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0952U -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0952U
CN212650952U CN202020583880.0U CN202020583880U CN212650952U CN 212650952 U CN212650952 U CN 212650952U CN 202020583880 U CN202020583880 U CN 202020583880U CN 212650952 U CN212650952 U CN 212650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support
haptic
area
hap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38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毳
白芳
侯宝杰
徐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hird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5838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0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0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0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包括支撑区和支撑襻,所述支撑区与支撑襻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区为封闭的平面结构,所述支撑区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人工晶体光学区的中空区;所述支撑襻均向所述支撑区的一侧倾斜,支撑襻与支撑区各自所在的平面形成襻角。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晶体支撑环,可以在后囊损坏或缺失的情况下,起到类似后囊膜的支撑作用;还能够通过设置支撑区,可以起到稳定人工晶体的作用,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手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满意度。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晶体植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背景技术:
目前,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目前多数使用折叠型人工晶体,通过较小的切口植入晶状体的囊袋内,通过后囊支撑,保证人工晶体的正常位置。由于手术操作或患者本身的原因,经常会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手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或脱位,严重影响视力,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若不植入人工晶体,则需要二次手术将硬性人工晶体通过睫状沟缝合固定,患者需要再经历一次手术创伤,而且硬性人工晶体无法折叠,需要更大的手术切口,手术损伤更大,风险增加。目前尚无后囊破裂后,软性人工晶体植入的补救措施。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可以在后囊破坏的情况下,起到类似后囊膜支撑作用的产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包括支撑区和支撑襻,所述支撑区与支撑襻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区为封闭的平面结构,所述支撑区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人工晶体光学区的中空区;所述支撑襻均向所述支撑区的一侧倾斜,支撑襻与支撑区各自所在的平面形成襻角,呈角度设置为本新型的重要发明点。
优选地,所述襻角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30度。
优选地,所述襻角的角度范围为10度至20度。
优选地,根据支撑襻的数量,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可以分为双襻型、三襻型或四襻型,对应支撑襻的数量分别为2个,3个或4个。
优选地,根据支撑襻的形状,所述支撑襻可以分为C型襻、环型襻、T型襻、L型襻、弧型襻或抓型襻。
优选地,所述环型襻包括第一襻臂和第一襻拖,所述第一襻臂一端与支撑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襻拖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襻拖呈环形设置;所述C型襻一端为固定端,与支撑区固定连接,另一端呈C形设置;所述T型襻形状为T型,其包括第二襻臂和第二襻拖,所述第二襻臂一端与支撑区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于第二襻拖并与第二襻拖固定连接,第二襻拖两侧的自由端向背离支撑区方面弯曲;所述L型襻形状为L型,其包括第三襻臂和第三襻拖,第三襻臂的一端与支撑区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于第三襻拖且与第三襻臂的一个端头固定连接;所述弧型襻两端皆与支撑区固定连接,两端中间呈半圆环形或半椭圆环形;所述抓型襻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其非圆边与支撑区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区的支撑宽度为2至4毫米。
优选地,支撑区中央中空区的直径为5至5.5毫米。
优选地,所述支撑区的厚度为0.4至1毫米。
优选地,所述疏通槽的深度为支撑区厚度的1/4至1/2。
优选地,所述疏通槽可以设置在支撑区一面,也可以设置在支撑区的两面,当支撑区两面设置疏通槽时,两面的疏通槽不可以相交。
优选地,所述支撑区和支撑襻所采用的材料为具有柔韧性和延伸性的弹性材料。
优选地,所述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酯(包括亲水性的和疏水性的)、水凝胶(如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硅凝胶(如以二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优选地,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呈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晶体支撑环,能够通过设置支撑区和支撑襻,可以起到类似后囊膜的支撑作用,保持眼球前节、后节的正常结构。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晶体支撑环,能够通过设置支撑区,可以起到对稳定人工晶体的作用,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手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满意度。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晶体支撑环,能够通过使用弹性材料,可以折叠放置,减少手术创口,增加手术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含有环型襻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人工晶体支撑环的侧视图;
图3为支撑环中支撑区的示意图;
图4为含有C型襻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含有T型襻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含有L型襻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含有弧型襻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含有抓型襻的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的示意图;
图10为又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外支撑件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支撑区;11、疏通槽;12、固定条;2、支撑襻;201、第一襻拖;202、第一襻臂;211、第二襻拖;212、第二襻臂;221、第三襻拖;222、第三襻臂;3、光学区;4、支撑条;5、支撑框。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人工晶体支撑环包括支撑区1和支撑襻2,所述支撑区1与支撑襻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区1为封闭的平面结构,如图1-7所示,所述封闭的平面结构可以为环形,由于人工晶体光学区为圆形,所以大部分支撑区1形状采用环形,贴合性更好,所述封闭的平面结构也可以为多边形,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区1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人工晶体光学区的中空区3,用于放置人工晶体光学区;所述支撑襻2均向所述支撑区1的一侧倾斜,支撑襻2与支撑区1各自所在的平面形成襻角α,当人工晶体支撑环被植入后,由于睫状沟及人工晶体的挤压,支撑区1会稍向后凸呈锅形,可以更好容纳人工晶体,稳定不易滑脱。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区1的支撑宽度A为3毫米,支撑区1的中空区3直径是5毫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支撑区1宽度一般为2至4毫米,光学区3直径一般为5至5.5毫米,光学区3直径加上支撑宽度A符合睫状沟的内部构造;所述支撑区1的厚度为0.4至1毫米,若低于0.4毫米,则对应支撑力不够,经过长期使用磨损,易产生损坏;若厚度高于1毫米,则会对玻璃体造成较大压力,易产生其他眼部病变。
如图2所示,所述襻角α的角度为15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襻角α的角度可以设置为0度至30度,如0度、5度、10度、20度、25度、30度等,考虑大部分手术情况,可以将角度范围缩小至10度至20度。
所述支撑襻3包括含有2个襻的双襻型、含有3个襻的三襻型和含有4个襻的四襻型支撑襻。如图4和图7所示的人工晶体支撑环为双襻型,双襻型结构在手术时创口最小,导入后容易调整位置;如图1和图5所示的人工晶体支撑环为三襻型,三襻型结构在手术时创口较小,导入固定好位置后不易滑动,稳定性最好;如图6和图8所示的人工晶体支撑环为四襻型,四襻型结构在手术时创口较小,支撑力最强。
所述支撑襻2包括襻的自由端含有环形结构的环型襻、襻呈C形的C型襻、呈T形的T型襻、呈L形的L型襻、呈弧形的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的弧型襻或向外延伸形成抓合力的抓型襻。
如图1所示的支撑襻2为环型襻,所述环型襻包括第一襻臂202和第一襻拖201,所述第一襻臂202一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襻拖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襻拖201呈环形设置,优选椭圆形或圆形,更优选为椭圆形,该形状配合弹性材料使得其弹性支撑力较好,且不易对睫状沟造成损伤,安全性较高。
如图4所示的支撑襻2为C型襻,所述C型襻一端为固定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呈C型设置;该C型襻优选为双襻型,两个所述C型襻的自由端呈中心对称设置,C型襻适用范围最广。
如图5所示的支撑襻2为T型襻,所述T型襻包括第二襻臂212和第二襻拖211,所述第二襻臂212一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于第二襻拖211并与第二襻拖211固定连接,所述襻拖211展平状态形状近似为T形,第二襻拖211在植入睫状沟后由于睫状沟及人工晶体的挤压,211两侧的自由端向背离支撑区1方面弯曲,弯曲后的自由端可以更好地包裹住人工晶体,贴合度较高,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
如图6所示的支撑襻2为L型襻,所述L型襻形状为L型,其包括第三襻臂222和第三襻拖221,第三襻臂222的一端与支撑区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于第三襻拖221且与第三襻拖221的一个端头固定连接;该L型襻为含有4个襻的四襻型结构,所述支撑区1的左右两侧各两个L型襻,且每一侧的两个L型襻中,第三襻拖221相对设置形成两个L型襻的开口面对面设置,该结构使得整个支撑环稳定性好,支撑作用强,且不会对人工晶体造成损害。
如图7所示的支撑襻2为弧型襻,所述弧型襻两端皆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两端中间呈半圆环形或半椭圆环形,弧型襻手术时不易划伤眼部,安全性较高。
如图8所示的支撑襻2为抓型襻,所述抓型襻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其非圆边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抓型襻抓合覆盖面积较大,支撑作用强,不易发生折损,安全性较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所采用的材料亲水性丙烯酸酯,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还可以采用其它具有柔韧性和延伸性的弹性材料,如疏水性丙烯酸酯、水凝胶(如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硅凝胶(如以二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本实施例中的人工晶体支撑环呈一体注塑成型,还可以采用粘合、熔接等方法。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区1沿直径方向可以分布2个疏通槽11,所述疏通槽11的数量可以为1至4个,如2个,通过设置疏通槽11,有利于眼内液的流动。
所述疏通槽11的深度为支撑区1厚度的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疏通槽11的深度设置范围为支撑区1厚度的1/4至1/2,若厚度低于1/4,则眼内液流动效果不明显,若厚度高于1/2,则对应疏通槽11对应区域由于厚度太小,容易因磨损、弯折等原因造成支撑环损坏。
所述疏通槽11设置在支撑区1的一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疏通槽11也可以设置在支撑区1的两面,当支撑区1两面设置疏通槽11时,两面的疏通槽11不可以相交。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人还设计了类似图9-12中的结构,但由于其存在一些弊端,故舍弃。具体地,如图9所示,支撑环包括支撑框5和支撑条4,由外部的支撑框5做睫状沟内的固定,由支撑条44做人工晶体的固定;由于支撑框5较细且为固定圆形,术后长期使用容易造成人工晶体支撑环错位或滑落,出现问题则需要再次做手术进行矫正或替换;由于支撑条4较细,较易发生弯折或损毁,手术完成后,随着长期使用,一旦其中一条或两条发生弯折或损坏,则晶状体位置会发生变化,需要再次做手术进行矫正或替换。
如图10至12所示的支撑环包括内支撑件和外支撑件,所述内支撑件包括支撑区1、中空区3和固定条12,所述支撑区1用于支撑人工晶体,所述支撑区1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人工晶体光学区的中空区3,所述固定条12用于连接内支撑件与外支撑件;如图12所示,所述外支撑件包括支撑框5、支撑条4、支撑襻2,所述由外部的支撑襻2做睫状沟内的固定,由支撑条4做支撑区1的固定;经过长期使用后,外支撑件的支撑条4易发生损坏,导致人工晶体错位,而内支撑件的固定条12则容易因为连接问题发生错位,进而导致人工晶体错位,需要再次做手术进行矫正或替换。而且由于结构复杂,可能影响手术后对眼底的检查及治疗。
而本申请中不仅在宽度等进行了改进,克服了上述这些弊端。另外,本申请还巧妙的具体设计了支撑襻的结构,并且将支撑襻与支撑区呈角度设置等等,能够改善很多性能和效果,效果更佳。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包括支撑区(1)和支撑襻(2);所述支撑区(1)和支撑襻(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区(1)为封闭的平面结构,所述支撑区(1)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容纳人工晶体光学区的中空区(3);所述支撑襻(2)均向支撑区外延伸,且所有所述支撑襻均向所述支撑区(1)的一侧倾斜以使支撑襻(2)与支撑区(1)各自所在的平面之间成角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2)与支撑区(1)所在的平面的角度范围为0度至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2)与支撑区(1)所在的平面的角度范围为10度至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包括含有2个襻的双襻型、含有3个襻的三襻型和含有4个襻的四襻型支撑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襻(2)包括环型襻、C型襻、T型襻、L型襻、弧型襻或抓型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型襻包括第一襻臂(201)和第一襻拖(202),所述第一襻臂(201)一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襻拖(2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襻拖(202)呈环形设置;
所述C型襻一端为固定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呈C形设置;
所述T型襻形状为T型,其包括第二襻臂(211)和第二襻拖(212),所述第二襻臂(211)一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于第二襻拖(212)并与第二襻拖(212)固定连接,第二襻拖(212)两侧的自由端向背离支撑区(1)方面弯曲;
所述L型襻形状为L型,其包括第三襻臂(221)和第三襻拖(222),第三襻臂(221)的一端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另一端垂直于第三襻拖(222)且与第三襻臂(221)的一个端头固定连接;
所述弧型襻两端皆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两端中间呈半圆环形或半椭圆环形;
所述抓型襻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其非圆边与支撑区(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区(1)的宽度为2至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区(1)和支撑襻(2)为采用具有柔韧性和延伸性的弹性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酯、水凝胶或硅凝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体支撑环呈整体注塑成型。
CN202020583880.0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Active CN212650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3880.0U CN212650952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3880.0U CN212650952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0952U true CN212650952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6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3880.0U Active CN212650952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0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61855C (en) Iris fixated intraocular lens and instrument for attaching same to an iris
US8728158B2 (en) Exchangeable intraocular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4726367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implanting an intraocular lens
US6083261A (en) Crossed haptics for intraocular lenses
CA2800217C (en)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20110313522A1 (en) Pseudophakic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7806930B2 (en)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 capsule in an eye
JP2004505667A (ja) 2ピース型の”l”字形フェイキックiol
AU2003214937B2 (en) Iris fixated intraocular lens suitable for use with attaching instrument
JPH0514580B2 (zh)
JP2005169131A (ja) T字形の結合部を有する遠近調節型の眼内レンズ
JP2000504612A (ja) 近視矯正用眼内インプラント
US4871363A (en) Corrective intraocular lens
EP3171821B1 (en) Haptic devices for intraocular lens
EP0130710A1 (en) Intraocular lens
EP1406560B1 (en) Anterior chamber phakic lens
EP1603491B1 (en) Intraocular lens
JP3083154B2 (ja) 眼内レンズ
CN212650952U (zh) 一种人工晶体支撑环
EP3049022B1 (en)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US11364108B2 (en) Intraocular lens for implantation in a ciliary sulcus of an eye
US11759311B2 (en) Exchangeable lens platform
WO2019094768A1 (en) Intraocular lens
US20240180691A1 (en) Ocular implant suppor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AU776491B2 (en) Iris fixated intraocular lens and instrument for attaching same to an ir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