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9210U -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9210U
CN212689210U CN202021380032.6U CN202021380032U CN212689210U CN 212689210 U CN212689210 U CN 212689210U CN 202021380032 U CN202021380032 U CN 202021380032U CN 212689210 U CN212689210 U CN 212689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ection
shaped steel
section steel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800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桥
宋怀金
鲍华
李庆
沈磊
王后举
熊学炜
方显
王玉涛
徐鹏辉
陶德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800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9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9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9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包括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第一型钢位于混凝土梁内,第二型钢的下端与第一型钢顶部连接,第二型钢延伸至混凝土柱内。由于第二型钢的下端与第一型钢顶部连接,混凝土柱内的第二型钢的载荷可以传递到混凝土梁内的第一型钢以及混凝土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柱内的型钢钢骨上焊接栓钉以将载荷传递至裹握型钢钢骨和栓钉的混凝土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的型钢连接结构形成的传力方式更为直接有效,在确保混凝土柱在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传力至下部结构,且能够减少混凝土柱内的第二型钢插入混凝土梁内的深度要求,从而减少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净高。

Description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框架梁或者桁架来作为上部型钢混凝土柱的转换构件,保证柱子在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传力至下部结构。在此类转换节点中,混凝土柱的型钢钢骨需要插入混凝土梁中较深的长度,从而保证混凝土柱的型钢钢骨插入长度范围内混凝土柱的型钢钢骨上焊接的栓钉可以将柱剪力有效地传递给握裹的混凝土。为了满足混凝土柱的型钢钢骨较深的插入长度,托柱框架梁和托柱桁架的整体高度往往较大,影响了建筑净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以确保混凝土柱在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传力至下部结构,且降低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净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型钢连接结构,所述型钢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型钢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型钢,位于所述混凝土梁内;以及
第二型钢,所述第二型钢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型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型钢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柱内。
一实施例中,钢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型钢沿所述第一型钢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筋条,每个所述连接筋条位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之间,每个所述连接筋条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筋条沿所述第一型钢的长度方向排列。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型钢包括:
第二子型钢,每根所述第一型钢对应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子型钢,每根所述第二子型钢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的顶部连接;以及
连接板,沿所述第一型钢的宽度方向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所述连接板从所述第二子型钢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子型钢的顶端。
一实施例中,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箍筋,每根所述第一型钢设置有所述第一箍筋,每根所述第一型钢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箍筋围设成的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箍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所述第一箍筋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筋条的位置错开。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箍筋包括:
第一钢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以及
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首尾相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穿过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围设成的区域,所述第二钢筋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筋条的位置错开。
一实施例中,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箍筋,两根所述第一型钢均穿过所述第二箍筋围设成的区域,所述第二箍筋穿过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箍筋还包括:
第三钢筋,穿过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以及
第四钢筋,与所述第三钢筋首尾相接,两根所述第一型钢穿过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围设成的区域。
一实施例中,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五钢筋,每根所述第一型钢均设置有所述第五钢筋,所述第五钢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的顶部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连接,所述第五钢筋沿上下方向延伸至混凝土柱内。
一实施例中,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六钢筋,每根所述第二子型钢均设置有所述第六钢筋,所述第六钢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所述第六钢筋位于混凝土梁内,所述第六钢筋沿所述第一型钢的长度方向延伸。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型钢为工字钢,所述第二子型钢为H型钢。
一实施例中,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组件,所述加强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型钢的下方,所述加强板组件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连接,以加强两根所述第一型钢对所述第二型钢的承载能力;
所述加强板组件包括:
第一加强板,每根所述第一型钢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背离所述连接筋条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连接;以及
第二加强板,位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溢浆孔。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包括:
混凝土梁;
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的下端与所述混凝土梁连接;以及
上述任一种的型钢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型钢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内,所述第二型钢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柱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型钢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第一型钢位于混凝土梁内,第二型钢的下端与第一型钢顶部连接,第二型钢延伸至混凝土柱内。由于第二型钢的下端与第一型钢顶部连接,混凝土柱内的第二型钢的载荷可以传递到混凝土梁内的第一型钢以及混凝土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柱内的型钢钢骨上焊接栓钉以将载荷传递至裹握型钢钢骨和栓钉的混凝土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的型钢连接结构形成的传力方式更为直接有效,在确保混凝土柱在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传力至下部结构,且能够减少混凝土柱内的第二型钢插入混凝土梁内的深度要求,从而减少混凝土梁的截面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净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混凝土梁柱转换结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混凝土梁柱转换结点从上往下观察的俯视图,即图1中的M向视图;
图3为图2中位置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位置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型钢及加强板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型钢及连接筋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型钢1;第二型钢2;第二子型钢21;连接板22;连接筋条3;第一箍筋4;第一钢筋41;第二钢筋42;第二箍筋5;第三钢筋51;第四钢筋52;第五钢筋6;第六钢筋7;加强板组件8;第一加强板81;第二加强板82;溢浆孔821;工字钢的翼板100;工字钢的腹板200;H型钢的翼板300;H型钢的腹板400;混凝土梁500;混凝土柱60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顶”、“底”、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3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描述中的竖向是指的沿上下方向。
本申请描述中的型钢为具有预设截面形状和预设截面尺寸的条形钢材。钢筋不属于型钢。
型钢沿长度方向通常为直条型。
型钢混凝土是指在钢筋混凝土内添加型钢作为钢骨。
型钢可以是轧制成型,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成型。示例性地,H型钢可以轧制成型,也可以利用3块钢板焊接成H型钢。轧制H型钢可以参考标准GB/T11263,焊接H型钢可以参考标准GB/T 33814。
型钢可以是标准型钢,也可以是非标准型钢。
本申请的描述中工字钢和H型钢均为型材领域通用的专业术语。对于H型钢的截面而言,H型钢的翼板的内外表面是平行的,即H型钢的翼板上各个位置的厚度基本相等。工字钢的截面形状与H型钢的截面形状有些类似,但并不相同,对于工字钢的截面,工字钢的翼板的内表面形成有坡度,工字钢的翼板的内外表面不平行,工字钢的翼板的厚度从靠近工字钢的腹板的位置向两侧逐渐减小。
关于工字钢的截面形状,可以参考国家标准GB/T 706。关于H型钢的截面形状,可以参考国家标准GB/T 11263。
本申请描述中,以图2为参照,第一型钢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箭头Q所示的方向。
本申请描述中,以图2为参照,第一型钢的宽度方向为图2中箭头P所示的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请参阅图1,包括混凝土梁500、混凝土柱600以及型钢连接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型钢连接结构,请参阅图1,包括第一型钢1和第二型钢2。第一型钢1位于混凝土梁500内,第二型钢2的下端与第一型钢1顶部连接,第二型钢2延伸至混凝土柱600内。
由于第二型钢2的下端与第一型钢1顶部连接,混凝土柱600内的第二型钢2的载荷可以传递到混凝土梁500内的第一型钢1以及混凝土梁500,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柱600内的型钢钢骨上焊接栓钉以将载荷传递至裹握型钢钢骨和栓钉的混凝土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的型钢连接结构形成的传力方式更为直接有效,在确保混凝土柱600在竖向不连续的情况下能有效传力至下部结构,且能够减少混凝土柱600内的第二型钢2插入混凝土梁500内的深度要求,从而减少混凝土梁500的截面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净高。
一实施例中,第二型钢2的下端与第一型钢1的顶部可以焊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6,第一型钢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第一型钢1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排列。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筋条3,每个连接筋条3位于两根第一型钢1之间,每个连接筋条3分别与两根第一型钢1连接,多个连接筋条3沿第一型钢1的长度方向排列。如此,两根第一型钢1通过多个连接筋条3连接保证了受力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相同截面面积下,相对于单根型钢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两根第一型钢1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排列,使得两根第一型钢1整体作为型钢钢骨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的型钢钢骨截面惯性矩得以增加,进而提高了混凝土梁500的抗扭刚度。
一实施例中,每个连接筋条3可以分别与两根第一型钢1焊接。
一实施例中,第一型钢1的数量也可以为单根。第一型钢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十字交叉形成的型钢钢骨,其截面的有限元在中间交叉位置处比较集中,截面惯性矩较小。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二型钢2包括第二子型钢21以及连接板22。每根第一型钢1对应设置一根第二子型钢21,每根第二子型钢21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一型钢1的顶部连接。连接板22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分别与两根第二子型钢21连接,连接板22从第二子型钢21的底端延伸至第二子型钢21的顶端。如此,由于每根第一型钢1对应设置一根第二子型钢21,也就意味着两根第二子型钢21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连接板22从第二子型钢21的底端延伸到第二子型钢21的顶端,使得连接板22从整个长度方向上连接两根第二子型钢21,在相同截面面积下,截面的有限元更趋于分散而不向中间位置集中,进一步增加了第二型钢2的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的截面惯性矩,提高了混凝土柱600的抗剪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柱600的抗弯强度。示例性地,该结构对长扁形的混凝土柱600更为适合。
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型钢21的下端与对应的第一型钢1的顶部可以焊接。
一实施例中,连接板22可以分别与两根第二子型钢21焊接。
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型钢21的数量可以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适当数量的第二子型钢21。
一实施例中,第二型钢2的数量可以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适当数量的第二型钢2。
一实施例中,第一型钢1可以是工字钢。
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型钢21可以是H型钢。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H型钢的制作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在部分承载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地方采用工字钢作为型钢钢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以第一型钢1为工字钢,且以第二型钢2为H型钢,是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承载能力要求的较佳结果。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筋条3与工字钢的翼板100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连接板22与H型钢的腹板400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每根H型钢沿第一型钢1的长度方向关于连接板22对称。如此,H型钢上所受到的载荷较为均匀。
一实施例中,第一型钢1的截面并不局限于工字钢截面,其它型钢钢骨的截面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第一型钢1的截面形成为矩形,第一型钢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第一型钢1为槽钢,等等。
一实施例中,第二型钢2的截面并不局限于两根H型钢和连接板22构造成的截面,其它型钢钢骨的截面形状也是可以的,例如第二型钢2的截面形状为矩形,第二型钢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第二型钢2为槽钢,等等。
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型钢21的截面并不局限于H型钢,第二子型钢21可以是工字钢,第二子型钢2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矩形或圆形,等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箍筋4,每根第一型钢1设置有第一箍筋4,每根第一型钢1穿过对应的第一箍筋4围设成的区域,每个第一箍筋4穿过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且与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连接,第一箍筋4的位置与连接筋条3的位置错开。如此,分别在每根第一型钢1上设置第一箍筋4,且第一箍筋4与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连接,使得第一型钢1与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连接得更为牢固,第二型钢2与第一型钢1之间的传力效果更好。第一箍筋4的位置与连接筋条3的位置错开,第一箍筋4的位置不会穿过连接筋条3,便于第一箍筋4安装。每根第一型钢1穿过对应的第一箍筋4围设成的区域,即第一型钢1位于第一箍筋4围设成的区域内,第一箍筋4没有穿过第一型钢1,不会削弱第一型钢1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子型钢21上供第一箍筋4穿过的孔的位置在制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在第一箍筋4穿孔安装过程中,第一箍筋4要穿过这些孔与第二子型钢21连接可能会导致第一箍筋4与其它钢筋发生干涉,第一箍筋4可能需要弯折以避开与其它钢筋的干涉,第一箍筋4弯折后又不便于穿过第二子型钢21上的孔。鉴于此,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一箍筋4包括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第一钢筋41穿过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且与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连接。第二钢筋42与第一钢筋41首尾相接,对应的第一型钢1穿过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围设成的区域,第二钢筋42的位置与连接筋条3的位置错开。如此,第一箍筋4被分为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两部分,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钢筋41和第二子型钢21在制作厂房内预先连接成型,使第一钢筋41穿过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且与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连接,然后再将已完成连接的第一钢筋41和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移送到施工现场,将第二子型钢21放置到对应的第一型钢1的顶部,并将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连接,由于第一钢筋41和第二子型钢21预先连接完成,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即使第一钢筋41与其它钢筋发生干涉,只需要将第一钢筋41弯折以避开与其它钢筋的干涉即可,弯折后的第一钢筋41不需要再执行穿过第二子型钢21的穿孔操作,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由于第二钢筋42的位置与连接筋条3的位置错开,第二钢筋42不需要穿过连接筋条3,便于第二钢筋42的安装。
一实施例中,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42可以焊接。
一实施例中,第一箍筋4也可以是一整根钢筋弯折而成。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箍筋5,两根第一型钢1均穿过第二箍筋5围设成的区域,第二箍筋5穿过两根第二子型钢21且与两根第二子型钢21连接。如此,两根第一型钢1作为一个整体被环绕在第二箍筋5内,第二箍筋5穿过两根第二子型钢21,使得两根第一型钢1作为一个整体与两根第二子型钢21作为一个整体,这两个整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第二型钢2与第一型钢1之间的传力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子型钢21上供第二箍筋5穿过的孔的位置在制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在第二箍筋5穿孔安装过程中,第二箍筋5要穿过这些孔与第二子型钢21连接可能会导致第二箍筋5与其它钢筋发生干涉,第二箍筋5可能需要弯折以避开与其它钢筋的干涉,第二箍筋5弯折后又不便于穿过第二子型钢21上的孔。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第二箍筋5还包括第三钢筋51和第四钢筋52。第三钢筋51穿过两根第二子型钢21且与两根第二子型钢21连接。第四钢筋52与第三钢筋51首尾相接,两根第一型钢1穿过第三钢筋51和第四钢筋52围设成的区域。如此,第二箍筋5被分为第三钢筋51和第四钢筋52两部分,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三钢筋51和两根第二子型钢21在制作厂房内预先连接成型,使第三钢筋51穿过两根第二子型钢21且与两根第二子型钢21连接,然后再将已完成连接的第三钢筋51和两根第二子型钢21移送到施工现场,将两根第二子型钢21分别放置到对应的第一型钢1的顶部,并将第三钢筋51和第四钢筋52连接,由于第三钢筋51和第二子型钢21预先连接完成,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即使第三钢筋51与其它钢筋发生干涉,只需要将第三钢筋51弯折以避开与其它钢筋的干涉即可,弯折后的第三钢筋51不需要再执行穿过第二子型钢21的穿孔操作,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难度。
一实施例中,第三钢筋51和第四钢筋52可以焊接。
一实施例中,第二箍筋5可以是由一整根钢筋弯折而成。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五钢筋6,每根第一型钢1均设置有第五钢筋6,第五钢筋6穿过对应的第一型钢1的顶部且与对应的第一型钢1连接,第五钢筋6沿上下方向延伸至混凝土柱600内。如此,与第一型钢1连接的第五钢筋6延伸到混凝土柱600内,能够使混凝土柱600的载荷更有效地传递至第一型钢1和混凝土梁500,提高第一型钢1与混凝土柱600之间沿水平面内抗错动的能力,使第一型钢1和混凝土柱600连接较为牢固。
一实施例中,第五钢筋6为直条状,便于第五钢筋6穿过第一型钢1并与第一型钢1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五钢筋6与第一型钢1焊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以及图4,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六钢筋7,每根第二子型钢21均设置有第六钢筋7,第六钢筋7穿过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且与对应的第二子型钢21连接,第六钢筋7位于混凝土梁500内,第六钢筋7沿第一型钢1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与第二子型钢21连接的第六钢筋7位于混凝土梁500内,且沿第一型钢1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混凝土梁500与第二子型钢21之间沿上下方向连接得更为牢固,第二子型钢21能够更好地向下方传递载荷。
一实施例中,第六钢筋7为直条状,便于第六钢筋7穿过第二子型钢21并与第二子型钢21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六钢筋7与第二子型钢21焊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组件8,加强板组件8位于第二型钢2的下方,加强板组件8与两根第一型钢1连接,以加强两根第一型钢1对第二型钢2的承载能力。加强板组件8包括第一加强板81以及第二加强板82。每根所述第一型钢1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81,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81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1背离所述连接筋条3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81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1连接。第二加强板82位于两根第一型钢1之间,第二加强板82分别与两根第一型钢1连接。如此结构形式,通过加强板组件8提高了两根第一型钢1对第二型钢2的承载能力,由于第一加强板81位于对应的第一型钢1背离连接筋条3的一侧,第二加强板82位于两根第一型钢1之间,也就意味着第一加强板81和第二加强板82沿第一型钢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加强板81和第二加强板82均未贯穿第一型钢1,既提高了第一型钢1对第二型钢2的承载能力,也保证了第一型钢1没有因贯穿而使强度被削弱。第一加强板81和第二加强板82的设置使得第二型钢2的载荷有效地传递到第一型钢1的全截面,保证应力均匀扩散。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当第一型钢1为工字钢,第一加强板81位于工字钢背离连接筋条3的一侧。第一加强板81分别与工字钢的腹板200以及工字钢的翼板100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81分别与工字钢的腹板200和工字钢的翼板100焊接。
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82分别与两根工字钢的腹板200连接,第二加强板82的每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工字钢的翼板100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82分别与两根工字钢的腹板200焊接,第二加强板82的每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工字钢的翼板100焊接。
一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82与连接板22焊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当第二子型钢21为H型钢,加强板组件8的数量为3个,每个H型钢的翼板300下方设置一个加强板组件8,连接板22的下方设置一个加强板组件8,用以分别对第二型钢2在第一型钢1上的三个落脚点进行支撑,提高第一型钢1对第二型钢2的承载能力。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第二加强板82上开设有溢浆孔821。由于溢浆孔821的设置,沿第一型钢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加强板82两侧的空间通过溢浆孔821连通,在注浆操作过程中,混凝土浆通过溢浆孔821可以从第二加强板82的其中一侧流向第二加强板82的另一侧,混凝土浇筑得更为密实。
一实施例中,溢浆孔821的直径为150mm。
一实施例中,两根工字钢之间间隔500mm左右。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混凝土梁和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型钢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型钢,位于所述混凝土梁内;以及
第二型钢,所述第二型钢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型钢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型钢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型钢沿所述第一型钢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筋条,每个所述连接筋条位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之间,每个所述连接筋条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筋条沿所述第一型钢的长度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钢包括:
第二子型钢,每根所述第一型钢对应设置一根所述第二子型钢,每根所述第二子型钢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的顶部连接;以及
连接板,沿所述第一型钢的宽度方向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所述连接板从所述第二子型钢的底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子型钢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箍筋,每根所述第一型钢设置有所述第一箍筋,每根所述第一型钢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箍筋围设成的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箍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所述第一箍筋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筋条的位置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筋包括:
第一钢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以及
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首尾相接,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穿过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第二钢筋围设成的区域,所述第二钢筋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筋条的位置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箍筋,两根所述第一型钢均穿过所述第二箍筋围设成的区域,所述第二箍筋穿过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箍筋还包括:
第三钢筋,穿过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两根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以及
第四钢筋,与所述第三钢筋首尾相接,两根所述第一型钢穿过所述第三钢筋和所述第四钢筋围设成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五钢筋,每根所述第一型钢均设置有所述第五钢筋,所述第五钢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的顶部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连接,所述第五钢筋沿上下方向延伸至混凝土柱内。
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第六钢筋,每根所述第二子型钢均设置有所述第六钢筋,所述第六钢筋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型钢连接,所述第六钢筋位于混凝土梁内,所述第六钢筋沿所述第一型钢的长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为工字钢,所述第二子型钢为H型钢。
11.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连接结构还包括加强板组件,所述加强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型钢的下方,所述加强板组件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连接,以加强两根所述第一型钢对所述第二型钢的承载能力;
所述加强板组件包括:
第一加强板,每根所述第一型钢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板,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背离所述连接筋条的一侧,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型钢连接;以及
第二加强板,位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型钢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开设有溢浆孔。
13.一种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梁;
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的下端与所述混凝土梁连接;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型钢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型钢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内,所述第二型钢延伸至所述混凝土柱内。
CN202021380032.6U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Active CN212689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0032.6U CN212689210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0032.6U CN212689210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9210U true CN212689210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80032.6U Active CN212689210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92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7340B1 (ko) 슬래브와 기둥 접합부의 전단보강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947339B1 (ko) 기둥-슬래브 접합부의 수직걸림형 전단보강체
CN113202185B (zh) 一种节能建筑钢结构体系及其安装工艺
CN212689210U (zh)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CN111827474A (zh) 一种型钢连接结构及混凝土梁柱转换节点
CN211548042U (zh) 连接件内插式钢管柱与钢梁连接节点
CN209836999U (zh) 具有防渗接头的地下连续墙
CN110565802A (zh) 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
CN21726805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pec梁柱连接结构
CN216196018U (zh) 一种变截面的pec支撑柱
CN212336299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结构
CN210798013U (zh) 钢次梁与桁架交叉布置而成的井字梁楼盖系统
KR20220054159A (ko) 4면 부분 용입용접으로 제작한 보-기둥 강관 접합패널
CN218622582U (zh) 一种型钢梁柱连接结构
CN220580037U (zh) 一种用于pc工法桩的型钢围檩加强部件
CN216552933U (zh) 一种冷弯型钢支撑梁构架
CN218667882U (zh) 一种快速安装装配式钢结构房屋
CN220058994U (zh) 一种剪力墙洞口补强结构
CN212715440U (zh) 一种用于既有建筑的剪切型阻尼器连接结构
KR102641227B1 (ko) H형강 및 절곡강판을 이용한 선조립 src기둥용 조립체
CN214884347U (zh) 一种适用于楼板上钢柱的反向支撑构造
CN216553240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装配式厂房结构
CN217379385U (zh) 一种具有稳定钢筋骨架的再生混凝土墙体结构
CN215166487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明挖地下结构的钢管柱中节点
CN212613374U (zh) 装配式建筑用构件及具有其的装配式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