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9041U -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9041U
CN212659041U CN202021383681.1U CN202021383681U CN212659041U CN 212659041 U CN212659041 U CN 212659041U CN 202021383681 U CN202021383681 U CN 202021383681U CN 212659041 U CN212659041 U CN 212659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pad
vibration
touch
pie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836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宜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836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9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9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90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承载板、压电振动件、传递件和触控板,压电振动件设于承载板的承载面上,传递件设于承载板的承载面上且位于压电振动件的外周,传递件临近压电振动件设置,沿垂直于承载面的方向上,传递件的高度大于压电振动件的高度,触控板设于传递件远离承载板的一端面上,触控板在承载板上的投影覆盖压电振动件在承载板上的投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传递件,利用传递件将触控板连接在承载板上,且触控板与压电振动件具有间隙,从而解决了因触控板直接设置在压电振动件上而造成触控板的局部振动较强的问题,提高触控板的振动均匀性,保证触控板的振动效果。

Description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触控功能,平面触控类的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或智能手表等)通常设置有具备触控反馈功能的触控板。
当前,大部分的平面触控类的电子设备主要通过设置压电陶瓷,将触控板设置在压电陶瓷上,利用压电陶瓷振动时带动触控板发生振动,达到实现触控板的触控反馈功能的效果。但是,采用上述方式,由于触控板直接设置在压电陶瓷上,存在触控板靠近压电陶瓷附近的位置的振动较强,而触控板的其他位置的振动较弱的现象,触控板的振动均匀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板的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提高触控板的振动均匀性,保证触控板的振动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振动反馈结构,所述振动反馈结构包括:
承载板,具有承载面;
压电振动件,所述压电振动件设于所述承载板的所述承载面上;
传递件,所述传递件设于所述承载板的所述承载面上且位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外周,所述传递件临近所述压电振动件设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上,所述传递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高度;以及
触控板,所述触控板设于所述传递件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面上,所述触控板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压电振动件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这样能使所述触控板与所述压电振动件不直接接触,提高所述触控板的振动均匀性,而且所述传递件临近所述压电振动件设置,能够提高所述触控板的振动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递件为多个,多个所述传递件沿所述压电振动件的中心间隔排列设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外周;或者,所述传递件为一个,所述传递件为环绕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外周一周设置的环形结构。设置多个所述传递件或一个环形传递件,能够提高所述触控板在所述承载板上的平稳性,有利于保证所述触控板上的振动均匀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递件为两个,两所述传递件分位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相对两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振动件沿平行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传递件沿平行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这样能够使所述传递件的传递振动效果较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和所述触控板两者之一与所述传递件一体成型,两者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传递件粘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能够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粘接方式比较简单,而且粘接的强度较高、成本较低、质量较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传递件为硬泡棉件、硬硅胶件、硬塑胶件或硬橡胶件,能够使所述传递件具有一定的振动变形力同时该振动变形力较小,以减小对振动的缓冲作用,保证震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板与所述传递件连接的一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临近所述触控板的边缘设置,且所述限位件间隔位于所述传递件的外周,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承载板设置并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触控板的边缘被按压时沿朝向所述承载板运动的位移,或所述承载板的所述承载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临近所述触控板的边缘设置,且所述限位件间隔位于所述传递件的外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触控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触控板被按压时沿朝向所述承载板运动的位移,从而防止所述触控板的边缘沿朝向所述承载板运动的位移过大,提高所述触控板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承载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承载板之间的间距为0.07mm~0.15mm,能够保证所述触控板的边缘具有较强的按压灵敏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对应所述触控板的边缘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所述触控板的边缘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限位件的外周,这样有利于在所述触控板的边缘被按压时,提高所述承载板的受力变形程度,从而能间接提高所述触摸板的边缘的灵敏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为两个,两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两相对侧,各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部分、第二开口部分和第三开口部分,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三开口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分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围合形成U字形或C字形的容置区域,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容置区域内。通过利用所述开口与所述限位件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触控板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硬泡棉件、硬硅胶件、硬塑胶件或硬橡胶件,保证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承载板接触的接触面不易变形,便于所述限位件挤压所述承载板使其发生形变,提高所述触控板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的设置有所述压电振动件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区域和自所述第一区域向外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控板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所述承载板的固定安装,方便所述承载板的组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所述传递件和所述触控板三者的厚度之和为2.0mm~2.4mm,即所述反馈振动结构的厚度较薄,有利于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所述振动反馈结构的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传递件,利用传递件将触控板连接在承载板上,且触控板与压电振动件具有间隙,这样,触控板无需直接与压电振动件接触,从而能够解决因触控板直接设置在压电振动件上而造成触控板的局部振动较强的问题,提高触控板的振动均匀性,保证触控板的振动效果。此外,由于传递件临近压电振动件设置,因此能够提高触控板的振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振动反馈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振动反馈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振动反馈结构的传递件位于触控板的边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和振动反馈结构2,该振动反馈结构2安装在设备壳体1上。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为但不局限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具体地,振动反馈结构2包括承载板20、压电振动件21、传递件22和触控板23,承载板20安装在设备壳体1上,承载板20具有承载面,压电振动件21设于承载板20的承载面上,传递件22设于承载板20的承载面上且位于压电振动件21的外周,且传递件22临近压电振动件21设置,沿垂直于该承载板20的承载面的方向上,传递件22的高度大于压电振动件21的高度,触控板23设于传递件22远离承载板20的一端面上,以使触控板23与压电振动件21具有间隙从而与压电振动件21不直接接触,且该触控板23在承载板20上的投影覆盖压电振动件21在承载板20上的投影。
采用本实施例,通过在承载板20上设置有高度高于压电振动件21的传递件22,并将触控板23设置在传递件22远离承载板20的一端面上,以使触控板23与压电振动件21不直接接触,有利于使触控板23上各处的振动强度大致保持一致,提高触控板23的振动均匀性,保证触控板23的振动效果。而且,本申请的传递件22临近压电振动件21设置,即传递件22靠近振动源设置,能够提高触控板23的振动强度。
可选地,该传递件22为弹性件。通过设置传递件22为弹性件,有利于压电振动件21带动触控板23发生振动,可增加触控板23的振动幅度,以满足触控反馈的要求。具体地,为了保证震感,该传递件22可采用弹性的硬质材料,例如传递件22可为硬泡棉件、硬硅胶件、硬塑胶件或硬橡胶件等,从而该传递件22具有一定的振动变形力同时该振动变形力较小,可以减小对振动的缓冲作用,保证震感。
进一步地,承载板20和触控板23两者之一与传递件22一体成型,两者中的另一个与传递件22粘接。示例性地,承载板20可与传递件22一体成型,触控板23可采用胶黏剂或者是背胶粘接在传递件22远离承载板20的一端面上,这样,将传递件22一体成型于承载板20,能够简化安装过程,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又采用粘接方式将触控板23固定在传递件22上,安装方式比较简单,而且相较于传统的机械紧固(铆接、焊接、螺接等方式),粘接的强度较高、成本较低,且安装后的振动反馈结构2整体质量较轻,有利于该振动反馈结构2的轻量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传递件22可通过粘接方式设置在触控板23和承载板20之间,例如传递件22可采用胶黏剂或者是背胶粘接在承载板20上,以及采用胶黏剂或者是背胶将传递件22远离承载板20的一端面与触控板23粘接。
可选地,压电振动件21可为由压电材料制成的部件,例如压电陶瓷片或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等,该压电振动件21可通过导电件(例如柔性电路板、导线等)接入电流。在压电振动件21被通入电流时,该压电振动件21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产生振动,并通过传递件22将振动效果传递至触控板23,实现振动效果。
进一步地,压电振动件21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当压电振动件21为多个时,多个压电振动件21可依次叠设或者是并排设置。压电振动件21可以设置在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的边缘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的中心的位置;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的边缘的位置和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的中心的位置,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以压电振动件21设置在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的中心的位置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地,传递件22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该传递件22可为多个,多个传递件22沿压电振动件21的中心间隔排列设于压电振动件21的外周。这样,能够提高触控板23在承载板20上的平稳性,有利于保证触控板23上的振动均匀性。
另一种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该传递件22可为一个,则传递件22可为环绕压电振动件21的外周一周设置的环形结构。这样,同样能够提高触控板23在承载板20上的平稳性,有利于保证触控板23上的振动均匀性。
可选地,触控板23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方形触控板、圆形触控板或椭圆形触控板等。对应的,承载板20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方形承载板、圆形承载板或椭圆形承载板等。压电振动件21的形状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方形、圆形或环形等;传递件22的形状可以为但不局限于方形、圆形或环形等。
本实施例以触控板23为长方形触控板、承载板20为长方形承载板、压电振动件21的形状为长方形、传递件22的形状为长方形,以及两个传递件22分位于压电振动件21的相对两侧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触控板23的长度方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x所示出的方向,换言之,触控板23具有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定义触控板23的宽度方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y所示出的方向,换言之,触控板23具有沿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示例性地,承载板20的长度方向与触控板23的长度方向同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x所示出的方向,承载板20的宽度方向与触控板23的宽度方向同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y所示出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定义仅为便于描述和理解做的示例,不限定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该传递件22为两个,两个传递件22分位于压电振动件21的相对两侧。其中,压电振动件21的长度方向与承载板20的长度方向同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x所示出的方向,则压电振动件21的相对两侧为压电振动件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若将两个传递件22设置在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两端的边缘的位置,会使触控板23对应两个传递件22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较大,导致自身悬空的跨度比较大,这样,不仅会使触控板23上的振动均匀性较差,而且在按压触控板23时,易触碰到压电振动件21,从而有可能对压电振动件21造成影响,因此,本申请限定两个传递件22临近压电振动件21,而非位于对应触控板23的边缘的位置,能够有效减小承载板20自身悬空的跨度,有利于提高触控板23的振动均匀性,而且,在按压触控板23时,也不易触碰到压电振动件21。
请再次参阅图2、图3,可选地,各个传递件22可沿平行于承载面的第一方向延伸,换句话说,传递件22的宽度和承载板20的宽度相同,从而与触控板23连接时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而且,压电振动件21沿平行承载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即各个传递件22的延伸方向与压电振动件21在承载板20上的延伸方向垂直,使传递件22的传递振动效果较好。
其中,上述第一方向与承载板20的宽度方向同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y所示出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与承载板20的长度方向同向,为如图3中的箭头x所示出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触控板23与传递件22连接的一面设有限位件24,该限位件24位于传递件22的外周且与传递件22间隔设置,限位件24朝向承载板20设置并与承载板20之间具有间距。通过在触控板23与传递件22连接的一面设置限位件24,利用限位件24能够限制触控板23对应限位件24的位置沿朝向承载板20运动的位移,从而能够防止被按压时触控板23对应限位件24的位置沿朝向承载板20运动的位移比较大,提高该位置的按压灵敏度。
示例性地,该限位件24可临近触控板23的边缘设置,以限制触控板23的边缘被按压时沿朝向承载板20运动的位移,防止触控板23的边缘沿朝向承载板20运动的位移过大,有效提高触控板23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可选地,该限位件24朝向承载板20的一端的端面与承载板20之间的间距可为0.07mm~0.15mm,例如:0.07mm、0.09mm、0.10mm、0.13mm或0.15mm等。将限位件24朝向承载板20的一端的端面与承载板20之间的间距控制在0.07mm~0.15mm的范围之内,能够保证触控板23的边缘具有较强的按压灵敏度。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承载板20的承载面设有限位件24,该限位件24临近触控板23的边缘设置,且限位件24间隔位于传递件22的外周,限位件24与触控板23之间具有间距,这样同样能够利用该限位件24限制触控板23被按压时沿朝向承载板20运动的位移,以防止触控板23的边缘沿朝向承载板20运动的位移过大,有效提高触控板23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可选地,该限位件24朝向触控板23的一端的端面与触控板23之间的间距可为0.07mm~0.15mm,例如:0.07mm、0.09mm、0.10mm、0.13mm或0.15mm等。将限位件24朝向触控板23的一端的端面与触控板23之间的间距控制在0.07mm~0.15mm的范围之内,能够保证触控板23的边缘具有较强的按压灵敏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触控板23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该限位件24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硬质材料,例如限位件24可为硬泡棉件、硬硅胶件、硬塑胶件或硬橡胶件等,这样能够保证限位件24与承载板20接触的接触面不易变形,方便在触控板23的边缘被按压时,限位件24能够挤压承载板20使其发生形变,提高触控板23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0的设置有压电振动件21的一面为第一面,该第一面具有第一区域和自第一区域向外延伸的第二区域,其中该触控板23在第一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区域,该第二区域设有安装孔201,该安装孔201用于承载板20的固定安装。这样,能够承载板20上预留位置开设安装孔201和定位孔,便于承载板20与设备壳体1的组装,方便振动反馈结构2组装至电子设备上。示例性地,可在设备壳体1对应安装孔201的位置上开设螺纹孔,采用锁紧件3穿过安装孔201与螺纹孔螺接,以将承载板20安装固定在设备壳体1上。其中,该锁紧件3可为螺栓、螺丝或螺钉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板20与设备壳体1的组装方式也可选用卡扣连接的方式或磁吸连接方式。例如,可在承载板20的第二区域设置扣合部件,对应的,在设备壳体1上设置于该扣合部件配合的卡扣部件,利用二者的扣合连接,实现承载板20与设备壳体1的连接。
为了能使承载板20更加稳固地安装在设备壳体1上,该锁紧件3还套设有防松垫圈30,从而可利用该防松垫圈30提高锁紧件3与螺纹孔的连接稳定性,提高承载板2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0对应触控板23的边缘位置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形状与触控板23的边缘形状相匹配,且开口位于限位件24的外周。通过在承载板20上开设有与触控板23的边缘形状相匹配的开口,有利于在触控板23的边缘被按压时,提高承载板20的受力变形程度,从而能间接提高触摸板的边缘的灵敏度;而且,开口的设置,还可以弱化承载板20给设备壳体1带来的振动,减弱除触控板23外其他多余的振动。
可选地,该开口为两个,该两个开口可分别位于压电振动件21的两相对侧。具体地,各个开口均包括第一开口部分202a、第二开口部分202b和第三开口部分202c,该第一开口部分202a沿承载板20的宽度方向自承载板20的一侧向承载板20的另一侧延伸,第二开口部分202b和第三开口部分202c分别连接于第一开口部分202a的两端并与第一开口部分202a围合形成U字形或C字形的容置区域,限位件24在承载板20上的投影位于容置区域内。这样利用该开口与限位件24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触控板23的边缘的按压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20、传递件22和触控板23三者的厚度之和为2.0mm~2.4mm,例如:2.0mm、2.1mm、2.2mm、2.3mm或2.4mm等,即本申请的振动反馈结构2的厚度为2.0mm~2.4mm,厚度较薄,有利于产品的薄型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传递件,利用传递件将触控板连接在承载板上,且触控板与压电振动件具有间隙,这样,能够解决因触控板直接设置在压电振动件上而造成触控板的局部振动较强的问题,提高触控板的振动均匀性,保证触控板的振动效果。而且,由于传递件临近压电振动件设置,因此能够提高触控板的振动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反馈结构包括:
承载板,具有承载面;
压电振动件,所述压电振动件设于所述承载板的所述承载面上;
传递件,所述传递件设于所述承载板的所述承载面上且位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外周,所述传递件临近所述压电振动件设置,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上,所述传递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高度;以及
触控板,所述触控板设于所述传递件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端面上,所述触控板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压电振动件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件为多个,多个所述传递件沿所述压电振动件的中心间隔排列设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外周;或者,所述传递件为一个,所述传递件为环绕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外周一周设置的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件为两个,两所述传递件分位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振动件沿平行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传递件沿平行于所述承载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和所述触控板两者之一与所述传递件一体成型,两者中的另一个与所述传递件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与所述传递件连接的一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临近所述触控板的边缘设置,且所述限位件间隔位于所述传递件的外周,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承载板设置并与所述承载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触控板被按压时沿朝向所述承载板运动的位移;或
所述承载板的所述承载面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临近所述触控板的边缘设置,且所述限位件间隔位于所述传递件的外周,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触控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触控板被按压时沿朝向所述承载板运动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对应所述触控板的边缘位置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与所述触控板的边缘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限位件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两个,两所述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两相对侧;
各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部分、第二开口部分和第三开口部分,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三开口部分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分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围合形成U字形或C字形的容置区域,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容置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的设置有所述压电振动件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具有第一区域和自所述第一区域向外延伸的第二区域,所述触控板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所述承载板的固定安装。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振动反馈结构,所述振动反馈结构的所述承载板安装于所述设备壳体上。
CN202021383681.1U 2020-07-13 2020-07-13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9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3681.1U CN212659041U (zh) 2020-07-13 2020-07-13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3681.1U CN212659041U (zh) 2020-07-13 2020-07-13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9041U true CN212659041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0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8368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9041U (zh) 2020-07-13 2020-07-13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90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8567A (zh) * 2021-12-23 2022-05-03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及终端设备
WO2024050746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8567A (zh) * 2021-12-23 2022-05-03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及终端设备
CN114428567B (zh) * 2021-12-23 2024-09-20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及终端设备
WO2024050746A1 (zh) * 2022-09-08 2024-03-1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触控板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9041U (zh) 振动反馈结构及电子设备
KR101881000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파손 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2514546B (zh) 包含屏蔽构件的电子设备
JP2020510887A (ja) アンダースクリーンバイオメトリクス認証装置、バイオメトリクス認証ユニット及び端末装置
CN210776587U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US20200272205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4376375U (zh) 触控反馈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087172B (zh) 一种屏幕发声设备
US92743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chassis
EP2755367B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de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824795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5575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out front case frame
EP3862854B1 (en) Operation device
CN107257514B (zh) 麦克风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457977U (zh) 触控反馈组件及电子设备
US8634032B2 (en) Televis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3545248U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817526B (zh) 激励器和电子终端
CN212658998U (zh) 触控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1560461U (zh) 电动牙刷
CN211604073U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CN214846613U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148183B (zh) 固定组件及具有该固定组件的电子设备
CN216817365U (zh) 一种触控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302436U (zh) 鼠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