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9080U -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9080U
CN212689080U CN202021108125.3U CN202021108125U CN212689080U CN 212689080 U CN212689080 U CN 212689080U CN 202021108125 U CN202021108125 U CN 202021108125U CN 212689080 U CN212689080 U CN 212689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pump station
water
pip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81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uz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uz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uz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uz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081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9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9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908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水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使水在由低向高抽送过程中,可以控制不同的水流量,以应对不同需求,提高可靠性;包括底座、泵站外壳、进水管、进水弯头、泵前管、水泵、水泵电机、泵后管、泵后弯头、横管、出水管、竖管、手阀、控制盒和按钮,底座顶端中部环侧与泵站外壳底端相连接,每组竖管上端外壁均与一组手阀内壁相连接,左右侧竖管分别与横管左右侧通过泵后弯头相连通,中侧竖管与横管底端中部直接连通,横管后侧与出水管前端相连通,出水管穿过泵站外壳后部上侧,泵站外壳左侧中下部与控制盒内端相连接,控制盒外端后侧与按钮内端相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水电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是一种用于低处水向高处运输循环的辅助装置,其在水力水电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通过泵作用将水抽向高处,用于运输,发电等领域,因为工作量大使其规模较大,且拥有分段控制功能,能够实现不同需求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水在由低向高抽送过程中,可以控制不同的水流量,以应对不同需求,提高可靠性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底座、泵站外壳、进水管、进水弯头、泵前管、水泵、水泵电机、泵后管、泵后弯头、横管、出水管、竖管、手阀、控制盒和按钮,底座顶端中部环侧与泵站外壳底端相连接,底座顶端的泵站外壳内部中侧分别与三组水泵底端相连接,水泵电机输出端与水泵顶端相连接,进水管穿过泵站外壳前端下部中侧,三组泵前管后端分别与一组水泵输入端相连接,左右侧泵前管的前端分别与进水管的后端通过进水弯头相连通,中侧泵前管前端与进水管后端直接连通,三组水泵的输出端分别与一组泵后管前端相连接,每组泵后管后端分别与一组竖管通过泵后弯头相连通,每组竖管上端外壁均与一组手阀内壁相连接,左右侧竖管分别与横管左右侧通过泵后弯头相连通,中侧竖管与横管底端中部直接连通,横管后侧与出水管前端相连通,出水管穿过泵站外壳后部上侧,泵站外壳左侧中下部与控制盒内端相连接,控制盒外端后侧与按钮内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控制平台,控制平台后端与泵站外壳壁上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爬梯,爬梯底端与底座顶端的泵站外壳内部右侧前部相连接,爬梯左侧与控制平台右侧前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扶把支架和扶把杆,爬梯右端前后侧分别与一组扶把支架内端相连接,扶把支架外端与扶把杆内端上下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报警灯,报警灯底端与控制盒顶端中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急停按钮,急停按钮内端与控制盒外端前侧中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照明灯,照明灯顶端与泵站外壳内部顶端中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固定片和固定胀管,底座左右侧短的前后部分别与一组固定片内端相连接,固定胀管穿过固定片与地面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按压按钮可以控制三组水泵电机的启停,水在进入进水管后通过进水弯头到泵前管和直接进入泵前管的顺序分别抽入到三组水泵内,之后在水泵电机动力作用下右水泵抽入至三组泵后管内,并通过三组竖管向上运输,可以通过拧动手阀分别控制三组竖管的通断,之后经过泵后弯头到横管的顺序,以及直接通过横管,最后传输到出水管排出到相应位置,使水在由低向高抽送过程中,可以控制不同的水流量,以应对不同需求,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轴内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右内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
附图中标记:1、底座;2、泵站外壳;3、进水管;4、进水弯头; 5、泵前管;6、水泵;7、水泵电机;8、泵后管;9、泵后弯头;10、横管;11、出水管;12、竖管;13、手阀;14、控制盒;15、按钮; 16、控制平台;17、爬梯;18、扶把支架;19、扶把杆;20、报警灯; 21、急停按钮;22、照明灯;23、固定片;24、固定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包括底座1、泵站外壳2、进水管3、进水弯头4、泵前管5、水泵6、水泵电机 7、泵后管8、泵后弯头9、横管10、出水管11、竖管12、手阀13、控制盒14和按钮15,底座1顶端中部环侧与泵站外壳2底端相连接,底座 1顶端的泵站外壳2内部中侧分别与三组水泵6底端相连接,水泵电机7 输出端与水泵6顶端相连接,进水管3穿过泵站外壳2前端下部中侧,三组泵前管5后端分别与一组水泵6输入端相连接,左右侧泵前管5的前端分别与进水管3的后端通过进水弯头4相连通,中侧泵前管5前端与进水管3后端直接连通,三组水泵6的输出端分别与一组泵后管8前端相连接,每组泵后管8后端分别与一组竖管12通过泵后弯头9相连通,每组竖管12上端外壁均与一组手阀13内壁相连接,左右侧竖管12 分别与横管10左右侧通过泵后弯头9相连通,中侧竖管12与横管10底端中部直接连通,横管10后侧与出水管11前端相连通,出水管11穿过泵站外壳2后部上侧,泵站外壳2左侧中下部与控制盒14内端相连接,控制盒14外端后侧与按钮15内端相连接;按压按钮15可以控制三组水泵电机7的启停,水在进入进水管3后通过进水弯头4到泵前管5和直接进入泵前管5的顺序分别抽入到三组水泵6内,之后在水泵电机7动力作用下右水泵6抽入至三组泵后管8内,并通过三组竖管12向上运输,可以通过拧动手阀13分别控制三组竖管12的通断,之后经过泵后弯头 9到横管10的顺序,以及直接通过横管10,最后传输到出水管11排出到相应位置,使水在由低向高抽送过程中,可以控制不同的水流量,以应对不同需求,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控制平台16,控制平台16后端与泵站外壳2壁上侧相连接;站立在控制平台16上方便操控手阀13的开闭,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爬梯17,爬梯17 底端与底座1顶端的泵站外壳2内部右侧前部相连接,爬梯17左侧与控制平台16右侧前段相连接;通过爬梯17可以爬升至控制平台16顶端,提高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扶把支架18和扶把杆19,爬梯17右端前后侧分别与一组扶把支架18内端相连接,扶把支架18外端与扶把杆19内端上下侧相连接;通过握持扶把杆19,便于爬升爬梯17,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报警灯20,报警灯 20底端与控制盒14顶端中部相连接;通过报警灯20可以对设备故障进行报警,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急停按钮21,急停按钮21内端与控制盒14外端前侧中部相连接;按压急停按钮21可以使设备紧急停止,以防意外,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照明灯22,照明灯 22顶端与泵站外壳2内部顶端中部相连接;通过照明灯22可以进行泵站外壳2内部照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还包括固定片23和固定胀管24,底座1左右侧短的前后部分别与一组固定片23内端相连接,固定胀管24穿过固定片23与地面相连接;通过固定片23和固定胀管24 将设备进行固定,以防偏移滑动,提高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在工作时,首先按压按钮15可以控制三组水泵电机7的启停,水在进入进水管3后通过进水弯头4到泵前管5和直接进入泵前管5的顺序分别抽入到三组水泵6内,之后在水泵电机7动力作用下右水泵6抽入至三组泵后管8内,并通过三组竖管12向上运输,可以通过拧动手阀13分别控制三组竖管12的通断,之后经过泵后弯头9到横管10的顺序,以及直接通过横管10,最后传输到出水管11排出到相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的水泵电机7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泵站外壳(2)、进水管(3)、进水弯头(4)、泵前管(5)、水泵(6)、水泵电机(7)、泵后管(8)、泵后弯头(9)、横管(10)、出水管(11)、竖管(12)、手阀(13)、控制盒(14)和按钮(15),底座(1)顶端中部环侧与泵站外壳(2)底端相连接,底座(1)顶端的泵站外壳(2)内部中侧分别与三组水泵(6)底端相连接,水泵电机(7)输出端与水泵(6)顶端相连接,进水管(3)穿过泵站外壳(2)前端下部中侧,三组泵前管(5)后端分别与一组水泵(6)输入端相连接,左右侧泵前管(5)的前端分别与进水管(3)的后端通过进水弯头(4)相连通,中侧泵前管(5)前端与进水管(3)后端直接连通,三组水泵(6)的输出端分别与一组泵后管(8)前端相连接,每组泵后管(8)后端分别与一组竖管(12)通过泵后弯头(9)相连通,每组竖管(12)上端外壁均与一组手阀(13)内壁相连接,左右侧竖管(12)分别与横管(10)左右侧通过泵后弯头(9)相连通,中侧竖管(12)与横管(10)底端中部直接连通,横管(10)后侧与出水管(11)前端相连通,出水管(11)穿过泵站外壳(2)后部上侧,泵站外壳(2)左侧中下部与控制盒(14)内端相连接,控制盒(14)外端后侧与按钮(15)内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平台(16),控制平台(16)后端与泵站外壳(2)壁上侧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爬梯(17),爬梯(17)底端与底座(1)顶端的泵站外壳(2)内部右侧前部相连接,爬梯(17)左侧与控制平台(16)右侧前段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把支架(18)和扶把杆(19),爬梯(17)右端前后侧分别与一组扶把支架(18)内端相连接,扶把支架(18)外端与扶把杆(19)内端上下侧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灯(20),报警灯(20)底端与控制盒(14)顶端中部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急停按钮(21),急停按钮(21)内端与控制盒(14)外端前侧中部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照明灯(22),照明灯(22)顶端与泵站外壳(2)内部顶端中部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片(23)和固定胀管(24),底座(1)左右侧短的前后部分别与一组固定片(23)内端相连接,固定胀管(24)穿过固定片(23)与地面相连接。
CN202021108125.3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89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8125.3U CN212689080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8125.3U CN212689080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9080U true CN212689080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0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812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89080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9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49920U (zh) 一种一体化泵站
CN212689080U (zh) 一种大直径一体化提升泵站
CN217421259U (zh) 直注式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装置
CN207643933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数码喷绘装置
CN212016525U (zh) 一种预制式中压细水雾泵组装置
CN103074916A (zh) 超静音型气控自动变频高楼供水系统
CN215444426U (zh) 一种轴流泵排水装置
CN102116318A (zh) 一种核电站用的凝结水泵上的泵体结构
CN216640770U (zh) 一种大体积承台冷却管降温循环用水系统
CN201195017Y (zh) 一体结构变电站消防系统
CN216612452U (zh) 一种纯水储存分配装置
CN211449121U (zh) 双风机平台
CN220504014U (zh) 一种变频供水设备的二次增压机构
CN208105461U (zh)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9343389U (zh) 一种一体化供水泵送系统
CN217233823U (zh) 一种用于水厂水泵电机的节能降耗组件
CN210943868U (zh) 一种钢材加工设备中的上料装置
CN217357297U (zh) 一种节能高效式的风冷机组
CN220879964U (zh) 一种铝型材快速降温装置
CN217630297U (zh) 一种帐篷式移动厕所
CN220625673U (zh) 一种储能系统管件的测压装置
CN218760345U (zh) 一种乙炔气压缩机
CN217923897U (zh) 一种地埋式不锈钢储水池一体化给水设备
CN219526273U (zh) 一种污水源分离负压收集资源化处理系统
CN217636866U (zh) 一种化学试剂助剂生产用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