由于体积受限(一般为
Figure BDA0002616003920000011
左右),其增益不高(-3~5dBi),旁瓣和后瓣较大,易受到其它船载设备的干扰,导致其一般只能近海使用,应用受限。
随着远洋渔业和运输发展,此外,北斗RDSS天线的应用范围,已经逐步由近海向中远海方向扩展。如前所述,受到低增益天线的限制,传统的北斗RDSS服务区仅限于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东经80-140度,北纬5-55度区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如果需要扩展到欧洲、大洋洲等其它周边海域,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天线增益,加大天线面积和使用天线伺服系统,如果单独实施,将大幅增加RDSS天线的复杂度和成本。另一方面,传统的RDSS和VSAT各成系统,需要安装两副天线才能使用,增加了对使用场地、人员的要求,存在着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不符合多系统高集成度的船载通信技术趋势发展需求。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频复合抛物面馈源设计技术的成熟,使得同时覆盖RDSS(L、S频段)的VSAT(C、Ku、Ka)频段的宽带多频抛物面天线成为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VSAT天线馈源、RDSS天线馈源以及抛物面天线;所述抛物面天线、所述RDSS天线馈源以及所述VSAT天线馈源依次叠置;所述VSAT天线馈源包括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支架以及副反射面,所述馈电波导管、所述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支架以及副反射面依次叠置;所述馈电波导管对来自所述抛物面天线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所述副反射面接收所述馈电波导管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所述抛物面天线对所述副反射面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所述馈电波导管对经所述抛物面天线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所述RDSS天线馈源包括S频段螺旋线、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馈源安装盘、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以及L频段螺旋线,所述S频段螺旋线设置在所述馈源安装盘的第一侧,所述L频段螺旋线设置在所述馈源安装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S频段螺旋线通过所述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与所述馈源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L频段螺旋线通过所述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与所述馈源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RDSS天线馈源对来自所述抛物面天线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所述VSAT天线馈源的所述副反射面接收所述RDSS天线馈源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所述抛物面天线对所述副反射面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所述RDSS天线馈源对经所述抛物面天线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同轴多环扼流圈通过引入高次模对所述馈电波导管的辐射特性进行补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同轴多环扼流圈能够对所述馈电波导管的辐射方向图角度进行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馈源安装盘套设在所述馈电波导管的外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RDSS天线馈源的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的外导体与所述馈源安装盘紧固为一体,所述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与所述S频段螺旋线连接;所述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所述馈源安装盘以及所述S频段螺旋线组成S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将来自所述抛物面天线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所述VSAT天线馈源的所述副反射面接收所述S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所述抛物面天线对所述副反射面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所述S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对经所述抛物面天线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RDSS天线馈源的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的外导体与所述馈源安装盘紧固为一体,所述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的内导体与所述L频段螺旋线连接;所述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所述馈源安装盘以及所述L频段螺旋线组成L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将来自所述抛物面天线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所述VSAT天线馈源的所述副反射面接收所述L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所述抛物面天线对所述副反射面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所述L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对经所述抛物面天线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架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均涂覆有导电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架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S频段螺旋线、所述馈源安装盘以及所述L频段螺旋线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均涂覆有导电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S频段螺旋线、所述馈源安装盘以及所述L频段螺旋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抛物面天线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涂覆有导电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所述抛物面天线由导电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RDSS、VSAT分离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RDSS天线馈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RDSS天线馈源的结构示意图之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1.2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1.2米)的Ku频段发射方向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1.2米)的Ku频段接收方向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1.2米)的S频段方向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1.2米)的L频段方向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10-抛物面天线
20-VSAT天线馈源
21-馈电波导管
22-同轴多环扼流圈
23-副反射面
24-副反射面支架
30-RDSS天线馈源
31-S频段螺旋线
32-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
33-L频段螺旋线
34-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
35-馈源安装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RDSS、VSAT分离天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RDSS天线馈源的结构示意图之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RDSS天线馈源的结构示意图之透视图。
下文首先结合图2至图8对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做详细说明。
如图2至8所示,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100包括:VSAT天线馈源20、RDSS天线馈源30以及抛物面天线10;抛物面天线10、RDSS天线馈源30以及VSAT天线馈源20依次叠置;VSAT天线馈源20包括馈电波导管21、同轴多环扼流圈22、副反射面支架24以及副反射面23,馈电波导管21、同轴多环扼流圈22、副反射面支架24以及副反射面23依次叠置;RDSS天线馈源30包括S频段螺旋线31、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2、馈源安装盘35、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4以及L频段螺旋线33,S频段螺旋线31设置在馈源安装盘35的第一侧,L频段螺旋线33设置在馈源安装盘35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S频段螺旋线31通过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2与馈源安装盘35固定连接,L频段螺旋线33通过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4与馈源安装盘35固定连接。
其中,馈电波导管21对来自抛物面天线10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副反射面23接收馈电波导管21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抛物面天线10对副反射面23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馈电波导管21对经抛物面天线10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RDSS天线馈源30对来自抛物面天线10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VSAT天线馈源20的副反射面23接收RDSS天线馈源30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抛物面天线10对副反射面23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RDSS天线馈源30对经抛物面天线10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在不影响VSAT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复用抛物面,大幅降低了RDSS天线后瓣和旁瓣,可以更好地实现RDSS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以及集成度。
VSAT天线的副反射面23和复用抛物面天线10的设计需满足对VSAT天线的增益和副瓣要求。
为减小近轴旁瓣,优选地,选择副反射面直径为3~6λ(λ为VSAT天线的工作波长)。
复用抛物面天线10的设计重点考虑天线增益、旁瓣和交叉极化,天线口径优选为0.6m~2.4m,焦径比优选在0.3~0.35之间。副反射面23和复用抛物面天线10的曲线设计为标准环焦天线形式。
优选地,副反射面23为轴对称双曲面,复用抛物面10为轴对称偏焦抛物面,且副反射面23的环焦焦点与复用抛物面10的环焦焦点重合。优选地,馈电波导管21的相位中心置于副反射面23的另一个聚焦焦点位置。
副反射面支架24的主要作用为保证副反射面23牢固支撑,并对抛物反射面10遮挡最小。一般厚度为0.08~0.15λ。
优选地,馈电圆波导管21和同轴多环扼流圈22用于满足对VSAT天线的副反射面23的照射。
同轴多环扼流圈22至少为双环,即可起到良好的扼流效果,根据工作频率,优选地,双环内径可以选择为1.1~1.6λ、1.5~2.0λ,双环高度选择为0.4~0.6λ。双环的厚度优选为0.05~0.1λ。
馈电圆波导管21的内径由VSAT天线的工作频率和交叉极化要求决定,优选为0.8~1.2λ。副反射面23对馈电圆波导21的半张角优选在55°~65°之间。
上述VSAT天线馈源20优选在60度半张角内,以满足对焦径比为0.3~0.35范围内复用抛物面天线10和副反射面23的照射要求。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同轴多环扼流圈22通过引入高次模对馈电波导管21的辐射特性进行补偿。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同轴多环扼流圈22能够对馈电波导管21的辐射方向图角度进行调整。
上述实施方式中,同轴多环扼流圈22通过引入高次模,对馈电波导管21的辐射特性进行补偿,使得整体馈源在宽带范围内轴对称。此外,通过对馈电波导管21的辐射方向图角度进行调整,适应于不同焦径比的抛物面。
可见,本公开的VSAT环焦天线馈源20除了在宽带范围内具备良好的辐射方向图便于与抛物面天线进行匹配外,馈源方向图还具备良好的轴对称性,提高了天线的极化鉴别率。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馈源安装盘35套设在馈电波导管21的外侧。
RDSS天线馈源30的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2的外导体与馈源安装盘35紧固为一体,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2的内导体与S频段螺旋线31连接;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2、馈源安装盘35以及S频段螺旋线31组成S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将来自抛物面天线10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VSAT天线馈源20的副反射面23接收S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抛物面天线10对副反射面23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S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对经抛物面天线10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RDSS天线馈源30的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4的外导体与馈源安装盘35紧固为一体,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4的内导体与L频段螺旋线33连接;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4、馈源安装盘35以及L频段螺旋线33组成L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将来自抛物面天线10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VSAT天线馈源20的副反射面23接收L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抛物面天线10对副反射面23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L频段圆极化螺旋线天线对经抛物面天线10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示例性地,RDSS双圆极化天线馈源30包括顶部S频段圆极化天线31和底部L频段前馈圆极化天线33。其中,S频段圆极化天线31为螺旋线型天线,S频段圆极化天线31的螺旋底部与馈源杆21中部的馈源安装盘35上的连接器32的内导体进行连接。
优选地,S频段圆极化天线31的顶部位于接近于抛物面10焦点的位置。
L频段圆极化天线33为螺旋线型天线,L频段螺旋线33的螺旋顶部与馈源杆21中部的馈源安装盘35上的连接器34的内导体进行连接。为降低对VSAT天线性能的影响,RDSS天线的馈源应在不遮挡VSAT馈源对复用抛物面天线10的基础上,尽量靠近复用抛物面天线10的焦点。
L频段螺旋线33以及S频段螺旋线31的螺旋圈数和各圈的半径需要满足轴比和波束宽度要求。为降低对VSAT天线的影响,缩短螺旋长度,优选地,螺旋圈数为1~3圈,螺旋线线宽不大于λ/12。
例如,轴比<1.5dB,驻波比小于1.5,螺旋天线的螺径和螺距选择需使得馈源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轴比和驻波比综合达到最优。螺径优选为1.2λ~1.5λ,螺距优选为0.9~1.1λ,按此范围进行设计,螺旋天线可以达到轴比<2.0dB,驻波比小于1.5的水平。
优选地,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架分别采用一体加工制成。
优选地,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馈电波导管21、同轴多环扼流圈22、副反射面23、副反射面支架24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均涂覆有导电材料。
优选地,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馈电波导管21、同轴多环扼流圈22、副反射面23、副反射面支架24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优选地,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S频段螺旋线、馈源安装盘以及L频段螺旋线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均涂覆有导电材料。
优选地,本公开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的S频段螺旋线、馈源安装盘以及L频段螺旋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下文结合图9至图13,以一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提供的双频双圆极化导航测控天线馈源的具体参数以及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所选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公开,而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1.2米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为例进行说明,整体天线结构如图9所示。
其中VSAT馈源工作在Ku频段,接收频率为11.7GHz,发射频率为14.2GHz,具体的馈源结构参数为馈电波导管21的内径为23.7mm,双环扼流圈的内径分别为32.7mm,41.7mm,双环扼流圈的高度分别为11.6mm和11.5mm。副反射面23的直径为100mm。
RDSS馈源分别工作在1.61568GHz(L频段)和2.49175GHz(S频段),S频段螺旋线31的螺径为38mm,螺距为30mm,螺旋圈数为1.5,L频段螺旋线33的螺径为58mm,螺距为32mm,螺旋圈数为1.5。
为小型化考虑,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2和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34均为SMA-F同轴型连接器。为减小遮挡,馈源安装盘35的外径为66mm,厚度为2mm。
与上述馈源配套的抛物面天线10为口径1.2m、焦径比0.3的金属环焦抛物面。与该馈源配合情况下,天线仿真方向图如图10至13所示(图10、11、12、13中实线部分为水平方向方向图,虚线为俯仰方向方向图,横坐标为角度,单位为°,纵坐标为增益,单位为dB)。Ku发射频段增益大于42.9dBi,接收频段增益大于41.0dBi,S频段增益大于19.9dBi,L频段增益大于21.4dBi,天线在VSAT频段效率大于60%,S和L频段效率均大于50%。其余天线参数为全频段驻波<1.5,轴比在S频段<1.0dB,L频段小于1.5dB。Ku频段极化鉴别率>35dB。
该1.2米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除了在VSAT频率范围内具备良好的辐射效率、方向图和极化鉴别率外。在RDSS频段通过复用抛物面天线对RDSS馈源信号进行聚焦放大,增大了天线增益,保证了天线的匹配带宽和辐射效率,形成了一种低损耗、高度集成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
本公开将RDSS天线与VSAT抛物面相结合,通过利用VSAT天线的抛物面聚焦特性,在不影响VSAT天线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复用抛物面天线对RDSS馈源信号进行聚焦放大,将RDSS天线的增益提高到现有天线的15dB以上,把RDSS的使用范围由近海扩展到中远海的同时,提高了船载通信系统的整体集成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VSAT天线馈源、RDSS天线馈源以及抛物面天线;
所述抛物面天线、所述RDSS天线馈源以及所述VSAT天线馈源依次叠置;
所述VSAT天线馈源包括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支架以及副反射面,所述馈电波导管、所述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支架以及副反射面依次叠置;
所述馈电波导管对来自所述抛物面天线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所述副反射面接收所述馈电波导管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所述抛物面天线对所述副反射面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所述馈电波导管对经所述抛物面天线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所述RDSS天线馈源包括S频段螺旋线、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馈源安装盘、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以及L频段螺旋线,所述S频段螺旋线设置在所述馈源安装盘的第一侧,所述L频段螺旋线设置在所述馈源安装盘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S频段螺旋线通过所述S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与所述馈源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L频段螺旋线通过所述L频段螺旋线同轴连接器与所述馈源安装盘固定连接;
所述RDSS天线馈源对来自所述抛物面天线的电磁波进行传输以及辐射,所述VSAT天线馈源的所述副反射面接收所述RDSS天线馈源辐射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反射,所述抛物面天线对所述副反射面反射的电磁波进行反射聚焦后,所述RDSS天线馈源对经所述抛物面天线反射聚焦的电磁波进行二次辐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多环扼流圈通过引入高次模对所述馈电波导管的辐射特性进行补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多环扼流圈能够对所述馈电波导管的辐射方向图角度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源安装盘套设在所述馈电波导管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架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均涂覆有导电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波导管、同轴多环扼流圈、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架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频段螺旋线、所述馈源安装盘以及所述L频段螺旋线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均涂覆有导电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频段螺旋线、所述馈源安装盘以及所述L频段螺旋线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面天线由非导电材料制成,且表面涂覆有导电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面天线由导电材料制成。
CN202021582987.XU 2020-08-03 2020-08-03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Active CN212695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2987.XU CN212695319U (zh) 2020-08-03 2020-08-03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2987.XU CN212695319U (zh) 2020-08-03 2020-08-03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5319U true CN212695319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0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2987.XU Active CN212695319U (zh) 2020-08-03 2020-08-03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5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0553B1 (en) Multiple frequency reflector antenna with multiple feeds
US5495258A (en) Multiple beam antenna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multiple satellite signals
US6396453B2 (en) High performance multimode horn
JP3867713B2 (ja) 電波レンズアンテナ装置
US6937203B2 (en)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5309167A (en) Multifocal receiving antenna with a single aiming direction for several satellites
CA2721438C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loop reflector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5461394A (en) Dual band signal receiver
US20050052333A1 (en) Multi-beam an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US6774861B2 (en) Dual band hybrid offset reflector antenna system
JP2004511940A (ja) マルチリフレクターアンテナにおける電磁波の送信/受信ソースに対する改良
EP0372023A4 (en) Multimode dielectric-loaded multi-flare antenna
US6664938B2 (en) Pentagonal helical antenna array
CN111786126A (zh)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US3745585A (en) Broadband plane antenna with log-periodic reflectors
US8164533B1 (en) Horn antenna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i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JP3380240B2 (ja) 無線周波アンテナ装置
KR20080027052A (ko) 쿼드리필러 나선형 안테나 구조
CN212695319U (zh) Rdss、vsat复合抛物面天线装置
US4672387A (en) Antenna systems for omnidirectional pattern
US4819005A (en) Concentric waveguides for a dual-band feed system
CN110277635B (zh) 三频多极化导航测控天线馈源
CN105244607B (zh) 一种螺旋加载高增益全向单极子天线
CN113922059A (zh) 一种圆锥螺旋天线
KR100768788B1 (ko) 람다/4 단락 스터브를 이용한 위상 보정 기능을 갖는큐에이치에이 급전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505 3rd floor, R & D building, No.5,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entrepreneurial base, No.1 Jindu Road,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Dashun W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505 3rd floor, R & D building, No.5, National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entrepreneurial base, No.1 Jindu Road, Changshu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DASHUNWEI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