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7574U - 活性炭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活性炭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7574U
CN212687574U CN202021133379.0U CN202021133379U CN212687574U CN 212687574 U CN212687574 U CN 212687574U CN 202021133379 U CN202021133379 U CN 202021133379U CN 212687574 U CN212687574 U CN 212687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steam
communicated
inner furnace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333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启泰
张陈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Qita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Qita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Qita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Qita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333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7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7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7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活性炭生产装置,包括加热炉,加热炉为双层结构,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内炉体和外炉体间留有空隙,空隙内设有缠绕内炉体的感应线圈,内炉体为金属炉体,内炉体内设有送料绞龙,内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加热炉为多个,相邻两个加热炉中前一个加热炉的出料口与后一个加热炉的进料口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回转炉在生产活性炭时容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物料结块导致最终产物质量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活性炭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性炭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特异性吸附能力较强的炭材料的统称。活性炭具有吸附和催化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生产活性炭的一种设备为回转炉,回转炉通常具有单一的回转筒,回转筒与水平面有一定倾斜角度,物料在回转筒内进行炭化、活化,采用直接向回转筒内通入高温烟气或采用电热丝给物料进行加热,但在进行炭化、活化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物料结块的问题,导致炭化、活化的效果不均匀,最终生成的活性炭质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活性炭生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回转炉在生产活性炭时容易出现加热不均匀、物料结块导致最终产物质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包括:
加热炉,所述加热炉为双层结构,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所述内炉体和所述外炉体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内设有缠绕所述内炉体的感应线圈,所述内炉体为金属炉体,所述内炉体内设有送料绞龙,所述内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加热炉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炉中前一个所述加热炉的出料口与后一个所述加热炉的进料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隔热层,设置在所述内炉体外壁,所述感应线圈缠绕在所述隔热层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内炉体连通,相对所述内炉体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和侧壁均设有第一料口,所述第一料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部连通;
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内炉体连通,相对所述内炉体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和侧壁均设有第二料口,所述第二料口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部连通;
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炉通过一个第一料口和一个第二料口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炉中前一个加热炉的高度高于后一个加热炉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封盖板,为多个,盖住未使用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蒸汽喷管,设置在所述送料绞龙的转轴内,随所述送料绞龙转动,所述蒸汽喷管上设有多个蒸汽喷口,所述蒸汽喷口伸出所述送料绞龙的转轴的侧壁。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蒸汽进管,所述蒸汽进管端部设有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上设有蒸汽出口,所述环形圈设置在所述送料绞龙的转动轴上,所述送料绞龙的转动轴相对所述环形圈转动;
所述送料绞龙的转动轴上沿周向设有多个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喷管连通,所述蒸汽进口通过所述蒸汽出口与所述蒸汽进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炉体的侧壁内设有水道,所述水道的两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蒸汽锅炉,所述蒸汽锅炉与所述蒸汽进管连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水道呈螺旋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炉体上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连通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蒸汽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炉包括内炉体和外炉体,在内炉体与外炉体之间设置感应线圈,给感应线圈通入交变电流,感应线圈就产生交变磁场,由于内炉体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炉体,将产生涡流,使炉体受热,并给在加热炉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通过涡流感应加热,相对现有碳活化设备中常用的电阻丝加热,具有非接触式加热、加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简单等优势。
每个加热炉上都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两个相邻的加热炉通过前一个加热炉的出料口和后一个加热炉的进料口连接,每个加热炉内均设置送料绞龙,向第一个加热炉内加入物料,加热炉内的送料绞龙将物料从进料口输送到出料口,并通过出料口和下一个加热炉的进料口进入下一个加热炉,继续输送,当物料送至最后一个加热炉,从出料口中排出,获得活性炭成品。采用多个加热炉连接进行活性炭的生产,每个加热炉的炉内温度均可以单独控制,使各个加热炉的温度随活性炭生产工艺对温度的需求而变化,同时每个加热炉可以对应活性炭生产工艺中的不同阶段,使活性炭生产工艺中的各阶段反应更充分,获得品质更高的活性炭产品。同时多加热炉的设置对单个炉体的工艺需求降低,可以有效节约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炉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局部示意图;
图4为蒸汽进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炉,11内炉体,12外炉体,13感应线圈,14送料绞龙,141蒸汽进口,15隔热层,16烟气出口,2第一连接部,21第一料口,3第二连接部,31第二料口,4封盖板, 5蒸汽喷管,51蒸汽喷口,6蒸汽进管,61环形圈,62蒸汽出口,7水道,71进水口,7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例提出了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包括:
加热炉1,加热炉1为双层结构,包括内炉体11和外炉体12,内炉体11和外炉体12间留有空隙,空隙内设有缠绕内炉体11的感应线圈13,内炉体11为金属炉体,内炉体11内设有送料绞龙14,内炉体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加热炉1为多个,相邻两个加热炉1中前一个加热炉1的出料口与后一个加热炉1的进料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加热炉1包括内炉体11和外炉体12,在内炉体11与外炉体12之间设置感应线圈13,给感应线圈13通入交变电流,感应线圈13产生交变磁场,由于内炉体11为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炉体,将产生涡流,使炉体受热,并给在加热炉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通过涡流感应加热,相对现有碳活化设备中常用的电阻丝加热,具有非接触式加热、加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简单等优势。
每个加热炉1上都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两个相邻的加热炉1通过前一个加热炉1的出料口和后一个加热炉1的进料口连接,每个加热炉1内均设置送料绞龙14,向第一个加热炉 1内加入物料,加热炉1内的送料绞龙14将物料从进料口输送到出料口,并通过出料口和下一个加热炉1的进料口进入下一个加热炉1继续输送,当物料送至最后一个加热炉1,从出料口中排出,获得活性炭成品。采用多个加热炉1连接进行活性炭的生产,每个加热炉1的炉内温度均可以单独控制,使各个加热炉1的温度可根据活性炭生产工艺各反应阶段对温度的需求进行控制,同时每个加热炉1可以根据活性炭生产工艺各反应阶段的需求进行定制,使活性炭生产工艺中的各阶段反应更充分,获得品质更高的活性炭产品。同时多加热炉1的设置对单个炉体的生产工艺需的求降低,可以有效节约建造成本。
进一步,还包括隔热层15,设置在内炉体11外壁,感应线圈13缠绕在隔热层15上。
本实施例中在内炉体11与感应线圈13间设置隔热层15,有效隔绝内炉体11的热量向外侧传递,提升加热效果,并能避免感应线圈13受热损坏。
其中隔热层15可以采用如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真空板等。
进一步,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2,通过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内炉体11连通,相对所述内炉体11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的端部和侧壁均设有第一料口21,所述第一料口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 内部连通;
第二连接部3,通过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内炉体11连通,相对所述内炉体11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端部和侧壁均设有第二料口31,所述第二料口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 内部连通;
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炉1通过一个第一料口21和一个第二料口31连接。
本实施例中,两个加热炉1的连接通过设置在加热炉1进料口一端的第一连接部2和设置在出料口一端的第二连接部3连接,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均相对加热炉1转动设置,并且在第一连接部2的端部和侧壁上都设有第一料口21,在第二连接部3的端部和侧壁上设有第二料口31,两个连接部的连接可以根据场地情况通过转动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并选择合适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配合连接,对安装场地的要求更小,适应范围更广。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加热炉1中前一个加热炉1的高度高于后一个加热炉1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加热炉1前一个加热炉1高度高于后一个加热炉1高度,用于连接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均沿竖直方向,使多个加热炉1呈阶梯排布,物料在被送料绞龙14输送到出料口后直接落入下一个加热炉1中,不需额外动力输送,更加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加热炉1位于同一平面,通过输送装置将前一个加热炉1内的物料输送到后一个加热炉1内,输送装置可以采用输送绞龙。
进一步,还包括封盖板4,为多个,盖住未使用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封盖板4,用于封住未使用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保证炉体的封闭连接,未使用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包括:未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加热炉 1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位于两端的加热炉1中未用于连接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
进一步,还包括蒸汽喷管5,设置在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轴内,随所述送料绞龙14转动,所述蒸汽喷管5上设有多个蒸汽喷口51,所述蒸汽喷口51伸出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轴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在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内设有蒸汽喷管5,蒸汽喷管5上设有多个蒸汽喷口51,蒸汽喷口51伸出送料绞龙14的转轴的侧壁,在送料绞龙14转动时,蒸汽喷管5随之转动,同时通过蒸汽喷口51向内炉体11内喷入蒸汽,参与炭活化反应,可以使蒸汽更充分的参与到活化反应中,提升活化效果。
进一步,还包括:
蒸汽进管6,所述蒸汽进管6端部设有环形圈61,所述环形圈61上设有蒸汽出口62,所述环形圈61设置在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上,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相对所述环形圈61转动;
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上沿周向设有多个蒸汽进口141,所述蒸汽进口141与所述蒸汽喷管5连通,所述蒸汽进口141通过所述蒸汽出口62与所述蒸汽进管6连通。
本实施例中,蒸汽进管6端部的环形圈61设置在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上,并与之相对转动,在环形圈61上设有蒸汽出口62,在送料绞龙14的转轴上设有绕周向的多个蒸汽进孔,在转动时蒸汽进口141与蒸汽出口62连通时向蒸汽喷管5内通入蒸汽,向内炉体11内喷入蒸汽,并且根据蒸汽进口141的数量,绞龙在转一圈过程中蒸汽喷管5喷射相同次数的蒸汽,形成脉冲式喷射。
进一步,内炉体11的侧壁内设有水道7,水道7的两端设有进水口71和出水口72,出水口72连通蒸汽锅炉,蒸汽锅炉与蒸汽进管6连通。
本实施例中,内炉体11的侧壁内设有水道7,在给内炉体11加热时同时可以对水道7 进行加热,从而对水流进行加热,通过进水口71向水道7内通水,水经过水道7加热后从出水口72流入蒸汽锅炉,蒸汽锅炉产生蒸汽并将蒸汽通入蒸汽进管6,利用给工作时内炉体11的热量给用于产生蒸汽的水流进行预加热,可以有效节约能源。
进一步,水道7呈螺旋状。
本实施例中,水道7呈螺旋状可以有效提升水道7的长度,增加水流在内炉体11中预加热的时间,提升预加热的效果。
进一步,内炉体11上设有烟气出口16,烟气出口16连通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连通蒸汽锅炉。
本实施例中,内炉体11上设有烟气出口16,活性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出口16进入余热回收装置,通过余热回收装置转换后将能量传输到蒸汽锅炉进行利用,减少蒸汽锅炉在产生蒸汽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避免了烟气直接排放,实现了烟气余热的回收再利用,有效节约能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炉(1),所述加热炉(1)为双层结构,包括内炉体(11)和外炉体(12),所述内炉体(11)和所述外炉体(12)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内设有缠绕所述内炉体(11)的感应线圈(13),所述内炉体(11)为金属炉体,所述内炉体(11)内设有送料绞龙(14),所述内炉体(1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加热炉(1)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炉(1)中前一个所述加热炉(1)的出料口与后一个所述加热炉(1)的进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15),设置在所述内炉体(11)外壁,所述感应线圈(13)缠绕在所述隔热层(1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部(2),通过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内炉体(11)连通,相对所述内炉体(11)转动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的端部和侧壁均设有第一料口(21),所述第一料口(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内部连通;
第二连接部(3),通过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内炉体(11)连通,相对所述内炉体(11)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端部和侧壁均设有第二料口(31),所述第二料口(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内部连通;
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炉(1)通过一个第一料口(21)和一个第二料口(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加热炉(1)中前一个加热炉(1)的高度高于后一个加热炉(1)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盖板(4),为多个,盖住未使用的第一料口(21)和第二料口(3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汽喷管(5),设置在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轴内,随所述送料绞龙(14)转动,所述蒸汽喷管(5)上设有多个蒸汽喷口(51),所述蒸汽喷口(51)伸出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轴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汽进管(6),所述蒸汽进管(6)端部设有环形圈(61),所述环形圈(61)上设有蒸汽出口(62),所述环形圈(61)设置在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上,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相对所述环形圈(61)转动;
所述送料绞龙(14)的转动轴上沿周向设有多个蒸汽进口(141),所述蒸汽进口(141)与所述蒸汽喷管(5)连通,所述蒸汽进口(141)通过所述蒸汽出口(62)与所述蒸汽进管(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体(11)的侧壁内设有水道(7),所述水道(7)的两端设有进水口(71)和出水口(72),所述出水口(72)连通蒸汽锅炉,所述蒸汽锅炉与所述蒸汽进管(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7)呈螺旋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活性炭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体(11)上设有烟气出口(16),所述烟气出口(16)连通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连通蒸汽锅炉。
CN202021133379.0U 2020-06-18 2020-06-18 活性炭生产装置 Active CN212687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3379.0U CN212687574U (zh) 2020-06-18 2020-06-18 活性炭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33379.0U CN212687574U (zh) 2020-06-18 2020-06-18 活性炭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7574U true CN212687574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33379.0U Active CN212687574U (zh) 2020-06-18 2020-06-18 活性炭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75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5218A (zh) * 2020-06-18 2020-09-18 石家庄启泰炭业科技有限公司 活性炭生产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5218A (zh) * 2020-06-18 2020-09-18 石家庄启泰炭业科技有限公司 活性炭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27889B (zh) 一种煤热解提质一体化成套系统及工艺
CN105368497B (zh) 生物质材料微波辅助热解气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305244A (zh) 一种内外热组合式煤炭干馏设备及煤炭干馏工艺
CN203269858U (zh) 一种内外热组合式煤炭干馏设备
CN212687574U (zh) 活性炭生产装置
CN101475166B (zh) 外加热立式活性炭活化炉
CN103409154B (zh) 一种复合外加热式干馏机
CN106705655A (zh) 一种有机固废热解用辐射管式回转加热装置
CN109161389B (zh) 一种自重螺旋渐进式生物质高效节能热解系统
CN104877695B (zh) 一种煤热解提质一体化成套系统
CN111675218A (zh) 活性炭生产装置
CN113803704A (zh) 一种附带余热收集功能的低压过热蒸汽发生装置
CN201334363Y (zh) 外加热立式活性炭活化炉
CN209945038U (zh) 石墨粉烘干设备
CN108676583A (zh) 一种改进型的流化床气化炉
CN106880955A (zh) 一种废热再利用节能型喷雾干燥塔
CN212101999U (zh) 用于制备高活性脱硫脱硝用煤基活性炭的回转式活化炉
CN209778753U (zh) 一种连续裂解设备
CN203903994U (zh) 一种节能型内燃式回转活化炉
CN112094032A (zh) 一种污泥快速干燥装置
CN106701197A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除焦油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109266370B (zh) 一种渐进式生物质高效节能热解炉
CN218723362U (zh) 一种色素炭黑生产用原料预热设备
CN212713357U (zh) 一种热油封闭加热式沥青熔化罐
CN206109307U (zh) 干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