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9132U -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9132U
CN212679132U CN202021924287.4U CN202021924287U CN212679132U CN 212679132 U CN212679132 U CN 212679132U CN 202021924287 U CN202021924287 U CN 202021924287U CN 212679132 U CN212679132 U CN 212679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piece
occlusion part
connecting rod
tooth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242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梦
石宇超
任家银
刘媛媛
王虎
王凯利
王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9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91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球管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环设有环体和N个U型槽,N≥1;U型槽设在环体外表面上;一次性持片夹包括设有延伸部、连接杆、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与咬合部一端连接,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延伸部和咬合部另一端垂直连接,延伸部与咬合部平行且延伸方向相反;连接杆一端与延伸部垂直连接,延伸部另一端伸入U型槽内,使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平行投照技术固定球管与被照牙齿的相对位置与角度,拍摄时只需更换一次性持片夹,一方面减少消毒或耗材成本,另一方面降低拍摄技术难度、提高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根尖片是口腔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广泛应用与牙体牙髓、牙周、牙槽外科、修复种植、甚至正畸科的日常诊疗工作中。
根尖片的拍摄技术主要包括角平分线技术和平行投照技术两类。其中,角平分线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具有不需要额外装置辅助、只需要患者手指或持片夹固定胶片的优点;缺点是技术难度较高,拍摄质量不稳定,变形失真率高。平行投照技术虽然技术难度低,拍摄质量稳定,且变形失真率小,但因为需要特殊的平行投照支架,增加耗材和消毒成本,从而应用相对较少。
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种植技术、正畸技术等的兴起,对影像投照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种植术后、正畸支抗术前术后根尖片的拍摄,要求尽量消除变形失真,以还原种植体螺纹平行结构,以及牙间隙牙槽骨的真实宽度。此外,牙周、儿牙、牙体牙髓临床医生也越发强调根尖片的平行拍摄。另外一方面,从医院感染控制角度来说,患者手指按压,以及医务人员手指进入患者口腔都会有一定的感控风险,平行投照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然而平行投照技术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目前市面上一套平行投照支架价格比根尖片收费价格贵几倍,且消毒一套支架的成本也往往超出收费定价。因此限制了平行投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和使用。此外,大多数的平行投照支架的球管环多是与球管接触但不固定,因此在摆放球管位置时容易出现移动,影响成像质量。反复的消毒平行投照支架也容易造成支架的变形老化,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在拍摄根尖片的时候,应用于平行投照技术中;一方面减少了一次性耗材量,另一方面固定了球管环,拍摄更加稳定,不用经常性消毒,延长老化,使有时间增加。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球管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环设有环体和N个U型槽,N≥1;U型槽设在环体外表面上;一次性持片夹包括设有延伸部、连接杆、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与咬合部一端连接,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延伸部和咬合部另一端垂直连接,延伸部与咬合部平行且延伸方向相反;连接杆一端与延伸部垂直连接,延伸部另一端伸入U型槽内,使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连接成一体。
所述球管固定环为X线球管固定环,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在医学上用作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球管固定环为固定装置,不接触人体,可重复多次使用。一次性持片夹进入口腔内,为一次性装置,单次使用,作为第Ⅱ类医疗器械,作为一次性耗材使用,一人一换。该装置既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又节约耗材及消毒成本。持片部用以固定胶片。
所述X线球管固定环为圆环形,所述球管固定环为X线球管固定环,为圆环形,圆环内直径=68-84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0-20mm;优化方案中圆环内直径=68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5mm。圆环大小匹配X线球管外径,使之固定于球管外缘上。固定环内径大小重要,合适的大小使拍摄角度符合,从而提高准确率。
所述U型槽内设有槽凹点和2条L型臂,槽凹点设在U型底端中心点,2条L型臂以槽凹点对称设置形成一个U形,U型槽在槽凹点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U型槽与球管固定环可为一体制作,完全固定不能活动;也可为螺栓活动式安装调置。
所述的U型槽长度10-20mm,槽内径3-10mm;优化方案中U型槽长度15mm,槽内径为7mm,槽凹点为起点测量高5.8mm。
所述延伸部纵向设有内置滑轨,U型槽内表面上纵向贯穿设有内置定位凸,内置定位凸大小与内置滑轨相契合,使用时内置定位凸嵌入内置滑轨中,相对内置滑轨滑动。
一方面通过内置滑轨和内置定位凸起固定连接作用,将一次性持片夹与球管固定环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或缩短照片与拍摄机的距离,方便拍摄和观察。
所述内置定位凸呈为三棱形,尺寸大小与延伸部的内置滑轨相匹配,以使球管固定环与一次性持片夹以固定方向相连接;所述U型槽内的内置定位凸与U型槽长相等。三棱形为槽内壁凸起形式,也可与槽内壁一体化制作。
所述内置滑轨宽10-20mm,长1-3mm,高0.5-1.5mm,优化方案中长1.5mm、宽15mm和高0.7mm,大小与U型槽上内置定位凸形状与大小相匹配。
所述内置定位凸设定的设置位于相对U型槽槽凹点的0°和90°位置处。内置定位凸在U型槽中设定的位置使连接完成后持片部能位于固定环中心,即拍片投照中心。原因在于与其耦合的延伸部导轨设置在这两个方向,为保证连接完成后一次性持片夹与固定环仅在正确位置固定并能够滑动。
所述N=8,即U型槽为8个U型槽。
所述8个U型槽分别位于以固定环中心为圆心的正上方0°、60°、90°、120°、180°、240°、270°、300°的8个方向。
U型槽方位设置与口腔解剖结构有关。0°拍摄下前牙,180°拍摄上前牙;60°拍摄左侧下颌后牙,120°拍摄左侧上颌后牙;240°拍摄右侧上颌后牙,300°拍摄右侧下颌后牙;90°拍摄左侧后牙牙冠,270°拍摄右侧后牙牙冠。
所述延伸部为杆状长圆柱体,尺寸为长50-100mm,截面直径3-10mm,优化方案中长80mm,截面直径5mm。所述延伸部外径等于U型槽内径。
所述咬合部和持片部,延伸部与连接杆,或连接杆与咬合部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方式或一体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可根据前牙、后牙拍摄要求,持片部和咬合部、咬合部和连接杆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所述咬合部、连接杆和延伸部为一体式连接方式时,可适合对前牙进行拍摄;拍上牙下牙只需要转换其所在的U型槽,0°U型槽拍摄下前牙,180°U型槽拍摄上前牙。
所述前牙咬合部为长方块,尺寸为长10-20mm、宽20-40mm和高7-15mm,优化方案中长10mm、宽30mm和高7mm。本实用新型中前牙组持片夹一体成型,拍摄上前牙时,游离端向上,拍摄下前牙时,游离端向下,分别与球管固定环0°和180°的U型槽相连接,然后嘱患者上下前牙咬住咬合部。
所述持片部和咬合部连接方式,以及咬合部与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方式时,即持片部可上下旋转的分体式,可适合后牙拍摄。
所述持片部由两块片状结构相对贴合在一起,根据前牙、后牙拍摄方式不同,所述持片部分为前牙持片部或后牙持片部。
所述前牙持片部两块片状结构尺寸分别是长15-20mm、宽1-2mm、高30-40mm和长15-20mm、宽1-2.5mm、高20-35mm,优化方案中长16mm、宽1mm、高35mm和长16mm、宽1mm、高20mm;两块片状结构之间预的留间隙最窄处≤0.3mm,最宽处1-2.5mm;优化方案中,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上下端的一端固定封死,另一端为两个片式结构游离(游离端),用于插入牙片。
片状结构为正方形块或长方形块,牙片放入两块之间的间隙处,夹住牙片使之固定。
所述持片部设有后牙持片部本体、后牙持片部卡槽和后牙持片部连接杆,后牙持片部卡槽横向设于片状结构一外表面上,后牙持片部连接杆一端与片状结构连接;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设有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所述咬合部设有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和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设在咬合部前端,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贯穿设置在咬合部内部中心;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设在咬合部后端内部,与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相连;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形状及大小与后牙持片部卡槽的形状及大小相嵌合,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形状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形态嵌合;连接时,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插入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中,与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固定,从而可以旋转另一端的持片部。
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与后牙持片部卡槽相嵌合,为保证持片部上下旋转到正确位置后可以卡入咬合部,用以固定。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用以卡住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使其旋转过程中不会脱出轨道。
所述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最小直径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直径一致,使后牙持片部可以在滑轨内活动旋转。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最小直径小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使连接后持片部不会脱出。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插入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可旋转。
后牙咬合部与后牙持片部呈接驳结构连接,所述后牙咬合部尺寸为长21-30mm、宽20-30mm、高6-16mm,优化方案中尺寸为长21mm、宽20mm、高6mm。
所述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尺寸为长21-30mm(与咬合部长一致)、宽0.5-1mm(与后牙持片部卡槽宽一致)、高0.5-1mm(与后牙持片部卡槽高一致),优化方案中长25mm、宽0.7mm、高0.8mm,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长20-30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一致),截面直径2-3.5mm(≥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截面直径),优化方案中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长20mm、截面直径2mm;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为固定件,最小直径1.6-3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直径一致)、最大直径2-3.5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一致),优化方案中最小直径1.6mm、最大直径2mm。
所述后牙持片部设有后牙持片部本体、后牙持片部卡槽和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本体两块片状结构尺寸分别是长25-35mm、宽1-2mm、高20-35mm和长25-35mm、宽1-2.5mm、高15-30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3mm,最宽处1-2.5mm。上下端的一端固定封死,另一端为两个片式结构游离(游离端),用于插入牙片。
所述后牙持片部卡槽尺寸为长25-35mm、宽0.5-1mm、高0.5-1mm。所述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20-30mm,截面直径1.6-3mm,连接杆尾部固定端为圆台,尺寸为上直径2-3.5mm(大于截面直径)、下直径1.6-3mm(等于截面直径)、高1-2mm。
后牙持片部和咬合部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卡槽方式可为螺栓连接方式和嵌入式连接方式等。持片部可上下旋转,拍摄上后牙时旋转游离端向上,拍摄左右侧上后牙分别与球管固定环60°和300°的U型槽相连接,拍摄下后牙时旋转游离端向下,拍摄左右侧下后牙分别于球管固定环120°和240°的U型槽相连接。
因拍摄左右后牙所需投照架有转角要绕开病人嘴角,所以拍摄两边转角方向呈轴对称。通过上下旋转持片部方向,可完成这种轴对称变形,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和拍摄时选件的时间成本。需要后牙做成可旋转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均为硬质塑料板,没有弹性及可让性,固位稳定,防止形态变形导致投照角度偏差。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精巧灵活,变形小,符合平行投照技术原理。实用新型选用硬质塑料作为材料,X线能够完全穿透,不会产生伪影,不会影响照片质量。接触患者口腔的持片夹为一次性使用,一人一用,卫生安全,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球管固定环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球管固定环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球管固定环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牙一次性持片夹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牙一次性持片夹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牙一次性持片夹分解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牙一次性持片夹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牙一次性持片夹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牙一次性持片夹分解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牙一次性持片夹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牙一次性持片夹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牙一次性持片夹分解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拍摄前牙套件组装三维模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拍摄后牙牙套件组装三维模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拍摄上前牙模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拍摄左下后牙模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U型槽结构图
其中,图中具体标识为:
1.球管固定环,2.U型槽,3.U型槽内置定位凸,4.延伸部,5.延伸部滑轨,6.咬合部(6-1.前牙咬合部,6-2.后牙咬合部),7.持片部(7-1.前牙持片部,7-2.后牙持片部),8.槽凹点,9.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10.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11.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12.连接杆,13.间隙,14.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15.后牙持片部连接杆,16.后牙持片部卡槽,17.前牙,18.球管,19.后牙,20.胶片,22.腭侧,23.舌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拍摄位置使用前牙组或后牙组持片夹。
实施例1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包括设有球管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环设有环体和N个U型槽,N=8;U型槽设在环体外表面上;一次性持片夹包括设有延伸部、连接杆、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与咬合部一端连接,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延伸部和咬合部另一端垂直连接,延伸部与咬合部平行且延伸方向相反;连接杆一端与延伸部垂直连接,延伸部另一端伸入U型槽内,使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连接成一体。
球管固定环为X线球管固定环,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在医学上用作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X线球管固定环为圆环形,圆环内直径=68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5mm。圆环大小匹配X线球管外径,使之固定于球管外缘上。固定环内径大小重要,合适的大小使拍摄角度符合,从而提高准确率。
U型槽内设有槽凹点和2条L型臂,槽凹点设在U型底端中心点,2条L型臂以槽凹点对称设置形成一个U形,U型槽在槽凹点与固定环固定连接。N=8,即U型槽为8个U型槽。8个U型槽分别位于以固定环中心为圆心的正上方0°、60°、90°、120°、180°、240°、270°、300°的8个方向。
U型槽方位设置与口腔解剖结构有关。0°拍摄下前牙,180°拍摄上前牙;60°拍摄左侧下颌后牙,120°拍摄左侧上颌后牙;240°拍摄右侧上颌后牙,300°拍摄右侧下颌后牙;90°拍摄左侧后牙牙冠,270°拍摄右侧后牙牙冠。
U型槽与球管固定环可为一体制作,完全固定不能活动;也可为螺栓活动式安装调置。U型槽长度7mm,槽内径3mm,长为槽内径+4mm,高为槽内径+0.8mm。
延伸部纵向设有内置滑轨,U型槽内表面上纵向贯穿设有内置定位凸,内置定位凸大小与内置滑轨相契合,使用时内置定位凸嵌入内置滑轨中,相对内置滑轨滑动。
内置定位凸呈为三棱形,尺寸大小与延伸部的内置滑轨相匹配,以使球管固定环与一次性持片夹以固定方向相连接;所述U型槽内的内置定位凸与U型槽长相等。三棱形为槽内壁凸起形式,也可与槽内壁一体化制作。内置滑轨为长1.5mm、宽15mm和高0.7mm,大小与U型槽上内置定位凸形状与大小相匹配。
内置定位凸设定的设置位于相对U型槽槽凹点的0°和90°位置处。内置定位凸在U型槽中设定的位置使连接完成后持片部能位于固定环中心,即拍片投照中心。原因在于与其耦合的延伸部导轨设置在这两个方向,为保证连接完成后一次性持片夹与固定环仅在正确位置固定并能够滑动。
延伸部为杆状长圆柱体,尺寸为长80mm,截面直径5mm。所述延伸部外径小于U型槽内径。持片部由两块片状结构相对贴合在一起,尺寸分别是长16mm、宽1mm、高35mm和长16mm、宽2.5mm、高20mm,两块片状结构之间预的留间隙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上下端的一端固定封死,另一端为两个片式结构游离(游离端),用于插入牙片。片状结构为正方形块或长方形块,牙片放入两块之间的间隙处,夹住牙片使之固定。
咬合部和持片部,延伸部与连接杆,或连接杆与咬合部连接方式为一体式固定连接。
前牙组持片夹一体成型,可适合对前牙进行拍摄,拍上牙下牙只需要转换其所在的U型槽;拍摄上前牙时,游离端向上,拍摄下前牙时,游离端向下,分别与球管固定环0°和180°的U型槽相连接,然后嘱患者上下前牙咬住咬合部前牙咬合部为长方块,尺寸为长10mm、宽30mm和高7mm。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均为硬质塑料板,没有弹性及可让性,固位稳定,防止形态变形导致投照角度偏差。
实施例2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包括设有球管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环设有环体和N个U型槽,N=8;U型槽设在环体外表面上;一次性持片夹包括设有延伸部、连接杆、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与咬合部一端连接,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延伸部和咬合部另一端垂直连接,延伸部与咬合部平行且延伸方向相反;连接杆一端与延伸部垂直连接,延伸部另一端伸入U型槽内,使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连接成一体。
球管固定环为X线球管固定环,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诊断上使用的X线波长为0.08-0.31埃(1埃=0.1纳米=10的-10次方米),在医学上用作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X线球管固定环为圆环形,圆环内直径=75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8mm。圆环大小匹配X线球管外径,使之固定于球管外缘上。固定环内径大小重要,合适的大小使拍摄角度符合,从而提高准确率。
U型槽内设有槽凹点和2条L型臂,槽凹点设在U型底端中心点,2条L型臂以槽凹点对称设置形成一个U形,U型槽在槽凹点与固定环固定连接。N=8,即U型槽为8个U型槽。8个U型槽分别位于以固定环中心为圆心的正上方0°、60°、90°、120°、180°、240°、270°、300°的8个方向。
U型槽方位设置与口腔解剖结构有关。0°拍摄下前牙,180°拍摄上前牙;60°拍摄左侧下颌后牙,120°拍摄左侧上颌后牙;240°拍摄右侧上颌后牙,300°拍摄右侧下颌后牙;90°拍摄左侧后牙牙冠,270°拍摄右侧后牙牙冠。
U型槽与球管固定环可为一体制作,完全固定不能活动;也可为螺栓活动式安装调置。U型槽长度10mm,槽内径为7mm,槽凹点为起点测量高7.8mm。
延伸部纵向设有内置滑轨,U型槽内表面上纵向贯穿设有内置定位凸,内置定位凸大小与内置滑轨相契合,使用时内置定位凸嵌入内置滑轨中,相对内置滑轨滑动。
内置定位凸呈为三棱形,尺寸大小与延伸部的内置滑轨相匹配,以使球管固定环与一次性持片夹以固定方向相连接;所述U型槽内的内置定位凸与U型槽长相等。三棱形为槽内壁凸起形式,也可与槽内壁一体化制作。内置滑轨为长1.5mm、宽15mm和高0.7mm,大小与U型槽上内置定位凸形状与大小相匹配。内置滑轨宽10mm,长1mm,高0.5mm,大小与U型槽上内置定位凸形状与大小相匹配。
内置定位凸设定的设置位于相对U型槽槽凹点的0°和90°位置处。内置定位凸在U型槽中设定的位置使连接完成后持片部能位于固定环中心,即拍片投照中心。原因在于与其耦合的延伸部导轨设置在这两个方向,为保证连接完成后一次性持片夹与固定环仅在正确位置固定并能够滑动。
延伸部为杆状长圆柱体,尺寸为长50mm,截面直径3。所述延伸部外径小于U型槽内径。
咬合部和持片部,延伸部与连接杆,或连接杆与咬合部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方式。持片部和咬合部连接方式,以及咬合部与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方式时,即持片部可上下旋转的分体式,可适合后牙拍摄。
拍摄后牙时的支架装置中持片部设有后牙持片部本体、后牙持片部卡槽和后牙持片部连接杆,后牙持片部卡槽横向设于片状结构一外表面上,后牙持片部连接杆一端与片状结构连接;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设有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所述咬合部设有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和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设在咬合部前端,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贯穿设置在咬合部内部中心;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设在咬合部后端内部,与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相连;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形状及大小与后牙持片部卡槽的形状及大小相嵌合,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形状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形态嵌合;连接时,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插入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中,与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固定,从而可以旋转另一端的持片部。
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与后牙持片部卡槽相嵌合,为保证持片部上下旋转到正确位置后可以卡入咬合部,用以固定。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用以卡住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使其旋转过程中不会脱出轨道。
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最小直径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直径一致,使后牙持片部可以在滑轨内活动旋转。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最小直径小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使连接后持片部不会脱出。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插入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可旋转。
后牙咬合部与后牙持片部呈接驳结构连接,后牙咬合部尺寸为长21mm、宽20mm、高6mm。“后牙持片部卡槽”如上所述,位置见图6/图9/图12中示例16。
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尺寸为长21-30mm(与咬合部长一致)、宽0.5-1mm(与后牙持片部卡槽宽一致)、高0.5-1mm(与后牙持片部卡槽高一致),优化方案中长25mm、宽0.7mm、高0.8mm,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长20-30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一致),截面直径2-3.5mm(≥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截面直径),优化方案中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长20mm、截面直径2mm;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为固定件,最小直径1.6-3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直径一致)、最大直径2-3.5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一致),优化方案中最小直径1.6mm、最大直径2mm。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20mm,截面直径1.6mm,连接杆尾部固定端为圆台(为连接杆末端膨大,咬合部末端爪型用以卡住后这个膨大防止脱出),尺寸为上直径2mm、下直径1.6mm、高1mm,持片部可上下旋转。
后牙持片部设有后牙持片部本体、后牙持片部卡槽和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本体两块片状结构尺寸分别是长30mm、宽1.5mm、高30mm和长30mm、宽2mm、高20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3mm,最宽处2mm。上下端的一端固定封死,另一端为两个片式结构游离(游离端),用于插入牙片。
后牙持片部卡槽尺寸为长30mm、宽0.8mm、高0.8mm。所述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25mm,截面直径2.5mm,连接杆尾部固定端为圆台,尺寸为上直径3mm(大于截面直径)、下直径2.5mm(等于截面直径)、高1.5mm。
后牙持片部和咬合部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卡槽方式可为螺栓连接方式和嵌入式连接方式等。持片部可上下旋转,拍摄上后牙时旋转游离端向上,拍摄左右侧上后牙分别与球管固定环60°和300°的U型槽相连接,拍摄下后牙时旋转游离端向下,拍摄左右侧下后牙分别于球管固定环120°和240°的U型槽相连接。
因拍摄左右后牙所需投照架有转角要绕开病人嘴角,所以拍摄两边转角方向呈轴对称。通过上下旋转持片部方向,可完成这种轴对称变形,从而减少生产成本和拍摄时选件的时间成本。需要后牙做成可旋转式。
后牙持片部与咬合部为分体式,通过连接杆加卡槽结构与后牙咬合部垂直连接。持片部由两块片状结构相对贴合在一起,尺寸分别是长31mm、宽1mm、高30mm和长31mm、宽2.5mm、高25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上下端的一端固定封死,另一端为两个片式结构游离(游离端),用于插入牙片。片状结构为正方形块或长方形块,牙片放入两块之间的间隙处,夹住牙片使之固定。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均为硬质塑料板,没有弹性及可让性,固位稳定,防止形态变形导致投照角度偏差。
实施例3
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内容,圆环内直径=68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0mm。
U型槽长度20mm,槽内径为10mm,槽凹点为起点测量高5.8mm。内置滑轨宽10或20mm,长1或3mm,高0.5或1.5mm,大小与U型槽上内置定位凸形状与大小相匹配。延伸部为杆状长圆柱体,尺寸为长50或100mm,截面直径3或10mm。
前牙咬合部为长方块,尺寸为长10或20mm、宽20或40mm和高7或15mm。
当拍摄根尖片时,采用平行投照技术,需要使用符合平行投照技术原理的平行投照支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包括X线球管固定环及一次性持片夹两个部分。
拍摄上颌前牙根尖片,使用一次性持片夹的前牙组,前牙持片夹为一体成型,分为延伸部、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为两片结构组成,尺寸分别是长16mm、宽1mm、高35mm和长16mm、宽2.5mm、高20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安装时,持片部的游离端向上,延伸部与X线球管固定环位于180°的U型槽相连接。片状结构为正方形块或长方形块,牙片放入两块之间的间隙处,夹住牙片使之固定。
拍摄前将X线球管固定环安装到球管上,再将一次性持片夹从消毒封口袋中拿出安装到固定环上。上前牙安装方法如上段所述。将胶片放入一次性持片夹前端的持片部,到位稳固后,将持片部和咬合部游离端放入患者口内被照牙腭侧,嘱患者上下牙轻咬住一次性持片夹的咬合部,腭穹隆较浅的患者如果无法咬合,可在咬合部上方垫一纱球升高高度。待患者咬合稳定后,曝光拍摄。拍摄完成后,患者张口,医师手持持片夹延伸部,移动球管并同时移出持片夹及胶片,分离持片夹与X线球管固定环,取下胶片冲洗或扫描,弃置一次性持片夹。
实施例4
其它内容如实施例1中内容,圆环内直径=84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20mm。U型槽长度20mm,槽内径6mm,槽凹点为起点测量高5.8mm。内置滑轨宽20mm,长3mm,高1.5mm,大小与U型槽上内置定位凸形状与大小相匹配。
拍摄根尖片时,采用平行投照技术,需要使用符合平行投照技术原理的平行投照支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可完成下颌前牙的平行投照,装置包括X线球管固定环及一次性持片夹两个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拍摄下颌前牙根尖片时,使用一次性持片夹的前牙组,前牙组持片夹为一体成型,分为延伸部、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为两片结构组成,尺寸分别是长16mm、宽1mm、高35mm和长16mm、宽2.5mm、高20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安装时,持片部的游离端向下,延伸部与X线球管固定环位于0°的U型槽相连接。
拍摄前需要将X线球管固定环安装到球管上,再将一次性持片夹从消毒封口袋中拿出安装到固定环上。下前牙安装方法如上段所述。将胶片放入一次性持片夹前端的持片部,到位稳固后,将持片部和咬合部游离端放入患者口内被照牙舌侧,嘱患者上下牙轻咬住一次性持片夹的咬合部,口底较浅的患者如果无法咬合,可在咬合部下方垫一纱球升高高度。待患者咬合稳定后,曝光拍摄。拍摄完成后,患者张口,医师手持持片夹延伸部,移动球管并同时移出持片夹及胶片,分离持片夹与X线球管固定环,取下胶片冲洗或扫描,弃置一次性持片夹。
实施例5
其它内容如实施例2中内容,拍摄根尖片时,采用平行投照技术,需要使用符合平行投照技术原理的平行投照支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可完成上颌后牙的平行投照,装置包括X线球管固定环及一次性持片夹后牙组两个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拍摄上颌后牙根尖片时,使用一次性持片夹的后牙组,后牙组持片夹为分体型,延伸部与咬合部为一体,持片部通过卡槽与咬合部连接,持片部为两片结构组成,尺寸分别是长31mm、宽1mm、高30mm和长31mm、宽2.5mm、高25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安装时,持片部的游离端向上,下缘与咬合部连接。拍摄左上后牙时,延伸部与X线球管固定环位于120°的U型槽相连接;拍摄右上后牙时,延伸部与X线球管固定环位于240°的U型槽相连接。
后牙咬合部尺寸为长21或30mm、宽20或30mm、高6或16mm。
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尺寸为长21或30mm(与咬合部长一致)、宽0.5或1mm(与后牙持片部卡槽宽一致)、高0.5或1mm(与后牙持片部卡槽高一致),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长20或30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一致),截面直径2或3.5mm(≥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截面直径);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为固定件,最小直径1.6或3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直径一致)、最大直径2或3.5mm(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一致)。
后牙持片部设有后牙持片部本体、后牙持片部卡槽和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本体两块片状结构尺寸分别是长25或35mm、宽1或2mm、高20或35mm和长2或35mm、宽1或2.5mm、高15或30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3mm,最宽处1或2.5mm。上下端的一端固定封死,另一端为两个片式结构游离(游离端),用于插入牙片。
后牙持片部卡槽尺寸为长25或35mm、宽0.5或1mm、高0.5或1mm。后牙持片部连接杆长20或30mm,截面直径1.6或3mm,连接杆尾部固定端为圆台,尺寸为上直径2或3.5mm(大于截面直径)、下直径1.6或3mm(等于截面直径)、高1或2mm。
拍摄前需要将X线球管固定环安装到球管上,再将一次性持片夹从消毒封口袋中拿出安装到固定环上。上后牙安装方法如上段所述。将胶片放入一次性持片夹前端的持片部,到位稳固后,将持片部和咬合部游离端放入患者口内被照牙腭侧,嘱患者上下牙轻咬住一次性持片夹的咬合部,腭穹隆较浅的患者如果无法咬合,可在咬合部上方垫一纱球升高高度。待患者咬合稳定后,曝光拍摄。拍摄完成后,患者张口,医师手持持片夹延伸部,移动球管并同时移出持片夹及胶片,分离持片夹与X线球管固定环,取下胶片冲洗或扫描,弃置一次性持片夹。
实施例6
其它内容如实施例2中内容,拍摄根尖片时,采用平行投照技术,需要使用符合平行投照技术原理的平行投照支架,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可完成下颌后牙的平行投照,装置包括X线球管固定环及一次性持片夹后牙组两个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拍摄下颌后牙根尖片时,使用一次性持片夹的后牙组,后牙组持片夹为分体型,延伸部与咬合部为一体,持片部通过卡槽与咬合部连接,持片部为两片结构组成,尺寸分别是长31mm、宽1mm、高30mm和长31mm、宽2.5mm、高25mm,两片结构间预留间隙最窄处0.2mm,最宽处1.5mm,安装时,持片部的游离端向下,上缘与咬合部连接。拍摄左下后牙时,延伸部与X线球管固定环位于60°的U型槽相连接;拍摄右下后牙时,延伸部与X线球馆固定环位于300°的U型槽相连接。
拍摄前需要将X线球管固定环安装到球管上,再将一次性持片夹从消毒封口袋中拿出安装到固定环上。下后牙安装方法如上段所述。将胶片放入一次性持片夹前端的持片部,到位稳固后,将持片部和咬合部游离端放入患者口内被照牙舌侧,嘱患者上下牙轻咬住一次性持片夹的咬合部,口底较浅的患者如果无法咬合,可在咬合部下方垫一纱球升高高度。待患者咬合稳定后,曝光拍摄。拍摄完成后,患者张口,医师手持持片夹延伸部,移动球管并同时移出持片夹及胶片,分离持片夹与X线球管固定环,取下胶片冲洗或扫描,弃置一次性持片夹。
当患者需要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根尖时,选择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首先,X线球管固定环可以长期固定于球管外缘。选择前牙组或者后牙组一次性持片夹放置胶片与持片部。根据具体拍摄牙位,将持片夹与相应的固定环U型槽连接,完成组装。嘱患者大张口,调整球管位置和角度,将持片夹持片部和咬合部放入患者口内相应牙位,嘱患者上下牙咬住咬合部,保持静止,完成曝光。
试验一
如实施例3中的操作步骤,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种植术后上颌前牙根尖片,使用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的前牙组。拍摄完成后,采用角平分线技术再次拍摄前牙根尖片,患者用手指按压固定胶片。将两组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前牙拉长或压缩情况,观察种植体螺纹重叠情况。结果显示使用两端式平行投照支架所得的根尖片图像前牙无变形失真,种植体螺纹无重叠,骨结合情况易于观察;角平分线法所得根尖片图像部分出现拉长或压缩,部分图片种植体螺纹重叠,无法判断螺纹间骨质生长情况,影响诊断。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使用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与手指按压拍摄根尖片图像对比
Figure BDA0002667194280000141
试验二
如实施例6中的操作步骤,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邻面龋患者上颌后牙根尖片,使用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的后牙组。拍摄完成后,采用角平分线技术再次拍摄同一牙位后牙根尖片,患者用手指按压固定胶片。将两组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后牙拉长或压缩情况,后牙邻面重叠情况,观察邻面龋显示情况。结果显示使用两端式平行投照支架所得的根尖片图像后牙无变形失真,无邻牙重叠,邻面龋损部位及范围易于观察;角平分线法所得根尖片图像部分出现拉长或压缩,部分图片邻面重叠,影响邻面龋的诊断。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使用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与手指按压拍摄根尖片图像对比
Figure BDA0002667194280000142
Figure BDA0002667194280000151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装置其中一段是不接触人体的X线球管固定环,固定于球管外缘,无需一人一换或一人一消毒;另外一段是接触口腔的一次性持片夹,放置于被照牙位,由患者咬合固定,延伸部通过内置滑轨连接到X线球管固定环的U型槽内,持片夹分为前牙组和后牙组,前牙组一体成型,后牙组的持片部与咬合部连接可旋转拆分,能满足四个象限后牙的拍摄。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Sichuan Science andTechnology Program)项目的支持。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采用平行投照技术拍摄根尖片时,采用X线球管固定环与一次性持片夹使用时装配的两段式装置,所得图像清晰无变形,同时减低了耗材成本又满足医院感染控制原则。方法便捷,易学易用,减少成本,有助于平行投照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提高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的根尖片图像质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球管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环设有环体和N个U型槽,N≥1;U型槽设在环体外表面上;一次性持片夹包括延伸部、连接杆、咬合部和持片部,持片部与咬合部一端连接,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延伸部和咬合部另一端垂直连接,延伸部与咬合部平行且延伸方向相反;连接杆一端与延伸部垂直连接,延伸部另一端伸入U型槽内,使固定环和一次性持片夹固定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管固定环为X线球管固定环,为圆环形,圆环内直径=68-84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0-2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内直径=68mm,圆环厚度3mm,圆环宽度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内设有槽凹点和2条L型臂,槽凹点设在U型底端中心点,2条L型臂以槽凹点对称设置形成一个U形,U型槽在槽凹点与固定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纵向设有内置滑轨,U型槽内表面上设有内置定位凸,使用时内置定位凸嵌入内置滑轨中,相对内置滑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定位凸呈三棱形,尺寸大小与延伸部的内置滑轨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定位凸位于相对U型槽槽凹点的0°和90°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8,即外缘设有8个U型槽,所述8个U型槽分别位于以固定环中心为圆心的正上方0°、60°、90°、120°、180°、240°、270°、300°8个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杆状长圆柱体,尺寸为长50-100mm,截面直径3-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为杆状长圆柱体,尺寸为长80mm,截面直径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和持片部,延伸部与连接杆,或连接杆与咬合部连接方式为活动连接方式或一体式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持片部和咬合部连接方式,以及咬合部与连接杆为活动连接方式时,所述持片部设有后牙持片部本体、后牙持片部卡槽和后牙持片部连接杆,后牙持片部卡槽横向设于片状结构一外表面上,后牙持片部连接杆一端与片状结构连接;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设有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所述咬合部设有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和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设在咬合部前端,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贯穿设置在咬合部内部中心;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设在咬合部后端内部,与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相连;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形状及大小与后牙持片部卡槽的形状及大小相嵌合,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形状与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末端膨大形态嵌合;连接时,后牙持片部连接杆插入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中,与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固定,从而可以旋转另一端的持片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牙咬合部前端凹槽尺寸为长30-31mm、宽0.7mm、高0.8mm,后牙咬合部内部导轨长20mm、截面直径2mm,后牙咬合部末端爪型为固定件,最小直径1.6mm、最大直径2mm。
CN202021924287.4U 2020-05-25 2020-09-04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Active CN2126791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890430 2020-05-25
CN202020889043 2020-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9132U true CN212679132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90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24287.4U Active CN212679132U (zh) 2020-05-25 2020-09-04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91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herlone et al. Conventional Versus Digital Impressions for" All-on-Four" Restorations.
EP3636213A1 (en) Reference denturealignment jig, kit for preparing denture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dentures using same
JP3615733B2 (ja) 口内法x線撮影用補助具
US2022014275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jaw relation data
CN111839581A (zh)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CN212679132U (zh) 一种拍摄根尖片的两段式平行投照支架装置
RU2321375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соотношения челюстей
KR101304169B1 (ko) 치아 스캐닝 장치
CN109700533B (zh) 固定颌位导航配准导板及其配准方法
TW202110400A (zh) 用於牙齒影像拍攝的咬合持片組件及其使用方法
KR20200118366A (ko) 맞춤형 치과용 장치
EP4033957B1 (en) Lip and cheek retrac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an image of a dental arch
CN209966602U (zh) 一种新型正畸微种植体导板
CN111481160A (zh) 一种儿童牙科检查系统
Wat et al. A surgical guide for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 in an edentulous jaw
CN216455452U (zh) 一种口腔修复用挡舌器
CN217960133U (zh) 一种口腔牙片摄影引导固定器
Devikaa et al. Digital impression–A Review.
CN212307883U (zh) 一种口内牙合翼片咬合固定投照支架
CN219516609U (zh) 牙种植定位导板
Bishara et al. A Digital Approach to Immediate-Load, Full-Arch Implant Dentistry: A Case Report.
RU185842U1 (ru) Опора для подбородка при проведении конусно-лучевой компьютерной томографии беззубых челюстей
Jemli Rebasing as a Problem-Solving in Complete Dentures
Kumar et al. Fundamentals for orientation of occlusal plane in completely edentulous patients–A review
Ozcelik et al. Two-piece impression procedure for implant-retained orbital prosthe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