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0969U -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0969U
CN212650969U CN202020502315.7U CN202020502315U CN212650969U CN 212650969 U CN212650969 U CN 212650969U CN 202020502315 U CN202020502315 U CN 202020502315U CN 212650969 U CN212650969 U CN 212650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ist
clamping plate
hernia
patient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023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衍照
魏传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5023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0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0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09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包括缠绕于患者腰部的腰腹带、设置于腰腹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一魔术贴刺、设置于腰腹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一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一魔术贴和设置于腰腹带内侧中部用于盛放药包的盛放袋,还包括用于增加腰腹带稳定性的固定组件和用于促使盛放袋内部所放药包与患者疝环口紧密相接的膨胀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连接绳设置于腰腹带顶部用于对患者胸部下侧进行环绕束缚的束紧带、设置于束紧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二魔术贴刺和设置于束紧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二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二魔术贴。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提供了一种稳定性较强且不易对患者勒紧过度的疝气带。

Description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背景技术
疝气治疗带是疝气治疗中非手术治疗疝气的一种方法,不需住院、手术、打针,无任何痛苦和毒副作用,解决了疝气手术的高额费用及手术痛苦的问题,一般来讲小孩子或身体弱的人通常用这种方式。
然而传统的疝气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疝气带已然无法满足目前本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疝气带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一、传统疝气带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对患者腰部进行束缚的固定方式,然而该种固定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稳定性较差,疝气带虽水平方向得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然而疝气带在垂直方向则易出现滑动的现象,此种情况的发生将直接影响疝气带的使用效果。
二、疝气带上的药包一般需医护人员将疝气带束紧于患者的腰部,以达到药包贴合于患者疝环口的目的,然而该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疝气带易勒紧过度对患者造成身体影响,且当患者身体不适感增加时,则直接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排斥感,此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不利于疝气带对患者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也将增加患者的身体不适感及心理排斥感。
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疝气带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传统疝气带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更进一步解决传统疝气带在使用过程中,易对患者勒紧过度,增加患者心理排斥感及身体不适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包括缠绕于患者腰部的腰腹带、设置于腰腹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一魔术贴刺、设置于腰腹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一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一魔术贴和设置于腰腹带内侧中部用于盛放药包的盛放袋,还包括用于增加腰腹带稳定性的固定组件和用于促使盛放袋内部所放药包与患者疝环口紧密相接的膨胀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连接绳设置于腰腹带顶部用于对患者胸部下侧进行环绕束缚的束紧带、设置于束紧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二魔术贴刺和设置于束紧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二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二魔术贴,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腰腹带底部用于对患者大腿根部进行缠绕固定的缠绕带,所述缠绕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刺,所述缠绕带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三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三魔术贴;
所述膨胀组件包括设置于盛放袋内部的气囊和用于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的注气件,所述注气件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后的气囊可促使药包贴合于患者疝环口处。
进一步,所述注气件包括充气囊体和与充气囊体及气囊相连通的连接管。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气囊相连通的连接内管和与充气囊体相连通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内管的一端经连接套管的一端开口处延伸至连接套管的内侧。
进一步,所述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调节连接绳长度的调节件。
进一步,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于连接绳上的第一卡板和通过铰链设置于第一卡板一端的第二卡板,所述连接绳可于第一卡板上做绕线收放运动从而调节连接绳的使用长度,所述第一卡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板,所述第二卡板的端部设置有与限位孔板上的限位孔相卡合的弹性限位键,所述弹性限位键卡合至限位孔的内侧构成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叠合固定,所述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叠合固定后可将绕线后的连接绳进行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普外科用疝气带,通过束紧带、第二魔术贴刺、第二魔术贴、缠绕带、第三魔术贴刺和第三魔术贴的配合使用,当患者在使用本工具时,可在腰腹带对患者腰部绑缚锁紧完毕后,再将束紧带对患者胸部下侧进行缠绕,并利用第二魔术贴及第二魔术贴刺之间的互相粘合使得束紧带对患者胸部下侧进行束紧固定,同时利用缠绕带对患者大腿根部进行缠绕,并利用第三魔术贴刺及第三魔术贴之间的互相粘合,使得缠绕带对患者大腿根部进行束缚固定,由此提高腰腹带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使得腰腹带在束缚于患者腰部后,可对患者的胸部下侧及大腿根部一并进行绑缚固定,通过对患者三处部位同时进行绑缚固定,解决了腰腹带在对患者腰部进行缠绕束缚时的稳定性较差问题,避免药包偏离患者的疝环口处,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2.该普外科用疝气带,通过气囊和注气件的配合使用,医护人员在将本工具绑缚于患者身上后,可直接利用注气件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后的气囊可促使药包紧贴于患者的疝环口处,由此摆脱了传统疝气带在使用过程中,仅可通过勒紧腰腹带,提高药包与疝环口接触性的陈旧方式,采用全新的气囊膨胀方式增加患者疝环口与药包的接触性,本申请技术方案既无需担心腰腹带对患者过度勒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无需担心气囊膨胀可能对患者所造成的身体伤害。
简而言之,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提供了一种稳定性较强且不易对患者勒紧过度的疝气带。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立体示意图。
图中:1、腰腹带;2、第一魔术贴刺;3、第一魔术贴;4、盛放袋;5、固定组件;501、束紧带;502、第二魔术贴刺;503、第二魔术贴;504、缠绕带;505、第三魔术贴刺;506、第三魔术贴;6、膨胀组件;601、气囊;7、注气件;701、充气囊体;8、连接管;801、连接套管;802、连接内管;9、调节件;901、第一卡板;902、第二卡板;10、弹性限位键;11、限位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包括缠绕于患者腰部的腰腹带1、设置于腰腹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一魔术贴刺2、设置于腰腹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一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一魔术贴3和设置于腰腹带内侧中部用于盛放药包的盛放袋4,还包括用于增加腰腹带稳定性的固定组件5和用于促使盛放袋内部所放药包与患者疝环口紧密相接的膨胀组件6,当患者在使用本工具时,首先将腰腹带绑缚于患者的腰腹部位,并利用第一魔术贴刺及第一魔术贴相互粘合,达到调节腰腹带对患者腰腹部位的绑缚力,且需将药包放入至盛放袋的内部,且盛放袋一侧需紧靠于疝环口处;
固定组件5包括通过连接绳设置于腰腹带顶部用于对患者胸部下侧进行环绕束缚的束紧带501、设置于束紧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二魔术贴刺502和设置于束紧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二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二魔术贴503,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腰腹带底部用于对患者大腿根部进行缠绕固定的缠绕带504,缠绕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刺505,缠绕带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三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三魔术贴506,当腰腹带束缚完毕后,可将束紧带对患者的胸部下侧进行缠绕,并利用第二魔术贴刺及第二魔术贴之间的相互粘合,达到调节束紧带对患者胸部下侧的绑缚力,当束紧带绑缚完毕后,可将缠绕带对大腿根部进行缠绕并再次利用第三魔术贴刺及第三魔术贴之间的相互粘合,调节缠绕带对大腿根部的束缚固定力,由此则完成将本工具固定于患者身部;
膨胀组件6包括设置于盛放袋内部的气囊601和用于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的注气件7,注气件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后的气囊可促使药包贴合于患者疝环口处,当本工具固定完毕后,可利用注气件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后的气囊,可驱使盛放袋内部所放药包向疝环口处贴近,此技术方案有效摆脱传统腰腹带勒紧后,方可将药包紧贴于患者疝环口处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中:注气件7包括充气囊体701和与充气囊体及气囊相连通的连接管8,此处可按压充气囊体,气体可经连接管对气囊进行注气。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8包括与气囊相连通的连接内管802和与充气囊体相连通的连接套管801,连接套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连接内管的一端经连接套管的一端开口处延伸至连接套管的内侧,当气囊注气完毕后,可将连接套管与充气囊体一并分离拆卸,由此则可避免本工具在使用时,充气囊体持续悬挂对本工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而当需对气囊进行注气时,仅需将连接内管伸入至连接套管的内侧,并手动捏紧连接套管及连接内管的交接处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当气囊注气完毕后,可关闭单向阀,避免气囊内部出现气体外泄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用于调节连接绳长度的调节件9,此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型,利用调节件对连接绳的使用长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件9包括设置于连接绳上的第一卡板901和通过铰链设置于第一卡板一端的第二卡板902,连接绳可于第一卡板上做绕线收放运动从而调节连接绳的使用长度,第一卡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板11,第二卡板的端部设置有与限位孔板上的限位孔相卡合的弹性限位键10,弹性限位键卡合至限位孔的内侧构成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叠合固定,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叠合固定后可将绕线后的连接绳进行锁紧固定,当需缩短连接绳进行使用时,可先行将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板展开,并转动第一卡板,使得连接绳在第一卡板上做绕线运动,当连接绳长度调节完毕后,反向转动第二卡板,驱使弹性限位键卡合至限位孔的内侧,则可将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形成叠合固定状,叠合固定后的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可对绕线后的连接绳进行固定,而当需放长连接绳进行使用时,可按压弹性限位键,使其向内收缩,并逐渐脱离于限位孔的内侧,此时第二卡板处于活动状,使用者便可将第二卡板及第一卡板展开,随后将第一卡板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连接绳做放线运动,本申请所提及的弹性限位键在已授权公开的实用新型案件“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CN208281424U)中,已对弹性限位键的结构原理进行公开,故本申请不再对此进行重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包括缠绕于患者腰部的腰腹带、设置于腰腹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一魔术贴刺、设置于腰腹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一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一魔术贴和设置于腰腹带内侧中部用于盛放药包的盛放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增加腰腹带稳定性的固定组件和用于促使盛放袋内部所放药包与患者疝环口紧密相接的膨胀组件;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连接绳设置于腰腹带顶部用于对患者胸部下侧进行环绕束缚的束紧带、设置于束紧带一端侧面上的第二魔术贴刺和设置于束紧带另一端侧面上的与第二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二魔术贴,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腰腹带底部用于对患者大腿根部进行缠绕固定的缠绕带,所述缠绕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魔术贴刺,所述缠绕带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三魔术贴刺相互粘合的第三魔术贴;
所述膨胀组件包括设置于盛放袋内部的气囊和用于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的注气件,所述注气件对气囊进行注气,膨胀后的气囊可促使药包贴合于患者疝环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件包括充气囊体和与充气囊体及气囊相连通的连接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气囊相连通的连接内管和与充气囊体相连通的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内管的一端经连接套管的一端开口处延伸至连接套管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内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连接绳长度的调节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于连接绳上的第一卡板和通过铰链设置于第一卡板一端的第二卡板,所述连接绳可于第一卡板上做绕线收放运动从而调节连接绳的使用长度,所述第一卡板上设置有限位孔板,所述第二卡板的端部设置有与限位孔板上的限位孔相卡合的弹性限位键,所述弹性限位键卡合至限位孔的内侧构成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叠合固定,所述第一卡板及第二卡板叠合固定后可将绕线后的连接绳进行锁紧固定。
CN202020502315.7U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0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315.7U CN212650969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02315.7U CN212650969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0969U true CN212650969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0231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50969U (zh) 2020-04-08 2020-04-08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0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50969U (zh) 一种普外科用疝气带
CN210095835U (zh) 腹股沟疝术后固定盐袋的装置
CN110464414A (zh) 一种带腿部固定的髂骨充气压力止血带
CN214967410U (zh) 介入术后体位固定器具
CN214710636U (zh) 一种用于会阴部术后压迫止血的加压裤
CN201930114U (zh) 一种骨折外固定装置
CN209713350U (zh) 一种踝关节冷、热两用敷带
CN207755327U (zh) 一种医用护理扎带
CN207429248U (zh) 一种便捷式骨外科固定夹板
CN207768614U (zh) 一种新型外科术后护理装置
CN209966721U (zh) 一种能避免患者手术区域感染并保障转运安全的束手带
CN218305014U (zh) 一种颈背部创面加压装置
CN210019515U (zh) 一种用于术后病人的止血装置
CN201578412U (zh) 骨科用骨折固定器
CN208989290U (zh) 一种产后收腹带
CN112006846B (zh) 加压包扎装置
CN219307143U (zh) 一种创口防护型绷带
CN216933732U (zh) 一种用于多部位包扎的急救装置
CN218684884U (zh) 一种骨折伤员现场紧急固定装置
CN213130241U (zh) 一种可调式冰敷袋
CN217960527U (zh) 一种颈部乳糜漏加压包扎装置
CN216417443U (zh) 一种妇产科用护理带
CN212817074U (zh) 一种脊柱辅助治疗装置
CN213588718U (zh) 术后脑保护装置
CN213346341U (zh) 一种可以随时调节压力的下肢弹性绷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