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50882U -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50882U
CN212650882U CN202020282487.8U CN202020282487U CN212650882U CN 212650882 U CN212650882 U CN 212650882U CN 202020282487 U CN202020282487 U CN 202020282487U CN 212650882 U CN212650882 U CN 212650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fixedly connected
handles
threaded rod
nasal sept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824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井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onsk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onsk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onsk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onska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824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50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50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50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包括两个第一钳柄、两个第二钳柄和两个钳头,两个第一钳柄均为L形设置,且两个第一钳柄的侧壁通过第一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第二钳柄的侧壁通过第二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钳柄的左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轴销分别与两个第二钳柄的右侧两端转动连接,两个钳头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第二钳柄的左侧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相匹配的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便于将两个钳头进行固定安装,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扩大使用范围,且便于对两个钳柄的开合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对闭合夹紧的两个钳柄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医务人员长时间握持而导致手部抽筋。

Description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背景技术
鼻中隔偏曲系由于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鼻腔生理功能,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鼻中隔部分呈尖锐突起者称棘突或距状突;呈长条状隆起者称嵴突;若鼻中隔软骨突入鼻前庭则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事实上鼻中隔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
目前,鼻中隔偏斜,通过手术矫正时需要使用鼻中隔咬骨钳,但是,现有技术中,鼻中隔咬骨钳上的两个钳头分别和两个钳柄相互固定,而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鼻中隔咬骨钳,影响了鼻中隔咬骨钳的使用范围,且鼻中隔咬骨钳在使用时,需要义务人员持续握持,容易导致医务人员手部抽筋,因此,提出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鼻中隔咬骨钳上的两个钳头分别和两个钳柄相互固定,而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需要使用不同型号的鼻中隔咬骨钳,影响了鼻中隔咬骨钳的使用范围,且鼻中隔咬骨钳在使用时,需要义务人员持续握持,容易导致医务人员手部抽筋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包括两个第一钳柄、两个第二钳柄和两个钳头,两个所述第一钳柄均为L形设置,且两个第一钳柄的侧壁通过第一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钳柄的侧壁通过第二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钳柄的左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轴销分别与两个第二钳柄的右侧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钳头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二钳柄的左侧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相匹配的固定孔,两个所述第二钳柄相反的两个侧壁左端均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固定孔位置对应的凹槽,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右端分别插入两个固定孔中,且两个第一螺纹杆的杆壁均螺纹套接有第一螺母,两个所述钳头的右端均设有定位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钳柄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第二钳柄并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另一个所述第二钳柄的侧壁右侧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相匹配的条形孔并通过条形孔与第二螺纹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均与钳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柄的左端开设有两个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螺母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手动阀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母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手动阀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钳柄相对的两个侧壁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杆和弧形套筒,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套筒的内部并与弧形套筒活动套接,所述弧形杆和弧形套筒的外部共同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钳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弧形杆的杆壁位于弧形套筒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所述弧形套筒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与滑块相匹配的弧形滑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钳柄相反的两侧远离第二钳柄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指环和弧形限位杆,且其中一个第一钳柄靠近弧形限位杆的一侧右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有限位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鼻中隔咬骨钳,通过设有的两个第一钳柄、两个第二钳柄、两个钳头、两个第一螺纹杆、两个第一螺母及两个固定槽的相互配合,便于将两个钳头分别与两个第二钳柄进行固定安装,且便于进行拆卸更换,通过设有的两组定位杆和两组定位槽,便于对钳头和第二钳柄安装时进行定位。
2、该鼻中隔咬骨钳,通过设有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母和第二条形孔的相互配合,便于对两个第二钳柄的开合角度进行调节,且便于对闭合夹紧的两个第一钳柄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医务人员长时间握持而导致手部抽筋,通过设有弧形杆、弧形套筒和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便于对两个第一钳柄进行自动弹开复位,便于人们使用。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便于将两个钳头进行固定安装,便于进行拆卸更换,扩大使用范围,且便于对两个钳柄的开合角度进行调节,便于对闭合夹紧的两个钳柄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医务人员长时间握持而导致手部抽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弧形杆和弧形套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钳柄、2第二钳柄、3钳头、4第一螺纹杆、5第一螺母、6第二螺纹杆、7定位杆、8第一手动阀板、9第二手动阀板、10弧形杆、11弧形套筒、12复位弹簧、13滑块、14指环、15弧形限位杆、16限位板、17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包括两个第一钳柄1、两个第二钳柄2和两个钳头3,两个第一钳柄1均为L形设置,且两个第一钳柄1的侧壁通过第一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第二钳柄2的侧壁通过第二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钳柄1的左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轴销分别与两个第二钳柄2的右侧两端转动连接,两个钳头3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两个第二钳柄2的左侧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4相匹配的固定孔,两个第二钳柄2相反的两个侧壁左端均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固定孔位置对应的凹槽,两个第一螺纹杆4的右端分别插入两个固定孔中,且两个第一螺纹杆4的杆壁均螺纹套接有第一螺母5,两个钳头3的右端均设有定位机构,其中一个第二钳柄2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6,第二螺纹杆6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第二钳柄2并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17,另一个第二钳柄2的侧壁右侧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6相匹配的条形孔并通过条形孔与第二螺纹杆6滑动连接。
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杆7,两个定位杆7均与钳头3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二钳柄2的左端开设有两个与定位杆7相匹配的定位槽,便于对两个钳头3与两个第二钳柄2安装固定时进行定位。
两个第一螺母5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手动阀板8,便于人们手动转动第一螺母5。
第二螺母1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手动阀板9,便于人们手动转动第二螺母17。
两个第一钳柄1相对的两个侧壁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0和弧形套筒11,弧形杆10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套筒11的内部并与弧形套筒11活动套接,弧形杆10和弧形套筒11的外部共同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钳柄1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复位弹簧12能够对两个第一钳柄1施加弹力,从而能够将两个第一钳柄1进行张开复位。
弧形杆10的杆壁位于弧形套筒1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13,弧形套筒11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与滑块13相匹配的弧形滑槽,能够使弧形杆10与弧形套筒11相互滑动更加稳定。
两个第一钳柄1相反的两侧远离第二钳柄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指环14和弧形限位杆15,且其中一个第一钳柄1靠近弧形限位杆15的一侧右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槽,便于人手持两个第一钳柄1进行操作。
第二螺纹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有限位板16,避免第二螺母17从第二螺纹杆6上脱落。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两个第一螺纹杆6和两个第一螺母5,便于将两个钳头3分别和两个第二钳柄2进行固定安装,且便于进行拆卸更换,转动第二螺母17能够使第二螺母17在第二螺纹杆6上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两个第二钳柄2的开合角度进行限定,且便于在两个第二钳柄2闭合后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医务人员长时间握持而导致手部抽筋,通过设有弧形杆10、弧形套筒11和复位弹簧12的相互配合,便于对两个第一钳柄1进行自动弹开复位,便于人们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包括两个第一钳柄(1)、两个第二钳柄(2)和两个钳头(3),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钳柄(1)均为L形设置,且两个第一钳柄(1)的侧壁通过第一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钳柄(2)的侧壁通过第二轴销相互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钳柄(1)的左侧两端均通过第三轴销分别与两个第二钳柄(2)的右侧两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钳头(3)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两个所述第二钳柄(2)的左侧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螺纹杆(4)相匹配的固定孔,两个所述第二钳柄(2)相反的两个侧壁左端均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固定孔位置对应的凹槽,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右端分别插入两个固定孔中,且两个第一螺纹杆(4)的杆壁均螺纹套接有第一螺母(5),两个所述钳头(3)的右端均设有定位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钳柄(2)的下侧壁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6),所述第二螺纹杆(6)的另一端贯穿另一个第二钳柄(2)并螺纹套接有第二螺母(17),另一个所述第二钳柄(2)的侧壁右侧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6)相匹配的条形孔并通过条形孔与第二螺纹杆(6)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定位杆(7),两个所述定位杆(7)均与钳头(3)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柄(2)的左端开设有两个与定位杆(7)相匹配的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螺母(5)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手动阀板(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17)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手动阀板(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钳柄(1)相对的两个侧壁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0)和弧形套筒(11),所述弧形杆(10)的一端延伸至弧形套筒(11)的内部并与弧形套筒(11)活动套接,所述弧形杆(10)和弧形套筒(11)的外部共同活动套设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钳柄(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10)的杆壁位于弧形套筒(1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块(13),所述弧形套筒(11)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与滑块(13)相匹配的弧形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钳柄(1)相反的两侧远离第二钳柄(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指环(14)和弧形限位杆(15),且其中一个第一钳柄(1)靠近弧形限位杆(15)的一侧右端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弧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中隔咬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有限位板(16)。
CN202020282487.8U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Active CN212650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2487.8U CN212650882U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82487.8U CN212650882U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50882U true CN212650882U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6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82487.8U Active CN212650882U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50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96846A (en) Retaining device for a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080188852A1 (en) Apparatus for Repositioning Portions of Fractured Bon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20120215266A1 (en) Single action anti-torque rod reducer
CN212650882U (zh) 一种鼻中隔咬骨钳
WO2016173561A1 (zh) 一种克氏针折弯装置
US7824425B2 (en) Ambidextrous locking clamp system
CN108771565B (zh) 一种骨科用螺钉夹持机构
CN114916985A (zh) 截骨导向装置
CN205433854U (zh) 骨折加压固定钳
CN209770485U (zh) 一种普外科多功能手术镊
CN208551910U (zh) 一种医疗妇产科止血钳
CN219680719U (zh) 一种手术钳
CN220175223U (zh) 一种滚轮式摇摆压棒器
US2717592A (en) Pivoted surgical retractor
CN210990455U (zh) 一种改进的腰椎拉钩
US11439422B2 (en) Ambidextrous locking clamp system
CN108143480A (zh) 一种掌骨复位器
CN210749384U (zh) 一种新型脊柱外科用椎板咬骨钳
CN216317850U (zh) 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脊柱侧弯的矫正钳
CN205339060U (zh) 一种夹持稳固的持骨钳
CN206822697U (zh) 一种骨科复位钳
CN206910387U (zh) 一种新型提拉钳
CN219021488U (zh) 一种定位准确的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14231487U (zh) 可调节纵向复位钳
CN111084652A (zh) 一种骨科复位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