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92157U -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92157U
CN212692157U CN202022258709.5U CN202022258709U CN212692157U CN 212692157 U CN212692157 U CN 212692157U CN 202022258709 U CN202022258709 U CN 202022258709U CN 212692157 U CN212692157 U CN 212692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ll
heat
heat loss
wa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87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立群
梁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22587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92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92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92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特朗伯墙体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水墙系统也是一种经典的建筑围护结构,因为它既允许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建筑物,也可以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在夜间进行保温,本实用新型将特朗伯墙体与水墙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该实用新型可在夜间利用土壤热源、天然水源等低品位能源,让低温水在水墙中进行循环以减少建筑的热损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降低室内的热量耗散,保证室内的热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建筑集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物中使用的大部分能源来自化石燃料,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而且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建筑物中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消耗,研究人员开展了各方面的研究,将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结合将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中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比例的重要解决途径。
特朗伯墙体是在建筑方面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特朗伯墙也存在一些缺点,限制了其推广和使用。在夜间或长时间的阴天期间,大量的热量会从房间内部通过特朗伯墙体传递到室外,导致房间的热量损失,增加了能源消耗,这个问题对于气候寒冷的地区尤为显著。
在寒冷的冬季,围护结构的温度明显低于室内温度,且从室内到室外呈梯度分布。尤其是玻璃因为隔热性能较差,温度接近室外温度。不过人们通常忽视了冬季室内热环境非均匀分布的特征,只着眼于采用高于室内要求温度的热源来维持室内所需温度。实际上,可以利用低于室温的水对建筑进行保温,可有效减少室内的散热。如果将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热源、天然水源进行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减少室内向外界传递的热量,从而减少高品位供热的需求进而减少供热能耗。
对于保持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降低能耗,水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水墙与其他被动建筑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等)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它允许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建筑物,从而满足白天对照明的需求。水墙还具有在白天和夜晚之间防止室温大幅度波动的能力。因此,它具有保持建筑物的热舒适性和减小能量消耗的巨大潜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特朗伯墙体存在的不足做出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将水墙与特朗伯墙体结合的新型墙体,可以有效减少墙体在夜间或阴天的热损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室内下通风口处设置有下挡板,室内上通风口处设置有上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外表面固定有集热板,其为表面喷涂了太阳能吸收涂层薄金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结构,主体为240mm粘土砖,室内侧安装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进行内保温;所述空气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 100~200mm。
进一步的,所述水墙系统包括两块高透光板,其可以为聚碳酸酯板、有机玻璃板等;两板之间的空间为水流道,在水流道的下部开设有入水口,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水流通过入水口处的输水泵进行输送。所述输水泵为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式输出泵。
进一步的,所述高透光板材料厚度为10~15mm,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所述水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20~8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入水口处的水源为低温度的水(一般低于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其可以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土壤热源、天然水源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低品位能源,减小了传统特朗伯墙体在寒冷天气下的夜间或阴天热损失;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晴天的运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夜间(阴天)的运行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集热蓄热墙,2-集热板,3-室内下通风口,4-室内上通风口,5-空气流道,6-上挡板,7-下挡板,8-高透光板,9-水流道,10- 入水口,11-输水泵,12-出水口,13-围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室内上、下通风口处均设置有挡板,的集热蓄热墙的外表面固定有集热板,其为表面喷涂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薄金属板,的集热蓄热墙的结构,主体为240mm粘土砖,水墙系统包括两块高透光板,其可以为聚碳酸酯板、有机玻璃板等,两板之间的空间为水流道,在水流道的下部开设有入水口,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水流通过入水口处的输水泵进行输送,高透光板材料为聚碳酸酯板或有机玻璃板,输水泵为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式输出泵。
以处于严寒地区的青海省为例:
在辐照充足的晴天,可见光和近红外可以透过水墙(此时水流道9处于排空状态)到达集热板2,其上的太阳能选择性吸热涂层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转化的热能一部分用来加热空气流道5中的空气,另一部分通过集热蓄热墙1 向室内传导。热量传导过程中部分热量蓄存于集热蓄热墙1内,另一部分传向室内。同时,上挡板6和下挡板7处于打开状态,室内的低温空气从室内下通风口3进入空气流道5并被加热,在浮升力的作用下,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室内上通风口4重新进入室内,进而为房间提供热空气。当房间内温度超过人体舒适温度后,有两种方式可供调节室内温度:(1)可以调节上挡板6和下挡板7的开度控制热空气流量;(2)启动水墙系统,使水流道9中充满液体,水层的存在可以减小太阳辐射的透过率,同时降低空气流道5的温度。以上两种调节方法也可同时使用。
在夜间或阴天时,关闭室内上通风口3和室内下通风口4,集热蓄热墙5 自身的储存的热量可向室内辐射供暖。同时,开启水墙系统,在水流道9中通入低温的水(高于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可以阻隔室内向室外的传热量,减小集热蓄热墙1的热损失。可以直接利用湖泊水源作为低温热源。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所述集热蓄热墙和水墙系统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道,所述集热蓄热墙底部设有室内下通风口,顶部设有室内上通风口,所述室内上、下通风口处均设置有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外表面固定有集热板,其为表面喷涂了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薄金属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蓄热墙的结构,主体为240mm粘土砖,室内侧安装50mm泡沫聚苯乙烯板进行内保温;所述空气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100~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墙系统包括两块高透光板,其可以为聚碳酸酯板、有机玻璃板等,两板之间的空间为水流道,在水流道的下部开设有入水口,上部开设有出水口,水流通过入水口处的输水泵进行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透光板材料为聚碳酸酯板或有机玻璃板,其厚度为10~15mm,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所述水流道的宽度选取范围为20~8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泵为由电机驱动的离心式输出泵。
CN202022258709.5U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Active CN212692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8709.5U CN212692157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8709.5U CN212692157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92157U true CN212692157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8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8709.5U Active CN212692157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92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520B (zh) 一种基于通风墙体的双层相变储能辐射空调系统
Smyth et al. Integrated collector storage solar water heaters
CN104746647B (zh) 主动式与被动式相结合的全年性利用相变储能房
CN106439993A (zh) 高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多能互补采暖及供热系统
CN102338415A (zh)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CN103835447A (zh)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系统
CN217441871U (zh) 一种蓄热块与烟囱效应耦合的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CN109737486B (zh) 一种集热蓄热墙和空气水集热器的组合供暖系统
CN203742098U (zh) 一种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热气流发电通风与供热系统
US4484566A (en) Solar collector panel and heat storage system
CN203891495U (zh) 建筑物太阳能采暖结构
CN112082274A (zh)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CN106034844A (zh) 采用太阳能板式天窗的阳光房
CN113503598A (zh) 一种主被动相变蓄热集热墙系统
CN102102458A (zh) 一种多孔集热墙式太阳房
CN212692157U (zh) 一种有效减热损失的复合型特朗伯墙体
CN105104021A (zh) 一种用于设施栽培的太阳能增温系统
CN209145057U (zh) 一种太阳能室温调节墙体
CN106885293A (zh) 一种主被动复合的太阳能炕采暖系统
CN202281302U (zh) 自控热风式太阳能地板蓄热系统
CN204388388U (zh) 一种可调节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101290167A (zh) 太阳能热库
CN100427844C (zh) 一种太阳能、峰谷电蓄热的热水供应与辐射供暖复合装置
CN204611907U (zh) 跨季节储存太阳能的建筑地面
CN205372735U (zh) 一种百叶蓄热墙体与太阳能炕耦合作用下的集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