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0696U - 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660696U CN212660696U CN202021317601.2U CN202021317601U CN212660696U CN 212660696 U CN212660696 U CN 212660696U CN 202021317601 U CN202021317601 U CN 202021317601U CN 212660696 U CN212660696 U CN 2126606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out cultivation
- frame
- frames
- bracket
- seedling rai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属于叠盘暗室育秧技术领域,包括育秧器和电控结构两大结构部分,所述育秧器包括垫子、底架、中间机架、托架、育秧盘、中间架、立柱、横撑、弧形护罩架和保温罩,所述电控结构包括加热结构和电子恒温结构,所述育秧器设置在整个育秧的棚内,所述育秧器的底部铺设在地面上,所述电控结构和育秧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育秧器的底部设有加热结构,并且整个育秧器都为支架型结构,分层分列比较简单,又使用叠盘式育秧,不仅提高了出苗率而且方便从育秧器内取出培育好的秧苗,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后期的维护保养,转移清洁,也是非常的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盘暗室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特别是在水稻的种植中,室内育苗育秧技术越来越成熟,而天佑的水稻种子育秧装置存在育秧数量少、操作繁琐、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并且水稻秧苗的生长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不抗寒抗倒伏,所以要设计一种暗化叠盘式的育秧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繁琐、育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包括育秧器和电控结构两大结构部分,所述育秧器设置在整个育秧的棚内,所述育秧器的底部铺设在地面上,所述电控结构和育秧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育秧器包括垫子,所述垫子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所述垫子上安装有七个底架,所述七个底架都为矩形分布的方管结构,两个所述底架垂直安装在所述垫子的两侧,五个所述底架均匀垂直安装在中间,每两个相邻的底架之间安装有连接支撑方管,所述底架用连接支撑方管和螺栓进行固定,每相邻的两个底架之间的中间位置放置有一个加热结构。
进一步,在所述底架上安装有六块中间机架,每个所述中间机架由方管呈垂直的三横两竖状构造,所述中间机架使用螺栓固定,所述中间机架上两端保留间隔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为矩形结构且中间设有绝热布,所述托架上整齐摆放了育秧盘,每个所述中间机架的两端都垂直向上插接安装有中间架,所述中间架的数量为七根,所述中间架为矩形且对角安装有加强筋的结构,所述七根中间架的顶部水平安装有六块二层中间机架,所述二层中间机架结构和中间机架相同结构,在所述中间架上用螺栓把中间机架连接固定,与一层一样向安装好的二层中间机架上放置所述托架,所述托架上整齐放置有育秧盘。
进一步,每一根所述中间架两端的顶端都对应插入立柱,同一侧的每相邻的两个立柱顶部之间都安装有横撑,所述横撑为焊接组件,所述横撑中间为方管焊接结构,所述横撑焊接组件和立柱方管内向上插有弧形护罩架,所述弧形护罩架两端竖直中间弯曲,所述弧形护罩架外侧照射盖有保温罩,所述保温罩贴合整个中间架、立柱、中间架、横撑、弧形护罩架和底架,所述保温罩下端的下摆折叠压起来插入到垫子里面。
进一步,所述电控结构包括加热结构和电子恒温结构,所述电子恒温结构包括电子恒温器、恒温器架、总支架、支架脚、温度传感器、电源软线、蝴蝶螺栓、软线夹和电子恒温器插头,所述支架脚竖立在地面上,所述总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脚上,所述恒温器架插接安装在所述总支架的上部,所述电子恒温器安装在所述总支架的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软线与所述电子恒温器相连,所述电子恒温器插头通过电源软线与所述电子恒温器相连接,所述软线夹将所述电源软线夹在总支架上,所述蝴蝶螺栓安装在所述总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器箱、水槽、端子箱、地线、信号灯、加热器软线和加热器插头,所述加热器箱铺设在水平面上,所述水槽设在所述加热器箱内,所述端子箱和信号灯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箱的侧壁上,所述地线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箱的底部,所述加热器插头通过加热器软线连接到所述加热器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现有技术中的育秧器对于湿度温度控制的不够稳定,出苗率低,出苗不均匀,而本育秧器采用的电控结构和封闭式的育秧器,试试检测温度,调整温度,秧苗具有抵抗低温冷害的能力,育苗时间短,出苗率高。
其二,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大盘育秧,很容易出现密度过大,容易倒伏的现象,而本育秧器采用多个小盘叠加式的育秧,很好的保护了秧苗的初期成长。
其三,现有技术中的育秧器大多是固定设计,整体连接,在维修更换,搬运拆解方面比较麻烦,而本育秧器全部采用支架结构和单独放置的若干解热结构,拆解方便,方便维护更换,清洁打扫。
其四,现有技术中大多采取灯光照射的方式恒温,对于湿度不好控制,不利于种子的萌发,而本育秧器的加热结构采用给水加热,蒸汽式控温,对于湿度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有助于提升种子的出芽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六;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七;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八;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九;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恒温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育秧器1,电控结构2,垫子11,底架12,加热装置21,中间机架13,托架14,绝热布15,育秧盘16,中间架17,二层中间机架18,立柱19,横撑110,弧形护罩架111,螺栓112,连接支撑方管113,保温罩114,电子恒温器22、恒温器架23、总支架24、支架脚25、温度传感器 26、电源软线27、蝴蝶螺栓28,软线夹29,加热器箱210、水槽211、端子箱212、地线213、信号灯214、加热器软线215,加热器插头216,电子恒温结构217,温度传感器软线218,电子恒温器插头2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1,包括育秧器1和电控结构2两大结构部分,所述育秧器1设置在整个育秧的棚内,所述育秧器1的底部铺设在地面上,所述电控结构2和育秧器1电性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所述电控结构2控制育秧器1进行育秧。
所述育秧器1包括垫子11,所述垫子11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所述垫子11上安装有七个底架12,所述七个底架12都为矩形分布的方管结构,两个所述底架12垂直安装在所述垫子11的两侧,五个所述底架12均匀垂直安装在中间,每两个相邻的底架12之间安装有连接支撑方管113,所述底架12 用连接支撑方管113和M10X50螺栓112进行固定,每相邻的两个底架12 之间的中间位置放置有一个加热装置21,安装时不要把电源软线27放在加热装置21的下面,电源一定使用带漏电电闸的与用插座,这样可以从底部给整个设备加热。
在所述底架12上安装有六块中间机架13,每个所述中间机架13由方管呈三横两竖状构造,所述中间机架13使用M10X50螺栓112固定,螺栓112 一定要紧固无松动缺陷,这样形成一个架空层,所述中间机架13上两端保留间隔放置有托架14,所述托架14为矩形结构且中间设有绝热布15,所述托架14上整齐摆放了育秧盘16,每个所述中间机架13的两端都垂直向上插接安装有中间架17,所述中间架17的数量为七根,所述中间架17为矩形结构且对角安装有加强筋,这样所述中间架17将六块所述中间机架13上的育秧盘16隔开,所述七根中间架17的顶部水平安装有六块二层中间机架18,所述二层中间机架18结构个中间机架13一样,在中间架17和中间架17上用 M10X50螺栓112把中间机架13连接固定,螺栓112一定要紧固无松动缺陷,与一层一样向安装好的二层中间机架18上放置所述托架14,所述托架14上整齐放置有育秧盘16。
每一根所述中间架17两端的顶端都对应插入立柱19,同一侧的每相邻的两个立柱19顶部之间都安装有横撑110,所述横撑110为焊接组件,所述横撑110中间为方管焊接结构,所述横撑110焊接组件和立柱19方管内向上插有弧形护罩架111,所述弧形护罩架111两端竖直中间弯曲,所述弧形护罩架111外侧照射盖有保温罩114,所述保温罩114贴合整个中间架17、立柱19、中间架17、横撑110、弧形护罩架111和底架12,所述保温罩114 下端的下摆折叠压起来插入到垫子11里面,这样可以不让间隙风进入。
所述电控结构2包括加热装置21和电子恒温结构217,所述电子恒温结构217包括电子恒温器22、恒温器架23、总支架24、支架脚25、温度传感器26、电源软线27、蝴蝶螺栓28、软线夹29和电子恒温器插头219,所述支架脚25竖立在地面上,所述总支架24安装在所述支架脚25上,所述恒温器架23插接安装在所述总支架24的上部,所述电子恒温器22安装在所述总支架24的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26通过温度传感器软线218与所述电子恒温器22相连,所述电子恒温器插头219通过电源软线27与所述电子恒温器 22相连接,所述软线夹29将所述电源软线27夹在总支架24上,所述蝴蝶螺栓28控制所述总支架24的升降。
所述加热装置21包括加热器箱210、水槽211、端子箱212、地线213、信号灯214、加热器软线215和加热器插头216,所述加热器箱210铺设在水平面上,所述水槽211设在所述加热器箱210内,所述端子箱212和信号灯214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箱210的侧壁上,所述地线213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箱210的底部,所述加热器插头216通过加热器软线215连接到所述加热器箱210上,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加热装置21。
工作原理:当需要育秧时,将水注入若干所述加热装置21内,将若干所述加热装置21放入底架12内,将种子放入育秧盘16内,铺设好中间机架 13,然后将育秧盘16依次放入所述中间机架13上,安装好中间架17,在铺设二层中间机架18后,将育秧盘16依次放入所述二层中间机架18上,安装好立柱19、横撑110和弧形保护罩架后,盖上保温罩114,保温罩114的下摆折叠入垫子11下,将电控结构2与加热装置21电性连接,保持恒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育秧器(1)和电控结构(2)两大结构部分,所述育秧器(1)设置在整个育秧的棚内,所述育秧器(1)的底部铺设在地面上,所述电控结构(2)和育秧器(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器(1)包括垫子(11),所述垫子(11)铺设在平整的地面上,所述垫子(11)上安装有七个底架(12),所述七个底架(12)都为矩形分布的方管结构,两个所述底架(12)垂直安装在所述垫子(11)的两侧,五个所述底架(12)均匀垂直安装在中间,每两个相邻的底架(12)之间安装有连接支撑方管(113),所述底架(12)用连接支撑方管(113)和螺栓(112)进行固定,每相邻的两个底架(12)之间的中间位置放置有一个加热装置(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架(12)上安装有六块中间机架(13),每个所述中间机架(13)由方管呈垂直的三横两竖状构造,所述中间机架(13)使用螺栓(112)固定,所述中间机架(13)上两端保留间隔放置有托架(14),所述托架(14)为矩形结构且中间设有绝热布(15),所述托架(14)上整齐摆放了育秧盘(16),每个所述中间机架(13)的两端都垂直向上插接安装有中间架(17),所述中间架(17)的数量为七根,所述中间架(17)为矩形且对角安装有加强筋的结构,所述七根中间架(17)的顶部水平安装有六块二层中间机架(18),所述二层中间机架(18)结构和中间机架(13)相同结构,在所述中间架(17)上用螺栓(112)把中间机架(13)连接固定,与一层一样向安装好的二层中间机架(18)上放置所述托架(14),所述托架(14)上整齐放置有育秧盘(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中间架(17)两端的顶端都对应插入立柱(19),同一侧的每相邻的两个立柱(19)顶部之间都安装有横撑(110),所述横撑(110)为焊接组件,所述横撑(110)中间为方管焊接结构,所述横撑(110)焊接组件和立柱(19)方管内向上插有弧形护罩架(111),所述弧形护罩架(111)两端竖直中间弯曲,所述弧形护罩架(111)外侧照射盖有保温罩(114),所述保温罩(114)贴合整个中间架(17)、立柱(19)、中间架(17)、横撑(110)、弧形护罩架(111)和底架(12),所述保温罩(114)下端的下摆折叠压起来插入到垫子(11)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结构(2)包括加热装置(21)和电子恒温结构(217),所述电子恒温结构(217)包括电子恒温器(22)、恒温器架(23)、总支架(24)、支架脚(25)、温度传感器(26)、电源软线(27)、蝴蝶螺栓(28)、软线夹(29)和电子恒温器插头(219),所述支架脚(25)竖立在地面上,所述总支架(24)安装在所述支架脚(25)上,所述恒温器架(23)插接安装在所述总支架(24)的上部,所述电子恒温器(22)安装在所述总支架(24)的顶部,所述温度传感器(26)通过温度传感器软线(218)与所述电子恒温器(22)相连,所述电子恒温器插头(219)通过电源软线(27)与所述电子恒温器(22)相连接,所述软线夹(29)将所述电源软线(27)夹在总支架(24)上,所述蝴蝶螺栓(28)安装在所述总支架(2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1)包括加热器箱(210)、水槽(211)、端子箱(212)、地线(213)、信号灯(214)、加热器软线(215)和加热器插头(216),所述加热器箱(210)铺设在水平面上,所述水槽(211)设在所述加热器箱(210)内,所述端子箱(212)和信号灯(214)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箱(210)的侧壁上,所述地线(213)安装在所述加热器箱(210)的底部,所述加热器插头(216)通过加热器软线(215)连接到所述加热器箱(21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17601.2U CN212660696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17601.2U CN212660696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660696U true CN212660696U (zh) | 2021-03-09 |
Family
ID=74838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17601.2U Active CN212660696U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660696U (zh) |
-
2020
- 2020-07-08 CN CN202021317601.2U patent/CN21266069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3018009A1 (en) | A modular, movable, versatile, vertical greenhouse | |
US6393764B1 (en) | Planter elements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 |
KR200473960Y1 (ko) | 조립식 다용도 육묘장치 | |
CN212660696U (zh) | 一种水稻暗化叠盘育秧器 | |
CN114600762A (zh) | 一种水稻工厂化育秧用育秧盘的存放装置 | |
CN108738935A (zh) | 一种装备化多功能光照种植工厂 | |
TWM551812U (zh) | 栽培裝置 | |
CN217446010U (zh) | 一种棚室果蔬栽培用多层式栽培架 | |
CN215011967U (zh) | 一种林业育苗栽培固定装置 | |
CN111642289B (zh) | 一种用于高蛋白大豆育种用试验设备 | |
CN2350945Y (zh) | 种子催芽装置 | |
TWM615486U (zh) | 植栽裝置 | |
CN213453844U (zh) | 一种现代化农业大棚种植用供暖装置 | |
JP2009183234A (ja) | 緑化装置 | |
CN220654206U (zh) | 一种方便取放的有机水果培育设备 | |
CN220897309U (zh) | 一种林业育苗装置 | |
CN212937219U (zh) | 一种立式育种装置 | |
CN213187370U (zh) | 一种寒旱地区蔬菜种植大棚 | |
CN213718874U (zh) | 一种可变形的多层种植设备 | |
CN212205469U (zh) | 一种往复式种子烘干装置 | |
CN213306563U (zh) | 一种园林幼苗保护格栅 | |
CN211210739U (zh) | 一种蔬菜育苗大棚 | |
CN216775739U (zh) | 一种具有自然温控的紫菜养殖箱 | |
CN219269684U (zh) | 一种应用于瓜果类种植的育苗装置 | |
CN218941855U (zh) | 一种农业大棚支撑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