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7354U -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7354U
CN212677354U CN202021547727.9U CN202021547727U CN212677354U CN 212677354 U CN212677354 U CN 212677354U CN 202021547727 U CN202021547727 U CN 202021547727U CN 212677354 U CN212677354 U CN 212677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boss
lower inner
hol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477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发益
甄焱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Edif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477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7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7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7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包括上盖、Z形弹簧和用于与上盖盖合的下内托,上盖和下内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上盖包括上盖体和设置于上盖体后部下端的凸台,凸台设置有与转轴平行的通孔,转轴和通孔朝远离上盖体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凸台上;下内托设有开口朝向凸台的固定槽;Z形弹簧压缩地设置于通孔和固定槽之间,包括转动设置于通孔中的第一横轴部、抵于固定槽中的第二横轴部和连接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盒开合结构,通过Z形弹簧使上盖稳定地保持打开状态或者是盖合状态,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充电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背景技术
耳机充电盒不仅可以起到收纳耳机的作用,而且可以充当耳机的移动电源,将自身储存的电能供给耳机使用。
现有市面上多数耳机充电盒采用转动轴转动开合,上盖和下内托用于配合完成对蓝牙耳机的存放;现有的耳机充电盒在上盖设置有磁铁,在下内托在对应上盖的磁铁的位置设置有另一磁铁,通过两磁铁之间的吸附作用防止误开充电盒使耳机掉落。现有的充电盒开合结构,仅能实现充电盒在盖合状态下的稳定盖合作用,无法在上盖打开状态下实现保持上盖位置的功;充电盒在打开状态下,上盖容易因自身重力自然下滑导致上盖盖合于下内托上,或者因使用人员的不经意的轻微触碰导致上盖盖合,上述的情况均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使用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无论上盖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是盖合状态,上盖和下内托之间均能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包括上盖、Z形弹簧和用于与所述上盖盖合的下内托,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内托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所述上盖包括上盖体和设置于上盖体后部下端的凸台,所述凸台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平行的通孔,所述转轴和所述通孔朝远离所述上盖体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凸台上;
所述下内托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凸台的固定槽;
所述Z形弹簧压缩地设置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固定槽之间,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通孔中的第一横轴部、抵于所述固定槽中的第二横轴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横轴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横轴部依次连接;
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横轴部的轴线形成一平面,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内托盖合时,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平面的一侧,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内托打开至最大角度时,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平面的另一侧。
可选地,所述固定槽包括形成夹角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止所述第二横轴部滑出的挡板;
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内托盖合时,所述第一侧板平行于所述凸台靠近所述下内托的侧面;
所述第二横轴部始终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所形成的夹角中。
可选地,所述固定槽还包括承载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承载板形成开口朝向凸台的匚形结构,所述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所述承载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结构;
所述上盖打开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凸台与所述缓冲结构相抵。
可选地,所述凸台与所述下内托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两第一凸起和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的第二凸起,两所述第一凸起远离所述第二凸起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的第一转动孔,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中;
所述下内托对应所述第一转动孔设置有与所述转轴转动配合第二转动孔;
所述转轴对应所述第一转动孔设置为两根。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直线部、与所述直线部一端连接的呈螺旋扭转状的第一扭转部和与所述直线部另一端连接的呈螺旋扭转状的第二扭转部,所述第一扭转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轴部相连,所述第二扭转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轴部相连。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下内托卡合连接的下盖,所述下盖开设有避让所述凸台的通槽。
可选地,所述下内托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机槽。
可选地,所述下内托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盒开合结构,上盖体的后部下端设置有凸台,转轴和通孔朝远离上盖体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凸台上,下内托设有开口朝向凸台的固定槽;Z形弹簧压缩地设置于上盖和下内托之间,Z形弹簧的第一横轴转动设置于通孔中,Z形弹簧的第二横轴部位于固定槽内;转轴的轴线与第二横轴部的轴线形成一平面,当凸台绕转轴转动使第一横轴部的轴线转至该平面时,第一横轴部和第二横轴部的距离最短,Z形弹簧所受压缩力最大;当第一横轴部的轴线位于该平面的下侧时,Z形弹簧的自身弹力推动凸台使将上盖绕转轴盖合于下内托上,当第一横轴部的轴线位于该平面的上侧时,Z形弹簧的自身弹力推动凸台使上盖绕转轴打开至最大打开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在外界干扰力在未克服Z形弹簧所受的最大压缩力时,无法改变充电盒的开闭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开合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Z形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开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和下内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视向的上盖和下内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Z形弹簧安装于上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内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上盖;11、上盖体;12、凸台;120、通孔;121、第一凸起;1211、第一转动孔;122、第二凸起;2、Z形弹簧;通槽;21、第一横轴部;22、第二横轴部;23、连接部;231、直线部;232、第一扭转部;233、第二扭转部;3、下内托;31、固定槽;311、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4、挡板;313、承载板;3131、缓冲结构;32、第二转动孔;4、转轴;5、下盖;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包括上盖1、Z形弹簧2和用于与上盖1盖合的下内托3,上盖1和下内托3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下内托3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机槽32,上盖1和下内托3配合以放置耳机。
上盖1包括上盖体11和设置于上盖体11后部下端的凸台12。本实施例中,凸台12垂直于上盖体11的盖合面向下凸起,凸台12和下内托3通过转轴实现开合。凸台12设置有与转轴4平行的通孔120,转轴4和通孔120朝远离上盖体11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凸台12上。
下内托3设有开口朝向凸台12的固定槽31。
Z形弹簧2压缩地设置于通孔120和固定槽31之间。Z形弹簧2包括转动设置于通孔120中的第一横轴部21、抵于固定槽31中的第二横轴部22和连接部23,连接部23的一端与第一横轴部21连接,连接部23的另一端于第二横轴部22连接。Z形弹簧2压缩地设置于通孔120和固定槽31之间时,第一横轴部21和第二横轴部22相互平行。
具体地,当将下盖1打开至设定角度,松手,Z形弹簧2自身弹力通过凸台12使下盖1绕转轴4继续打开,直至下盖1翻转至最大角度。所受外力小于Z形弹簧2的弹力时,下盖1会始终保持开启状态,以方便使用者从下内托3中拿出耳机。应该知道的是,转轴4的轴线与第二横轴部22的轴线形成一平面,设定角度是指使设置于通孔120中第一横轴部21越过该平面到达该平面的左上方时的角度。同理,下盖1盖合于下内托时,通孔120位于平面的右下方。
本实施例一种可实现的方式,固定槽31包括形成夹角的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形成的夹角用于对第二横轴部22进行限位。此外,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止第二横轴部22滑出的挡板314。上盖1与下内托3盖合时,第一侧板311平行于凸台12靠近下内托3的侧面;第二横轴部22始终位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所形成的夹角中。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下内托3包括承载板313,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和承载板313形成开口朝向凸台12的匚形结构,承载板313位于第二侧板312的上方,第一侧板311的一侧与第二侧板312固定连接,第一侧板311的另一侧与承载板313固定连连接,承载板313靠近第二侧板312的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结构3131。具体地,缓冲结构3131设置为增大强度的加强筋结构,进一步地,缓冲结构3131靠近第二侧板312的侧面设有弹性缓冲层,如橡胶层、泡沫层或者其他材料的缓冲垫等。应该知道的是,上盖1绕转轴4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凸台12与缓冲结构3131相抵。
本实施例中,凸台12与下内托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两第一凸起121和设置于两第一凸起121之间的第二凸起122,两第一凸起121远离第二凸起122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与转轴4转动配合的第一转动孔1211,通孔120设置于第二凸起122中;下内托3对应第一转动孔1211设置有与转轴4转动配合第二转动孔32;本实施例中通过两根转轴4实现上盖1和下内托之间的转动连连接。
Z形弹簧2的连接部23包括直线部231、与直线部231一端连接的第一扭转部232和与直线部231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扭转部233,第一扭转部232的一端与第一横轴部21相连,第二扭转部233的另一端与第二横轴部22相连。第一扭转部232和第二扭转部233的螺旋扭转结构可以带来更好的缓冲作用和保持弹力的作用,能有效避免Z形弹簧2因上盖1开合次数频繁而发生过大的变形甚至失效,进一步延长了Z形弹簧2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充电盒开合结构还下内托3卡合连接的下盖5,下盖5开设有避让凸台12的通槽51。
此外,下内托3一体成型和上盖1均采取一体成型工艺进行制造。
应该知道的是,Z形弹簧为一体式弹簧。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Z形弹簧(2)和用于与所述上盖(1)盖合的下内托(3),所述上盖(1)和所述下内托(3)通过转轴(4)转动连接;
所述上盖(1)包括上盖体(11)和设置于上盖体(11)后部下端的凸台(12),所述凸台(12)设置有与所述转轴(4)平行的通孔(120),所述转轴(4)和所述通孔(120)朝远离所述上盖体(11)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于所述凸台(12)上;
所述下内托(3)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凸台(12)的固定槽(31);
所述Z形弹簧(2)压缩地设置于所述通孔(120)和所述固定槽(31)之间,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通孔(120)中的第一横轴部(21)、连接部(23)和抵于所述固定槽(31)中的第二横轴部(22),所述第一横轴部(21)、所述连接部(23)和所述第二横轴部(22)依次连接;
所述转轴(4)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横轴部(22)的轴线形成一平面,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内托(3)盖合时,所述通孔(120)位于所述平面的一侧,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内托(3)打开至设定角度时,所述通孔(120)位于所述平面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31)包括形成夹角的第一侧板(311)和第二侧板(312),所述第一侧板(311)和所述第二侧板(312)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止所述第二横轴部(22)滑出的挡板(314);
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内托(3)盖合时,所述第一侧板(311)平行于所述凸台(12)靠近所述下内托(3)的侧面;
所述第二横轴部(22)始终位于所述第一侧板(311)和所述第二侧板(312)所形成的夹角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托(3)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侧板(312)相对的承载板(313),所述第一侧板(311)、所述第二侧板(312)和所述承载板(313)形成开口朝向凸台(12)的匚形结构,所述承载板(313)位于所述第二侧板(312)的上方,所述承载板(313)靠近所述第二侧板(312)的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结构(3131);
所述上盖(1)打开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凸台(12)与所述缓冲结构(313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2)与所述下内托(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两第一凸起(121)和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凸起(121)之间的第二凸起(122),两所述第一凸起(121)远离所述第二凸起(122)的一侧均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转轴(4)转动配合的第一转动孔(1211),所述通孔(120)设置于所述第二凸起(122)中;
所述下内托(3)对应所述第一转动孔(1211)设置有与所述转轴(4)转动配合第二转动孔(32);
所述转轴(4)对应所述第一转动孔(1211)设置为两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包括直线部(231)、与所述直线部(231)一端连接的呈螺旋扭转状的第一扭转部(232)和与所述直线部(231)另一端连接的呈螺旋扭转状的第二扭转部(233),所述第一扭转部(2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轴部(21)相连,所述第二扭转部(2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轴部(22)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下内托(3)卡合连接的下盖(5),所述下盖(5)开设有避让所述凸台(12)的通槽(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托(3)设置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耳机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托(3)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盒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一体成型。
CN202021547727.9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Active CN212677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7727.9U CN21267735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47727.9U CN21267735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7354U true CN212677354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47727.9U Active CN21267735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7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73750A2 (en) Hinge assembly
EP3540557B1 (en) Composite shaft assembly, multi-function keyboard, and tablet computer external component
CN211860506U (zh) 耳机收纳盒
CN212677354U (zh) 一种充电盒开合结构
CN209882041U (zh) 一种翻盖式tws耳机充电盒
CN212909966U (zh) 耳机收纳盒及耳机组件
CN210381249U (zh) 一种侧开无线耳机收纳盒
CN110380751B (zh) 支架以及保护壳
CN218473352U (zh) 一种智能蓝牙耳机收纳盒
CN208402075U (zh) 耳机盒
CN209994535U (zh) 耳机收纳盒
CN212811339U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210063832U (zh) 盒体的翻盖结构
CN210075532U (zh) 一种带有指尖陀螺的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5499478U (zh) 一种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19478094U (zh) 一种耳机仓及耳机组件
CN212572628U (zh) 翻盖装置
CN218354963U (zh) 一种收纳盒的开盖构造
CN215871792U (zh) 铰接结构、充电盒和充电盒组件
CN217063954U (zh) 一种耳机仓
CN215420688U (zh) 一种具有新型转轴设置的无线耳机充电盒
CN213344632U (zh) 一种耳机盒和耳机套装
CN211481457U (zh) 一种耳机收纳盒
CN213602684U (zh) 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手机保护套
CN210868120U (zh) 盒体、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